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廟」最早是用來供奉誰的,最初的「武廟十哲」又是哪些人呢?

2020-12-23 古今興衰多少事

隋末唐初,天下戰火紛飛,人們渴望能夠出現一位能夠解救天下黎蒼生於水火之中的英傑,於是乎,人們想起了那位輔佐周武王建立周王朝,被歷代君王尊奉為「武聖」的姜太公呂尚。

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後登基即位,不久便因突厥入侵,被迫籤訂了《渭水之盟》,在內憂外患的情況下,唐太宗自稱為呂尚的化身,並且建立了太公廟,開始尋訪天下賢才輔政。

唐玄宗即位後,國內剛剛從高宗後期以來的亂政中走出來,國家百廢俱興,繼續賢才輔政。於是,唐玄宗先是追封孔子為文宣王,改此前供奉孔子的宣聖廟為文宣王廟,這才有了後世文廟之稱。隨後,又將唐太宗時期設立的太公廟推廣至全國,要求各州至少修建一座太公廟,以此供奉呂尚,這是唐朝歷史上第一次「武廟熱」。

公元739年,唐玄宗追諡呂尚為「武成王」,因此,在民間有人也將太公廟稱之為「武成王廟」或者是「武廟」,可是這個時候的武廟地位要比供奉孔子的文廟地位低多了,直到唐肅宗時期……

公元756年,在安史之亂的浩劫中即位的唐肅宗深感人才的重要性,再度掀起了「武廟熱」,在全國範圍內大肆修建太公廟,隨後又在公元760年將祭祀武成王呂尚的典禮規格提高到和祭祀文宣王孔丘的典禮規格一致,並且將太公廟更名為武成王廟,這才形成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文廟和武廟。

現在我們知道了,最早的武廟是用來供奉姜太公呂尚,那麼,作為最早武成王從祀的「武廟十哲」又是哪些人?

01漢留侯張良

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傑出謀士,為武成王廟副祀,位居「武廟十哲」右列第一。本為韓國貴族,在韓國覆亡後,張良家道中落,從此一心為滅強秦而奮鬥。在轟轟烈烈的秦末農民大起義之中,加入了劉邦陣營之中,成為了劉邦的首席謀士,協助劉邦取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成為了西漢開國功臣,與蕭何、韓信並稱為「漢初三傑」。隨後,又協助劉盈坐穩了太子之位,贏得了呂后一派的好感,被拜為留侯,從而得以全身而退。

02秦武安君白起

白起,戰國後期秦國名將,「戰國四大名將」之首,位居「武廟十哲」左列第一。因與秦宣太后、穰侯魏冉交好,得以在新城之戰中脫穎而出,隨後指揮秦軍先後取得了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以及長平之戰的大捷,使得韓、魏、楚、趙等國國力大損,為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基礎。而後因得罪應侯範雎,加之多次拒絕秦昭襄王出兵伐趙要求,被賜死於杜郵。

03齊大司馬田穰宜

田穰宜,生卒年不詳,春秋末期齊國名將,位居「武廟十哲」右列第二。曾指揮齊軍擊退了晉、燕兩國聯軍的進犯,因功被授予大司馬之職,因而被後人稱之為「司馬穰宜」。而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疏遠了田穰宜,隨後又將其罷黜,田穰宜不久便抑鬱而亡。

04漢淮陰侯韓信

韓信,秦末漢初著名軍事家,位居「武廟十哲」左列第二。先後投奔項梁、項羽叔侄,但因不受重用而轉投劉邦,一度離開,所幸「蕭何月下追韓信」,劉邦這才留住了一代名將韓信。在此後的數年時間裡,韓信為劉邦南徵北戰,為其取得了楚漢之爭的勝利。而後,因在戰場上脅迫劉邦將其封為齊王而被褫奪兵權,隨後改封楚王,不久又被貶為淮陰侯。公元前196年,在蕭何的協助下,呂后誘殺韓信於長樂宮鍾室。

