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愛看書,你也會愛上這家日本最美書店

2021-02-19 設計部落

本文由看道(微信號:candotv)授權轉載

蔦屋書店

多少人因為一家書店愛上了一座城,

又因為一座城愛上了一個人,

然後又為了那個人留在了那座城。

在日本有家蔦屋書店(DaikanyamaT-Site),

雖然中文名字冷僻到不敢念出聲,

但它卻是文藝青年必去景點之一,

也是全球二十家最美的書店之一。

這裡,沒有廣告,

沒有促銷,卻擁有最忠實的客戶群體。

那它到底擁有什麼魔力呢?

是設計一流?還是建築美觀?

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叫增田宗昭。

主體建築採用幾何拼接的方式,

創造出了藤木編織的自然風格,

書店的視覺系統由原研哉設計而成,

純白色的矩形板與黑色簡潔的字體,

與整體風格完美融合。

蔦屋書店的主理人增田宗昭

每當午後陽光傾瀉而下,

透過純淨的白色外牆,

就能看到一個個T字,

這種設計消減了沉重乏味,

帶來的是一種玲瓏的詩意。

店內的所有書籍,

不分新舊、日文外文,

全部陳列在一起,

分為人文文學、藝術、建築、汽車、料理、旅行六大類。

每個區域的書籍都經過精挑細選,

經得起細細品味。

於是,在不經意間,

兩本平平無奇的小說中,

就能發現一本菲茨傑拉德珍貴的金裝。

電影、音樂專區,

50歲以上讀者需要的老電影應有盡有,

即使DVD暫缺,

也可以由錄像帶轉錄為DVD帶回家。

但這些都僅僅是冰山一角,

書店只是一個小小的載體,

它的真正野心,

其實瞄準了你一天當中所有非上班時間,

下了這麼大一盤棋,

心機這麼重的書店,

卻能讓你看完這篇文章後更愛它。

1983年蔦屋書店的第一家店在日本大阪開店,
蔦屋(Tsutaya),

店名取自江戶時代

日本知名出版人的名字蔦屋重三郎,

誕生之初便作出

在當時的圖書經銷商難以理解的定位:
「通過書籍、電影、音樂及電子遊戲

為當時年輕人帶來全新生活方式的選擇」。

店主增田將書店和影音店結合起來,

著實讓業內人士摸不出頭腦。

後來隨著DVD租借的興起,

蔦屋立即躋身日本第一大影音連鎖品牌。

然而二十多年後,

網際網路的出現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

年輕人選擇在網上租借DVD,

網上購書、電子書也成了潮流。

這使得蔦屋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於是,在2011年,

增田重新規劃了蔦屋書店,

再次定位紙質閱讀為核心。

他的顧客群體就是那些小而精,

熱愛紙質閱讀且財力豐厚的50、60後,

而這群人也正是蔦屋最早期的顧客。

為了建造一棟氣質獨特的書店,

增田宗昭從全球60多個方案中,

選中了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事務所。

30多年來,

蔦屋通過一個個在當時看來離經叛道的舉動,

奠定了書店界老大地位,

是目前日本銷售量最驚人的書店,

如今,在日本已有1400多家分店。

隨著電子閱讀連年翻倍增長,

對擁有眾多實體店的蔦屋衝擊不可謂不大,

而相對低頻次的書籍購買

也絕不是蔦屋的終極盈利目標,

不斷大膽嘗試的新業態

——T-SITE

才是它的野心所在。

所謂T-SITE

就是指以書店為核心的

一整套文化、生活、體驗城。

如今的T-SITE,

像無印良品般更舒適、便捷、自在。

店內不僅有圖書、DVD和CD出租,

還有寵物美容、

照相機專門店與餐廳、

咖啡廳等設施。

整個書店以體塊相當的3個建築物組成,

每個建築物都分為上下兩層,

通過第二層的長達55米「雜誌長廊」貫穿。

增田希望通過設計,

把愛好讀書、

聽音樂和看電影的人凝聚在一起,

把數碼潮和白紙黑字的世界聯結起來。 

這裡是森林中的圖書館。

綠色布景融入其中,

為您緩解身心疲勞。

在森林裡看著書,

聽著最好的音樂,

欣賞最精美的設計,

使用最舒服的桌椅,

喝杯咖啡,吃個早點,

時光過得多麼的愜意。

難道只有這些?

