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和於丹跌落神壇,有何相似之處?

2021-01-18 孔甲丙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從古至今文學界的大文豪像一股股的清泉源源不斷地洗滌著俗世間的塵埃。王國維《人間詞話》中析出了三大境界,並解釋為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此種境界為必經之道。

三大境界分別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餘秋雨和於丹兩者都曾是集大成者,也是通過了三大境界考驗的學者,雖然他們的領域不屬於同一類,但他們的出現也都引起了一陣文學浪潮,風靡一時的他們,現如今卻杳無音訊,亦或者是聲名狼藉,那麼餘秋雨和於丹跌落"神壇"有何相似之處?原因又有何為?

餘秋雨和於丹

餘秋雨

1946年出生於浙江省慈谿市的餘秋雨,是當代優秀的文學家、散文大家和戲劇教育家,也是當代最暢銷的經典作家。於1966年在上海戲劇學院畢業。還在80年代出版的文學著作,獲得了全國優秀教材的一等獎。

1985年成為一個中國著名的文科教授,1986年被文化部授予"上海十大學術精英"稱號。從90年代末期開始,一邊用實際行動對中華文化進行探索研究,一邊受邀到一流大學進行演講。

近幾年,又被各個頂尖機構授予各種榮譽稱號,並在上海建立"餘秋雨工作室",專門用來研究散文和藝術等學術理論。餘秋雨運用其極厚的歷史功底和文化水平,編撰了多冊膾炙人口的散文著作。

餘秋雨

他的《霜冷長河》、《山居筆記》、《行者無疆》、《千年一嘆》在長期居於暢銷前列,也被國際公認為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餘秋雨第一部散文集《文化苦旅》深受各個讀者的喜愛,好評如潮。

寫這一部散文集的初衷,源於一個美國的老教授對其激發的一種渴望想要重新認識祖國大地,並對中華文化作出了進一步的了解和探索。同時在其中也表達了自己內心的一種強烈的解放心靈的願望和想要對中華文化做出貢獻的一種寄託。

《文化苦旅》

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散文集,更大的程度上對散文領域拓寬了範圍。以往的散文較為刻板,僅僅是在一方面進行了闡述,內容乾癟,讀起來生硬無比。

而餘秋雨的散文,融入了文化、思想、風俗等方面,使散文讀起來更為豐滿,不至於澆滅讀者的興趣,反而使其津津樂道,回味無窮。在臺灣地區,更是掀起了"到緣光咖啡屋聽巴赫、談餘秋雨"的風潮。

餘秋雨

輿論襲擊餘秋雨

然而好景不長,人們對餘秋雨的評價開始一落千丈。他們討伐的對象並非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人品。

作為一個公眾人物,在最初顯現的時候人物設定已經定型了,作為一個中華文化的傳承者,在出名了以後就傳出了家庭破裂離婚的消息,不免為其貼上了一個忘恩負義的標籤;

餘秋雨

而後2008年就地震一事,餘秋雨的《含淚勸告請願災民》一書引起了波瀾,有人應聲支持,認為餘老師的想法著眼於大局,應該提倡;更大的呼聲竟是對餘秋雨人品的質問,甚至開始猜測其作品的目的是為了逃避現實,而非探索中華文化;

再者就是"詐捐門"事件的發生,儘管有人出面作證和自己的極力強調,依然抵不上紅十字會的一份名單......不得不說,人紅是非多,站在風口浪尖的人物,還得擁有一顆強大的心。

於丹

1965年出生在北京的於丹,自小就在家庭的薰陶和支持下,努力學習,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還拿到了博士學位,曾任職北師大教授,還是中共十八大的代表人物。

"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果然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由于于丹在《論語》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補充了央視百家講壇的缺口。她在"百家講壇"的講座"《論語》心得"的播出後深得人心,受到各界人士的熱烈歡迎,被人們稱為"國學大師"。

《論語》對於大眾來說,有些說法艱難晦澀,在於丹的解說下,妙趣橫生,能夠被大眾很容易地接受和理解。每次的講座,都能夠得到大眾的一致好評,想當然地被錄取為正式的講師,此時的她風生水起。由於她能力超群,獲得了大眾乃至文化界的關注,被稱為"文化偶像"。

於丹

被壓垮的於丹

一路順風順水的於丹,不止在央視露臉,在各個娛樂電視臺中也出現了她的身影,由於時間被各種應酬分割,在學術上的研究開始走向下坡路甚至止步不前。

久而久之,她的演講成分就像兌過水的酒,失去了韻味。人們對她的演講期望值越來越低,直至大眾將其演講內容稱為"毒雞湯"。

"文化快餐"的評價對於丹起了一定的效果,開始慢慢地收斂自己,繼續進行學術上的研究。沒想到,正是這一研究又引起了軒然大波,九個字毀了自己的前程。

於丹

原來她將"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中的"女子"翻譯限定為女性,這一謬論,被讀者們發現以後認為其對論語根本就沒有多深的見解,侮辱了國學經典,誤人子弟。隨後,經過調查以後將其從北師大除名。

為了澄清自己不是"被炒魷魚"而是自己辭職,召開了澄清會,但是效果卻與其本意相悖,結果越抹越黑。

餘秋雨和於丹都是一度站在頂尖位置的優勝者,可是身心被世俗所纏繞,忘記了初衷,迷失了自我......

