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遽書就的終章—簡評《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2021-03-02 BelowTheAshes

首先要高度肯定並讚揚羅琳阿姨,當年愣是用一年時間寫完了最後一部,沒有拖泥帶水耽誤電影的拍攝,也沒有導致書和電影出現平行世界。是的,我這裡要影射的就是隔壁某壞死了的糟老頭子,即便他疫情期間號稱把自己關在小木屋裡一天寫幾千字,我還是要寫一次吐槽一次。

 ★  急遽提速的節奏 

其實從哈利波特系列的寫作變遷,不難看出西方奇幻慣有的通病,那就是動輒若干部的篇幅和冗長的細節描述。哈利系列相比之下已經算是節奏緊湊了,但依然在第四部火焰杯和第五部鳳凰社,出現了篇幅激增剎不住車的情況。好在阿姨在第六部混血王子及時調整,將主線情節推上了走向終點的快車道。

相應帶來的問題,就是哈7中,情節密度和信息量的極速增加。第六部混血王子裡拋出了七魂器的概念,然後我們算一算,前六部洋洋灑灑,總共也才找到其中三件,破壞了兩件(第二部裡德爾的日記、第六部間接描寫的戒指,甚至第六部鄧布利多費老大勁喝了好多毒藥才拿到的掛墜盒,後來都發現是假的),也就是說哈7一本書要完成找到剩餘五件聖器並銷毀的壯舉。

或許是作者覺得小讀者們已經七年級/初一了,小腦袋瓜已經足夠處理如井噴式爆炸的信息量了吧。但實際可能是跟出版社的合約就籤了七部。

其實作者腦洞大開導致系列寫作節奏失控的例子古已有之。比較個性的是泰德•威廉士的《回憶,悲傷和荊棘》系列,原本約定的三部曲寫到第三部作者發現失控,於是愣是一部書寫出了等於前兩部篇幅的厚度,也保全了執念於三部曲的強迫症心理。羅琳則選擇了類似《荊棘與白骨的王國》的處理方法,那就是情節和敘事節奏提速,推動故事在約定篇幅裡完結。

多比的死很令人傷感

回顧一下第四第五部裡花大篇幅鋪陳的支線,我們發現SPEW(小精靈保護促進會)的相關情節在最終回用處不大,頂多促成了羅恩和赫敏的一個吻。克利切對哈利態度的轉好、多比犧牲的傷感,以及拉環的狡詐,頂多算得上是個人(妖?)行為。另一方面,DA(鄧布利多軍)則確實在最終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少年們已然成長為中流砥柱,並構成了大時代背景下的群像。兩相結合,之前篇幅的失控算是功過相抵吧。

羅赫之吻被移到了二人在密室破壞金杯之後,小說裡發生在羅恩聲援小精靈之後

鄧布利多軍在最終戰中發揮了巨大的集體作用,其中納威作為後來的霍格沃茨魔法防禦課老師,形象和作用被大書特書

 ★  不斷吃書的設定 

仿佛是嫌七魂器還不夠主角忙活,阿姨又想出來三聖器的設定。在導致小說信息量爆炸的同時,也出現了邏輯不可自洽只能吃書的問題。

主角勝利方式一:破壞全部七件魂器,數一數分別是裡德爾日記、裡德爾家傳戒指、裡德爾他媽的掛墜盒、赫奇帕奇金杯、拉文克勞的冠冕、巨蛇納吉尼以及哈利本哈(當然有個bug,伏地魔本身也承載了一部分靈魂,所以魂器實際上是八件,伏地魔數學不太好)。

方式一其實我覺得有一點設計得很好,那就是哈利自身也是魂器之一,哈利只有自我犧牲,才能真正殺死伏地魔,而伏地魔是不懂得犧牲的。這打破了傳統兒童文學必須happy ending的套路,對小朋友的心靈成長也是有教育意義的。但理想很豐滿,實際處理上就會有點麻煩,畢竟寫死哈利只能是個美好的願望,一旦真正寫死估計作者會收到很多刀片,自我犧牲這事兒我也不知道是否會對還沒有太多甄別能力的小朋友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於是小說尾聲,哈利被伏地魔殺死,而哈利因為自身又有一部分在伏地魔體內,所以伏地魔不死哈利也不會死,所以哈利又活了。這就做得有點像相對論的俄羅斯套娃了,來來回回的辯證嵌套,發現魂器獲勝法則並不成立。

