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美半導體全系列智能感知方案推動AI發展

2020-12-20 電子發燒友

安森美半導體全系列智能感知方案推動AI發展

廖均 發表於 2020-12-18 17:32:30

智能感知技術在汽車、機器視覺和邊緣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汽車是非常傳統的行業,最近幾年,電力化和智能化的發展為這個行業帶來了新的動力,各種感知產品的應用使汽車變得更安全、更舒適。

機器視覺同樣是一個歷史很悠久的行業,其應用廣泛且多樣化,涵蓋了包括電子製造、平板檢測、機器人、物流等在內的多個細分市場。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視覺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家。邊緣人工智慧是新興市場,主要是由人工智慧、5G、IoT等新技術推動,發展非常迅速。

 

 

安森美半導體近日舉辦了「智能感知策略及方案」在線媒體交流會,智能感知部全球市場及應用工程副總裁易繼輝分析了重點應用市場的需求和趨勢,介紹了安森美半導體最新的智能感知發展策略,以及全方位智能感知技術和方案。

CMOS圖像傳感器的發明者

安森美半導體在成像傳感器行業有超過40年的歷史,在傳感技術方面經歷了多次併購,如Cypress的CMOS 圖像傳感技術、TRUESENSE的CCD圖像傳感技術,以及Aptina的高容量CMOS 和汽車圖像傳感器。

TRUESENSE的前身是柯達影像,柯達影像的核心技術來源于貝爾實驗室CCD影像。Aptina的前身是美國航天宇航局JPL噴氣式推動器實驗室。1993年,JPL為了阿波羅登月開發出全球首款CMOS圖像傳感器。27年過去了,CMOS圖像傳感器已得到廣泛應用。

從三年前開始,安森美半導體又陸續收購了IBM在以色列的毫米波雷達研發中心,以及專注於飛行時間(ToF)雷射雷達傳感器開發的愛爾蘭SensL公司,以滿足汽車自動駕駛、機器人、醫療成像等對LiDAR及傳感器融合的需求。

圖3:安森美半導體是CMOS圖像傳感器的發明者。

隨著第四代工業革命的到來,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專家、被人尊稱為「人工智慧之父」的Andrew Ng認為人工智慧是新的電力,如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一樣,給整個人類帶來了深入的改變;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動力和發動機;感知是數據的燃料。

「安森美半導體的全系列智能感知方案包括圖像感知、多光譜、高光譜的感知,以及雷射雷達感知、毫米波雷達感知和傳感器融合等,這一切推動了AI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步,」易繼輝說:「如果把人工智慧比作大腦,那麼我們就為大腦提供了眼睛。」

圖4:安森美半導體的全系列智能感知方案。

汽車感知爆發式成長

未來的汽車是一個架在四個輪子上、具有極強感知能力的計算機。ADAS攝像頭、倒車攝像頭、電子車鏡、駕駛員監控、乘務員監控、毫米波雷達和雷射雷達,現在最好的汽車感知系統已經遠遠超過了人類的感知能力。

「汽車成像是給人眼看的,如駕駛員、乘客、後視、環視、電子後視鏡,安森美半導體在全球佔》60%的市場份額;汽車感知是供人工智慧和機器視覺用的,安森美半導體佔全球》80%的市場份額,而且在逐年擴大。」

易繼輝介紹說,在人眼視覺中,圖像是為人眼所見並欣賞的,因此通常需要做到清晰、細緻、色彩豐富且美觀;而在機器視覺中,圖像需提供足夠的信息,例如邊緣、形狀、大小等,供算法讀取並理解。

汽車成像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寬動態,例如從灰暗的地庫開到正對太陽強光的戶外,夜晚在對向遠光大燈照射下感知樹蔭下的行人,這些都需要圖像傳感器具有高動態範圍。

二是環境條件,汽車應該能在東北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下行駛,也能在沙漠或者南方的高溫條件下駕駛。

三是對圖像傳感器來說十分獨特的挑戰:辨別LED指示牌和交通燈。圖像傳感器有時會因為頻率不同步而捕捉不到信號,這對於駕駛員人眼來說並不是問題,但對機器視覺卻是很大的挑戰。

