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看道(微信號:candotv)授權轉載
蔦屋書店
多少人因為一家書店愛上了一座城,
又因為一座城愛上了一個人,
然後又為了那個人留在了那座城。
在日本有家蔦屋書店(DaikanyamaT-Site),
雖然中文名字冷僻到不敢念出聲,
但它卻是文藝青年必去景點之一,
也是全球二十家最美的書店之一。
這裡,沒有廣告,
沒有促銷,卻擁有最忠實的客戶群體。
那它到底擁有什麼魔力呢?
是設計一流?還是建築美觀?
蔦屋書店的創始人叫增田宗昭。
主體建築採用幾何拼接的方式,
創造出了藤木編織的自然風格,
書店的視覺系統由原研哉設計而成,
純白色的矩形板與黑色簡潔的字體,
與整體風格完美融合。
蔦屋書店的主理人增田宗昭
每當午後陽光傾瀉而下,
透過純淨的白色外牆,
就能看到一個個T字,
這種設計消減了沉重乏味,
帶來的是一種玲瓏的詩意。
店內的所有書籍,
不分新舊、日文外文,
全部陳列在一起,
分為人文文學、藝術、建築、汽車、料理、旅行六大類。
每個區域的書籍都經過精挑細選,
經得起細細品味。
於是,在不經意間,
兩本平平無奇的小說中,
就能發現一本菲茨傑拉德珍貴的金裝。
電影、音樂專區,
50歲以上讀者需要的老電影應有盡有,
即使DVD暫缺,
也可以由錄像帶轉錄為DVD帶回家。
但這些都僅僅是冰山一角,
書店只是一個小小的載體,
它的真正野心,
其實瞄準了你一天當中所有非上班時間,
下了這麼大一盤棋,
心機這麼重的書店,
卻能讓你看完這篇文章後更愛它。
1983年蔦屋書店的第一家店在日本大阪開店,
蔦屋(Tsutaya),
店名取自江戶時代
日本知名出版人的名字蔦屋重三郎,
誕生之初便作出
在當時的圖書經銷商難以理解的定位:
「通過書籍、電影、音樂及電子遊戲
為當時年輕人帶來全新生活方式的選擇」。
店主增田將書店和影音店結合起來,
著實讓業內人士摸不出頭腦。
後來隨著DVD租借的興起,
蔦屋立即躋身日本第一大影音連鎖品牌。
然而二十多年後,
網際網路的出現又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
年輕人選擇在網上租借DVD,
網上購書、電子書也成了潮流。
這使得蔦屋的發展遇到了瓶頸。
於是,在2011年,
增田重新規劃了蔦屋書店,
再次定位紙質閱讀為核心。
他的顧客群體就是那些小而精,
熱愛紙質閱讀且財力豐厚的50、60後,
而這群人也正是蔦屋最早期的顧客。
為了建造一棟氣質獨特的書店,
增田宗昭從全球60多個方案中,
選中了Klein Dytham Architecture事務所。
30多年來,
蔦屋通過一個個在當時看來離經叛道的舉動,
奠定了書店界老大地位,
是目前日本銷售量最驚人的書店,
如今,在日本已有1400多家分店。
隨著電子閱讀連年翻倍增長,
對擁有眾多實體店的蔦屋衝擊不可謂不大,
而相對低頻次的書籍購買
也絕不是蔦屋的終極盈利目標,
不斷大膽嘗試的新業態
——T-SITE
才是它的野心所在。
所謂T-SITE
就是指以書店為核心的
一整套文化、生活、體驗城。
如今的T-SITE,
像無印良品般更舒適、便捷、自在。
店內不僅有圖書、DVD和CD出租,
還有寵物美容、
照相機專門店與餐廳、
咖啡廳等設施。
整個書店以體塊相當的3個建築物組成,
每個建築物都分為上下兩層,
通過第二層的長達55米「雜誌長廊」貫穿。
增田希望通過設計,
把愛好讀書、
聽音樂和看電影的人凝聚在一起,
把數碼潮和白紙黑字的世界聯結起來。
這裡是森林中的圖書館。
綠色布景融入其中,
為您緩解身心疲勞。
在森林裡看著書,
聽著最好的音樂,
欣賞最精美的設計,
使用最舒服的桌椅,
喝杯咖啡,吃個早點,
時光過得多麼的愜意。
難道只有這些?
那你就低估了日本人的創意。
音樂專區裡,
從爵士、古典,到貓王至今的搖滾,
應有盡有。
還能看到難得一見的封裝和海報,
並提供CD、黑膠唱片等不同播放器試聽。
暖暖的青春回憶,
完全可以找到自己的青春回憶。
美食菜譜區不單單只有書籍,
周圍還擺放著各類精緻的美食。
你完全可以只來這裡吃飯,
如果好吃可以看看旁邊的製作知識,
甚至還有教學的廚藝課堂。
再來看看技術控的最愛,
這裡不僅有高科技電器知識書籍,
旁邊還有與之配套的高科技產品,
供技術人士探索、發現。
就連地道宅男也愛這裡,
有請調、有設備,
各種高端3C產品,
可以盡情享用體驗。
這兒已將人群的生活各需
與書融合在了一起,
就算一個以旅遊為主的角落,
它陳列著的也不僅是旅行書籍,
還有各種旅行所需的物品,
連帶訂機票、尋驢友,
要進行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在這裡真的是分分鐘的事情。
沒你想不到的,
只有你不知道的,
醫用書籍旁,
還有全年無休的內科和小兒科診所。
更值得一提的是,
這裡可以帶寵物進去,
因為裡面配有寵物護理,
還有貼心的機器人。
機器人可以陪你聊天,
給你購物指引,
還可以幫你拍照留念,
造型也是萌萌噠!
親子樂園,
專為兒童和親子活動鋪設的人工草坪。
收藏了約2萬冊的兒童讀物和繪本。
最適合哄孩子的室內滑梯和海洋球,
再也不用擔心看個書熊孩子沒地方擱了。
原來,家庭與生活,
都可以進入書店裡,
人們在這裡享受生活,
感受美好的微小細節。
最貼心的是,
店內許多年過五十的店員,
都是對某種事物有深入體驗的資深人士,
不僅有親切感,
還能為你隨時解答各種疑難問題。
可以想像,這樣的一家書店,
當然也會吸引很多人的到來。
看著路邊松鬆散散點綴的設計師小店,
古老建築與現代大廈參差錯落的風格,
總讓人想在因有盡有的地方,
翻一本書,
過一個安逸的下午。
無懈可擊的感觀體驗,
在悠悠的休閒時光裡,
享一份安寧,
享一份感動,
便是它的秘密所在。
浮點 · 禪隱客棧
舊房改造 | 莫幹故事 1號院
酷到沒朋友的香港TUVE酒店
這棟「江南第一村」的老宅裡,藏了今年最美的夏天
匯集設計靈感。
大地之上,
祈願人人能設計,
人人可建造,
人人安居在棲息身心的家園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