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煙臺國際招商產業園的B-24地塊和C-50地塊以總地價10053萬元成功出讓,標誌著「拿地即開工」「標準地」等模式的落實落地,這是山東自貿試驗區煙臺片區「全鏈條全周期供地管理模式」的重要實踐。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塊地是煙臺首批工業「標準地」。
B-24地塊面積為24708平方米,由煙臺創為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競標,以總價1043萬元順利摘得,將為煙臺片區的新能源產業,注入發展新活力。C-50地塊面積為161754.2平方米,由中節能萬潤股份有限公司則以總價9010萬元順利摘得,用於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項目生產,將持續為煙臺片區化工新材料龍頭產業加碼。
標準地塊配圖
為有效解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等制約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的突出問題,煙臺片區在「標準地」改革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地探索,實施了「帶方案出讓土地」「項目選址會商機制」「規劃建設特派員」等創新舉措,在全國率先推出「全鏈條全周期供地模式」,打造出了一個「從選址、設計方案到驗收提供全鏈條服務,從項目洽談到投產達產實施全周期監管」的集約節約用地「升級版」,為「標準地」改革提供了重要經驗。
名詞解釋
「標準地」是指在完成區域評估的基礎上,事先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建築容積率、單位能耗標準、單位排放標準、畝均稅收等控制性指標,進行公開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各項指標由行業部門在供地前提出,由政府做好場地標準化工作。
企業競得土地後,對須履行的審批事項進行承諾,按照具體項目標準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書面承諾,明確權利、義務、責任,接受過程監管服務和竣工後的全面驗收,違反承諾接受懲戒或處罰。企業遞交承諾書後,建立「標準地」審批綠色通道,實現拿地即可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