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童年需要「試誤」和「不聽話」

2021-02-19 尹建莉父母學堂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他內心自信平和,比謹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錯重要;他有自我選擇的勇氣,比選擇正確更重要。

我上大學時,去一個親戚家玩。親戚剛剛三歲的兒子非常聰明,已通過聽錄音帶會複述很多童話故事。親戚為此很自豪,讓孩子給我講一個,孩子也非常樂意在我面前一展身手。但孩子畢竟只有三歲,所以在很多地方詞不達意,或情節上前後顛倒。我一邊聽一邊糾正,告訴孩子這裡講得不對,那裡用詞錯了。結果一個故事沒講完,孩子突然大哭起來。我在一瞬間莫名其妙,以為孩子被什麼東西扎著了,忙著幫他去找。事後才知道自己的「糾錯」正是那根扎痛孩子的針,雖是無意,卻是粗暴地傷害了一個幼兒的自尊。

這件事讓我後悔不已,記憶多年,內疚多年。到我親自撫養一個孩子時,更能從女兒圓圓的每一種反應裡,體悟到成年人對兒童的體諒之心是多麼有必要。所以我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基本上棄絕了「批評」,而是處處表現出「縱容」。

比如有一次,大約三歲的她和同齡的鄰居小朋友婷婷、小哲一起在我家裡玩。三個小傢伙不管在誰家玩,只要聚在一起,就會玩得花樣百出,熱鬧無比,把整個家弄得一片狼籍,我們幾個家長一般都不在意。那天她們在我家玩了好久,我一邊這屋進那屋出地幹活,一邊關照著她們。不知小傢伙們最後是玩得太高興了還是無聊了,我突然聽見圓圓悄悄對另外兩個小朋友說,咱們都穿鞋上床跳,專門氣我媽媽。我一聽,大吃一驚,然後心裡大笑,故意做出大灰狼般惡狠狠的聲音說「哈,我聽見你們說什麼了!」也許圓圓剛提議時,三個小傢伙還都心懷忐忑,我這樣一說,她們聽出了我口氣中的縱容,反而放心了,像聽了指令似地,一起穿鞋上床,放肆地蹦跳起來,高興得大叫。

我當然不會縱容圓圓天天上床不脫鞋,她也不需要我這樣縱容。偶爾這樣放縱一下,有什麼不好呢。床單可以拆下來放到洗衣機中,很快就會變得乾淨,而童年的這份快樂,有什麼能換到呢?童年如果沒有一點調皮搗蛋和闖禍的記憶,那是多麼蒼白啊。

我和先生幾乎不會因為女兒圓圓做錯什麼事而批評她。打了碗、尿了床、往牆上亂畫等等,所有這些小事在我們看來都正常,我們甚至不會表現出吃驚,卻是常常開個玩笑,化解孩子的尷尬。甚至當別人不小心弄得孩子尷尬,我們也會趕快想辦法呵護孩子的面子。

大約圓圓四、五歲時,我們帶她回內蒙古她奶奶家過春節。奶奶家住在牧區,沒有自來水,院子裡有口水井,日常用水就是從這口水井中打出來,提回家裡,倒進廚房的大水缸中。水缸旁邊放個長把小瓢,專門用來舀水。圓圓剛回去時,要洗手,臉盆裡沒有水,她不懂得用小瓢舀水,居然拿著臉盆直接伸進水缸裡舀。臉盆外面可能較長時間沒擦洗,比較髒,她這一舀,一大缸水都被汙染了。我和她奶奶看見了,都下意識地驚呼一聲,圓圓瞬間有些害怕和不知所措。見孩子這樣,我們趕快笑笑說,沒事,只會擰開水籠頭接水的小朋友,還沒有用大水缸的經驗呢。然後告訴圓圓那個小瓢是幹什麼用的,並順道給圓圓講我們小時候都是用這種大水缸,長大後第一次見到自來水從籠頭中流出來,是多麼好奇。圓圓在和我們的交談中,忘記了剛才闖的禍,馬上就喜歡上了那把小瓢,用它舀著水,自己洗了手,然後又給院裡雞、羊、豬、牛各自的飲水池裡加了水。她爸爸把大水缸中的水徹底換了一次,邊提邊說好久沒提水了,神情就像打球一樣興高彩烈。