於丹

餘秋雨說過"人生只要還有一線希望,就有無限可能。"作為旁觀者我們應該站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別人的作品,而不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去評判別人的想法和行為。社會道德的捆綁,掐滅了一絲一縷的希望,希望他們能夠絕處逢生,為了自己的初衷再度重啟勇攀高峰。

相關焦點

  • 沉寂多年後的於丹:微博人氣不如小網紅,曬的文水平卻不輸餘秋雨
    「繁華過後總是空,洗盡鉛華方為真」,這句話用來形容於丹或許再合適不過了。對於許多70後,80後來說,當年眼看著她由《百家講壇》走紅,又眼看著她被北大學子趕下講臺,最後在眾人的質疑聲中跌落神壇。此後,文壇上她的身影少了,但「江湖上」卻留下了一段關於她的傳奇。
  • 國學大師於丹,跌落神壇後"摯友"避之不及,唯有老公相伴左右
    在她跌落神壇後,許多曾經的"摯友"都對於丹避之不及,唯有丈夫一如既往的支持陪伴她,讓於丹漸漸走出困境,找回自我。在一次偶然當中,於丹和季達峰相遇相識,最後渡過了青澀的大學時代。或許是命中注定,季達峰和於丹這兩個原本不同世界的人走到了一起,最後步入婚姻的殿堂。於丹在尋找到自己的愛情後並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的事業,畢業後的於丹通過自己的努力漸漸的有了成功的資本。
  • 同樣是「國學網紅教授」,為何於丹跌落神壇,而王立群卻一直很火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於丹、蒙曼和王立群等。可時至今日,當時大火的「國學網紅教授」們境遇各不相同,尤其是於丹與王立群,一個跌落神壇,而另一個則依然大火。一、於丹的「封神」與墜落之路於丹,1965年6月28日出生於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大家庭。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這句詩後來被總結成兩個成語:金無足赤,白璧微瑕。 它們指的都是——些微的缺陷並不應該影響對一個人的評價。
  • 於丹之後,又一國學大師「跌落神壇」,網友質疑:這也算是大師?
    於是,我們就見到了從《百家講壇》裡走出來的各位教授:王立群、易中天、於丹等。除了他們,其實還有一位,被稱為「《百家講壇》最年輕的主講人」——蒙曼教授。「有關武則天這個女人,有許許多多的謎團,需要我們來一一揭開。」
  • 從文化偶像到跌下神壇,被北師大開除的於丹,到底經歷了什麼?
    在高曉松見評論留言全在謾罵自己後,不顧舉辦方的勸阻,嚇得倉皇而逃,從此跌落神壇,隨著高曉松被謾罵,網友們紛紛又扒出曾經和高曉松一樣,因一句話徹底跌落神壇的「文化偶像」百家講壇》,受人敬仰的她為何也會遭受謾罵,還為此跌落神壇?
  • 從文化偶像到跌下神壇,被學生轟下臺的於丹,到底有什麼苦衷
    隨著這件事情的爆料,不少網友將早年間於丹跌落神壇一事扒了出來,有很多網友還表示他們倆沒啥區別。從那之後,於丹便經常的會到央視為大家帶來知識財富,每次的講解不僅很有深度,還在學知識的過程中帶給大家很多的歡樂。
  • 於丹原來因兩件事而跌落神壇,人人要警醒!
    據說在於丹最紅的時候,有企業邀請她講座是以時間來計算費用的,的確,那個時候的於丹很紅,她的身份給了她無數的榮耀,走到哪都是光環照耀,一度會讓你覺得她是最有文化的文化女知識大師。有句話說,人在名利都來得太快太容易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於丹被一件事情就打回了原形,一則「於丹倫敦撒潑」的新聞,將她拉下了神壇,其一三天換三個房間,就是高級酒店也滿足不了這個文化大師,即便提供了酒店最好的房間,還是各種挑剔
  • 聚焦於丹的家庭背景,於丹在跌落神壇後,生活究竟怎樣?
    於丹的發展離不開她的父親,於丹的父親一直都十分青睞中國的傳統文化,並經常帶著於丹給於丹講述傳統文化的魅力,在父親的薰陶下於丹開始喜歡傳統文化,後來開始接觸中國國學,開始研究國學。
  • 為何說於丹、易中天等人其實都是些二三流學者?
    有人說,於丹是跨界學者,一個讀戲劇和影視專業的人,怎可在全國觀眾面前大放厥詞,妄談《論語》?一個搞藝術的去搞國學,這不是令人啼笑皆非嗎? 何為跨界?投筆從戎是跨界,越俎代庖是跨界。按此說法,於丹從影視界轉戰國學講壇亦是跨界。
  • 於丹被北師大免職!跌落神壇全因這兩件事,人人要警醒
