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憲政體制的發展之路

2021-01-17 風搖雨落盡千秋

關於英國議會的起源,我國學者對這一問題長期受蘇聯學術觀點影響。基本闡述為,英國議會的產生是13世紀英國社會經濟變化的結果,其產生過程表現為三大事件:

1215年《大憲章》1265年孟福爾召集的緊急會議1295年」模範議會「一般把議會的起點定在1265年或1295年。但這三件大事也不能涵蓋議會產生的全過程,甚至不是這一過程的最主要的事件。因此,我們全方位的來看待這個問題,英國議會的起源與英國政治文化傳統、政治體制沿革、社會關係的演變和調整等多重因素有關。

西歐封君封臣關係(查理馬特)

英國的封君封臣關係是不平等的,但確有某種契約性質。從亨利一世到「失地王」約翰,國王都一再宣稱,更動法律須同封塵協商。不難理解,協商需要開會,這便產生了所謂議會之雛形。

有大貴族的出席的法庭叫貴族會議,國王再從大貴族中選出一部分組成常設法庭,叫做御前會議,然後又發展成了御前擴大會議。亨利三世時期的政治危機改變了御前擴大會議的地位,此後御前擴大會議頻繁召開。人們也普遍把御前會議成為議會,也逐漸完成了由會議到議會的轉變。

既然要開會,國王和貴族自然要討論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主要便表現在了封君封臣的關係上,涉及的封建地主便要為國王盡什麼樣的義務、承擔多少責任,這些便是爭執的焦點。

這裡要說明一點,西歐的封建制類似於西周的分封制。即英王作為最大封建主,類似於周天子;其他地方上封建主,便像是諸侯王。而中國西周與中世紀西歐國家相比,要搞清楚生產關係的本質不同,我們可以在這裡理解為剝削關係的不同。

1215年自由大憲章

以約翰王為例,他不斷地徵伐,和遠在羅馬的天主教皇英諾森三世公開叫板。不斷要求地方貴族出錢、服役,作為其爭奪榮耀的資本。約翰王並沒有取得什麼勝利,喪失土地不說,還被迫向教會低頭。因此,作為「天下共主」的地位實際上衰弱了,地方不願意再為其出錢出力。結果是,在封建主、教士、騎士和市民的聯合壓力下簽署了《大憲章》。其本質是在維護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則下,限制王權和保障教會和領主的特權,以及騎士與市民的某些利益。這是以法律形式來規定的封建階級內部權力的再分配,「自由大憲章」成為了英國憲政淵源的起點,也是資產階級建立法治的重要依據。

團結就是力量。當地方多數貴族為捍衛自己利益而團結起來的時候,不再對國王唯唯諾諾之時,便是國王妥協的時刻了。

1265年召開的孟福爾會議,標誌著英國等級君主制的初步形成。主要內容有兩方面構成:一,司法和軍事等方面的權力漸集中到中央;二,等級代表會議主要掌握國家的賦稅權和分攤權。其特點則表現為君主權力受到相對約束。1258年《牛津條例》和1295年模範議會,這一前一後則表現出了這種鬥爭趨向。

鬥爭!貴族和國王鬥爭!英國大貴族反抗王權的現實途徑是控制中央會議,通過立法來限制王權。這種鬥爭深刻影響了議會的形成過程,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議會獲得了批稅權;第二,議會成為大貴族反抗國王的重要舞臺;第三,議會的最高立法權得到確認;第四,大貴族成為議會的主體;第五,議會走向制度化。

於此,英國憲政完成了它的最初發展。

克倫威爾

1640年查理一世召開,新議會標誌著英國資產階級的開始。1688年議會反對派發動光榮革命標誌著英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這場革命是以新貴族為代表的,推翻封建專制主義而建立起來的資本主義制度的社會變革。並在1689年《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工業革命後,工業資產階級與工人階級力量發展迅速,進一步推進英國憲政的不斷前進。主要體現在三次議會改革和憲章運動。三次議會改革的實質,簡單來說就是:重新分配政治權力。這是由經濟實力的變動所引起的必然變化,是不可抗拒的。

1832年、1867年、1884-1885年三次議會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1,重新分配議席;2,取消衰敗選區;3,不斷降低選民的財產資格與身份要求。而憲章運動也便是要求工人階級參政,爭取普選權的政治運動。歸根到底,是工業化以後的英國上層建築為適應經濟基礎的急劇變動而相應做出的積極反應。

