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歷史的女人

2021-02-13 魚羊史記

文:澈冬澈

1840年,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國的堅船利炮撬開了「閉關鎖國」的滿清王朝。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清王朝急轉直下,從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國」變成了西方列強案板上的魚肉。歷史風雲變幻,搖搖欲墜、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卻在一個醉心權力的女人手中淪為布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苟延殘喘半個世紀。「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婦孺皆知,但卻極少有人知曉在那簾帳之後,還有一個與慈禧共同執政的女人。甚至可以說,這個女子才是當時真正的最高統治者。 

鹹豐二年(1852)二月,曾在鹹豐帝作為皇子時就「事文宗潛邸」的鈕祜祿氏被冊封為貞嬪。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為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此人在整個滿清歷史長河中僅是曇花一現,花在她身上的筆墨寥寥。但她的晉升之路之穩之快卻是任何一個后妃無法比擬的:二月封貞嬪、五月進貴妃、六月便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她就是——孝貞慈安裕慶和教儀天佑聖顯皇后。而她更為後人所熟知的身份就是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的東宮太后,同治皇帝親封的母后皇太后——慈安。

可能是由於慈禧太后在晚清政局中太過於突出,她的城府深沉、獨斷專橫使得後人在提到慈安這位東宮娘娘時,往往會認為她是一個懦弱、迂腐的深宮婦人,委曲求全於慈禧之下。實則不然,一個以短短四個月的時間,在沒有皇嗣的情況下就掌管後宮的女子,一定是一個有計謀、有智慧的女子。而她又能在鹹豐帝去世後,與慈禧和平共處,平平安安地在深宮裡生活,安度餘生。除了計謀和智慧,她必定是一個有遠見、大智若愚的人。總而言之,慈安太后不是一個平凡甚至平庸的深宮娘娘,她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雖然世人對她誤解頗深,但她確是晚清格局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01

溫婉賢良的妻子和善解人意的皇后

史書記載她「素性貞嫻」,這樣的性格特點便充分說明了鈕祜祿氏是一位識大體、明是非、恪守本分的女子。皇后待人溫和,舉手投足間都顯露出大家閨秀的素養。據記載,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為了躲避英法聯軍,鹹豐帝帶著后妃僕從逃到了熱河行宮。在熱河行宮的這段時間,鹹豐帝一想到英法聯軍已經佔領北京,就氣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還經常拿身邊無辜的宮女太監們撒氣。面對國家慘遭外夷折辱,自己卻無能無力,鹹豐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選擇自暴自棄,甚至還在寢宮裡寫下了「且樂道人」的牌匾,大臣后妃看到皇上如此消極,十分著急卻又不敢上前勸諫。只有皇后,在聽聞此事後極力勸諫皇上,還讓人把匾摘了下來,後來也是因為皇后的勸諫,鹹豐帝燥鬱的心情才有所緩解。當然,皇后娘娘也沒有忘記那些無緣無故受氣的宮女太監們,也是想法設法地進行安慰勸解,「妃嬪偶遭譴責,皆以中宮調停,旋蒙恩眷」。

鈕祜祿氏膝下無子,而鹹豐帝也只有載淳這一個皇子。早在熱河時,鹹豐帝深知命數將盡,載淳卻只有六歲,便封端華、景壽、肅順等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太子繼位為帝。同時,他又遣散親眷大臣,單單召見皇后一人,授之一道密旨,給她臨機處置任何人的最高權力(此舉主要是為了提防皇帝生母懿貴妃)。並給予皇后「御賞」大印。同時,給予皇長子載淳「同道堂」印章。八個顧命大臣所發任何政令都要請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

鹹豐帝臨終託付國事,自然會安排身邊最為信任之人。而授予皇后最高的殺伐大權,更是證明了皇后在鹹豐帝心中的分量,帝後同心同德,可見一斑。

02

身份特殊,是「辛酉政變」的最後砝碼

鹹豐十一年七月,鹹豐帝駕崩,穆宗即位。二十五歲的皇后鈕祜祿氏被冊封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二十七歲的生母懿貴妃被冊封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很快,大家耳熟能詳的「辛酉事變」爆發了,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發動宮廷事變,奪取政權,自此開啟了慈禧太后大權獨攬的時代,這是歷史書上告訴我們的。歷史將大量的目光聚集在了慈禧這個對權力貪得無厭的女人身上,將她的一切無限放大,從而忽視了慈安的存在。

