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她才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2021-02-13 文史鑑賞


一直以來,慈安被慈禧的光環所掩蓋,總是被人們誤認為她是襯託慈禧那朵紅花的綠葉。其實,她才是一個比慈禧厲害的狠角色。

一、封號「貞」

慈安孝貞顯皇后(1837-1881)入宮時的封號為「貞」,據清內務府《鴻稱通用》之中記載的「貞」為」jekdun」,對應的滿文詞是「貞節」,在漢語裡引申為「正」。

不說大家也是懂滴——「正」乃「正宮」或「老大」之意。也就是說無論慈禧使出何等手段,也無法得到「貞」的封號,哪怕她即使有史上最長25字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的封號,也是敵不過這一個「貞」字!

二、出類拔萃總理後宮

慈安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陽阿之女。16歲入宮即被封為嬪,之後在4個月的時間左右,就以火箭速度登上皇后寶座。這幾乎破了整個清代的嬪妃升職記錄。

從此,慈安就開始了總理後宮母儀天下的皇后生涯。後宮聚集的眾多的上品女人,要管理好這一群特殊人物談何容易?

況且歷史上被廢黜的皇后數不勝數,善始善終者簡直鳳毛麟角,而慈安沒有子嗣卻一直能笑道最後,可見慈安無論容貌氣質還是人品修養都是出類拔萃的,實在是一個厲害的狠角色!

三、兩宮垂簾制約慈禧

慈安本是個嫻靜的人,對權利和政治沒啥興趣。但是由於鹹豐帝的早逝,鹹豐的八大顧命大臣專擅而傲慢,甚至不按鹹豐帝規定的需要兩宮太后共同蓋「御賞」和「同道堂」章印才有效的詔旨也不願照辦,在他們眼裡,兩宮太后已經形同擺設。

於是,慈安和慈禧聯合奕訢,發動了一場你死我活的「辛酉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以再遠、端華、肅順為首的八大臣集團,從而拉開了兩宮垂簾的序幕。

據《清宮遺聞》記載

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換句話說,在同治時期的垂簾聽政中,慈禧是那個前臺苦逼幹活的,慈安才是幕後拿大主意的。

按照當時的規章,東宮地位明顯高於西宮。慈禧也明白這一點「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雖然慈禧有強烈的權利慾,但在比自己小兩歲的「姐姐」面前,她還不敢擅自主張。

四、大智若愚深謀遠慮

按照清朝規矩,妃嬪的兒子一旦被選為皇太子,那就必須過繼給皇后,交由皇后撫養。照這個規矩,年幼的同治帝該由慈安撫養,而生母慈禧則無權撫養,甚至連隨便看一眼都不行。

然而慈安卻打破規矩,請慈禧和自己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6歲的同治帝,她這樣做只有對她自己不利,因為很可能將來會被慈禧親生母子所排斥架空。

她這一破例連慈禧也感到意外和驚喜,這可是格外的恩典!她疑惑地問慈安為啥要這樣安排。慈安微微一笑解釋道——

現在是非常時期,我們兩個寡婦撫養一個孩子,很可能被奸人造謠離間搬弄是非;而現在我們兩宮太后同居一處坦誠相待,謠言就會不攻自破。首先要兩宮太后團結,才是垂簾聽政的堅實基礎。

聽了慈安一席話,慈禧深深被慈安感動,非常佩服慈安的胸懷氣度和大局意識。

五、同治中興重用能臣

據史料記載,誅殺臨陣脫逃的兩江總督何桂清、賜死驕奢貪淫的勝保,賞賜給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爵位,都是出自慈安的意思。對於東宮太后慈安的德行和行事風格,民間就有「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讚譽。

慈安與慈禧密切配合,朝內倚重奕訢、文祥、倭仁等賢臣,封疆啟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優秀漢將,使得內外相維、朝政清明,史稱「同治年間的中興之象」