那你就低估了日本人的創意。

音樂專區裡,

從爵士、古典,到貓王至今的搖滾,

應有盡有。

還能看到難得一見的封裝和海報,

並提供CD、黑膠唱片等不同播放器試聽。

暖暖的青春回憶,

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青春回憶。

美食菜譜區不單單只有書籍,

周圍還擺放著各類精緻的美食。

你完全可以只來這裡吃飯,

如果好吃可以看看旁邊的製作知識,

甚至還有教學的廚藝課堂。

再來看看技術控的最愛,

這裡不僅有高科技電器知識書籍,

旁邊還有與之配套的高科技產品,

供技術人士探索、發現。

就連地道宅男也愛這裡,

有請調、有設備,

各種高端3C產品,

可以盡情享用體驗。

這兒已將人群的生活各需

與書融合在了一起,

就算一個以旅遊為主的角落,

它陳列著的也不僅是旅行書籍,

還有各種旅行所需的物品,

連帶訂機票、尋驢友,

要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這裡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情。

沒你想不到的,

只有你不知道的,

醫用書籍旁,

還有全年無休的內科和小兒科診所。

更值得一提的是,

這裡可以帶寵物進去,

因為裡面配有寵物護理,

還有貼心的機器人。

機器人可以陪你聊天,

給你購物指引,

還可以幫你拍照留念,

造型也是萌萌噠!