而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奕訢當時拿出了賜死、革職顧命八大臣的詔書,給了他們最後一擊。而皇帝的詔書的上面必須同時有皇帝的「同道堂」印章和慈安太后的「御賞」大印才能生效。這就說明,「辛酉政變」成功的關鍵就是慈安。作為一國之母,慈安是被滿朝文武所承認、所尊重的。也只有她,能在暗潮湧動的朝堂上與顧命八大臣分庭抗禮。慈禧與顧命八大臣就像是天平的兩端,保持著微妙的平衡。慈安的抉擇就是最後的砝碼,她選擇誰,誰就獲勝。反之,滿盤皆輸。

為什麼慈安太后會選擇站在慈禧的陣營裡呢?一種說法是當時慈禧太后跑到慈安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把孤兒寡母的悲慘遭遇說的是繪聲繪色,慈安太后一心軟,就中了詭計多端的慈禧的圈套。

但是,慈安太后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雖然她久居深宮,對政務了解甚少,又不像慈禧這般長袖善舞,但也絕對不會因慈禧幾句話就昏了頭腦。先帝去世時,可以說是將整個國家託付給她,她必定會站在國家的角度去權衡利弊,而當時的「顧命八大臣」的所作所為確實讓人失望:

將鹹豐帝的身後之事安排得極為妥帖,幼帝登基、顧命八大臣「盡心輔弼,贊襄政務」,一向端莊自持的太后慈安主持後宮,牽制前朝,這一切做法都理所應當。但事實上,深得鹹豐帝信任的「顧命八大臣」 自視權重位高,眼瞧著皇位上坐著的是六歲孩童和二十幾歲不諳朝政的深宮婦人,便「跋扈不臣」「悖逆狂謬」,更有甚者「擅坐御位」挑戰皇家尊嚴。這是慈安太后所不能容忍的,皇帝就算再年幼,也是天子,天子的權威是斷斷不允許被踐踏的。

慈安垂簾聽政時不過二十五六,對於政務,她可以說是一竅不通。她只是盡心盡力地完成丈夫臨死前的囑託,以她的身份、她的權力和「顧命八大臣」一起保護不諳世事的小皇帝。但是「顧命八大臣」的所作所為卻在一次次地挑戰皇帝的權威。同時,當時西方列強紛紛來華,慈安想要的是一個和平安穩的江山,是君臣一心,共同禦敵。而「顧命八大臣」的所作所為讓慈安傷透了心,我認為這應該就是她在最緊要的關頭選擇了身為皇帝生母的慈禧的原因吧。

事實證明,「東西宮垂簾聽政」時,東宮優於德,西宮優於才,兩宮相互配合、相得益彰,這段時期的清廷還算安穩。但單憑慈安一人,是不可能左右歷史前進的方向的。她死了之後、慈禧的種種作為,想必大家早就耳熟能詳。

在聖旨上蓋上「御賞」印,慈安並不知道她的這一舉動會帶來多麼大的蝴蝶效應。也許她是目光短淺、她看不清、猜不透朝堂的複雜,只是依靠著自己的「婦人之見」將大權給了她認為可以託付之人。這個在歷史上被慈禧太后將光芒掩蓋住的慈安太后,只是在用她的方式來守護著大清江山,她做得到底對錯與否,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我們只要明白,曾經有一個年輕的婦人,竭盡一生,去守護著她的國家、她的信仰。這就夠了!