05吳將軍孫武

孫武,春秋末期齊國人,兵家鼻祖,被譽為「兵家至聖」,位居「武廟十哲」右列第三。經伍子胥的推薦,受到了吳王闔閭的重用,率軍進攻楚國,一度攻陷楚國國都郢城,使得楚國幾近亡國。而後又在公元前494年,指揮吳軍擊敗了越王勾踐,迫使其入吳為臣。隨著吳國愈發強盛,吳王夫差也愈發的昏聵起來,孫武的摯友伍子胥因讒言被殺,孫武心灰意冷,辭官歸隱。

06蜀漢忠武侯諸葛亮

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期蜀漢開國元勳,官拜武鄉侯、大丞相,死後被追封為忠武侯,位居「武廟十哲」左列第三。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之後,諸葛亮為蜀漢集團四處奔走,先是聯吳抗曹,使得曹操在赤壁折戟,為劉備取得了荊州作為安身之處。隨後又協助劉備取得了益州、漢中等地,於公元前221年擁立劉備登基即位,被拜為丞相,總領朝政。在劉備死後,又輔佐後主劉禪治理蜀漢,恢復了蜀漢自夷陵之戰後損失的國力,前後五次北伐中原,終因積勞成疾,於公元234年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07魏西河郡守、楚令尹吳起

吳起,戰國時期衛國人士,歷仕魯、魏、楚三國,位居「武廟十哲」右列第四。在魯國之時,曾以弱勝強擊敗了齊國的進犯。在魏國之時,擔任西河郡守,輔佐魏文侯、魏武侯兩代魏君,給予了秦國以沉重打擊,而後因讒言被迫離魏去楚,被楚悼王拜為令尹,主持「吳起變法」,為楚國後來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基礎。

08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

李靖,字藥師,唐朝傑出軍事家,位居「武廟十哲」左列第四。起初因舅父韓擒虎的關係出仕隋朝,而後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李靖加入了李唐陣營之中,為其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歷任檢校中書令、兵部尚書、尚書左僕射,被拜為衛國公,成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於公元649年病逝。

09燕昌國君樂毅

樂毅,戰國時期中山國人士,位居「武廟十哲」右列第五。初仕趙國,後因趙國爆發「沙丘宮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被活活餓死,樂毅為避難逃往燕國,被求賢若渴的燕昭王拜為亞卿,主持燕國變法,而後又因功被拜為燕國上將軍、昌國君。於公元前284年率秦、趙、魏、韓、燕五國聯軍討伐齊國,攻陷齊國七十餘城,奈何因燕昭王壯年而逝,其子燕惠王的不信任,樂毅再度逃回了趙國,被拜為望諸君,老死在趙國。

10唐司空、英國公李勣

李勣,原名徐世勣,而後被賜姓「李」,改名李世勣,又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諱,改名為李勣,是唐朝初年名將,位居「武廟十哲」左列第五。早年投奔瓦崗軍,而後跟隨李密降唐,成為了唐朝大將,協助唐太宗李世民南徵北戰,平定了天下。唐太宗即位之後,被其視為肱骨之臣,多次率軍出徵塞北,為大唐王朝立下赫赫戰功,被拜為司空、太師,封為英國公,成為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相關焦點