19世紀的英國基本實現了從貴族寡頭政治向現代民主政治的轉變,英國的憲政體制發展也最終邁向成熟。

相關焦點

  • 實驗主義對代表、民主與憲政的新看法
    而在缺乏多元時,一個參與者是主導性的,或者有一場追逐主導的鬥爭,那麼有實力的參與者傾向於強行推進其意願而不是通過與他人的合作來實現。在最直接的情況下,這兩種條件匯合了,那麼實驗主義就自發形成,此時多元體制下的參與者在不確定性的環境下能夠預期到協作所帶來的聯合收益。實證的案例表明實驗主義確實會在這種情況下發生[1]。
  • 張維為《這就是中國》第78集:美國「憲政危機」
    「美國2020年的總統大選真是讓世界人民開了眼,今年的大選可能會陷入一場『憲政危機』。」 「不管誰當選,其實都改變不了美國今天的困境。」 「它會不會有一個連鎖反應,讓其它的西方國家也出現政治體制的危機呢?」
  • 蔡碧仲公然力挺蕭美琴,臺媒:臺灣司法體制將徹底崩壞
    另外,「監委」陳師孟濫用監察權,欲約詢判決馬英九洩密案無罪的法官唐玥,理由竟是調查法官認事用法的心證,此舉不僅侵害司法核心領域,也踐踏「憲政」體制。陳師孟、蔡碧仲兩位政務官,一個上任後不斷以黨派顏色指控司法,踐踏體制;一個則以司法行政高官身份,對司法案件指指點點,對外界的監督、批評卻視若無物,如此乖張的行為,凸顯的是,當權力制衡失效時,新的威權很快就會到來,若持續下去,臺灣「憲政」、司法體制將徹底崩壞。【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娜迪亞·烏比娜提談義大利的民主、憲政與新冠疫情
    Costituzione italiana: articolo 1娜迪亞·烏比娜提:這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因為一方面,各國皆有各自調和政治治理、政治取信、憲政結構的方法。但另一方面,放眼望去,各國憲政結構也大同小異。
  • 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華社北京12月21日電題:走新時代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新華社記者劉羊暘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指出,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積極適應國內國際形勢的新發展新要求,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 ———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文化體制改革發展紀實
    從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戰略部署,到2010年7月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體學習時提出「順應時代要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勾勒出我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清晰脈絡。
  • 不列顛崛起之路——英國黑奴貿易發展簡史
    1660年之後又補充,凡經指定的物品,必須首先運送至英國海峽和英屬領地,然後方得轉銷各地。促進了英國海上貿易與海運事業的發展,販奴活動更加頻繁。 1655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後,英國軍隊攻佔牙買加,從本土和北美殖民地運進大批移民擴建殖民據點,牙買加成為奴隸貿易中心。
  • 今晚22:00《這就是中國》,和張維為一起談談美國「憲政危機」
    這場辯論被CNN主持人稱作「有史以來最混亂的一場總統競選辯論」,也讓越來越多的分析家認為,美國今年的大選可能會陷入一場「憲政危機」。今晚22:00,電視思想政論節目《這就是中國》即將播出第七十八期,本期節目的主題是「美國『憲政危機』」。主講人張維為教授將攜手中國研究院副院長範勇鵬教授,分析美國產生「憲政危機」的背景和原因,以及此次總統大選對美國整個政治格局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 《王冠》英女王槓鐵娘子引發憲政危機,戴妃婚姻暗藏旋轉門
    Netflix好評劇《王冠》將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位期間的英國王室愛恨情仇搬上屏幕,今上線的第4季揭開英女王與任內首位女首相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的不和秘密,更大爆查爾斯王儲與黛安娜王妃的婚姻八卦另一位同樣初登場的英國首位女首相柴契爾夫人,11年任期內以鐵腕風格施政,並帶領英軍擊退阿根廷,但她在南非施行Z族隔離政策時,不願與其他48國大英國協國家一同制裁南非,英女王罕見打破政治中立原則要柴契爾同意卻遭拒,找媒體放話表達不滿,鬧得滿城風雨,甚至差點造成君主憲政危機。
  • .| 激勵與平衡——中國財政體制變遷70年(發展與公共財政工作坊)
    北大經院工作坊第190場 | 激勵與平衡——中國財政體制變遷70年(發展與公共財政工作坊) 2020-12-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什麼說2020年總統大選很可能是美國民主憲政的最後機會
    這將是美國內戰之後最重要的一次總統大選,因為這次大選結果將會決定美國的民主憲政還是否能夠繼續。 正文共:3781字 預計閱讀時間:10分鐘 撰文:海闊天空
  • 馬鞍山市花山區對濮塘片區體制機制調整
    馬鞍山市花山區對濮塘片區體制機制調整    走文旅融合之路 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繼秀山片區之後,近日,花山區再對東部濮塘片區體制機制進行調整,由濮塘休閒度假區管委會整合原濮塘老街改造和濮塘森林公園建設兩個指揮部,一名區委常委擔任管委會主任,並與市文旅集團合作組建濮塘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全力創建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 江信基金:完善發行體制改革 奠定健康發展基石
    新華網消息 證監會11月30日制定並發布《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
  • 安徽出臺法規建立大數據發展應用管理體制
    會議審議《安徽省大數據發展應用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草案》)。根據《條例草案》,我省或將建立大數據發展應用的管理體制,推進數據資源匯聚和共享開放,深化大數據開發應用。  制定《條例草案》是貫徹國家大數據戰略的重大舉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建設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奮鬥目標。
  • 【學四史】以經濟體制看發展足跡,這場報告會教會他們「以史為鏡」
    【學四史】以經濟體制看發展足跡,這場報告會教會他們「以史為鏡」 2020-10-27 13: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努力打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營商環境
    馮飛:努力打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和營商環境
  • 體制內是深井,體制外是江湖
    作者:Spenser,香港留學,留港工作,微信公眾號「Spenser的二次學習日記」(spenserandhk)過去是體制內,現在是體制外。  我會依然記得一年前,我向教育局遞交辭職信的那個下午。教育局副局長表示不太理解的複雜表情,我當時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 邱欣傑:闊步前行 走上科技強企發展之路
    闊步前行 走上科技強企發展之路邱欣傑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隨會議發布的《關於深化科研機制改革 激發創新內生動力的若干舉措(徵求意見稿)》打破很多長期以來制約公司科技創新發展的條條框框,出臺了一系列激發科研人員熱情、提升創新能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
  • 清朝統治導致中國發展倒退?實在太片面了,看歷史要嚴謹
    自鴉片戰爭之後,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沙俄、日本爭相瓜分中國。到了19世紀末期,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美國提出門戶開放,所有工業化列強都虎視眈眈。1905年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展開。如果公民言論自由,那麼上面就會廣開言路,聽取多方意見,那麼這個社會一定有發展活力,有進一步上升,不斷完善的土壤。1、古代農業文明視角中國古代的政治體制,嚴格謹慎地下定義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