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自我保護一:如何不失分寸地應對職場可能發生的「卸磨殺驢」

2020-12-24 標杆賦能

職場多年,不論自己還是身邊職場朋友,尤其一些高薪但年齡稍偏大的朋友,或者技術型人才的朋友,都或輕或重的有過類似的心理擔憂:會不會卸磨殺驢?會不會被替代?會不會被邊緣?

確實,以前有句話叫「一技在手,吃喝不愁」。這句話在今天也不過時,但卻有了新要求。因為今天技術迭代太快了,我們的一技可能明天就過時了!另外,職場也絕不是只憑技術吃飯的地方,它還有人情世故。

事實上,職場中以下四類朋友最有可能出現卸磨殺驢或被替代、被邊緣:

一、雙高類:

年齡高,薪水高,企業最喜歡的是年輕、務實、高效的人才,不管公司想不想願不願,公司人才發展都有一個客觀趨勢:優化人才結構,讓優勢資源、優勢待遇傾向於年輕、務實、高效的夥伴。

二、功臣類:居功自傲

曾經的輝煌,為公司甚至立下汗馬功勞,但卻時不時拿出來炫耀或者對後來者不屑一顧,那麼身上就會被公司添上:有機會拿下的標籤。

三、核心技術類:

有技術是好事,但獨霸核心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搞不好是只有可能被替代的,你說呢?

四、明日黃花類:或七年之癢或因循守舊

有個規律要引起我們的注意:婚姻有七年之癢,我們的工作習慣、價值也有個七年之癢,在一家單位待上七年,連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我們身上都默默地發生著以下變化:溫水煮青蛙現象,學習力和職業危機意識會慢慢喪失掉。讓我們失去警覺和競爭力。甚至與社會脫節。

還有一個可怕的事實:七年的時間,一個人的價值在一家單位,幾乎已經被「榨取」、「釋放」得如同芝麻杆:所剩無幾了。

其三,因為價值所剩無幾,自己又處在七年之癢,因為在一個地方待久了,思想身體幾乎處於「半機械化」的因循守舊的狀態,在今天這個飛速發展社會,公司肯定不樂意。

那如何不失分寸的做好自我保護呢?一「心」一「場」二「進」加一「孵」,助力我們做職場常青樹。

一「心」:隨喜心

古語叫:怕啥來啥。我們發現:我們在生活或職場上擔心啥往往就會發生啥。上課擔心被老師提問,老師偏偏提問我們;工作擔心出錯,它就要出錯……

所以,我想說的第一句就是:有一顆隨喜心。用平常心看待自己和公司。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公司充滿信任,擔心猜疑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相反它會讓我們職場中不自然。那結果恐怕就是:猜測變成真實。因為實驗證實:一個人內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樣的眼光。我們覺得自己要被殺了,就會處處能感受到不友好。

心理學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人們在害怕、受到傷害或感到絕望時,尤其容易受偏見影響。如果我們心中老是想著如何自保,公司要替代我了。那麼,一是我們會不自覺與公司拉開距離;二是我們會不自覺產生保留;三是會草木皆兵,疑神疑鬼,多想多疑。而以上這些都會最終影響我們的績效以及工作表現,久而久之,公司也能感受到:你好像變了,你有問題了……這樣不久,我們真的可能被邊緣。到那時,我們可能還覺得慶幸:看看吧,被我預料到了,其實不是,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推進了死胡同。所以,用隨喜心看待可能會發生的卸磨殺驢。

二「場」:有立場,彎道超車

今天我們不再像以前講忠誠,因為覺得忠誠不人性,但在任何時候、任何組織、任何事情,立場永遠是最後也是最前的底線和標籤。

(1)不管身處何位,能力多強,技術多精尖,功勞多大,只要沒了公司立場,我們肯定被卸磨殺驢、被邊緣;

(2)相反的,只要立場堅定,雖然職場不是養老院,但凡有點價值,公司也會留用到退休(只要你願意);

(3)證明我們立場的最佳方式是:彎道超車。公司有難咱上,公司危機咱擔,公司出事咱抗。幹別人不願幹、不想幹、不能幹的事。我相信任何一個老闆都會和這樣的員工共進退。願意「白頭到老」。