除了在這些小事上我們不會對孩子大驚小怪,在「大事」上她「犯錯」了,我們也是同樣的態度。

圓圓在三歲上幼兒園小班時,班裡有幾個孩子是全託,即晚上也住在幼兒園,家長一周來接一次。她可能對小朋友晚上住在幼兒園的生活有好奇,就跟我說她也想全託。我不贊成把孩子全託,再忙再累也沒打算讓她住宿,就對圓圓說全託不好,還是每天回家吧。但圓圓當時很想去,她後來又跟我說一次,我就同意了。給她買了寄宿需要的全套用品,如洗臉盆、床單被罩等。交了兩個月的全託管理費,圓圓很興奮地開始了她的「新生活」。三天後的周末我去接她時,圓圓看起來也開心,似乎沒什麼問題。但到了周日下午時,她突然對我說,媽媽,你把幼兒園的洗臉盆拿回來吧。我問為什麼,她說,放在幼兒園不好。我問為什麼不好,她有些羞澀地滾在我懷裡,一邊給手中的布娃娃理頭髮一邊撒嬌,「媽媽去幼兒園把臉盆拿回來,床單、牙刷、牙膏都拿回來。」我笑了,明白了這個小傢伙的鬼主意,於是趕快給她臺階下,問她,寶寶是不是晚上不想住幼兒園了?圓圓看我把窗戶紙捅破了,又高興又有些不好意思地點點頭。我不想讓孩子難堪,就說,好,不想住就不住了,媽媽明天去跟老師說一下,把東西拿回來。圓圓一下高興得跳起來。

給她置辦寄宿用的一套東西,再加上兩個月的全託費,這對我們當時的收入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她只過了三天寄宿生活,就打退堂鼓了,這筆錢等於白花了。但我絕不會說「我當初不讓你寄宿,你偏不聽……」之類的話,更不會因為花了錢就堅持要孩子再寄宿兩個月。待圓圓長大後,有一次回憶起這件事,她說這事她還記得清,當時之所以想寄宿,是聽班裡一位寄宿的小朋友說晚上老師給每個人發餅乾,她只是很想得到餅乾——這就是一個孩子的決策理由,而成人又有什麼理由笑話它幼稚呢。

在圓圓成長中,她有很多這樣的「決策失誤」,這些「失誤」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甚至會增加一些我們的經濟負擔,但我們從不指責她,更不會懲罰她,最多簡單和她分析一下事情,有時連簡單的分析也免了。我們相信,每個「失誤」本身就是最好的教導,孩子只要感覺到了不對,就一定會從中收穫經驗和教訓。

而且我們允許她在同一件事上犯兩次甚至更多次錯誤,我們堅信,沒有哪一次錯誤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錯誤,每一次的收穫也是不一樣的。圓圓從小就顯得非常懂事,很有主見。很多熟悉我女兒圓圓的親友都說,圓圓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成熟大氣甚至超過父母。這當然與她的天性有一定關係,但我相信,正是父母一直以來給她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使她的天性很少受到壓抑,內在的心理秩序不曾被打亂,各種潛能才得以蓬勃有序地生長,青出於藍勝於藍。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就一個孩子來說,他內心自信平和,比謹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錯重要;他有自我選擇的勇氣,比選擇正確更重要。

如果覺得文章有價值

請轉發到朋友圈、微信群

—·END·—

歡迎微信公眾號獲得免費授權(微信:yjlgzs2015)

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親愛的讀者朋友好,微信公眾號「尹建莉工作室」目前設定五個欄目:

■「尹言」——尹建莉老師的個人文章、經典視頻。

■「尹答」——尹建莉老師專門回答各位網友的問題,有問題的可在微信公眾號內留言,工作室助理將把大家的問題定期收集,由尹建莉老師解答。大家的提問可能較多,不能一一答覆,敬請諒解。

■「尹薦」——尹建莉老師為大家推薦一些好書、好音樂、好詩歌、好的生活方式等。

■「正君專欄」——一線教師正君老師專欄。

■「育兒小辦法」——最美的教育最簡單【育兒小辦法】嘗試以媽媽的角度將育兒過程中的小事展現出來,通過小事的解決小辦法,輔以點評,希望可以給到媽媽們一點啟發,更容易理解並實踐尹建莉老師的教育理念。


