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十年禁漁前夜,捕獲儘是小魚|漁船|長興縣|太湖|十年禁漁|許雲...

2021-01-18 騰訊網

氣溫22攝氏度,多雲,微風,湖面小漾。

發動機轟鳴中,扶著檔把控制船身的許雲娣大聲說,今天是個好天氣——前一晚,她的漁船停在了離太湖中心點位西南方向3公裡的位置,連夜下網,10小時後,收網。

船頭,2名工人各站一邊,雙手將漁網拉回船艙,綿延1公裡的漁網只剩不到10米了。

這一網收成,許雲娣不抱太大希望,最近連續幾天每一網魚獲只在一兩千斤之間——與9月5日開捕後數天內的動輒兩三萬斤相比,實在少了些。

太湖捕魚20餘年,許雲娣今年65了,「這些年,產量一直不理想」,而各項成本持續在漲,「人工最厲害,一個工人一個月起碼一萬」。

她算了算,最近兩年,一年收成也就在五六萬左右,「前些年還打算讓兒子接班,現在不想了」。

這一天是9月29日下午2時,離2020年太湖捕魚季結束、太湖全面十年禁漁開始,還剩下34小時。

漁民與非典型漁民

太湖很大,北臨無錫,南瀕湖州,西依宜興,東近蘇州——一湖環二省四市,四市均有著悠久而鮮明的太湖文化特徵。

新塘漁市,早上9點,待出發的運銷船。

太湖岸的長興縣新塘村村民說,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江浙4市在太湖並無嚴格的區域之分,漁民廣泛分布在太湖沿岸,太湖實在太大了,只靠人力與風帆的木漁船走不了太遠。

上世紀50年代初,太湖行政權劃給了江蘇,進入80年代後,隨著憑證捕撈規定的出臺,包括長興在內的浙江環太湖職業漁民漸次退出,「只有持證的江蘇人才能在太湖上打魚」,直至今日。

但長興人的船隻並未在太湖上消失,他們與江蘇職業漁民建立了某種共生關係——長興人船隻事先停靠一旁,待江蘇漁民湖上起魚獲並分揀後,全網收購,運回並當天銷售。

相當於太湖魚獲的第一道經銷商,這樣的船叫漁船不合適,長興本地人稱之為「運銷船」,集中於新塘村,據所屬的太湖街道統計,全村共有88艘運銷船。

下午4時,新塘漁市開張。

新塘村是長興及周邊地區規模最大的太湖魚獲漁市,江蘇方面在此甚至設立了管理機構。

有新塘村民形容他們與江蘇漁民關係,「我們提前30多年就實現太湖一體化啦」。

這成了江浙兩地漁民命運的分水嶺,當進入太湖漁業資源銳減的2000年後,上岸的原浙江漁民早已通過其他途徑,找到了生存之道。

打零工的工人說,打魚太苦,年輕人不願幹。

而像許雲娣這樣的江蘇職業漁民,在捕魚期的一個月間,仍是「日曬雨淋,晚上下網、白天收網」,枯燥且繁重,看天吃飯。

沒想過與早不想幹了

每到捕魚季來臨前,許雲娣和丈夫會提前一個月準備,維護船隻、修補漁網、購買各種生活用品——他們與臨聘的工人,得在浩瀚無手機信號的太湖上,待上整整一個月。

收網前最後一刻,工人說,這一網有點懸。

許雲娣是江蘇宜興大埔鎮人,她說,大埔鎮是宜興漁民最多的鄉鎮之一,「大浦港停靠著三四百艘漁船」。

今年疫情過後,他們家花十多萬打了艘新船,「本來打算挺好的」,許雲娣說,「再辛苦幾年,給兒子留點錢」。

每年數萬元的捕魚收入在他們家很重要,她提到了對岸的長興,「不像你們浙江人」。

今年過後怎麼辦,許雲娣說沒想過。

「不知道,沒想過」,今年漁季過後,來年及更多來年怎麼辦?許雲娣回答說,漁船回收、收入補償等現實問題,「我們還沒接到消息」,而更長遠的生計如何彌補,「沒細想過」。

一個月吃喝拉撒全在船上,「每天下網起網,全是體力活」,許雲娣又是女性,某些時候更是不方便。

有人問其中一名工人,大小便怎麼辦,黝黑健壯的男人,下意識看一眼湖面抿嘴笑了。

劉葉開說,船上一個月,聯繫不了家人最難受。

劉葉開現年55歲,來自江蘇赤湖,平日裡以做木工為業,每到太湖漁季,就來相熟的漁船打零工,「除了幹活,就是睡覺」,生物鐘完全打亂,難受的是,「太湖上沒信號,不知道家裡啥情況,老婆孩子提心弔膽一個月」。