三、二「進」之精進(上面的分享是道的層面,現在說術的層面)

(1)在今天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技術更新速度很快,幾乎不到五年,迭代一遍。管理理念和模式也在不斷升級。所以,最好的自保就是先把自己變成一個不可替代性人才。

(2)不可替代的自我檢查標準:有人高薪挖我們。我們主動找工作那是案板上的肉,被挑選;我們被挖,那是咱挑。

我舉個例子,在同行競爭中,一些企業為了打倒同行,最狠的一種做法就是:高薪把對方的臺柱子挖過來,挖過來只為了養著,養著也不讓對方有人才可用。所以,如果我們沒有被挖,我們真的還沒有不可替代。我們平常認為的自己已經不可替代了都是自己意淫的。

我想說明啥?打鐵還需自身硬。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我們做到不可替代才是最好的自保。

四、二「進」之上進

這裡的上進指的是立場上進,我們不但要有立場,我們還要立場上進: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中流砥柱,老闆都需要有自己的班底,與其擔心自己被邊緣,不如積極向組織靠攏,雖說不能像古裝劇那樣歃血為盟、遞投名狀、表決心立大志……但我們態度積極、思想積極、言語積極,我相信人人都可以感受到。誰要認為老闆傻,誰才是真傻的那個人。讓自己成為公司的合伙人或老闆的鐵班底是最好的自保。

五、孵化

好多人都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這句話給影響了,這句話在今天的價值已經很小了,且不說未來是知識共享社會,就今天這個信息技術公開化,且不說技術共享,今天一個想學習的夥伴,有好多種渠道獲得。與其這樣,比如敞開好好帶一批自己的徒弟,帶徒弟有兩個好處助力我們自我保護:

(1)這是給公司最好的答卷。只有真與公司一條心的人才會這麼做,公司無理由卸磨殺驢;