相關焦點

  • 與李玫瑾掐架的尹建莉,對養育中鬧心的6件事情,是這麼看的
    真愛就是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給予什麼。如果我們把孩子不需要的東西硬塞給他,就很容易變成控制。溺愛指的是過度管制和過度控制。尹建莉表示這樣不對,孩子不需要有一個去懼怕的人,而是需要每一個人都愛著他。當然有人會擔心,這樣是不是驕縱孩子,會培養出熊孩子。只要沒有熊家長,絕不會有熊孩子。只是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個熊家長。
  • 高中生向父母要「試錯權」是不聽話嗎
    記者了解到,在關於學生是否「聽話」的調查中,超過五成家長認為孩子「不聽話」,而超過七成孩子卻認為自己「聽話」,雙方在親子溝通的有效性上出現了偏差。學生們普遍「吐槽」,家長將自己的人生經驗強加到他們身上,卻忽略了他們是有思想的獨立個體,並呼籲父母:「請給我們試錯權!」 近段時間,家庭作業變「家長作業」、如何正確地進行教育懲戒等新聞頻頻引發爭議。
  • 尹建莉:李玫瑾雖火,但不建議你聽了,網友:「掐」起來了?
    兩位大神「掐」起來了要說育兒界的頂流大咖,以筆者(超人爸爸說教育)孤陋寡聞的見識,也就尹建莉和李玫瑾兩位老師了。事情的起因,是尹建莉在自己的公眾號發了一篇文章,題為《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 尹建莉老師:我會!
    尹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有一天,她又在寫作業時表現出不耐煩,我就認真地了解了一下她當天的作業內容。感覺有些東西確實是不需要寫,或不需要寫那麼多。比如生字,老師總是以「行」為單位布置,幾乎沒有以「個」來布置。動不動就2行、3行,甚至5行。
  • 尹建莉:請教會孩子「給小板凳揉疼」
    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磕碰到什麼東西,碰疼了,哇哇地哭。家長一邊哄孩子,一邊故意舉手打那個「肇事者」,「責怪」它為什麼碰疼了孩子,做出給孩子「報仇」的樣子。其實這是一種「復仇行為」。它教給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責怪別人,教給他不寬容和報復,不利於兒童的心理健康。經常有這樣的情況,幼兒玩耍或走路時,不小心磕碰到什麼東西,碰疼了,哇哇地哭。
  • 尹建莉: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
    其實李玫瑾教授和尹建莉老師育兒觀念的衝突,也正是我們育兒觀念當中的兩個流派。尹建莉VS李玫瑾,一個提倡愛和自由,一個提倡嚴管擅誘李玫瑾教授和尹建莉老師都認為0-3歲是孩子安全感獎勵的關鍵期,需要我們父母的全身心呵護,但尹建莉更加注重對孩子的愛和自由,父母有條件,就要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李玫瑾的出發點則在於控制,認為3歲前對孩子過於寵愛,3歲後孩子更容易變本加厲的向父母索取。
  • 孫金龍|尹建莉真的「怒批」李玫瑾了嗎?
    家庭教育專家尹建莉日前發表了一篇《李玫瑾教授講育兒很火,但我不建議你再聽了》的文章,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有的網友以「尹建莉發文怒批李玫瑾,育兒大咖針鋒相對,家長到底該聽誰的?」為題發文討論;有的以「誰勝誰負?
  • 尹建莉發文怒批李玫瑾,兩位育兒大咖「皇城PK」,我們該聽誰的
    作為一朵育兒界的小花,兜媽這些天裡看到的最熱育兒界新聞,就是尹建莉老師和李玫瑾教授的「皇城PK」了。雖說兜媽平常關注的都是崔玉濤老師,畢竟人家長得萌噠噠嘛!但是,兜媽對尹建莉老師和李玫瑾教授也都抱持著崇高學習的態度滴!
  • 尹建莉女兒高考語文140分,分享經驗:這兩點要重視
    關於尹建莉的名字,我相信家裡有孩子的並不陌生。尹建莉培養了一個出色的女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影響了無數家庭。 2016年1月22日,尹建莉被列入2015「噹噹年度影響力作家」育兒/家教作家榜。尹建莉的女兒具有出色的學術和學術能力。
  • 尹建莉女兒跳級兩次,高考語文成績140分,總結經驗:重視這2點
    尹建莉的女兒圓圓,學習成績非常優異,曾跳級兩次,2007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廣泛的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綜合分數 作文試卷中的題目,同樣的點,文筆好的孩子往往可以得到更高的分數,而且在孩子學習生涯中,政治地理歷史,甚至是大學時期的論文,無一不需要好的文筆
  • 尹建莉「隔空懟」李玫瑾,育兒大咖之間的皇城PK,到底該聽誰的?