太湖梅鱭魚產量很大,越到漁季後期,這種常做來做魚乾或飼料的細小魚類就越多,腥味重,沾在衣物上極難清洗,一個月下來,魚腥味夾在汗味之中,劉葉開自嘲,「三米內能燻死人」。

太湖的每艘漁船上,都會臨時聘用劉葉開這樣的臨工,一般行情是300元一天——有些新手耐不住清苦與勞累,常提前走人。

這個群體,禁漁十年無實質性影響,「換個地方打工嘛」,劉葉開說,「我其實也早就不想幹了」。

終於見魚了,密密麻麻的小魚,梅鱭魚最多。

收網時明顯不費力,劉葉開說:「這一網懸了」。這一網最終僅收穫1000斤上下,梅鱭魚比重最大,密密麻麻間夾著一些太湖蝦、刀魚、白魚等價格相對較高的魚獲——量少,個小,賣不出高價,「飯店不會收的」,太湖著名的銀魚就更少了,「捕魚季初期就捕得差不多了」。

分揀挑出太湖蝦、白魚等,剩餘的往往只能低價賣給飼料廠。

有條近20斤重的大鯉魚,從漁網中騰地蹦上船,個頭大,活力足,但一群人誰也沒留意。

太湖魚蝦非生活唯一

初步分揀完後,新塘村75號船移了過來,運走了許雲娣這一網魚獲,待整個漁季結束後,船主會跟許雲娣統一結算。

新塘港口又回靠一艘運銷船。

一般情況下,長興運銷船主會提前墊付5萬到10萬不等的預付款,既明確合作,也是提前預支給漁民購置柴油、修補漁網、招人等的費用。

雙方都有一定風險,誰也不知道一個月內能收多少魚蝦。

一個多小時後回到新塘港口,正好是新塘漁市人群最多的時候。

長興馬大嫂說,這可能是最後一次逛漁市嘞。

老張和老伴選了個臨近寺廟的攤位,背後是他早先靠岸的兩艘運銷船,攤位上賣的分揀出阿里是不到一斤的小白魚,「懂吃的,會選這種個頭」。

看得人多,買得少,老張不急,臨近漁季結束,「今年算是平穩了」——每年一個月的漁季,兩艘運銷船會帶給他們家平均約30萬的收入。

老張說,禁漁了,沒了這麼大一筆收入,你說心不心疼?他希望部門能給出個合理的回收補償標準——至少從內心上,他已經接受了禁漁的現實。

未來十年,新塘漁市或將不再。

魚販做不了了,家裡主業還在,「我們家承包了150多畝地,忙著呢」。

習慣了太湖魚蝦的長興飯桌怎麼辦?開滴滴的楊師傅說,「太湖魚蝦吃不了,還有養殖的嘛,還有大海裡的嘛」。

如今這個時代,「你還缺那點鮮貨?」會習慣的。

未來十年,太湖上將只見運輸船隻。

天漸漸黑了,下班後了的長興人開著車,陸續來到魚市,大多邊走邊看,間或買些時令魚蝦,也會帶點梅鱭魚乾,

不管明年後能不能再吃到太湖魚蝦,今年得來嘗個鮮——太湖三寶更像是生活裡頭的一點鮮味,「有最好,沒有也不至於過不下去」。

太湖最後的漁民。

車駛過太湖,楊師傅搖下車窗,秋季的太湖風帶了些許涼意,「我更希望,這太湖啊能幹淨些,不要再有那麼多的藍藻了」。

作者 張洪瑋

相關焦點

  • 保護長江流域,十年禁漁只是第一步
    長江十年禁漁:「及時雨」與「持久戰」 2003年大年初一,四川有漁民在長江中誤捕了一尾白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救護團隊聽聞這一消息,迅速趕往當地。經確認,那是一尾長約4米、重150多公斤的雌性長江白鱘。由於適逢產卵期,其腹中還有大量魚卵。
  • 襄州區區長帶隊「回頭看」落實襄州「十年禁漁」
    為進一步做好襄州區禁漁工作,8月4日,襄州區委副書記、代區長劉明鋒帶領區相關責任單位,到漢江老西灣水域、唐白河水域、張灣街道辦事處等重點區域巡視檢查,督辦禁漁工作,就襄陽市禁捕退捕工作檢查組反饋問題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再檢查、再部署、再安排。
  • 見證長江禁漁,武漢40餘歲退捕漁船「劃」進中科院博物館
    這是開展長江十年禁漁以來,武漢市第一條進入博物館變為文物的漁船,它有望於明年和市民朋友見面。「鄂江夏漁00042」是一艘典型的長江傳統木質漁船,長7.85米,寬1.5米。船體結構完整,船內還放有漁民使用過的壓石,捕魚留下的痕跡清晰可見,船體上還貼著今年6月30日長江禁捕退捕的封條。「這是漁民長期捕魚,魚鉤和漁網在船上摩擦出的痕跡。
  • 十年禁漁,長江為什麼要禁十年之久?
    長江「十年禁漁」是黨中央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重大決策,是推動長江共抓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重要舉措。江蘇迅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推進我省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讓長江儘快休養生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以往都是兩三個月,現在為什麼要禁十年呢?