哈利進入瀕死體驗,然後鄧布利多告訴他「你可能還沒死哦」

這就是及時發明三聖器法則的作用了,我們要保證有另一套能work的法則來順利完結整個故事。

主角勝利方式二:集齊三件死亡聖器也能free win。數一數分別是不可戰勝的魔杖(鄧布利多那根)、復活石(在鄧布利多遺贈給哈利的金色飛賊裡)以及隱形衣。

所以方式二是用來吃書並覆蓋方式一的,畢竟書是寫給小朋友看的,主角不能真死,方式一寫到後面會進入死胡同。

所以勝負的關鍵就被轉移到了死亡聖器,或者進一步聚焦到那根不可戰勝的魔杖。最終哈利通過戰勝殺死鄧布利多的德拉科,獲得了鄧布利多魔杖的實際所有權,而伏地魔殺死了以為殺死鄧布利多的斯內普,以為獲得了魔杖所有權但其實只收穫了寂寞。最終正義還是通過暴力得以迅彰,伏地魔被不可戰勝的魔杖打死了。

最終魔杖選擇了它真正的主人:哈利

這就又涉及到第三個規則:魔杖選擇巫師。這個規則是用來補強勝利方式二的。魔杖成為決定最終成敗的關鍵,它選擇了哈利。

 ★  對經典作品的致敬 

說致敬可能有點主觀,畢竟只能揣測而無法證實作者的寫作狀態。但哈7裡確實可以看出許多奇幻經典作品的影子。

比如哈利三人組戴著掛墜盒就會勾起人性陰暗面的設計,就不難看出《魔戒》的影子。

羅恩戴上掛墜盒的表現,像極了《魔戒》裡的弗羅多

哈利受牝鹿(事後證明是斯內普放出的守護神)的指引,潛入水中找到格蘭芬多之劍的情節,像極了凱爾特傳說中亞瑟王受湖中仙指引找到王者之劍的情節。

哈利找到湖中的「王者之劍」

還有作者在引出三聖器法則時採用的人物自述的戲中戲形式,有吉恩•沃爾夫《新日之書》的影子,那裡面有大量人物自述的傳說或寓言,大家甚至一言不合就會來演一出舞臺劇。

至於整個霍格沃茨,不難看出是以勒古恩《地海傳奇》裡柔克學院為原型的。

不是要吹毛求疵去苛責,畢竟奇幻這個文類原本就是集合了世界各地傳說然後做融合和生發的,只要好看不俗套就行,這點上哈7是合格的。

 ★  豐滿的鄧布利多和斯內普 

小說了不起的一點,是在最終章裡將鄧布利多推下了神壇,但因為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了,所以依然不失讀者的喜愛。

之前我們是通過孩童的眼睛來看成年人的成熟寬容可依賴,那時候成年人是光芒萬丈沒有缺點的。等到孩子們長大了,小說又通過成年人的視角來回看對比他們年輕時的衝動不成熟。鄧布利多對權力的痴迷以及犯錯後的自省自責,構成了這個豐滿的人物的一體兩面,同時也通過回憶拉近了鄧布利多和哈利兩代人之間的視野,讓彼此能夠更加理解和感同身受。

當然阿姨通過鄧布利多開了個叫格林德沃的坑。

與鄧布利多相反,斯內普則通過哈7被正名。無法猜測阿姨在最初創作哈利系列時是否給斯內普這個角色安排了那麼多戲,但不得不說通過哈7大量的回憶,斯內普這條線的邏輯被補完整了——但有點像看完《無間道》後看《無間道3》,有點支離破碎以及人工的痕跡太明顯。不過從兒童文學的角度,我們只要能看出斯內普是真的愛莉莉就行,真的有點感人。斯內普對哈利的這種又愛又恨,的確是能邏輯自洽的,也難怪斯內普和斯萊特林的人氣能被拉高這麼多。

斯內普是真愛莉莉啊

 ★  結語 

哈利波特系列之所以經典,在於它是隨著小讀者一起成長的。書中人物和世界在黑白間的界限模糊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閱讀審美。書中有許多童趣有生活味的表達方式,讓人相信阿姨就是個很會給小朋友講故事的人。哈利系列完結在了它應該完結的地方,沒有無止境的商業續命和狗血肥皂劇。我們也期待阿姨能開發出新的好看的系列故事。

