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把別人安撫得太好,輪到自己就失了分寸

2020-12-24 東林夕亭

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我講#情感故事#給你聽,你要乖哦~

從常規的角度來說,子女的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父母也有責任有義務陪伴子女成長。可是,現實中有些家庭不符合這種情況。

很多外公外婆帶大的帶大的孩子,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很多都沒有得到父母的陪伴。那種父母不在了的情況當然情有可原,但是如果父母健在,卻缺失孩子成長,就是有問題的。

除此之外,還有姐姐帶大弟弟,哥哥帶大妹妹之類的情況,很多時候也是因為父母的缺席。家庭幸福的人沒有過這樣的經歷,自然不會明白其中的艱難與苦楚。而有過這種經歷的人,則清楚地記得自己受過的每一次傷。

下面這個女人就有過這樣的遭遇,本以為結了婚就能夠擺脫過去,結果卻再一次被自己的親生母親揭開了傷疤,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怎麼回事。

東林老師,您好:

聽說我結婚了,我那個改嫁多年,消失多年的母親突然現身問我要錢,「女兒,你爸想買房子,你幫襯個60萬!如果你沒結婚就算了,既然你已經結婚了,有老公有婆家了,就不能不管我這個媽,別跟我說你沒錢,彩禮什麼的,本就應該是給我的。」

一直以來都在人前表現得很懂事的我,在那一刻分寸大亂,結合過去發生的一切,我變得歇斯底裡,告訴她,「那個人是你老公,不是我爸,我爸早就去世了。你窮瘋了別找我,別說我沒錢,我就是有錢也不會給你,因為你不配,你非但沒有盡過做母親的責任,而且,我永遠不會忘記我曾經問你要錢被你趕出家門的畫面!」

我雖然把她罵走了,但是並沒有心安,因為我不知道她會不會捲土重來。一想到她今後還有可能問我要錢,一想到她過去對我和弟弟的忽略,我心裡很不是滋味兒。

我爸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去世的,對於當時年紀尚小的我和弟弟來說,難免會指望我媽當家做主。可是,她卻在這時候著急改嫁,對方說不喜歡小孩子,不希望她帶著我們改嫁,於是她就放棄了我和弟弟,把我們姐弟倆丟到了外婆家。

外公外婆雖然是我媽的爸媽,但是卻管不住她。兩個老人照顧到自己的生活還可以,家裡多了兩個小孩子,生活明顯就變得很吃力了。

中間我和我弟需要學費生活費,實在沒錢的時候,我外婆就帶著我去找我媽了。結果就是我前面說的那樣,我跟外婆被我媽趕了出去,「我沒錢,你們以後不要再來找我了,我老公不喜歡被打擾!」

這種情況下,我不忍心看外公外婆借錢供我和弟弟上學,於是我就輟學了,先是工作賺錢供我弟弟繼續上學,然後我自己半工半讀繼續著學業,往事不堪回首,我有時候做夢還會夢到那段黑暗的歲月,每次醒來都要難過好久。

我外公外婆去世的時候,我媽沒有出現,這更加讓我寒心。那之後,是我一手把弟弟帶大,又當姐姐又當媽,不想讓他思想上和心理上有負擔。

我本以為那麼多年過去了,我已經變得很強大了,沒想到我媽出現的時候,我再次脆弱了起來,真的是應了那句話:我們總是把別人安撫得太好,輪到自己就失了分寸。

不過,我好歹明白這樣的狀態是不對的,我好歹明白我一直分寸大亂肯定不行,所以,我決定像一直以來安撫我弟弟一樣安撫自己,我必須讓自己變得真正強大,這樣才能徹底擺脫我那個不負責任的媽。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所謂「我們總是把別人安撫得太好,輪到自己就失了分寸」,並不是一個一成不變的規律,會不會陷入這句話所說的情況,關鍵看你是否考慮得全面。

一個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的人,能夠首先從自身角度出發安撫好自己,首先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這種狀態就能做到:既把別人安撫得很好,輪到自己時也不會亂了分寸。

而如果一個人沒有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總是去安撫別人,說儘自己能想到的好話,因為自己沒有親身實踐過,所以輪到自己時,難免會分寸大亂。

就像網上經常有人說的那句話:總是為別人的感情出謀劃策的人,往往都是單身,都是紙上談兵,都是自己沒經歷過感情。

有人也用這種話評價過我,評價過很多情感作者。別的情感作者作何解釋我不知道,反正我不解釋,因為我沒必要向全世界透露我經歷過什麼,你要認為我是個廢物,隨便,你開心就好。

上面那個讀者的情況跟這種情況還不太一樣,因為她的責任心使得她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因為在她看來弟弟還小,她作為姐姐應該先把弟弟照顧好,所以才會出現把弟弟安撫得很好,輪到她自己時卻分寸大亂的情況。