    這不前段時間著名的育兒專家尹建莉就發表了一篇不同於其他育兒教授的文章,隔空開懟提及的李玫瑾育兒專家。兩大育兒專家都是比較出名的。這樣的開懟恐怕在育兒界會掀起「軒然大波」。《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至今是許多父母效仿的根本,寫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尹建莉。
  • 尹建莉發文批評李玫瑾,兩位育兒專家「PK」,父母究竟該聽誰的?
    尹建莉老師之所以不認同李玫瑾教授的教育觀念,是因為尹建莉主張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愛和自由,而李玫瑾教授的育兒觀念則比較強勢,注重父母對孩子的幹預。尹建莉發文批評李玫瑾,兩位育兒專家「PK」,父母究竟該聽誰的?
  • 尹建莉:愛與溺愛的界限在哪裡?
    「不能溺愛孩子」的說法由來已久,我們往往只從字面理解,認為「溺愛就是愛得太多」,於是推導出「不溺愛就是要少愛一些」。很多家長對此深信不疑,但其實這正是我們被迷惑的表現——愛和溺愛並不是一件事情程度上的深淺,而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 尹建莉從愛和溺愛的本質說起,分享了她養育一個自由、自覺的孩子的方法。
  • 女兒16歲上清華,教育專家尹建莉強調: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相信各位家長對尹建莉這個名字都很熟悉。 尹建莉從事一線的語文教育十多年、是教育學博士,現從事家庭教育的研究,她既是好老師更是好媽媽。
  • 尹建莉女兒16歲上清華,語文成績140分,她是如何做到的?
    尹建莉: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力不從心家長對尹建莉這個名字毫不陌生,她就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曾入選噹噹年度影響力作家的育兒和家教兩個作家榜,現在從事家庭教育與寫作。尹建莉女兒圓圓成績優異,2007年,年僅16歲,便超過了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錄取,而她的語文成績高達140分。現在圓圓已經從美國常春藤盟校碩士畢業。
  • 尹建莉發文怒批李玟瑾,育兒大咖針鋒相對,家長到底該聽誰的?
    每個學科領域都會存在不止一個的專家,而往往不同的專家之間會有不一樣的觀點,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思考方式。最常見的比如在物理領域,我們都知道亞里斯多德和伽利略之間的矛盾;在心理學方面也有很多不同的學派持有不同的觀點。
  • 尹建莉女兒兩次跳級,16歲考上清華,總結經驗主要重視這兩點
    許多的寶媽對於尹建莉這個名字相信應該並不陌生。沒錯,她就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自身是多年從事語文教育行業的老師,她也曾入選噹噹年度影響力作家的育兒和家教兩個作家榜。身為一個育兒作家,尹建莉對於自己的女兒培養也是十分成功的。她的女兒圓圓學習成績十分的優異,曾經兩次跳過級。
  • 尹建莉:3件事不要做,2點著重培養
    北京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家尹建莉,在這一方面則有著相當讓人信服的成績:她的女兒年僅16歲就通過連跳兩級的方式裸分進入清華大學,可以稱得上是的的確確的將自己的教育理論放入實踐當中並成功的典範,而她的教育方法也自然很值得家長的學習,談及自家女兒的成功,尹建莉她對女兒一直保持著3件事不做,兩件是重點培養的教育方案。
  • 熊貓媽媽親子營——尹建莉工作室聯合青青部落首辦夏令營招募
    ,同時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齡段免費進入尹建莉工作室家庭教育交流群❤ VIP團隊精英式培養,師資配比高達1:4❤ 以作為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標識的大熊貓為起點,學習更多保護世界生物多樣性及生物的生存環境知識❤ 專業攝影團隊,為孩子記錄和熊貓在一起的每一個精彩瞬間,留下珍貴回憶
  • 「李玫瑾教授育兒很火,我不建議你聽」尹建莉的看法,你認同嗎?
    然而近期,尹建莉父母學堂官方發文,開始「炮轟」李玫瑾教授。文章從李教授以往的視頻裡,截取了大量的言論和觀點,來進行反駁。從早期成名開始「扒」起,曾經轟動全國的三起殺人大案:2004年走盡「天涯海角」的馬加爵、2009年北京李磊滅門案、2010年鋼琴天才藥家鑫的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