03

深明大義、剛柔並濟壓制慈禧

這裡給大家糾正一個歷史誤區:同治帝即位時不過六歲,權力基本上掌握在慈禧太后和恭親王手中,但這個時候的最高統治權依然掌握在慈安太后手中,「慈禧攝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兩宮共攝朝政的時候,政治較為開明。慈安不喜政治、也深知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才幹,便全都交給慈禧打理,自己也清閒自在。「慈安優於德、慈禧優於才」,慈安太后用她獨有的威懾力和感召力,使得包括慈禧在內的滿朝文武不敢越雷池半步,巧妙地保證了政局的穩定。

當然,以德服人的慈安也在歷史上留下過「殺伐果敢」的記載,她誅殺了一個名叫安德海的太監。

「慈安誅殺安德海」之所以會被錄入《清史稿》,成為慈安太后一生中為數不多為人津津樂道的大事之一,原因就在於這安德海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仗著慈禧的權力整天作威作福,違反宮規「擅出宮禁」,甚至自稱「有密遣」,乘船招搖南下,「招納權賄」。時任山東巡撫的丁寶楨將此事上奏給慈安,慈安聽後「立命誅之」。此舉一來警告眾人要恪守宮規、牢記祖制;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防止宦官專權給朝堂造成不良影響。慈安太后雷厲風行,堅決維護祖制。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很好地壓制住了慈禧。 

慈安在同治帝登基後做了一件令慈禧又驚又喜的事情,她下令關閉其餘各宮門,請生母慈禧與她這個嫡母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 6歲的同治皇帝。

她對慈禧說「吾兩寡婦人撫一孤子,設不幸奸人乘機造作語言,居間播弄,則天下大事去矣。今寢處一所,朝夕相見,各坦懷相示,讒何由興?」

一番肺腑之言,卸下了慈禧心中的重擔。兩個不滿三十歲的女人共同撫養一個六歲孩子,在這深宮中,雖然她們坐在權力金字塔的頂端,但是當時的形勢,於外各國列強虎視眈眈、個個「司馬昭之心」,於內雖然與之作對的「顧命八大臣」已經被剷除,但是誰也不敢保證滿朝文武是否忠心、與恭親王奕訢的同盟是否牢靠。唯一可以相互依靠的只有慈禧和慈安兩人。從女人的角度出發,慈安善解人意,明白生活不易。從統治角度出發,兩宮太后共住一處,這恰恰是開誠布公,表明了所謂的「同心同德同治」。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正值盛年的慈安太后暴斃身亡。這是誰也沒有料到的,當時流言四起,眾說紛紜,以「慈禧毒害」說最為盛行。但是筆者對此持相反態度,翁同龢在他撰寫的《翁同龢日記》中有過記載:同治二年二月初九日: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聖躬違豫,有類肝厥,不能言語,至是始大安。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昨日慈安太后舊疾作,厥逆半時許。傳醫進枳實、萊服子。

這其中所提到的「肝厥」,是厥症的一種。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輕者昏厥時間較短,過後會逐漸甦醒。重者則會一厥不醒而導致死亡。根據「不能言語」「厥逆半時許」等症狀表明:慈安確是得了很嚴重的厥症。且根據記載,慈安的病至少發作過三次,一次是28歲,一次是34歲,一次是45歲。因此筆者認為,慈安太后雖然早逝,但理應是自然死亡。

慈安太后的離世,大大改變了晚清政局。東西宮共治的局面被打破,慈禧太后從此一手遮天權傾朝野。而她們與恭親王之間的微妙平衡也因為慈安的離世分崩離析。慈安去世後的第三年,奕訢被慈禧罷免,過了十年才重新任用。

慈安這一生沿著兩條道路走得平穩、走得灑脫。在第一條路上,她貞淑賢良,深得丈夫的寵愛與信任,她豁達寬容,贏得百官的尊重和敬意;第二條路上,她大智若愚,她明白自己的歷史定位,將朝政交給更精於此的慈禧。她決斷果敢,「誅殺安德海」「邀西宮同住」,努力維護政局的安穩。或許她會被認為是「目光短淺,看錯了慈禧」,是個天真的深宮婦人,但是在那樣的時代浪潮中,真正能看到世界格局、看到大清已經江河日下的又有幾人呢?從平衡前朝與後宮的舉動來看,慈安所做的已經十分成功了。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者,說得就是慈安。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澈冬澈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推薦閱讀

如果把中國古代後宮3000佳麗拉進一個群裡,她們會聊些什麼?