不過好在她意識到這種問題了,準備著手去改變了,還是挺不錯的。其他人應該在這方面向她學習,如果你沒有她那麼悲慘的經歷,你應該學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先把自己經營好,先讓自己變得強大,然後再去安撫別人,才能於人於己雙受益。(文/東林夕亭)

相關焦點

  • 半日談:「失了分寸,難以自持。」
    再加上我們本就是同一個村的人,還曾好幾年都在同一班級。抱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僥倖和得意,我時不時的跟她說話,沒話找話……各種小心機,各種小把戲。終於,我們熟絡了。關係從普通的同學變為朋友。然而,好景不長,很快沒等我和她更近一步交流,便來了個「第三者」。她的愛慕者本就不少,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原本這是常態了。可是,這一次來的卻是比我學習好,比我人緣好。
  • 李佳琦,當玩笑失了分寸,你就像個流氓
    你覺得你只是伶牙俐齒了一點,卻不知已經傷害到了別人。當你的玩笑讓人覺得不舒服時,你的玩笑就已經失了分寸,同時還拉低了自己的逼格。(見《西遊記》第六十回)也就是由於孫悟空開玩笑沒分寸,最後搞得幾百年的好兄弟都翻了臉。 開玩笑有幾大禁忌,不能拿別人的缺點開玩笑,比如高矮胖瘦、皮膚黑白等。健康人不能拿殘疾人的身體開玩笑。開玩笑時不能不能涉及對方隱私,也不能涉及到對方的家人,比如父母、愛人、孩子。
  • 我們因為不了解而在一起,但是又因為了解而分開
    1、我們因為不了解而在一起,但是又因為了解而分開2、那些擰不開瓶蓋的女生其實都是裝的,你讓她拆個快遞試試,剪刀都不用
  • 失去了分寸,失去了所有!
    原來過去自己活的有多無知!成了別人的笑料,茶餘飯後的談資。都是因為自己在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沒把握好分寸。說好聽點就是任性,難聽點的就是愚蠢,一愣頭青。一句話就是他們能夠把握分寸,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最好的理解。事實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於掌握好了自己的命運。做事做到恰到好處,也是人生的一門學問。所以您必須明白,直爽並不等於言語毫無顧忌。
  • 再好的關係,也要懂得分寸!
    列舉如下:人情的分寸人與人之間的交情,此中有分寸。小兒女可以叫爸爸跪下來給他當馬騎,爸爸會樂得哈哈大笑。如果是個外人,叫一個父執輩的人跪下來讓你當馬騎,不但要罵你,甚至要揍你,因為你太沒有分寸了。好惡的分寸每個人都有他的歡喜或不歡喜,但是歡不歡喜超過了分寸,別人就不以為然了。
  • 《太子妃升職記》要被翻拍成韓國版,這一次輪到我們吐槽別人了
    而且這部劇也挺雷人的,但是也火了,很多觀眾表示,大概是因為這部劇與眾不同吧,也有人說是因為張天愛的顏值,還有人說是因為劇中的一些場景拍攝的太好看了。不管怎麼說,這部劇就是火了。小說講述了為了彌補工作失誤,司命星君將現代男人張鵬的靈魂偷偷從地府帶出,附身到"落水身亡"的南夏太子妃張芃芃身上的故事。
  • 製造看點不該失了分寸
    作為以娛樂為主的綜藝節目,以一些看點來吸睛本無可厚非,但若僅僅把目光狹隘於噱頭的製造上,甚至為增加綜藝效果失了分寸,只會局限節目的發展方向,把路越走越窄。視頻中的吃土喝尿等任務違背人性,有為炒作故意刁難明星之嫌。除了故意尋求刺激,人們在危急情況下才有可能為了生存去吃生肉喝尿,正常人誰會在物資充裕的條件下主動去做?
  • 什麼方法可以讓你既不失分寸又能撩動對方的心
    這個時代,老實有時候意味著無趣,無趣的靈魂,難以吸引別人來靠近你。人們對於張揚和出風頭等等的包容心大於跟一個簡單到發展不出激情的只會附和跟迎合的人一起生活。因此,面對喜歡的男生時,你需要學會聊天,才能撩撥他的心,但有趣和會聊天,並不等同於曖昧地撩對方,失了分寸會讓對方誤解成你是隨便的女生,那印象分就大打折扣了。
  • 馬尚龍:四季分明即分寸
    要知道,那時候我們通常一頓飯要吃四兩,半兩塞牙縫都嫌少的。印象中,上海的陽春麵是二兩的,可以加面,大餅是一兩,肉包菜包,還有油條,都是半兩;一兩糧票可以買一個肉包一根油條。上海也有一兩一根的大油條的,不過上海人,尤其是年紀稍大的老太太會眉頭一皺:油條做得這麼大,沒分寸,偷工減料,一點也不好吃。這就是上海人的錙銖必較分寸必究。有一年隆冬時節,我去深圳。
  • 人到中年想要活得舒心,懂得三種「分寸」,也是一個人成熟的體現