圖5:汽車成像面臨三大挑戰。

隨著車聯網的發展,未來的自動駕駛汽車不僅是「可靠的汽車」,更是「可信的汽車」,具有功能安全性和網絡安全性。「Hayabusa是整個市場具有最高寬動態效果和第一款具有網絡安全功能的產品,最近已經上市。」易繼輝說。

易繼輝提到智能駕駛艙也越來越受重視,例如駕駛員識別、車椅位置調節、空調溫度、乘客監控等。

圖6:智能駕駛艙可進行駕駛員識別、車椅位置調節、空調溫度和乘客監控等。

在談到自動駕駛時,易繼輝形象地介紹了L0~L5的概念。他說,L1叫做脫腳(feet off),腳可以自由;L2是脫手(hands off),手可以放開駕駛方向盤;L3是eyes off,駕駛員的眼睛可以不看了;第四級是mind off,腦子不用想了;第五級叫做limit off,即沒有任何局限、可以在任何場景下自動駕駛了。

圖7:中國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的智能感知配置。

「從L1到L5,傳感器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最大的差別在L3和L4,L4必須要雷射雷達,對L3,雷射雷達是可選的。」易繼輝認為,「L3仍然需要駕駛員控制汽車,L4則完全不需要考慮駕駛員。L3就像加減法,L4是微積分:加減法永遠算不出極限值,只有微積分才能算出極限值,所以只有在L4的情況下才能涵蓋所有極限情況。」

圖8:安森美半導體汽車感知+視覺的總體方案。

毫米波雷達在L1~ L5的不同自動駕駛級別上有不同的應用。安森美半導體開發了一種叫做「MIMO+」的專利技術,能夠提供4D信息:距離(R)、速度(V)、角度(A)、高度(E),用於L3級的自動駕駛。

圖9:毫米波雷達技術在自動駕駛中的應用。

工業機器視覺和邊緣人工智慧應用

工業4.0、工業自動化、人工智慧使機器視覺市場快速發展。邊緣人工智慧不斷應用於一些新的領域,如新零售、智慧農業、畜牧業和農業。

「在新冠後疫情時期出現了一些趨勢:一是遠程化,遠程教學、遠程醫療越來越普遍;二是無人化,包括無人送貨車、無人商店等,減少了人和人之間的接觸,即無接觸化。」易繼輝說。

圖10:工業機器視覺及邊緣人工智慧市場增長。

易繼輝介紹,平板檢測是整個工業機器視覺行業中對圖像傳感器最具挑戰性的應用。從1K、2K、4K到8K,像素在逐漸擴大。

檢測過程分兩步:第一步是暗檢測,上電前主要檢測一些指紋、劃痕和其他物理問題;第二步是上電以後,特別是檢測OLED和最新的AMOLED(Active Matrix OLED)。

LED有一個亮板在後面作為發光源,而OLED和AMOLED的每個像素都是一個單獨發光源。像素和像素之間發光的強度和色彩的均勻度需要很準確地偵測出來,因而對圖像傳感器的要求很高。

過去檢測LED面板上的1顆像素,對應需要9顆像素(3×3),檢測OLED則需要16顆(4×4)甚至25顆(5×5)像素,因此對圖像傳感器的像素要求越來越高,從4,500萬到1.5億像素,甚至超過2億像素。

圖11:平板檢測對圖像傳感器要求很高。

從下圖可以看出,圖像傳感器的解析度逐年提升,從過去的200萬、500萬、800萬、1200萬像素,到現在超過2000萬像素。對於同樣尺寸的圖像傳感器,噪聲導數逐年隨著像素的增大而不斷提高。帶寬也在逐年增加。

易繼輝舉例說,一個29 × 29mm2 的標準工業用攝像頭,十年前可能只是200萬像素,後來逐漸增加到300萬、500萬、1200萬像素,今年已經達到了1600萬像素,這是由技術推動的。這些技術包括:

全局快門,在高速運動下圖像不會有拖影;