相關焦點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的女人
    歷史風雲變幻,搖搖欲墜、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卻在一個醉心權力的女人手中淪為布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苟延殘喘半個世紀。「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婦孺皆知,但卻極少有人知曉在那簾帳之後,還有一個與慈禧共同執政的女人。甚至可以說,這個女子才是當時真正的最高統治者。鹹豐二年(1852)二月,曾在鹹豐帝作為皇子時就「事文宗潛邸」的鈕祜祿氏被冊封為貞嬪。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真正改變大清歷史的女人
    歷史風雲變幻,搖搖欲墜、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卻在一個醉心權力的女人手中淪為布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苟延殘喘半個世紀。「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婦孺皆知,但卻極少有人知曉在那簾帳之後,還有一個與慈禧共同執政的女人。甚至可以說,這個女子才是當時真正的最高統治者。
  • 原來慈安太后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的女人
    歷史風雲變幻,搖搖欲墜、江河日下的清政府卻在一個醉心權力的女人手中淪為布偶,「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苟延殘喘半個世紀。「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婦孺皆知,但卻極少有人知曉在那簾帳之後,還有一個與慈禧共同執政的女人。甚至可以說,這個女子才是當時真正的最高統治者。鹹豐二年(1852)二月,曾在鹹豐帝作為皇子時就「事文宗潛邸」的鈕祜祿氏被冊封為貞嬪。
  • 慈安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的光環所完全掩蓋,總讓人以為她是襯託慈禧那朵紅花的綠葉,她是好人,而慈禧是壞人。或許!我們都被歷史蒙蔽了,她其實是一個比慈禧還厲害的狠角色。而慈安,最最尷尬之處是,自己沒有子嗣,這在封建王朝中,可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可她卻還能笑到最後,皇后之位屹立不倒。可見,慈安無論容貌氣質還是人品修養,都是出類拔萃的,實在是一個厲害的狠角色!三、悉心培養在清朝,所有妃嬪所生的兒子,都是嫡母名義上的兒子,要經常向嫡母請安和問候。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原創
    一直以來,慈安被慈禧的光環所掩蓋,總是被人們誤認為她是襯託慈禧那朵紅花的綠葉。其實,她是一個比慈禧厲害的狠角色。一、封號「貞」慈安孝貞顯皇后(1837-1881)入宮時的封號為「貞」,據清內務府《鴻稱通用》之中記載的「貞」為」jekdun」,對應的滿文詞是「貞節」,在漢語裡引申為「正」。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作為和西太后慈禧共同垂簾聽政輔佐幼主載淳(同治)的東太后慈安,她非但不是那個柔弱可憐的陪襯慈禧的道具,反而是個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火箭般的封后速度「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從古至今,深宮寂寞,無數宮裡女人的際遇都如同元稹《行宮》裡面說的這般。從入宮開始直到垂垂老矣一直與世隔絕。見皇帝一面都難,更不用說被寵幸。等待她們的只有紅顏憔悴,白髮頻添。慈禧從懿嬪到聖母皇太后,用了八年。而我們的主人公慈安,16歲入宮伊始就直接被封為嬪,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慈安從嬪到母儀天下總理後宮的皇后,時間是多少呢?四十天!
  • 慈安——她才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一直以來,慈安被慈禧的光環所掩蓋,總是被人們誤認為她是襯託慈禧那朵紅花的綠葉。其實,她才是一個比慈禧厲害的狠角色。