  • 諸葛亮戰績平平,憑什麼能入選武廟十哲?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後世把他描述為智慧的化身,唐朝上元元年(760年),唐肅宗尊周朝開國功臣姜子牙為武成王,建立武廟,祭祀禮節同孔子,又立十位傑出的軍事將領為「十哲」一同供奉。武廟「武廟十哲」包括: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武廟始建於唐朝唐肅宗時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聖)姜子牙,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後在唐德宗時期,在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下,又在武廟中列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圖形,在宋朝時擴增為七十二人
  • 武廟十哲,中國古代兵家的巔峰
    武廟,全稱武成王廟,是古代祭祀姜子牙和歷代良將的廟宇,唐肅宗上元年間,尊姜子牙為武成王,祭典與文宣王孔子相若,以歷代良將為十哲陪祀,這十哲就是所謂的武廟十哲,分別是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和唐司空英國公李勣
  • 你知道「武廟十哲」都有誰麼?如果讓你選,你怎麼選?
    「武廟十哲」,就堪稱「官方版的古代名將排行榜」。什麼是武廟十哲?武廟,概括來說,就是古代官方祭祀姜太公以及歷代良將的場所(明代後,祭祀姜太公逐漸被祭祀關於、嶽飛取代)。關於它所祭祀的「歷代良將」,還有不止一個版本。始創早在唐玄宗開元十九年,仿照文廟祭孔子及其他聖賢的祭祀體系,唐玄宗李隆基便以周太師姜子牙為主祭、西漢開國元勳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
  • 他為何被除名武廟?
    都自認殺降不詳何況他人這點上,韓信要比白起強上很多,他真是做不出來殺降這種事,這也是為什麼國士無雙的韓信在武廟裡(自古以來的君主也是這麼認為)。一直力壓人屠白起的根本原因。武廟十哲是唐朝設立的,是侍奉姜子牙的,武廟十哲就是陪奉,十哲是左右分列,唐朝以左為尊,白起是坐列第一位,韓信是第二位,不懂就先了解,別搬弄是非。
  • 趙匡胤拜武廟十哲後,為什麼下令將白起踢出去?
    731年,唐玄宗李隆基為了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設立了一個廟宇,人稱武廟。武廟的主祭是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姜子牙,以漢朝開國功臣張良配祭。此外,還以10名古代名將在武廟裡配享,吃一口冷豬肉。這就是「武廟十哲」。
  • 正史中誰才是三國超一流戰將?
    我們以唐朝「武廟十哲七十二將」為依據,看一看三國時期,哪些人才是真正的超一流戰將。(唐朝時宗皇帝為祭祀歷代名將而設武廟,唐朝及之前中國歷史上的名將十人列於殿上,為武廟十哲;七十二位戰將列於殿下,為武廟七十二將)。1、蜀漢超一流名將3人(諸葛亮、關羽、張飛)蜀漢陣營中享武廟供奉的共有三人,其中諸葛亮為「武廟十哲」之一,關羽、張飛為武廟七十二將。
  • 三國時名將如雲,登武廟72將有11位,為何最強的魏卻只佔兩名?
    不過考慮到《三國演義》完成與元末明初,那麼之前的古人們又是怎麼看他們的呢?喜歡歷史的人們或許聽說過武廟10賢72將的故事,760年,唐玄宗為了表彰和祭祀歷代名將而設置的廟宇,以姜太公為主神,十人分列左右,分別是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孫武、諸葛亮、吳起、樂毅、韓信、白起、諸葛亮、唐朝的李靖、李勣。
  • 為即將失傳泥塑繼絕學 藝術家陳宗蔚重塑鹿港武廟文衡聖帝
    陳宗蔚重塑鹿港武廟文衡聖帝。(鹿港鎮公所提供/吳敏菁彰化傳真)華夏經緯網2月20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鹿港鎮武廟文衡聖帝神像已經有百年歷史,鹿港鎮公所為了保存文物,特聘請在鹿港唯一泥塑師陳宗蔚重新塑造與本尊同樣尺寸的神像,以便日後神明賜福踩街活動,由新塑神像代表出巡。並請來桂花巷藝術村駐村藝術家陳俊位製作神明的椅,寫下薪傳的新頁。
  • 漳州銅山古城武廟,始建於明洪武年間,今已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