像素內圖像校正,以前是在系統裡通過軟體校正,現在直接在硬體裡,即像素內部做圖像校正;

工藝節點,從110納米到65納米,再到45納米甚至更小,成本、尺寸、耗電量逐年下降;

背照式,可提高感光能力;

堆棧架構,將模擬和數位訊號放在第二層,人工智慧的一些算法放在第三層,實現高智能化的圖像傳感器。

圖12:1.3英寸固定尺寸圖像傳感器的發展。

「我們用NVIDIA Xavier Edge GPU做人工智慧訓練,精度可達97%,其中AR1335(1300萬)圖像傳感器可提供了高質量的圖像,提高了人工智慧的判斷精度。」易繼輝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工業機器視覺中利用人工智慧。」

圖13:採用AR1335圖像傳感器的水果新鮮度分類系統。

無接觸系統的成長潛力也非常大。安森美半導體的AR0230 HDR具有200萬像素及寬動態範圍,能提供很好的圖像質量,進而提高人工智慧的判斷精度,應用於無接觸付款以及飛機場、火車站、高鐵站等無接觸的通過閘口。

圖14:人臉識別付款應用(AR0230 HDR)。

結語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機械化到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化,到第三次工業革命計算機數位化,再到現在的第四代工業革命人工智慧化、信息化,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和改變遠遠超過計算機數字工業革命。

如果把人工智慧比作大腦,感知就相當於眼睛。安森美半導體提供了全面的感知技術,如圖像感知,多光譜、高光譜的感知,雷射雷達感知、毫米波雷達感知和傳感器融合等,所有這些技術都推動著人工智慧和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進步。