  • 「十年禁漁」拉開序幕 東區多部門開展禁漁巡檢
    「十年禁漁」拉開序幕 東區多部門開展禁漁巡檢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1-01-05     來源:攀枝花日報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織牢長江生態保護網 十年禁漁刻不容緩丨農業觀察
    長江被譽為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從今年1月1日開始,為期十年的長江「禁漁令」開始實施。日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召開,進一步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作出布置。
  • 武漢「十年禁漁」:半年禁捕成效顯著 未來緊盯六大目標
    今年7月1號,我市提前半年實施「長江禁漁」以來,堅持打防並舉、水岸同治,取得顯著成效。今天(12月31號),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後,我市將按照中央、國務院、省的相關部署,圍繞提升禁漁常態化漁政執法能力等目標任務,推動建立網格化執法監管體系,進一步強化禁捕執法監管、打擊非法捕撈,確保「十年禁漁」開好局、起好步、管得住。
  • 安徽樅陽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拆除更換含江鮮等詞店招
    安徽樅陽開展長江「十年禁漁」:拆除更換含江鮮等詞店招 「我公司企業名稱已變更、新的店招馬上就會安裝上。」
  • 四川發布長江「十年禁漁」通告 專家解釋原因
    《通告》稱從2021年1月1日起,四川省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將進行「十年禁漁」。專家解答了為何要「十年禁漁」的原因。 專家解釋稱,四川是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是長江上遊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生態建設核心區,全省96.6%的水系屬於長江水系,地表水資源佔長江水系徑流的1/3,流域面積接近長江經濟帶總面積的1/4,在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 長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休閒釣」何去何從?釣魚人說出心裡話
    2021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的範圍又擴大了,各地也是密集發布了禁漁消息。一些重量級大佬也頻頻為「全面禁漁」打卡,這對於長江流域魚類資源保護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好事。十年禁漁全面啟動,還能愉快地垂釣嗎?但對一些愛好垂釣的網友們來說,這些「好消息」似乎正變成一種擔憂,今後還能不能再釣魚了?
  • 進入5月太湖的確可以捕蝦 河蝦價格跟去年相比偏高
    明明太湖要到9月才開捕,現在哪來的太湖蝦?昨天,「馬大嫂」周女士到農貿市場買蝦,發現水產區一些攤位在叫賣太湖蝦,每斤價格高達65元,比普通養殖的河蝦要貴出近一倍。周女士對此疑惑不已。記者走訪多家農貿市場發現,確實如周女士所說,多個水產攤位都是「雙蝦」齊賣:既有太湖蝦,也有河蝦,價格卻相差一倍左右。「前幾天小長假太湖蝦要賣到120元一斤,今天已經便宜將近一半了!」一位水產經營戶告訴記者,太湖蝦90元一斤,河蝦只要45元就能賣。難道真有太湖蝦了?記者聯繫到華莊小溪港多年經營水產的阿嶽水產負責人,她表示5月份起太湖裡的確可以捕蝦了。
  • 太湖十年禁捕?還能吃到太湖三白嗎?省太湖漁管辦回應
    /a/20200918/d7e297d6bc4545109a2e131dbfbc9cbb.shtml   日前,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發布的第12號公告顯示,從2020年10月1日起,收回太湖漁業生產者捕撈權
  • 太湖三白為什麼無法長途運輸?