    要知道,她說的《論語》大都加入了個人的理解,然後以自己的三觀和知識面進行闡述。心靈雞湯就是從她這裡開始廣泛傳播和流行起來。於丹作為一名資深的、著名的網紅教授,說的確實非常好聽,但是如果做的跟說的不能統一,勢必會讓人反感。有句話說,人在名利都來得太快太容易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
  • 從於丹與蒙曼,國學大師的「遮羞布」被扯下,人大教授:誤人子弟
    的命運,成名後的於丹,像娛樂明星一樣上各種節目,憑藉賣書更是賺得盆滿缽滿,一度登上「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在名利的漩渦中,還能有專研學術的本心嗎?答案並沒有像國學中所說的「不好名者,斯不好利」那樣,於丹的國學品讀書籍被人指出沒營養,完全是歷史解讀,在《百家講壇》上講述的內容,也被一些專家指出有誤。
  • 陳丹青評價於丹是個「神父」,於丹和易中天真是二三流學者嗎
    文化教母於丹 於丹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1962年出生的她,從小受到良好的家庭環境薰陶。雙親都是較有名氣的知識分子,於丹家可以說是文風盛行。由於得天獨厚的家教環境,於丹從小對國學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高考結束後進入北京師範大學,最終拿到文學碩士和影視學博學位。
  • 隱瞞了20年,著名央視主持於丹和臺灣男演員的關係,「藏」不住了
    說實話其實我剛開始的時候都嚇了一大跳,於丹和張震之間還會有這樣的關係,簡直是讓人難以相信。  接下來,就跟著我一起去探究吧。    01   其實早在20年前,於丹一家跟張震一家子就有聯繫了。於丹要比張震大一些,然後張震的媽媽是於丹的表姐。  表姐的兒子就是外甥,所以張震和於丹的關係還是很親密的。
  • 於丹被北師大免職!跌落神壇,全因這兩件事,人人要警醒!
    要知道,她說的《論語》大都加入了個人的理解,然後以自己的三觀和知識面進行闡述。心靈雞湯就是從她這裡開始廣泛傳播和流行起來。於丹作為一名資深的、著名的網紅教授,說的確實非常好聽,但是如果做的跟說的不能統一,勢必會讓人反感。有句話說,人在名利都來得太快太容易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
  • 繼蘭州拉麵後,又一美食「跌落神壇」,數萬家分店如今生意慘澹
    相似的狗不理也有著同樣的經歷,狗不理創辦於公元1858年(清朝鹹豐年間),位列天津三絕之首,同樣是中華老字號。人們提起包子又或者是天津,第一反應也多數會是它,風光程度與全聚德類似。就是這樣的兩個老企業,卻沒跟上時代的潮流,最終跌落神壇。
  • 章子怡跌落神壇,蒼老又憔悴,童瑤大火之後氣質比她更高級!
    章子怡,她曾經真的是一個非常有氣質的人。她的身上就有那種很國際的感覺,看起來就是非常的不一般,雖然她的臉不是那種非常完美的,但是看著就特別的有個性的呢,而且會給人一種很有氣場的感覺,可是現在真的是跌落神壇了,尤其是生完小孩後,整個人就顯得蒼老又很憔悴。而和她長得很像的童瑤現在大火之後,真的是感覺比她還要更有氣質啊。
  • 從國學大師到萬人唾罵,被北大才子趕下臺的於丹,到底經歷了什麼
    國學指的是對中國學術的簡稱,大師則是指的在學問或者是藝術上有很深造詣的尊稱。國學大師說的就是學問在國學研究範圍內出類拔萃的人,在中國人的印象中,國學大師也不僅看的是學問,還要看人品和道德,也就是說看他的文品和人品是否一致。像章太炎、錢鍾書就是近現代的國學大師,而現代有一個人曾經也被認為是國學大師。
  • 於丹被北師大免職!跌落「神壇」全因這兩件事,人人都要警醒!
    於丹作為一名資深的、著名的網紅教授,說的確實非常好聽,但是如果做的跟說的不能統一,勢必會讓人反感。有句話說,人在名利都來得太快太容易的時候,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時候。不僅如此,她還怒斥助理跟翻譯,在工作期間,對助理跟翻譯刁難,甚至當場發威,只是因為助理沒有錄像跟翻譯打斷她說話……很難想像這樣的畫面,一個「文化人」會有這樣的行為,這件事情至今於丹本人也從沒有回應過。筆者想起一句話,一個人有文化但是並不代表有教養,即便像於丹這種滿腹經綸的文化人。
  • 陳瑤《皓衣行》跌落神壇,蓋世蘿莉成小師妹,陳飛宇有眼福了
    陳瑤憑藉著《無心法師》中嶽綺羅的優秀演繹,讓人記住了這位來自四川的甜美小姐姐,然而在《皓衣行》中,瑤妹則是由原先的蓋世蘿莉,變成了小師妹,讓人直呼跌落神壇。 雖然陳瑤的角色,在其故事背景中的實力排行,有點跌落神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