責任編輯:haq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安森美半導體最新的智能感知發展策略,以及全方位智能感知技術和方案
    安森美半導體最新的智能感知發展策略,以及全方位智能感知技術和方案 電子技術設計 發表於 2021-01-07 11:31:22 智能感知技術在汽車、機器視覺和邊緣人工智慧等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
  • 安森美:發力第三代半導體和圖像傳感器 看好半導體五大應用市場增長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 文/章鷹) 儘管疫情改變了2020年全球發展,但在宏觀經濟復甦和市場對安森美半導體產品強勁需求的推動下,安森美半導體在2020年第三季度取得了不錯的業績,2020年第3季度收入為1317.3百萬美元,目前在安森美,佔據整體銷售第一的是汽車市場,佔據銷售額的三分之一,工業市場佔據銷售額的27%,通信市場佔總銷售額的19%。
  • 如何使汽車更智能、安全、環保和節能?全方位領先方案了解一下!
    2019年,全球每生產一輛汽車約用到安森美半導體的器件數超過230顆。此外,安森美半導體也致力推動零缺陷的品質文化,以每十億顆器件中的缺陷數衡量的領先市場的質量,且在圖像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接口、LED前照燈、MOSFET功率模塊、點火IGBT全球稱冠,而在汽車功率MOSFET和分立IGBT也是全球第二大供應商。
  • 安森美半導體2020年三大關鍵詞:疫情、併購、缺貨、SiC
    安森美半導體在集成器件製造上的排名也在不斷地上升,根據Informa CLT統計,2019年安森美半導體憑藉1.3%的市場份額,排名全球第13。 這家企業正在以驚人速度發展,成為半導體新興的領袖之一。那麼這家企業在去年一年如何應對行業各種突發事件,未來又將如何發展?21ic中國電子網受邀參加安森美半導體線上交流會,共話公司戰略及發展情況。
  • 讓汽車從「可靠」到「可信」,現有智能感知技術還缺什麼?
    那麼現有的汽車智能感知技術發展如何?距離「可信」汽車還有多遠?佔據60%以上汽車成像市場份額和80%汽車感知市場份額的安森美半導體在上周五的一次媒體溝通會上做出部分解讀。安森美半導體智能感知部門全球市場和應用工程副總裁易繼輝在媒體交流會上說,現在的汽車就像一臺架在四個輪子上的擁有極強感知能力的計算機,汽車的感知系統可以拆分為前視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攝像機、倒車攝像機、環視、攝像機監控(CMS)、艙內的駕駛員監控系統(DMS)和乘員監控系統(OMC)、毫米波雷達(Radar)和雷射雷達(Lidar)。
  • 專家解讀安森美發展戰略:積極布局三大市場,通過併購豐富產品線
    、營銷及方案工程高級副總裁David Somo,與芯東西等媒體進行線上交流,分享安森美半導體最新發展戰略。未來安森美半導體將圍繞前景良好的汽車自動化、新能源駕駛等應用場景,持續推出和更新產品。 在工業市場,安森美半導體形成了傳感、功率設備、連接方案等產品系列,可用於支持機器人,機器識別等方面應用。未來,安森美半導體將在工業自動化、機器人、機器視覺、智能樓宇、物聯網等方面提升產品實力。
  • 打造新一代智能電錶/感知層的解決方案
    1 智能電錶的發展機會  在智能物聯網的應用中,羅姆(ROHM)目前主要著力點仍然在感知層。  智能電網在建成「堅強智能電網」的基礎上,正在與「泛電力物聯網」相融合,以建設「能源網際網路」。國內Wi-SUN目前尚未成為智能電錶的主流通信規範,但在日本、歐洲等市場已被廣泛採用。  國內客戶中標的國際訂單中,Wi-SUN通信需求也在增多。在日本市場,羅姆旗下藍碧石半導體產品在從智能電錶到消費方(HEMS)的B路徑的應用中累計出貨已超過2 000萬。
  • 商湯科技發布L4級接駁小巴和智能路側感知解決方案,構建智慧出行新...
    2020年11月26日——在廣州舉辦的2020世界5G大會期間,全球領先的人工智慧平臺公司商湯科技SenseTime發布全新智慧出行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可提供基於固定路線點到點接駁服務的L4級智能網聯接駁小巴,以及具備多傳感器融合感知能力的智能路側感知解決方案,全面推動智慧出行產業「車、路」兩端的智能化升級及場景應用,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務,為車路協同提供高精度、
  • 工博會日立帶來智能解決方案之展,創新力再次破圈
    同時在人工智慧領域持續地深入研究,讓不少AI方案得以誕生。我們大部分人對人工智慧力量的感知,普遍是從人機對弈的新聞開始。但除了下棋,人工智慧可以做的事情已經越來越多,譬如我們上班用的指紋識別打卡系統、可以進行簡單交互的天貓精靈、淘寶上的智能客服小二...除了生活中的這些應用,我們開始更加關注人工智慧在推動社會生產方面的潛力和發展。
  • 施耐德電氣加速半導體國產化替代
    企業轉型升級及新基建機遇下高科技產業發展為核心動產業鏈配套完整,形成系統解決方案。」施耐德電氣可實現從中壓、低壓到末端配電的全區域覆蓋,通過監控、監測與分析時刻掌握全場景運行情況,以系統級智慧賦能電子廠房實現端到端及全生命周期的全價值鏈數位化轉型
