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內心自信平和,比謹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錯重要;他有自我選擇的勇氣,比選擇正確更重要。
我上大學時,去一個親戚家玩。親戚剛剛三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已通過聽錄音帶會複述很多童話故事。親戚為此很自豪,讓孩子給我講一個,孩子也非常樂意在我面前一展身手。但孩子畢竟只有三歲,所以在很多地方詞不達意,或情節上前後顛倒。我一邊聽一邊糾正,告訴孩子這裡講得不對,那裡用詞錯了。結果一個故事沒講完,孩子突然大哭起來。我在一瞬間莫名其妙,以為孩子被什麼東西扎著了,忙著幫他去找。事後才知道自己的「糾錯」正是那根扎痛孩子的針,雖是無意,卻是粗暴地傷害了一個幼兒的自尊。
這件事讓我後悔不已,記憶多年,內疚多年。到我親自撫養一個孩子時,更能從女兒圓圓的每一種反應裡,體悟到成年人對兒童的體諒之心是多麼有必要。所以我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基本上棄絕了「批評」,而是處處表現出「縱容」。
比如有一次,大約三歲的她和同齡的鄰居小朋友婷婷、小哲一起在我家裡玩。三個小傢伙不管在誰家玩,只要聚在一起,就會玩得花樣百出,熱鬧無比,把整個家弄得一片狼籍,我們幾個家長一般都不在意。那天她們在我家玩了好久,我一邊這屋進那屋出地幹活,一邊關照著她們。不知小傢伙們最後是玩得太高興了還是無聊了,我突然聽見圓圓悄悄對另外兩個小朋友說,咱們都穿鞋上床跳,專門氣我媽媽。我一聽,大吃一驚,然後心裡大笑,故意做出大灰狼般惡狠狠的聲音說「哈,我聽見你們說什麼了!」也許圓圓剛提議時,三個小傢伙還都心懷忐忑,我這樣一說,她們聽出了我口氣中的縱容,反而放心了,像聽了指令似地,一起穿鞋上床,放肆地蹦跳起來,高興得大叫。
我當然不會縱容圓圓天天上床不脫鞋,她也不需要我這樣縱容。偶爾這樣放縱一下,有什麼不好呢。床單可以拆下來放到洗衣機中,很快就會變得乾淨,而童年的這份快樂,有什麼能換到呢?童年如果沒有一點調皮搗蛋和闖禍的記憶,那是多麼蒼白啊。
我和先生幾乎不會因為女兒圓圓做錯什麼事而批評她。打了碗、尿了床、往牆上亂畫等等,所有這些小事在我們看來都正常,我們甚至不會表現出吃驚,卻是常常開個玩笑,化解孩子的尷尬。甚至當別人不小心弄得孩子尷尬,我們也會趕快想辦法呵護孩子的面子。
大約圓圓四、五歲時,我們帶她回內蒙古她奶奶家過春節。奶奶家住在牧區,沒有自來水,院子裡有口水井,日常用水就是從這口水井中打出來,提回家裡,倒進廚房的大水缸中。水缸旁邊放個長把小瓢,專門用來舀水。圓圓剛回去時,要洗手,臉盆裡沒有水,她不懂得用小瓢舀水,居然拿著臉盆直接伸進水缸裡舀。臉盆外面可能較長時間沒擦洗,比較髒,她這一舀,一大缸水都被汙染了。我和她奶奶看見了,都下意識地驚呼一聲,圓圓瞬間有些害怕和不知所措。見孩子這樣,我們趕快笑笑說,沒事,只會擰開水籠頭接水的小朋友,還沒有用大水缸的經驗呢。然後告訴圓圓那個小瓢是幹什麼用的,並順道給圓圓講我們小時候都是用這種大水缸,長大後第一次見到自來水從籠頭中流出來,是多麼好奇。圓圓在和我們的交談中,忘記了剛才闖的禍,馬上就喜歡上了那把小瓢,用它舀著水,自己洗了手,然後又給院裡雞、羊、豬、牛各自的飲水池裡加了水。她爸爸把大水缸中的水徹底換了一次,邊提邊說好久沒提水了,神情就像打球一樣興高彩烈。
除了在這些小事上我們不會對孩子大驚小怪,在「大事」上她「犯錯」了,我們也是同樣的態度。
圓圓在三歲上幼兒園小班時,班裡有幾個孩子是全託,即晚上也住在幼兒園,家長一周來接一次。她可能對小朋友晚上住在幼兒園的生活有好奇,就跟我說她也想全託。我不贊成把孩子全託,再忙再累也沒打算讓她住宿,就對圓圓說全託不好,還是每天回家吧。但圓圓當時很想去,她後來又跟我說一次,我就同意了。給她買了寄宿需要的全套用品,如洗臉盆、床單被罩等。交了兩個月的全託管理費,圓圓很興奮地開始了她的「新生活」。三天後的周末我去接她時,圓圓看起來也開心,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到了周日下午時,她突然對我說,媽媽,你把幼兒園的洗臉盆拿回來吧。