六、大象無形長纓在手

清朝規定「太監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

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他倚仗自己「辛酉政變」時的功勞深得慈禧的寵信,一貫肆無忌憚地胡作非為。不說朝中大臣恨他入骨,就連同治帝都怕他三分。

同治8年(1869)8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

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丁寶楨迅速將此事上奏朝廷,慈安雖對慈禧的小錯不在乎,但大事情就必須堅持原則,因此她越過慈禧「立命誅之」。

由於慈安力主其間,終於使不可一世的安德海就地正法。當時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打狗也要看主人」,通過這件事,讓慈禧清楚地明白在朝臣們心中,慈安的地位和威信是自己不能比擬的。只得發表上諭——

我朝家法森嚴,有犯必懲,太監安德海竟敢如此膽大妄為,招搖過市,種種不法,實在是罪有應得。

七、為同治選後,比生母更親

在撫育同治帝時,慈安像對自己親生的孩子一樣照顧他,對他無微不至地關心、呵護、疼愛,甚至比慈禧更盡心。而同治帝也對母后皇太后更親近而更尊敬,他甚至都懷疑慈禧真的是自己的生母。

同治11年(1872年),17歲的同治到了立後成婚的年紀。慈安看中了淑靜慧端德容俱佳的阿魯特氏,而慈禧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富察氏。

兩人各執己見,最後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採納了此案的意見,選了阿魯特氏為後。這也表明慈安在宮中和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

由此可見,慈安就是這樣一個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智若愚的智者!但是,天不假年,光緒七年(1881年)3月處10日戌時,慈安崩逝於鍾粹宮,享年45歲。