    要麼被動的適應,在經歷挫折之後學會把握分寸,要麼主動把握分寸,以更好的姿態面對接下來的生活。懂得分寸,不僅能處理好生活關係,運用得當還能讓自己「更進一步」。40歲前要懂這三種分寸,尤其是最後一個02第一種:說話要有分寸說話是一門藝術,把握好分寸是本事。有一句話叫做;親戚家的飯好吃,親戚家的話不好說。
  • 《這就是生活》像管一鶴母親這種「好婆婆」,累了自己,苦了別人
    很多女人都盼望自己能有個好婆婆,可是什麼樣的婆婆才算「好」,這是沒有標準的。有的婆婆,自己覺得對兒媳婦掏心掏肺,照顧得面面俱到,可兒媳婦並不領情;也有的婆婆,在外人眼裡知書達理,在自己家裡卻常常犯糊塗,也讓兒媳婦苦不堪言。
  • 《中餐廳》小朋友哭鬧,趙麗穎送上溫暖擁抱,安撫功能太好了
    任何一個有過開餐廳或者有其他工作經歷的人都知道,面對工作的時候,總是有一些突如其來的狀況會出現,永遠也無法預估下一秒我們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更何況對於平時缺少生活經驗的明星們來說呢,因此將他們合夥開餐廳的過程拍成一檔節目也是有很多綜藝看點的。
  • 閨蜜藏鞋藏得好,新郎伴郎當場發飆,新娘:「對不起,她沒分寸」
    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太一樣,大多數都會講究一個好時辰,會找懂的先生看好日子和進門的時間,安排好接新娘的所有事項,平平穩穩的過門。我小時候,我媽就愛帶我去參加婚禮,這「飯局」可是不簡單的,桌上的如果都是中年婦女的話,你能聽到很多你不知道的八卦。
  • 職場自我保護一:如何不失分寸地應對職場可能發生的「卸磨殺驢」
    還有一個可怕的事實:七年的時間,一個人的價值在一家單位,幾乎已經被「榨取」、「釋放」得如同芝麻杆:所剩無幾了。其三,因為價值所剩無幾,自己又處在七年之癢,因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思想身體幾乎處於「半機械化」的因循守舊的狀態,在今天這個飛速發展社會,公司肯定不樂意。
  • 人到中年,不要高估自己和任何人的關係,也不要和任何人走太近
    人年紀越大,越到中年,就越要擰清楚,自己的分寸和界限。人與人之間,走的太近,別人的世界你根本就擠不進去,會造成社交的擁堵。離的太遠,又容易造成感情生疏,沒有聯繫,其實不遠不近,就是最好的距離,不打擾、不傷害、不負擔,也沒有壓力。
  • 掌握好七情六慾分寸,福報財源才會旺
    我們來談談七情六慾,怎麼掌握這些讓我們煩惱的東西,分寸好福報就大,就容易有財運,財源就是很廣,反之就會鬱悶,躊躇滿志依舊感覺生不逢時啊!都是青燈不歸客,何苦因濁酒戀紅塵!掌握好七情六慾分寸,福報財源才會旺。
  • 為什麼我們總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於是我們對領導和老師畢恭畢敬,對同學同事客氣相待,對朋友禮尚往來,我們在交際裡保持體面時宜的姿態,把握相處的距離分寸,然後,我們在親人面前終於能夠自在做回自己,不用掩飾,不用擔心後顧之憂,也正是這樣放鬆的,不計後果的自在感,我們也大意隨便的把最真實的壞情緒壞脾氣傾倒在了最熟悉親密的人身上。亦舒說,人們日常所犯最大的錯誤,就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
  • 飯局上領導讓你端茶倒水,別做得太急,要懂得尺度和分寸
    飯局上領導讓你端茶倒水,別做得太急,要懂得尺度和分寸小王是一位剛從名校畢業的學生,在同事間相處的還不錯,但是因為名校出身,多少有點心高氣傲的態度。單位主任有意栽培他,便有次找個了機會讓他跟自己一起去參加一個飯局。
  • 親戚關係再好,也要把握這4種分寸,缺一不可
    有的親戚,走到哪都受人歡迎,處處都是好口碑;有的親戚,如同瘟神,讓人畏之如虎,避之不及。而一個真正受人歡迎的好親戚,往往要懂得把握4個分寸。生活中,我們經常能看到誰家兄弟為錢財反目,誰家的親戚為錢爭執起來。許多時候不是他們貪多,而是錢財沒分清,就總以為自己虧了。聰明的親戚,不能在錢財的帳上犯糊塗、打馬虎,唯有分清楚,才能有更長遠的往來。
  • 懂分寸,更自在
    有的說:我們不分彼此,互相看。有的說:有時候也偷偷的看。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做法,都要在尊重對方,讓對方舒服的情況下,都是很好的分寸。夫妻之間的距離分寸,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非要說一個標準,那就是:彼此認可舒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