親子樂園,

專為兒童和親子活動鋪設的人工草坪。

收藏了約2萬冊的兒童讀物和繪本。

最適合哄孩子的室內滑梯和海洋球,

再也不用擔心看個書熊孩子沒地方擱了。

原來,家庭與生活,

都可以進入書店裡,

人們在這裡享受生活,

感受美好的微小細節。

最貼心的是,

店內許多年過五十的店員,

都是對某種事物有深入體驗的資深人士,

不僅有親切感,

還能為你隨時解答各種疑難問題。


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家書店,

當然也會吸引很多人的到來。

看著路邊松鬆散散點綴的設計師小店,

古老建築與現代大廈參差錯落的風格,

總讓人想在因有盡有的地方,

翻一本書,

過一個安逸的下午。

無懈可擊的感觀體驗,

在悠悠的休閒時光裡,

享一份安寧,
享一份感動,

便是它的秘密所在。


浮點 · 禪隱客棧

舊房改造 | 莫幹故事 1號院

酷到沒朋友的香港TUVE酒店

這棟「江南第一村」的老宅裡,藏了今年最美的夏天

匯集設計靈感。

大地之上,

祈願人人能設計,

人人可建造,

人人安居在棲息身心的家園裡。

相關焦點

  • 日本這家最美書店不僅可以住宿,竟然比旅館還便宜!
    可是,更多熱愛書的人對日本的心之嚮往,是因為在日本大街小巷的書店。在東京,截止到2016年7月,東京的獨立書店數量就高達1300家!而作為日本實體書店的領軍品牌,在日本,誰不知道蔦屋?蔦屋書店,如今擁有1400多家店鋪,是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最其中為人所熟知的是代官山店了,這家店據說是創始人增田宗昭經營理念的集大成之作。
  • 武漢最美書店,時見鹿,芒果臺中餐廳打卡地
    我的武漢探店系列文章,從這篇最美書店開始。每個城市的書店,都代表了這個城市的文化,我和董哥旅行,一般都會儘量安排當地特色書店打卡。臺灣遊,我倆打卡了離101大樓步行10分鐘的誠品書店,晚上10點多,還有很多小朋友在書店看書。▼
  • 最大英文書店關門,誠品書店感慨香港人不愛看書
    誠品的一位員工稱,希慎廣場10點鐘關門後,誠品要另外再付一筆錢給商場,來負擔電梯照明費用,但夜間的生意額顯然不值得誠品這般「點燈熬油」。 「說真的,24小時他們也不會來。」這位員工說。「香港人不愛逛書店,可能當做shoppingmall其中的一個店,就逛一下,不會買。」不少香港媒體也在哀嘆,地鐵上已經看不到捧著書讀的香港人了。
  • 日本這家全球最美書店,月入600萬靠的竟是賣米、賣鍋、賣電器……
    圖為第一家「蔦屋書店」,名字是拉丁字母組成的,因為當時日本深受歐美文化的影響,拉丁字母的名字更受年輕人喜歡。增田宗昭以「書、電影、音樂」這三項當時年輕人的主要娛樂為主營業務,迅速霸佔了日本市場。「蔦屋」開出1400多家分店,全日本一半的民眾都辦了它家的積分卡。
  • 不住酒店住書店,帶你轉遍日本的書店旅館
    書店,大概是世界上最好入睡的地方。不同於 24 小時書店,困了就歪在沙發上將就一晚。讓你看書、有床給你睡,越來越多的書店旅館出現了。「書店旅館」是書店+酒店的結合體,讓你抱著心愛的書進入夢鄉。下次去日本,一起住在書店吧。
  • 日本的書店旅館
    旅途中遇到一家書店旅館,讓你看書、有床給你睡,這種驚喜與愜意,遠勝過在網紅景點的自拍打卡。「書店旅館」是書店+酒店的結合體,讓你抱著心愛的書進入夢鄉。下次去日本,一起住在書店吧。入選「世界 20 家最美書店」的日本蔦屋書店,開鐘點房了!
  • 這家書店憑什麼讓一半日本人都成了會員?
    這是日本書店衰退的速度(數據來源於日本實體書店調查研究機構Almedia公司)。 然而,卻有這樣一家書店,不僅存活了下來,而且其中位於代官山的店鋪還被譽為「全球最美的書店」,這家書店甚至帶動了當地商圈的發展,人們稱它為「森林中的圖書館」。
  • 有可能是上海最美的26家書店 書店地圖
    或許著魔於生於此長於此的難忘情懷,或許著魔於人民廣場吃著炸雞等著人的浪漫,或許著魔於「玫瑰玫瑰我愛你」的老上海風情。而對於愛書人來說,魔都的魔力就在於那一家家美好的書店。這是一份來自愛書人魯大萍果的投稿,她整理拍攝了上海20多家書店的照片,並寫下對每家書店的評價。她說自己是一個沒什麼故事的人,只是愛看書和逛書店,但去過的一家家書店已然成為她的故事,讓愛書人從中體會不一樣的心情。
  • 當書店變成網紅打卡地,看書VS拍照誰才是主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霍格沃茨」「盜夢空間」「鏡面迷宮」「未來主義」,如果這些詞形容的都是一家書店,你會想去打卡嗎?……看書VS拍照,誰才是書店主場?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某點評網成都書店熱門榜Top2——同有「最美書店」之名的鐘書閣融創茂店和新山書屋。
  • 如果你來南京,我一定會帶你去最美的先鋒書店
    先鋒書店是南京文藝小資的代言人。幾乎是每一位到達南京旅遊的文藝青年必來打卡的勝地。小編在五一假期裡也慕名前來,果然沒讓我失望。先鋒書店五臺山總店,位於南京五臺山體育館地下,由車庫改造而成。即使夏天前去也會感到絲絲清涼。