慈安猝死,對清王朝無疑是致命的的影響。慈禧從此獨攬大權順昌逆亡朝政日非江河日下,覆滅敗亡是遲早的事。

相關焦點

  • 慈安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的光環所完全掩蓋,總讓人以為她是襯託慈禧那朵紅花的綠葉,她是好人,而慈禧是壞人。或許!我們都被歷史蒙蔽了,她其實是一個比慈禧還厲害的狠角色。而慈安,最最尷尬之處是,自己沒有子嗣,這在封建王朝中,可是非常要命的事情。可她卻還能笑到最後,皇后之位屹立不倒。可見,慈安無論容貌氣質還是人品修養,都是出類拔萃的,實在是一個厲害的狠角色!三、悉心培養在清朝,所有妃嬪所生的兒子,都是嫡母名義上的兒子,要經常向嫡母請安和問候。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原創
    一直以來,慈安被慈禧的光環所掩蓋,總是被人們誤認為她是襯託慈禧那朵紅花的綠葉。其實,她是一個比慈禧厲害的狠角色。一、封號「貞」慈安孝貞顯皇后(1837-1881)入宮時的封號為「貞」,據清內務府《鴻稱通用》之中記載的「貞」為」jekdun」,對應的滿文詞是「貞節」,在漢語裡引申為「正」。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
    作為和西太后慈禧共同垂簾聽政輔佐幼主載淳(同治)的東太后慈安,她非但不是那個柔弱可憐的陪襯慈禧的道具,反而是個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火箭般的封后速度「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見皇帝一面都難,更不用說被寵幸。等待她們的只有紅顏憔悴,白髮頻添。慈禧從懿嬪到聖母皇太后,用了八年。而我們的主人公慈安,16歲入宮伊始就直接被封為嬪,更加不可思議的是,慈安從嬪到母儀天下總理後宮的皇后,時間是多少呢?四十天!不用說在清朝,翻遍中外歷史,這樣的速度也是極為罕見的。這不是只用幸運這個詞就可以簡單概括總結的。縱觀慈安一生軌跡,她對得起這個升級速度。
  • 慈安:比慈禧更為厲害的角色
    慈安(左)和慈禧晚清歷史上,有一個一直受到忽視而實在不能忽視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簾的東太后慈安。要讓這些皇帝的女人「安居樂業」,即便是明爭暗鬥,也不能雞飛狗跳;就算「刀光劍影」,也不能硝煙瀰漫;更不能終日地震,永無寧日。這就要求皇后有超強的管理水平和卓有成效的處理與眾妃嬪、與夫君皇帝複雜關係的能力。光有這些還不夠,她還要成為整個後宮和天下女人的榜樣。那個時候,講究婦德,婦言,婦功,特別是對婦德,要求很高。
  • 原來慈安太后是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的女人
    但事實上,深得鹹豐帝信任的「顧命八大臣」 自視權重位高,眼瞧著皇位上坐著的是六歲孩童和二十幾歲不諳朝政的深宮婦人,便「跋扈不臣」「悖逆狂謬」,更有甚者「擅坐御位」挑戰皇家尊嚴。這是慈安太后所不能容忍的,皇帝就算再年幼,也是天子,天子的權威是斷斷不允許被踐踏的。慈安垂簾聽政時不過二十五六,對於政務,她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的女人
    但事實上,深得鹹豐帝信任的「顧命八大臣」 自視權重位高,眼瞧著皇位上坐著的是六歲孩童和二十幾歲不諳朝政的深宮婦人,便「跋扈不臣」「悖逆狂謬」,更有甚者「擅坐御位」挑戰皇家尊嚴。這是慈安太后所不能容忍的,皇帝就算再年幼,也是天子,天子的權威是斷斷不允許被踐踏的。慈安垂簾聽政時不過二十五六,對於政務,她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 【後宮探秘】慈安:比慈禧更為厲害的角色
    晚清歷史上,有一個一直受到忽視而實在不能忽視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的東太后慈安。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一個改變大清歷史的女人
    很快,大家耳熟能詳的「辛酉事變」爆發了,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發動宮廷事變,奪取政權,自此開啟了慈禧太后大權獨攬的時代,這是歷史書上告訴我們的。歷史將大量的目光聚集在了慈禧這個對權力貪得無厭的女人身上,將她的一切無限放大,從而忽視了慈安的存在。而我們都忽略了一個問題,奕訢當時拿出了賜死、革職顧命八大臣的詔書,給了他們最後一擊。
  • 還原真實的慈安太后,比慈禧更厲害的狠角色,真正改變大清歷史的女人
    為什麼慈安太后會選擇站在慈禧的陣營裡呢?一種說法是當時慈禧太后跑到慈安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淚地哭訴,把孤兒寡母的悲慘遭遇說的是繪聲繪色,慈安太后一心軟,就中了詭計多端的慈禧的圈套。但是,慈安太后並不是一個普通的女人。雖然她久居深宮,對政務了解甚少,又不像慈禧這般長袖善舞,但也絕對不會因慈禧幾句話就昏了頭腦。