  • 慈安:比慈禧更為厲害的角色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文章中向讀者講述了慈安太后病死的過程,本文將藉助現存史籍,著力為您還原兩宮太后從入宮選秀,到登上權力巔峰的過程。儘管官史記載和懲處御醫之類的動作,力圖使人相信,慈安太后確死於暴病。但人們還是滿眼疑雲,不信這些障眼法。印鸞章在其所著《清鑑》中寫道:未幾,東太后暴卒。
  • 【後宮探秘】慈安:比慈禧更為厲害的角色
    晚清歷史上,有一個一直受到忽視而實在不能忽視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的東太后慈安。
  • 慈安太后的手段不亞於慈禧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 慈禧太后是大清第一美女?看完這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慈禧太后是大清第一美女?看完這組老照片,你就明白了 慈禧太后,一個嗜權如命的女人,她在男人的世界裡縱橫捭闔,掌控大清王朝近半個世紀的命運,她此後的人生頗為傳奇,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還追求精緻奢華、方便舒適,有「奢侈太后」之名。
  • 光緒年間的慈安太后是不是被慈禧暗害的?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慈安太后這天是突然出事的,連他本人也沒想到會慈安去世,當時慈安畢竟才45歲,還處於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就是這麼突然。所以歷史上對慈安的死有很多疑雲,下面我將通過幾個方面來談談:
  • 清末最尊貴的太后慈安真的是被心狠手辣的慈禧毒死的嗎?
    因其家世的顯赫,她在皇宮中有更重要的話語權。然而,光緒7年3月20日,也就是1881年4月8日,一項身體健康,了無疾病的東宮太后慈安在短短12小時內竟然……突然發病暴卒,實在是令人難以意料。從此,清末最大的一樁疑案——慈安之死出現了1 861年11月,鹹豐帝駕崩後,慈安被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尊號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眾人稱其為「東太后」或「老佛爺」。與西太后慈禧遙相呼應。與慈禧形成鮮明對比的慈安,是一位宅心仁厚,德高望重的好皇后。因此,眾人也痛稀其暴斃而亡,並對其實產生了懷疑。
  • 慈安皇后是慈禧害的嗎?
    在歷史上,有人稱慈谿為「野心勃勃的統治者」,有人稱慈安為「只能是女性紅的女人」,但事實並非如此。慈安出身豪門。她是個插著黃旗的人。鑲嵌黃旗是清代八旗之一,三旗之首。清朝皇室成員是從三旗中挑選出來的。慈安也是著名的鈕鈷祿氏家族。清代,鈕鈷祿氏是一個大姓氏。鈕鈷祿氏家族有五個皇后。慈安是鈕鈷祿氏的最後一位皇后。鹹豐皇帝深愛著慈安的文雅性格。鹹豐皇帝是歷史上著名的淫蕩者。
  • 「兩宮垂簾」時,跋扈的慈禧是否壓制了正統太后慈安?
    封建時代,中國最後一個長期控制政權的威權統治者是慈禧太后,她是同治、光緒年間清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如果算上前面與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其統治清王朝長達四十七年,後期幾乎是權勢燻天,當然,慈禧本人並不是大權獨攬,光緒皇帝後來也能行使一些權力,但只要是忤逆了慈禧太后,那帝黨便會一觸即潰,正如同在後期戊戌變法時一樣。
  • 慈禧害死慈安太后的四大秘聞
    慈安太后是正宮娘娘,是後宮的一把手,位於慈禧太后之前。
  • 慈禧太后的後宮緋聞:雖權勢滔天,背後也有小女子鮮為人知的秘密
    不管怎麼說,她不過是一個女子,十八歲的時候父親死了,二十六歲的時候丈夫死了,四十歲的時候兒子又死了……正史中往往只關注慈禧太后對大清做了什麼,卻很少有提及她的感情生活,那麼本篇就通過野史趣聞,外加合理的推導,來還原一個真實的慈禧太后。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理論上講,即使是鹹豐皇帝,也不能輕易幹涉慈安治理後宮。除非他把慈安給廢掉,沒有了後位,自然也就沒有了權力。但是慈安這個人,德行寬厚,母儀天下,將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連鹹豐自己都頗為敬重慈安,更不要說廢掉她了。慈安是正宮皇后,她有天然的話語權。慈禧只不過是皇帝的生母而已,在法統上是遠不如慈安的。如果慈安跟慈禧硬剛,慈禧佔不到半點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