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 正青春
——國網安徽電力強化青年員工責任擔當
劉晶東 周媛 李珏
地處北緯30度大別山腹地的安徽霍山縣,水流密布,山色青翠。正因如此,20世紀50年代,國家在霍山縣等水系發達、水電資源豐富的皖南山區和大別山區建設了一大批水電站。近年來,由於管理體制不順、投資渠道不暢、投入嚴重不足等原因,老舊的水電供區電網制約了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求。2019年11月28日,霍山縣人民政府與國網安徽省電力有限公司舉行霍山縣水電供區電網資產及供電業務劃轉移交籤約儀式,安徽省水電供區的改革正式啟動。
蜿蜒的大別山路、連綿起伏的山巒、多年未更新的電網,讓這裡的電網改造與常規地域相比難度陡增。安徽電力審時度勢,安排幫扶組團隊對口霍山縣供電公司相關部門開展融入式幫扶。
幫扶組平均年齡31歲,最大的37歲、最小的23歲。安徽電力加強青年人才管理,號召年輕員工用青春奮鬥詮釋奮鬥的價值,用真情詮釋服務真諦。
世上獨一無二的蜜月
因為一場疫情和幫扶工作需要,許兒明和妻子尤如雪原本定於大年初六的婚禮一再推遲。
許兒明是淮南鳳臺縣供電公司營銷部客戶二班班長,也是參與霍山縣原水電供區建設幫扶組的一員。在省略了傳統的「擇期」和「三天後回門」禮節後,5月4日,許兒明趁著五一短暫假期完成了自己和尤如雪的婚姻大事。在徵得幫扶組同意後,五一假期結束,許兒明帶著新婚妻子一同來到了霍山縣。
白天許兒明上山「蹲點」幫扶,妻子尤如雪在住處進修學習;一天工作結束後,夫妻二人在領略霍山縣當地風土人情的同時,聊聊當天的收穫心得,這讓二人感覺特別溫馨和滿足。
包一冰箱的餃子留給妻子
「又想跑!」當訾君告訴妻子要到霍山縣幫扶時,妻子趙瑋有點不滿。2019年12月底,訾君工作調動,調回到離家近了許多的淮南潘集區供電公司,照顧家庭較以往方便了許多。
「好不容易才離家近一點!」抱怨歸抱怨,趙瑋還是支持了訾君的決定。3月底,剛到霍山縣幫扶不久,訾君的外婆生病,訾君的母親趕回了老家,趙瑋也要上班,家裡2歲多的女兒沒人帶了。
既要工作、又要忙孩子,一肩挑的趙瑋壓力非常大。為了彌補虧欠,每次回家,訾君主動包攬家務。臨行前,擅長製作美食的訾君還會包一冰箱的餃子留給趙瑋。「妻子在家裡克服了很多困難,這也在鞭策我在幫扶工作中不斷前進。」幫扶期間,訾君工作努力,在幫扶組臨時黨支部的關心下,訾君在「七·一」前順利入黨。
從忐忑到光榮
「臨行前晚,奶奶還要幫我整理隨行用品,在她眼裡,不管多大,我依舊還是個孩子。」來自淮南鳳臺供電公司的劉高強,今年23歲,是幫扶組中年齡最小的成員。在幫扶組,劉高強主要承擔霍山縣原水電供區電網建設物資協調、調配等工作。
「9000多萬元的物資需求啊,開始時,心裡忐忑,擔心弄不好。」劉高強坦言,尤其是3月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地物資供應商產能不足,物資供應面臨巨大壓力。
泡在工作現場,跑在施工項目部之間,拿到物資需求一手信息,確保緊急項目物資供應。這就是劉高強的解決對策。「還有隨之而來的就是,吐到涕淚俱下!」劉高強笑著說,山區崎嶇的道路,暈得讓人抓狂。在劉高強和霍山縣供電公司同事們的同心協力下,目前,該縣原水電供區電網建設物資調配非常順利。
「霍山」無影腳
「你這到霍山縣幫扶,練成『霍山』無影腳了啊!」一萬步「起步」、二萬步「差不多」。微信運動榜上,安徽電力經濟技術研究院員工靳幸福動輒就是單日幾萬步,他的同事朋友紛紛問他在忙個啥?
靳幸福是註冊電氣工程師,來到霍山縣後,他發揮專業指導作用,與幫扶組的淮南供電公司倪辰、周珝等人迅速深入大山深處的霍山原水電供區8個鄉鎮、66個行政村。
「我們注重現場實踐,幫扶組每名成員都經常奔波在施工勘查一線。」幫扶組負責人淮南供電公司運維檢修部副主任石磊說。電網規劃需要準確的基礎信息做支撐,但霍山縣原水電供區電網設備臺帳資料較粗糙。幫扶組會同霍山縣供電公司,深入原水電供區現場開展踏勘、收資、數據核實。
歷經多日奮戰,5月底,幫扶組配合霍山縣供電公司向霍山縣政府順利提交了《霍山縣「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和《霍山縣原水電供區「十四五」電網專項規劃》。這是安徽省第一個原水電供區電網專項規劃,也是原水電供區有史以來最科學、最系統、最完整的電網發展五年規劃。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