(2)徒弟是後盾。我不唆使一旦離開把徒弟也帶走,但有一幫子徒弟恐怕是我們無形當中給自己吃了最大一顆定心丸。

畫外音:不失分寸的自保就是——有一顆隨喜的心,做一個有立場的人。然後精進成不可替代,上進到同為一體,有一幫徒弟徒孫愛著。這將是最好的度,也是最佳把握的度。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職場的疲倦感?
    作為職場的奮鬥者,時光更多拋灑在工作的忙忙碌碌,節日的氣息早已漸漸淡去。輪迴輾轉之間,面對未知與無盡的工作日常,難免心生職場疲倦感,作為職場的一份子我們該如何應對呢?結合個人近期實踐與體會,總結為「三個清」。        清零的認知。認知新,雜念少。責任多了,難免忍耐甚至負重,認知也越容易陷入慣性思維。個人認為,職場疲倦感很重要的原因是心累,心為什麼會累?
  • 如何應對職場面試?
    尤其是那些正在處於跳槽搵工之中的職場人士,更是期望早一點找一份工作,儘快地投身於朝九晚五的職業生涯。今年的春季招聘,不同於以往的是,很多企業處於復工復產的初期,從企業經營,到人力資源,都在調整洗牌之中,有等待到崗,有因故流失,因此,必然給職場搵工者帶來更大的壓力,增加更大的難度。
  • 職場無邊界,就是潛在的職場危機!
    過度的幹涉,過度的關心,過度釋放聖母心,過分的索取……無論我們是越界者還是被侵犯者,一步越界,就可能會陷入職場危機。 職場人小可在初入職場時,就因此吃了不少苦頭。小可作為公司的新人,很多業務還不熟悉,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去學習,部門裡的一些同事看他是新來的,便打著「多一些鍛鍊機會」的旗號,交給他一些零零碎碎的工作。小可性格隨和,又抹不開面子拒絕,便都一一應承下來。
  • 如何應對職場中「倚老賣老」的人?
    「倚老賣老」如果發生在生活中,還真不好解決。多數情況也只能咬咬牙,然後「一笑了之」罷了。不過在職場中一旦碰上了,卻要提高警惕。因為它不僅是職場人際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有可能成為我們在職場更進一步的「絆腳石」。故而,需要有適當的方法來應對職場的「倚老賣老」。
  • 當「打工人」屢遭職場霸凌,如何保護他們的權利?
    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副教授關浩光看來,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職場中廣泛存在的領導失當行為,其潛在的破壞性後果將會讓企業付出巨大的代價。為此,他提出了三個不同層級的方案,來幫助組織遏制有害的領導行為。領導不當行為的表現形式大致可分為兩類:接觸型和非接觸型失當行為。典型的非接觸型失當行為如領導辱虐行為,即持續地辱罵、嘲諷、排斥和貶低下屬的行為,但不涉及身體接觸;而接觸型失當行為包括情節較輕的不文明行為,以及情節嚴重的性騷擾和攻擊行為。
  • 從高分職場美劇《早間新聞》中,看懂如何應對身邊的自戀型領導
    藉由這個角色,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談談如何解讀及應對職場中的自戀型領導者:如何定義自戀型領導者?不是簡單地講述概念,而是洞悉為什麼這樣的人常常不被察覺,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地產生惻隱,甚至會姑息。如何辨別健康的自戀與失控的自戀?你會明白,其實所有人都有可能成為自戀型領導者。如何應對自戀型的領導者?有時候我們無法選擇一個完美的職場環境,平衡更是一種智慧。
  • 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遭扇耳光辱罵?職場新人該如何應對?
    一方面是尊重勞動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避免因此而發生的不愉快。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確實存在部分人員是不適宜或者飲酒會造成身體損害的,或者是患有病理性醉酒容易飲酒後導致衝動、易怒甚至是有暴力行為。如果公司沒有提前告知,導致員工飲酒之後發生意外那也會對公司造成不利的影響。
  • 《內向者如何成為溝通高手》:7種方法提升內向者職場溝通力
    性格內向的人,在職場中,也會遇到各種麻煩。今天和大家分享7種提升內向者的職場溝通力的方法。如何克服職場溝通緊張情緒?導致情緒緊張溝通思維三大誤區:喜歡躲避發言做隱形人、認為說話不需要學習、以自我為中心。這三個誤區,第一個比較常見,因為第一種是真的很緊張。
  • 職場新人在公司沒有融入感,怎麼辦?
    來源:LinkedIn領英進入12月初,「史上最難一屆畢業生」的秋招也即將結束,可千辛萬苦拿到心儀offer的很多「新晉職場人」卻不敢就此放鬆:作為一個「職場菜鳥」,如何快速融入公司生活?快來查收這份萬能錦囊!1.什麼樣的職場新人容易陷入「融入危機」?