我問為什麼,她說,放在幼兒園不好。我問為什麼不好,她有些羞澀地滾在我懷裡,一邊給手中的布娃娃理頭髮一邊撒嬌,「媽媽去幼兒園把臉盆拿回來,床單、牙刷、牙膏都拿回來。」我笑了,明白了這個小傢伙的鬼主意,於是趕快給她臺階下,問她,寶寶是不是晚上不想住幼兒園了?圓圓看我把窗戶紙捅破了,又高興又有些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我不想讓孩子難堪,就說,好,不想住就不住了,媽媽明天去跟老師說一下,把東西拿回來。圓圓一下高興得跳起來。
給她置辦寄宿用的一套東西,再加上兩個月的全託費,這對我們當時的收入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她只過了三天寄宿生活,就打退堂鼓了,這筆錢等於白花了。但我絕不會說「我當初不讓你寄宿,你偏不聽……」之類的話,更不會因為花了錢就堅持要孩子再寄宿兩個月。待圓圓長大後,有一次回憶起這件事,她說這事她還記得清,當時之所以想寄宿,是聽班裡一位寄宿的小朋友說晚上老師給每個人發餅乾,她只是很想得到餅乾——這就是一個孩子的決策理由,而成人又有什麼理由笑話它幼稚呢。
在圓圓成長中,她有很多這樣的「決策失誤」,這些「失誤」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甚至會增加一些我們的經濟負擔,但我們從不指責她,更不會懲罰她,最多簡單和她分析一下事情,有時連簡單的分析也免了。我們相信,每個「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孩子只要感覺到了不對,就一定會從中收穫經驗和教訓。
而且我們允許她在同一件事上犯兩次甚至更多次錯誤,我們堅信,沒有哪一次錯誤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錯誤,每一次的收穫也是不一樣的。圓圓從小就顯得非常懂事,很有主見。很多熟悉我女兒圓圓的親友都說,圓圓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成熟大氣甚至超過父母。這當然與她的天性有一定關係,但我相信,正是父母一直以來給她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使她的天性很少受到壓抑,內在的心理秩序不曾被打亂,各種潛能才得以蓬勃有序地生長,青出於藍勝於藍。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就一個孩子來說,他內心自信平和,比謹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錯重要;他有自我選擇的勇氣,比選擇正確更重要。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
請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
—·END·—
歡迎微信公眾號獲得免費授權(微信:yjlgzs2015)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親愛的讀者朋友好,微信公眾號「尹建莉工作室」目前設定五個欄目:
■「尹言」——尹建莉老師的個人文章、經典視頻。
■「尹答」——尹建莉老師專門回答各位網友的問題,有問題的可在微信公眾號內留言,工作室助理將把大家的問題定期收集,由尹建莉老師解答。大家的提問可能較多,不能一一答覆,敬請諒解。
■「尹薦」——尹建莉老師為大家推薦一些好書、好音樂、好詩歌、好的生活方式等。
■「正君專欄」——一線教師正君老師專欄。
■「育兒小辦法」——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育兒小辦法】嘗試以媽媽的角度將育兒過程中的小事展現出來,通過小事的解決小辦法,輔以點評,希望可以給到媽媽們一點啟發,更容易理解並實踐尹建莉老師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