  • 看書累了可直接睡下 這些書店頻頻帶給人驚喜
    換句話說,每家門店會根據所在地的環境和人口特點進行設計,哪怕是相隔兩三公裡的兩家店,因為所在街區的定位不同,店鋪也會大不相同。  道理也很簡單,以人為本,才能為人所信賴。  在這樣的氛圍中,能夠誕生「書店」這樣的人氣書店順理成章。不過,這家店之所以走紅網絡,還與它個性鮮明的店主有關。  「書店」店主名叫肖恩·白塞爾。18歲的時候,肖恩第一次在威格敦看到了這家「書店」。當時,他和朋友散步路過,看到堆滿圖書的櫥窗後對朋友說:這家店到年底一定倒閉。13年後,2001年,肖恩買下了這家書店。起初,他對於如何經營書店一竅不通。
  • 日本蔦屋書店到中國,你真去看書,就輸了
    但是當我們走訪了2家國內的蔦屋書店後,有驚喜,但更多的是疑惑,甚至會擔心:失去了原來靈魂的蔦屋書店,會無差別地淪為一家普通網紅書店嗎?沒拍完,她的朋友想起來什麼似的,說「你該拿起一本書,把臉遮住一點點……對!就這樣,頭往我這邊偏。」我樂了,想看看這個「打卡點」到底有多大魅力,會吸引多少人。隨後,又分別來了一個男孩、一個女孩、一個肩背單眼相機的阿姨排隊等位。
  • 日本活得好的書店,都不僅僅是書店
    好奇心日報陳思吟介紹了一些日本生命力旺盛的實體書店的經營經驗,可供大家借鑑參考。「鑑於想在書店睡覺的人特別多,書店們真的可以考慮一下新業態。」(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現在日本幾乎每天都有一家書店停止營業。連鎖書店、獨立書店都在摸索實體書店的維繫之路。文教堂是日本最大的連鎖書店。根據7月發布的最新財報,文教堂時隔9個月實現了盈利,旗下動漫系店鋪animega店鋪功不可沒。
  • 《遇見一家書店》——揭秘故宮深處最美書店
    揭秘故宮深處最美書店作者 張鵬本文選自《遇見一家書店》每天一早,大批觀眾還沒進來,徐梅就「入宮」上班了。穿過600年的古老宮殿,沿途是黃色琉璃瓦頂的紅牆,就像走進一幅恢宏靜美的畫卷。故宮書店負責人徐梅給我講了許多關於書店的小故事,讓我有機會向大家揭秘「故宮書店養成記」,它是如何成為一個美到角落裡,連貓都不願意離開的地方。目前,在故宮裡一共有6家故宮書店,都是由故宮出版社經營管理的直營店。
  • 哈爾濱有個「中國最美書店」,充滿歐式風情,還用俄羅斯人來命名
    說到書店,相信很多人應該都還是很有情結的。雖然現在大家用手機進行電子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多,看書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但是一家美好的書店還是會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一些浪漫的感覺,也能給一座城市帶來別樣的色彩。我現在出去旅遊,除了參觀遊覽當地的旅遊景點,品嘗當地的特色美食之外,還有一個興趣愛好,那就是去尋找當地很有特色的書店。
  • 在全世界最美的24家書店裡讀書,是種怎樣的體驗?
    書店躲在南山的樹林裡,窗外可觀山望江,窗內是書的海洋,除了觀景露臺Nightfall Board,一定不要錯過森林閱讀區Nymph's Sylva的特別體驗,樹影輕搖,一張黑膠唱片,一本愛讀的書,詩和遠方不都在當下了嗎?
  • 想打卡拍照的,眼前一黑……高雄有家全臺「最美」書店,美到你看不見它的美……
    都說書店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氣質,現在很多地方流行「最美書店」,逛「最美書店」,首先而且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
  • 去過國內100多家書店後,她們私藏了41家最美親子書店清單,帶娃逛起!
    、成都方所、北京言又幾、上海蒲蒲蘭…走過國內100多家大大小小書店後,她們私藏了這41家最美親子書店清單,一定有你和孩子都喜歡的書店,直接收藏轉走!三樓的放映廳偶爾會邀請一些電影人前來與電影愛好者分享他們的創作,愛電影的爸媽可以去感受下。地址:上海市徐匯區衡山路880號
  • 星空屋頂、魔幻閣樓…帝都最美的4家書店,是我高質量陪娃的秘密基地
    所以有意無意間,我就開始帶著果果逛逛書店、圖書館。書店總是洋溢著濃濃的讀書氛圍。在這裡不論男女老幼,書架邊窗戶旁,都是沉浸在自己最喜愛書籍裡的讀書人。求知之樂,到了這兒,得到了最多樣的詮釋,我想即使是再不愛學習的孩子,也會在這種氛圍的薰陶下漸漸地愛上看書吧。
  • 聊聊東京的這三家書店
    開這樣一家書店是一件冒險又好玩的事。與其說是搞創新做新市場,倒不如說是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去重新定義閱讀和藝術體驗。我不懂日語(只會說「抱歉」和「謝謝」),也對藝術的東西沒什麼鑑賞能力,但是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件有趣的事 – 從一本書出發,展示書中的作品,引導讀者交流分享,這不就是閱讀的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