    太湖位於江蘇,素來有三白之鮮:白魚、銀魚和白蝦。太湖周邊是蘇州、無錫、常州和湖州市。依靠漕運,這些水鄉號稱「蘇湖熟,天下足」,尤其近幾年轉而發展手工業和商業,成為極為富庶之地。明朝時,太祖朱元璋為防止太湖地區抱團,將其分成浙江和江蘇。於是這極具江南人的特性更加精緻,日子過得越發的精細,對美食也更加看重。初秋的太湖,藏著最極致的鮮。太湖開漁季從每年的九月初到來年二月,持續五個月。此後的七個月都是封湖禁漁時節。
  • 漢江禁漁彈奏生態「和弦」 襄陽譜寫生態文明新樂章
    長江「十年禁漁」,襄陽打響漢江禁漁攻堅戰,並彈奏出生態「和弦」,譜寫生態文明新樂章。  2019年12月10日,為落實中央和湖北省委有關決策部署及工作要求,襄陽市召開漢江襄陽城區段禁捕漁民退捕安置補償工作動員會,公布了《漢江襄陽城區段禁捕漁民退捕安置補償工作方案》,將漢江襄陽段全面禁漁,作為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拉開了漢江襄陽段全面禁漁的序幕。
  • 漢江禁漁彈奏生態「和弦」襄陽譜寫生態文明新樂章
    長江「十年禁漁」,襄陽打響漢江禁漁攻堅戰,並彈奏出生態「和弦」,譜寫生態文明新樂章。圖為航拍漢江流域老河口段力度——生態防線打造全鏈條對許多生活在漢江流域以水謀生的襄陽漁民而言,「靠水吃水」是歷史沿襲的謀生手段。然而,過度索取下,「靠水吃水」逐漸演變成「竭澤而漁」。
  • 南京市全面實施「五個禁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
    南京市全面實施「五個禁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 發布日期:2020-07-23 14:26 來源:南京市政府辦公廳 字體:[大 中 小] 7月22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公布,對於長江非法捕撈漁獲物「落實長江十年禁漁,讓長江能夠真正休養生息,就要堅決斬斷市場銷售長江流域非法捕撈漁獲物銷售產業鏈。」南京市市場監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市局的專項行動方案,南京全市基層市場監管幹部立即行動,晨查農(集)貿市場、日巡商場超市、夜查餐飲單位,迅速將「五個禁止」要求落地實施。
  • 愛她,就讓她喘口氣,長江十年禁漁期開啟,我們能做什麼?
    最近脫口秀達人李雪琴的一段公益視頻《愛她,就讓她喘口氣》,讓更多年輕人了解到了國家對長江實行為期10年的禁漁政策。長江是中國的母親河。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也給我們的母親河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長江流域生態破壞嚴重。
  • 在太湖上捕魚,今天撒出最後一網
    目前在太湖水域從事生產性捕撈的漁民,包括蘇錫常及浙江湖州,共有5372戶。其中,蘇州範圍內有3671戶。他們的漁民生涯,今天進入最後24小時——   太湖漁民的最後一網   秋日的清晨,第一縷陽光越過龍山,灑向太湖。   迎著晨曦,69歲的周長大駕船返航,駛向西京灣畔的大連山漁港,船艙裡,堆著剛剛捕獲的鮮魚。
  • 洱海的「債單」:太湖銀魚移植30年,竟成土著魚「殺手」?
    真正對土著魚造成毀滅性打擊的,是1984年引入的太湖新銀魚。不同規格的太湖新銀魚從食性上來看,太湖新銀魚主要攝食水中的浮遊動物,比如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等,但也會吞食土著魚的魚卵。另外,太湖新銀魚的壽命只有一年,親本在繁殖之後就會死亡,腐爛的屍體對水質的影響也很大。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在洱海全年封湖禁漁的背景下,當地政府依然允許漁民捕撈銀魚,既做到了資源的合理利用,又減輕了水質汙染,可謂是一舉兩得。
  • 長江漁船漁民退捕已基本完成,一艘退捕漁船被永久收藏
    長江網12月17日訊(記者潘璐 通訊員黃敏)為紀念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長江「十年禁漁」,銘記歷史又留住人們對長江「漁獵文化」的記憶,12月17日,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博物館在武漢市禁漁辦和江夏區禁漁辦的支持和協調下,收藏一艘退捕漁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