    坐落於銅山古城東門的東山關帝廟,又稱武廟,是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據廟內大殿《鼎建銅城關王廟記》碑銘記載,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建銅山城,以防倭寇,刻像祀之,以護官兵。《銅山志》載:洪武二十二年,江夏侯周公立祠奉祀, 祠曰「保安堂」。
  • 天下呂姓源出南陽:嶽陽仙客,渭水耆英,呂姓都有哪些名人呢?
    說起呂氏,你第一個會想起誰呢?根據2018年的統計數據,呂姓在中國姓氏排行榜當中排名第四十位,大概有七百多萬人,其中以河南省和山東省的分布居多。《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了250位呂姓的歷代名人,排在名人形式排行榜第三十七名,以文學家、醫學家和美術家居多。
  • 歷史上有哪些躺著也中槍的事?
    典型的,就是下面讓人啼笑皆非的這幾樁。大唐天寶年間牛人薈萃,兵部侍郎盧絢卻是公認男神級人物,此人不但性情寬和,待人接物如沐春風,風姿更是無比俊朗。一次縱馬從「勤政樓」下經過,把唐玄宗李隆基都看得驚呆,竟緊緊盯著盧絢離去的背影,痴痴望了好久。
  • 如何從人走向神並尊王稱帝的?
    並且關公去世後,評價中等,唐宋時期在武廟也只是從祀,直到明清時期才開始走向神壇,並且進一步尊王稱帝,從而廟落遍布鄉村。那麼,關公是如何一步步從人走向神的呢?且聽我給您道來。祖先崇拜略有不同,主要是以曾經真實存在過的人類祖先和古代聖賢為對象,古人認為人的魂魄依附於人,死而不滅,光輝永照,於是產生崇拜。而崇拜的主題首先源自「孝」,後來則加上「忠」,於是忠孝並列。文廟和武廟都屬於祖先崇拜,不過,文廟、武廟祭祀產生較晚,直到漢代才開始出現。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儒家處於統治地位,孔子思想也成為主流。
  • 1408年後明朝人告知答案
    開元十九年,唐玄宗李隆基設立武廟,祭祀武成王姜子牙,並選出「十哲」,諸葛亮是唯一入列的三國軍事家,地位非常顯赫。
  • 樂毅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樂毅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 樂毅一生主要活動於戰國後期。秦將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打了一輩子的仗,也只拿下了七十多座城池。而樂毅則在短期內,就接連攻下齊國七十餘座城池。然而,樂毅的智慧不僅僅體現在用兵方便,更在於他懂得進退。為什麼這樣說呢?
  • 治史•曹魏-武廟的群像(八) 曹洪
    》系列,主人公為配享曹操武廟的二十六位曹魏股肱之臣。「普天之下少了我曹洪沒有什麼,但如果沒有了你曹操,又有誰能剪除亂黨,恢復太平呢?」受到激勵的曹操於是上馬,曹洪則持刀步行相隨,二人且戰且前,突圍到了附近的汴水。然而汴水水深,無論有無戰馬都無法渡過,曹洪又沿著岸邊搜尋,居然找到了一艘小船,和曹操一起乘船脫離了戰場。
  • 杜預​:明朝之前唯一一個同時進入文廟和武廟之人
    當時的人曾給他起個「杜武庫」的綽號,稱讚他博學多通,就像武器庫一樣,無所不有。他特別喜歡讀《左傳》,自稱有《左傳》癖。  等到司馬昭掌握了執政權後,司馬氏成為曹魏政權最大的政治集團,為了鞏固、擴大統治基礎,在任用賢良的前提下,也任用了許多宗族和親戚,杜預因為是優秀的人才,所以被司馬昭所重用。並且杜預還和司馬昭的妹妹高陸公主成親,成為司馬氏集團中最傑出的成員之一。
  • 李晟:一個無奈的救火隊員(武廟七十二將系列)
    李懷光看見了,不喜歡他這樣做,教訓他說:「主帥必須穩重,怎能暴露自己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呢?」李晟說:「我原先在涇原,敵人士兵都很怕我,想讓他們看見我,亂他們的軍心。」一他起自軍伍,戎馬一生;他錦裘督戰,身先士卒。他討伐不臣,平定叛亂;他奔波疆場,四處救火。
  • 三國十大元帥:關羽第十,張飛第八,另一位蜀漢名將排名第一
    張遼被正史《三國志》排在五子良將之首,還是曹魏早期將領當中,唯一入祀武廟的名將。張遼的合肥之戰,對三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張遼一輩子沒有吃大敗仗,這是他能排在關羽前面,位列三國十大元帥第九名的原因。張飛影視形象,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演義裡的張飛,是一個粗中有細的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