相關焦點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Part 2
  • 【遊俠導讀】《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Harry Potter and the...
    遊戲名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英文名稱: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製作公司:EA Bright Light發行公司:EA Games遊戲類型:動作冒險發布時間:2010年11月16日下載地址:http://bt.ali213.net/show-1c17819c6f0faea603b6684fa7c32eeee558794f.html  【遊戲簡介】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Harry
  • 7名著閱讀知識梳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1989年,24歲的羅琳有了創作哈利波特的念頭。1997年6月,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與魔法石》(英文版名為 《哈利·波特與賢者之石》,並被評為1997年英國圖書獎的年度最佳兒童圖書獎。隨後,羅琳又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創作了《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1
  • 《哈利波特》系列之死亡聖器
    熟悉《哈利波特》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魔法世界有三件強大的物品,分別是復活石,隱形鬥篷以及老魔杖,它們合成為死亡聖器。死亡聖器標誌的靈感應該是來自全知之眼——全知之眼又稱上帝之眼(Eye of Providence,音譯普羅維登斯之眼、普洛維頓斯之眼)又稱全視之眼(All-seeing Eye),代表著"上帝"監視人類的法眼,常見的形式為一顆被三角形及萬丈光芒所環繞的眼睛。
  • 哈利波特:鄧布利多沒有親自對付伏地魔,難道是死亡聖器沒集齊?
    在《哈利波特》中提到了一本叫做《詩翁彼豆故事集》的書。書中介紹了三件死亡聖器,即老魔杖、復活石和隱形衣。根據《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一書中的說法,哈利只要拿到這三件死亡聖器,就可以戰勝伏地魔。那麼問題來了,這三件死亡聖器其實有兩件早就已經落入鄧布利多的手中,而鄧布利多卻沒有親自出馬對付伏地魔,難道是因為還差一件,沒有集齊死亡聖器嗎?我們先來看看鄧布利多手中的兩件死亡聖器是怎麼來的吧?老魔杖,是在他戰勝了上一代黑魔王格林德沃之後拿到的。
  • 終結的篇章《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致敬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給人的感覺是並沒有預期中的完美,本片的故事性與凝重氛圍都少了些前集的那種強大吸力,牽引情緒的能量也因此被削弱不少。即便如此,本片的恢弘場面依然具有夠水準的娛樂效果,而對於十年來與哈利波特一同成長的觀眾來說,這象徵終曲的一集更是不能錯過。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幕後小花絮
    電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有什麼有趣的幕後小花絮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哈。扮演者詹森·艾薩克在收到《死亡聖器》的邀約時,有點不太想繼續出演,他覺得盧爹在後面應該沒啥戲份了。後來,他遇到了羅琳,還問她能不能讓盧修斯出獄。羅琳很肯定地告訴他,」在《死亡聖器》的第一章,你就出來了「。一聽到這個,詹森·艾薩克馬上就跟片方籤約,繼續出演盧爹。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十年的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並未結束
    十分高興的和大夥們一共回顧了最經典的電影《哈利波特》,今天我們終於來到了該系列的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不僅是該系列節奏最快的一部,也是最短的一部電影。電影中沒有繼續為觀眾描述魔法世界,沒有很系統地再介紹各個人物。作為該系列地最後一部電影,電影從頭至尾都顯得驚心動魄,毫不拖沓。
  • 哈利波特:三件死亡聖器的擁有者——鄧布利多(下)
    在上一期小魚介紹了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最可愛又可敬的老頭-阿不思·鄧布利多,本期內容將繼續更新鄧布利多系列,鄧布利多在魔法世界中曾經同時擁有三件死亡聖器,睿智且冷靜的鄧布利多並沒有利慾薰心,而是把他們作為對抗伏地魔的籌碼。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200414: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最後是哈利波特用斯萊特林蛇怪的毒牙摧毀了這本日記。2.馬沃羅·岡特的戒指馬沃羅·岡特的戒指一直是岡特家族的傳家寶,被馬沃羅·岡特(伏地魔的外祖父)看的比自己兒女的生命還要重要。伏地魔用其做成魂器,最後鄧布利多在岡特老宅中找到了它並用格蘭芬多寶劍摧毀,同時也中了伏地魔在戒指上下的魔咒。
