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本文圖片均來自「綠色上海」微信公眾號上海的「土著居民」——獐又在浦東覓得新家了!近期,上海在老港濱海生態廊道試野放12隻健康的成年獐,研究人員事先採集了每隻獐的生物學信息,並為其中4隻佩戴跟蹤器,以便隨時掌握獐的行動軌跡。
12月17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林業局獲悉,野放後,相關工作人員還將持續對它們的行為、健康狀況進行監測,希望通過監測研究獲得老港物種重引入和生物多樣性修復的經驗,為下一步獐的野放、保育工作以及生物多樣性修復工作做好科學積累。
工作人員為獐綁上追蹤器
工作人員為獐綁上追蹤器據上海市林業局介紹,自2006年起,上海市獐重引入項目在浦東新區華夏公園率先試點。經過多年繁殖後,華夏公園為上海市濱江森林公園、松江浦南林地、明珠湖公園和浦東東灘(原南匯東灘)輸送了優質種源。
獐濱江森林公園和南匯東灘是範圍較大的兩個野放地點。在濱江森林公園,市民遊客經常能看到獐的身影出沒於林間草地,甚至可以在繁殖期目擊到新生幼獐,說明濱江公園獐種群可以成功交配繁殖。南匯東灘作為另一個主要的野放場所,也通過紅外相機捕捉到過成年獐的蹤跡。獐作為上海本土物種,其棲息地建設是綠地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獐的野化和野放是完善上海城市生態鏈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上海在老港濱海生態廊道試野放12隻健康的成年獐
上海在老港濱海生態廊道試野放12隻健康的成年獐此次的野放地點是浦東的老港濱海生態廊道。老港原來為上海的垃圾處理廠,來自上海市中心70%的垃圾在此進行無害化處理。2016年,上海建設老港濱海生態廊道,原來的垃圾場變成了生態綠地。這次在老港濱海生態廊道進行獐的野放,可以進一步改造其生態系統,完善其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技術手段。為保證獐整體野放工作的成功,工作人員先選擇部分獐進行先期野放試驗,未來將繼續觀測。
老港濱海生態廊道上海市林業局表示,通過野放獐並對其進行野外追蹤、健康評估和行為觀察等檢測,可以完善老港濱海生態廊道的生態建設成效,促進上海城市生態修復,進一步完善上海的城市生物多樣。獐的野放和之後相關的持續性工作是上海開展環境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教育的鮮活實例。而生態修復,也逐步讓老港揭下「垃圾處理」的標籤,成為野趣盎然的「生態廊道」。
你能找到獐嗎?此外,上海市林業局提醒大家,獐的警覺性很強,大家如果去觀賞的話,請不要驚擾它們。(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