  • 職場裡面的勾心鬥角怎麼辦,3步教你輕鬆應對
    我們聽後頻頻點頭,是的,在職場裡面這樣的現象也是非常的常見,我們又討論了面對這些該怎麼去輕鬆的應對!首先是保持自己的隱私,在職場裡面我們不要什麼都和所謂的「職場朋友」講,要知道在職場裡面,什麼都會發生,可能今天你和某個朋友講某個同事或者領導的壞話,第二天就傳到了他們的耳朵裡面。
  • 《姜子牙》:面對職場不公,如何抉擇?
    昨天半夜,跑去看了大型魔幻現實主義題材勵志電影《姜子牙》,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我就在思考:人在職場,發現了不公,究竟是奮力一搏,還是先保護好自己小九像極了職場當中的普通人,想過最普通的生活——「農夫山泉有點田,老爸炒菜放點鹽」。可是在家,她有父親給的壓力;在公司,有職場的需求,只能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雖然對現狀不滿意,卻只能遵從職場的潛規則,最終淪為一個犧牲品。九尾妖狐代表了起點不高,但卻想向上爬的精英。這種人向上爬的方法就是附和領導、助紂為虐,為了利益幹啥都行。
  • 職場就是小江湖,發生衝突在所難免,關鍵在於如何不吃虧
    職場也算是小江湖,要想立足並非易事。如何站隊,才能在不得罪人的同時,爭取到更好的發展空間?如何跟同事溝通,才能做好工作的交接,維持良好的協作關係?這類職場常見的問題,處理起來卻很棘手。稍有不慎,雙方就會起衝突。現在的年輕人,成長過程中很少經歷大風大浪。家庭會庇護他們,學校會庇護他們。但是等到進入社會後,誰還會庇護他們?
  • 職場小人拉幫結派孤立我,怎麼辦?3個方法應對小人的詭計
    職場是一個名利場,少不了會有利益的衝突。在職場上,如果你過於畢露鋒芒,惹來他人的妒忌,稍有不注意,他們就會針對你,排擠你,讓你無法在職場中立足。李廷是入職一年的員工,部門有5個老員工,大家的工作都是大同小異的。
  • 職場人到底該如何才能做到不卑不亢?
    到底什麼是「不卑不亢」呢?根據百度漢語的解釋: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態度得體,分寸恰當。為什麼會出現「不卑不亢」呢?根據老王查閱大量心理學和其他文獻資料,老王認為,出現「不卑不亢」是因為:1、你本身就是弱勢,在強者面前,你過於自卑。職場上,也有這樣的人,看似很強大,其實內心很自卑。
  • 《今夕何夕》馮夕一句話道出職場新人生存智慧,避免遭遇職場PUA
    PUA一詞應用到職場領域,就是上司從心理層面上不尊重、不認同並且對所屬員工進行的一系列精神控制和壓榨,最終使員工喪失自我,離不開所謂"為你好"的上司和公司。職場生活中最愁遇見的,不是所謂的豬隊友,而是使用職場PUA來達到私慾的上司。倘若對PUA不那麼了解,那麼可能稍有不慎,在潛移默化中就會被逐漸控制,最終喪失自我。這樣通過壓榨和挖苦員工的職場PUA通常來說主要有兩個表現。第一,不斷地否定。
  • 明星Yamy都遭遇的職場PUA,HR該如何破解?
    現在想來,是恐懼和自卑讓我選擇性屏蔽了早已存在的傷害,讓我整日活在自我懷疑中難以自拔。最後,Yamy表示,自己拼命保護的愛與勇氣,絕不允許被繼續摧殘,從今以後,要對自己負責到底。「我是什麼不重要。我最重要。」
  • 作為職場新人,應該如何應對職場中的老員工?
    職場中,我們一定要進退有度,對於別人的看法要處理得當。在職場中,並不是有多大的實力就能夠躲避。作為職場新人,做事不該做的工作,就一定要跟老員工比業績。作為新人或者職場新人,一定要低調,不要給別人添麻煩。相反,作為職場老人,就沒有那麼多顧忌,他們對你有什麼看法,隨時都可以溝通。另外,職場老人也會防著你,避免你去惹事。為了避免冒犯他們,你在職場中一定要注意謙卑。就算是新人,我們也應該要有所表現,千萬不要一個人引起別人的注意。
  • 寧波銀行員工近日被逼跳樓自殺,職場冷暴力,正在毀掉職場人
    法國知名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瑪麗·弗朗斯·伊裡戈揚在《冷暴力》一書中指出:所謂的職場「冷暴力」,是指任何藉由言語、表情、姿勢或者文字來侵犯個人人格、尊嚴或身心完整的舉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或破壞職場氛圍的行為。表面上的冷暴力,實際上卻是精神虐待。
  • 別小看正能量,尤其是在職場
    生命尚且如此,何況職場? 正面情緒用得好,職場晉升準沒跑 面對時間緊、任務重、項目新,你會怎麼辦? 有人加班加點、聯繫人脈進行業內探討,忙而不慌亂,正面向上積極應對。坦然接受結果,把經歷都當做「財富」。
  • 未來當孩子遭遇職場羞辱,他會如何應對?父母從小該如何引導?
    錄音爆料徐明朝在大公司大會上,公開評價她長得醜、沒衣品、不時尚、沒實力,語音直白,被稱為是赤裸裸的職場PUA。郭穎本人發微博時,還配了長段文字,描述三個月來看來信息手抖,聽到語音想逃,無緣無故哭到天亮,這是長期打壓得有些抑鬱了,已經出現情緒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