  • 家庭親子電影院:《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含高清視頻下載)
    哈利波特系列已經接近尾聲了,今天為您推薦的是第七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根據英國女作家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第七部改編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完整版)
    羅琳說過這本書的結尾將「包含所有『他們』會需要的之前的故事」(have all the back story they'll need),也就是說沒有必要寫「前傳」之類的小說。哈利一現出身來就被一記阿瓦達索命(Avada Kedavra)咒擊倒。哈利醒來時仿佛置身在國王十字車站,碰到了已經去世的鄧布利多。也說不清哈利是真的死去,還是鄧布利多偶然到哈利夢中來訪。鄧布利多說哈利並未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因為伏地魔復活時使用了哈利的血液,而哈利的血液恰好又含有他母親的犧牲護符,即伏地魔未死哈利也不會死亡。
  • 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最後的終結,哈利完勝
    小編今天看完了哈利波特之死亡聖器下,也就是說小編在三天內看完了所有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太爽了!!好了,廢話不多說,開始劇情介紹吧!哈利波特,赫敏和羅恩為了知道什麼是死亡聖器去找知情的人問,可他因為自己的女兒被綁不得背叛了哈利他們,於是三人被伏地魔的手下帶走了,其中殺死小天狼星的貝拉看到本來應該放在自己金庫的格蘭芬多寶劍被哈利他們拿到了,感到十分惱火!她留下了赫敏用刑逼迫赫敏說出實話,聽著赫敏的慘叫聲,小編真感到心疼,那麼一個聰明又驕傲的天才少女有一天居然被逼問疼到哭暈過去!心疼啊!!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告訴你誰才是真正的死神
    導語:《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告訴你誰才是真正的死神"愛我們的人永遠不會離開我們,他們一直都在,在心裡的某個角落陪伴著我們一起前行"。《哈利波特》已經成為許多人記憶與生活的一部分,系列電影陪伴了麻瓜們一起成長。影片極致的細節想像,多彩的人物刻畫,引人入勝的魔法世界都是《哈利波特》系列的亮點。哈利雖然從小失去了父母,但一伶認為哈利卻十分幸福。因為哈利的一生中有很人在幫助他,關愛他。
  • 7下名著專題整理:《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一書主要講述了17歲的 哈利波特  本應在  霍格沃茨 魔法學校繼續最後一年的學業,但為了完成已故魔法學校前任校長 鄧布利多 留給他消滅伏地魔的任務,哈利·波特和好友面對 伏地魔 及其迫隨者 食死徒 的圍追堵截,隱形循跡,歷經艱險,最終銷毀多個魂器並戰勝伏地魔,取得魔法世界偉大勝利的故事。
  • 2011-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大衛 葉茨
    基本信息電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第二部分)是根據英國女作家改編的J.K.羅琳已建立哈利·波特該系列的第七本書的第25章和以後的部分改編是
  •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哈利波特」系列中的最後一部電影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第2部分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最後一部電影,對許多人而言,它標誌著流行文化時代的終結。這部電影可能總結一下書籍和其他電影的一切嗎?難道它可以捕獲那種不可言喻的東西,那種對人類能夠將自己想像成一個更美好世界的信念的閃爍,哈利波特在其數十億粉絲中驚醒了嗎?
  • 電影《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的幕後小花絮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7部哈利波特電影的花絮,今天,小編奉上最後一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的幕後故事。1、尷尬的擁抱在最後的霍格沃茨大戰中,有這樣一幕,伏地魔很尷尬地擁抱了德拉科。5、最遺憾沒有出現在電影中的英國演員常聽到這樣的玩笑,英國只有8個演員沒有參演過《哈利波特》的電影。當然,實際的數字絕對不止8個。製作人大衛·海曼就曾表示,很遺憾沒能請來艾琳·阿特金斯、伊恩·麥克萊恩、丹尼爾·戴-劉易斯、丹尼爾·克雷格、詹姆斯·麥卡沃伊和安-瑪莉·杜芙出演《哈利波特》。
  • 胡熙宸:愛者聖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讀後感
    作者:四川省德陽市第一小學校六年級九班胡熙宸指導老師:石艾「聖器、魂器……」死亡的徵服者,死神的主人!但這兩者卻在深層有著極大的區別。即使本體死亡,通過魔藥,也能復活。但其實這是在逃避死亡、逃避現實。看似心狠手辣,實為懦弱膽小。「聖器」,其真正擁有者使用聖器拯救他人。真正擁有者不畏懼死亡,這在某種意義上已然不是死神的奴僕,而是死神的主人。聖器的真正擁有者不會長生不死,但他們會青史留名,百世流芳!這也在某種意義上永生了吧。聖器的真正擁有者是真正的無私,真正的懂得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