  • 專訪地平線副總裁張玉峰:智能駕駛需兩條腿走路,提供感知層的深度...
    來源:鈦媒體摘要: ADAS與自動駕駛需並駕齊驅,用技術先發優勢加速智能駕駛商業落地。隨著汽車新「四化」持續深入發展,智能駕駛這個概念越來越被整車廠商所重視。無論是傳統燃油汽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希望找到一套最適合自己的智能駕駛方案。
  • 2020年中國人工智慧手機白皮書—AI重新定義光感知
    在新的市場環境下,消費偏好的轉變將產生新的增量機會,帶動智慧型手機成本結構轉變,推動智慧型手機供應鏈結構調整,並為相關賽道中的玩家提供潛在發展機遇。 消費者對手機拍攝的關注,短視頻相關應用的流行,將引導手機廠商提升手機拍攝能力、拍攝功能與使用體驗,鼓勵手機廠商擴大在智慧型手機光感知領域的投入,推動光感知系統升級,拉動智慧型手機銷量增長。
  • ​功率半導體之行業篇:產業和資本催生新一輪景氣周期
    5)當前國內功率半導體企業處於原始積累階段,表現為研發投入不足,熱衷產能擴張。1.2 核心觀點:1)國內功率半導體行業未來的行業景氣受益於來自新能源革命和中國產業升級兩個層面的共同推動。具體地說,就是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引發了乘用車動力系統的技術升級迭代,國內大循環對供應鏈安全的考慮推動了產業鏈關鍵環節的國產替代。
  • 曠視發布3D感知全棧解決方案!現在,AI+3D只差殺手級應用了
    就在昨天(8月8日),曠視發起了一場「3D視覺產業先鋒研討會」,並正式對外推出了「軟硬一體」的移動端3D感知全棧解決方案。從算法、應用開發、晶片、攝像硬體、傳感設備到解決方案,現在萬事俱備,只待AI加速下的3D視覺迎來殺手級應用的爆發。自深度學習「開天闢地」以來,自2D圖像、視頻被AI結構化解析以來,視覺領域已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 汽車智能化時代,誰是智能駕駛賽道的領航者?|「智能智駕新基建...
    作為全行業最先專注AI賽道的科技內容平臺,此前雷鋒網啟動了「2020最佳AI新基建年度榜」評選工作。在AI+汽車領域,雷鋒網設置了「 智能駕駛新基建 」和「 智能交通新基建 」兩大版塊。日前,最終的評選結果出爐。
  • 【機遇】功率半導體正迎來最好的「時代」,華潤微電子依託四大優勢...
    王升楊表示,納芯微剛成立時是面向傳感器的信號處理,當時智慧型手機中傳感器的應用開始興起,國內湧現了一批MEMS傳感器廠商,但是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企業或團隊來幫他們做傳感器後面的信號處理晶片,這就有了納芯微一開始的傳感器信號調理產品。隨著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崛起,國內客戶的需求某種意義上代表了國際頂尖的需求,必然會推動晶片的某些指標朝著頂尖的水平去發展。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2期:「南泥灣」後又傳「塔山」!華為要...
    由江蘇集萃智能集成電路設計技術研究有限公司、無錫國家集成電路設計基地有限公司、無錫市半導體行業協會作為聯合體單位參與項目競標,成功中標「面向集成電路產業的『芯火』雙創平臺」項目。華進半導體封裝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單獨申報的「集成電路特色工藝及封裝測試創新中心」項目成功中標,同時牽頭的聯合體成功中標「面向高端晶片全產業鏈的可靠性分析評價平臺」項目。
  • 【60秒半導體新聞】驚!二極體漲價超十七倍,預計訂單已排到年底/華為P20 Pro引領三鏡頭風尚,更適合全面屏的潛望式鏡頭研發中
    3D感測鏡頭仍是今年智慧型手機主流,林恩平表示,3D感測鏡頭髮射端鏡頭的熱度問題,透過多加一片塑膠鏡片可解決,目前送樣中,就看客戶採不採用,目前發射端以半導體製程生產,大立光採用全塑膠鏡頭取代在成本及量產上有很大優勢,未來會做公版,價格是半導體製程約一半價格。市場分析,若大立光新解決方案獲蘋果採用,有望以全P設計多吃到一顆鏡頭,下半年營運添多頭動能。
  • 山東:智慧感知體系讓「服務有溫度管理更智能」
    近日,山東省公安廳出臺專門意見,明確「2020年建成感知大數據資源生態圈、2021年建成感知大數據應用圈」的工作目標,細化了智能感知、數據匯聚應用、基礎支撐、基層基礎減負增效等一系列具體做法,努力實現「服務群眾有溫度、管理管控無感知」,為公安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 瑞能「蛻變」之旅 成就功率半導體的全壘打
    集微網報導,近期舉辦的兩會談「芯」談出了新高度,而功率半導體首當其衝。民進中央在「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推動中國功率半導體產業科學發展的提案》,建議進一步完善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政策,要將功率半導體新材料研發列入國家計劃,全面部署,竭力搶佔戰略制高點,儘快實現功率半導體自主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