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英雄,崇尚英雄,愛護英雄,從我做起!
陳協貴是烈士陳林的父親。出生於1945年他18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原株洲航校。工作不久,為響應國家支援邊疆建設的號召,他又遠赴內蒙古。1975年,支邊期滿回到株洲,供職於市供銷機械廠。
為了實現將青春獻祖國的航天夢,1979年,兒子陳林出生後,陳協貴把自己的夢想悄悄寄托在了兒子身上,因此,他對獨子陳林非常嚴格。
在父親的嚴厲教育下,陳林1998年非常爭氣地考入原北京陸軍航空兵學院,成為一名空軍軍官。
作為優秀學員,陳林畢業後被選拔招入原成都軍區陸航團,成為一名空勤機械師。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陳林也跟隨部隊進入災區救災。
2008年5月31日,在運送四川地震災區群眾時,陳林所乘坐的運輸直升機不幸墜毀,壯烈犧牲,年僅28歲。事後,該機組5人被授予烈士稱號,陸航團被譽為 「抗震救災英雄陸航團」。圖為2009年4月4日,陳協貴和老伴劉建修來到湖南長沙「湖南革命陵園」,為在抗震救災中犧牲的兒子陳林掃墓。
在確認兒子遇難後,陳林母親劉建修對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當時只想一死了之,但是陳協貴卻在一直鼓勵著她。
「要面對現實,我們還有孫女呢。如果你愛兒子,就把替兒子把孫女帶好!」 自己一面承受著失去獨生兒子的巨大精神和心理壓力,另一面還要佯裝堅強地安慰悲傷的妻子。
事實上,從那時起,陳協貴老人的身體已經每況愈下,肺氣腫、冠心病等疾病接踵而至。
據悉,當陳協貴老人接到兒子遇到的消息後,當時心裡的第一個反應就是倆字「完了」。
兒子陳林犧牲後的三年時間裡,雖然陳協貴在老伴兒面前假裝的很堅強,但他常常陷入無盡的悲傷,他始終感覺兒子會回來的。
去世前的大半個月時間裡,陳協貴老人是在醫院重症監護室裡度過的,有時會說起了「胡話」。
有親友想讓說「胡話」的老陳清醒一些,佯說道「兒媳婦來看你了」,他馬上似乎清醒而又激動地回答道:「兒子也一起回來了嗎?」聽到這話,一屋子的人都忍不住熱淚滿面。
圖為陳協貴老人生前與兒子的最後一次「對視」。
陳協貴老人生前最後一次給英雄兒子陳林掃墓時泣不成聲,他邊給兒子擦拭照片邊哭著說「孩子,這也許是爸爸最後一次來看你了!爸媽太想你了!好想,好想,真的好想!有時間,給爸媽拖一個夢吧!爸媽想知道你在那邊過得好不好?你的女兒也天天哭著想爸爸,我們都十分想你,你聽見了嗎?!」
在兒子陳林去世的第三年,陳協貴老人因悲傷過度,被疾病壓垮了身體,不幸離世。臨終前,他喃喃自語著說「兒子,爸爸陪你來了!」
編後語:人世間最偉大的愛就是父母之愛了!白髮人送黑髮人是多麼痛苦!一個烈士的犧牲,也就意味著一個家庭的破裂,意味著父母一輩子很難走出悲傷,意味著幼小的孩子再也得不到爸爸的愛了!因此,請大家身體力行地去真正尊重、關愛烈士和烈屬。不要只說不做,一定要多做!能力越大,越要多做!
同時,要敢於同不尊重烈士的人作鬥爭!不要當縮頭烏龜,不要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自私模樣!大家都有一股正氣了,各種歪風邪氣也就自然少了。
故事會有年代感,但正能量永遠都不會!尊重英雄,關愛烈屬,讓我們每個人從自我做起吧!做人,不能虧良心!當你過著優質生活的時候,多想想是誰在保障你的安全,讓你擁有了這麼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