  • 慈安皇后是慈禧害的嗎?
    而慈安應該是鹹豐皇帝的特產。雖然鹹豐皇帝身邊有很多女人,但慈安應該是他最特別的地方。慈安二月入宮,四月封妾,五月升妾,十月為皇后。她是清朝最快的皇后。那時,她才16歲。在像後宮一樣的深海中,慈安是以鹹豐皇帝的愛為基礎的,但光有鹹豐皇帝的愛是不夠的。慈安在後宮管理方面有很多經驗。後宮裡的一切都在她的管理下井然有序。據說鹹豐皇帝在熱河避暑山莊時,心情不好,常常把太監們從他的腦海中帶走。
  • 看看真正的慈安,就明白為何慈禧絞盡腦汁,卻一輩子也鬥不過她!
    但之後兩年時間,她仍然是「懿嬪」,就算為鹹豐帝誕育了唯一的皇子,慈禧也不過是被封為「懿妃」,次年才被封為貴妃,距離皇后慈安還差著兩個級別。可見在鹹豐心中,慈禧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鹹豐帝曾經有一位寵妃麗妃,天天臨幸以至耽誤朝政,慈安知道後叫來麗妃,就要當眾杖打,正在上朝的鹹豐帝扔下文武百官,跑回來陪著笑臉說情,把責任攬在自己身上,才讓麗妃倖免於難。此外,就連皇帝晚上睡覺翻的牌子,都是皇后派人準備的,要是惹惱了皇后,妃子們就只能天天坐冷宮。此時的慈禧,只有老老實實地聽話的份,根本不敢有絲毫挑戰慈安的心思。慈禧之所以能夠上位,也是出於慈安的安排。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理論上講,即使是鹹豐皇帝,也不能輕易幹涉慈安治理後宮。除非他把慈安給廢掉,沒有了後位,自然也就沒有了權力。但是慈安這個人,德行寬厚,母儀天下,將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連鹹豐自己都頗為敬重慈安,更不要說廢掉她了。慈安是正宮皇后,她有天然的話語權。慈禧只不過是皇帝的生母而已,在法統上是遠不如慈安的。如果慈安跟慈禧硬剛,慈禧佔不到半點便宜。
  • 慈安太后的手段不亞於慈禧
    「且樂道人」傳達出皇帝的自暴自棄,大臣和妃嬪們看到皇帝如此頹廢,都心急如焚,卻沒有一個人敢去勸說。唯獨慈安聽說此事後,苦口婆心地勸說鹹豐皇帝,命人把字幅取了下來。鹹豐皇帝心機深沉,連身邊的心腹大臣都難窺一二,唯獨對慈安特別信任。在彌留之際,鹹豐皇帝把慈安召到身邊,傳授密旨一道,給她臨機處置任何人,尤其是慈禧的最高權力。
  • 慈安並非簡單的女人,不要被電視劇誤導了,她真的是被慈禧所殺嗎
    關於慈禧到底殺有沒有殺慈安,歷史上眾說紛紜,因為撰寫歷史的時候,有些問題總是諱莫如深。歷史上都說慈禧是一個厲害的人,可是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慈安反倒沒有那麼厲害了,其實這是一個很深的誤解。她位居皇后位置五年,可以想像她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這五年時間,清王朝風雨飄搖,慈安也是成長於憂患之中,更何況她在美女如雲的後宮能被鹹豐帝寵愛11年,這也是需要智慧的,一個愚蠢至極的人怎麼能屹立中宮不倒呢?在慈安的身邊,不僅僅有虎視眈眈的慈禧,還有傳說中的「四春娘娘」,所以慈安並不是一個沒有手段的。
  • 慈禧的領導:一把手慈安
    更非常的是,入宮沒幾天,貞嬪便晉升為貞貴妃,直接越過「妃」一級。一個月後,便擬為皇后,又跳過「皇貴妃」一級。1853年11月,沒有舉行過冊封「嬪」與「貴妃」典禮的鈕祜祿氏,直接舉行了立皇后的典禮。然而慈安下令關閉其餘各宮門,請生母慈禧與她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6歲的同治皇帝。這樣顯然破壞了宮中規矩,但對於團結慈禧來說,沒有比這種做法更加具有激勵性的手段了。慈安的解釋是,「吾兩寡婦人撫一孤子,設不幸奸人乘機造作語言,居間播弄,則天下大事去矣。今寢處一所,朝夕相見,各坦懷相示,讒何由興」?
  • 光緒年間的慈安太后是不是被慈禧暗害的?
    她在鹹豐二年(1852)二月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后,當時才十六歲,比鹹豐皇帝小六歲。她和皇帝在生前沒有子嗣,但卻依靠丈夫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由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僅用了6個月的時間,可謂是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鹹豐帝對她是十分喜愛的的,所以把她很早立為皇后。
  • 慈禧害死慈安太后的四大秘聞
    慈安,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生於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1837年8月12日)。慈安比慈禧小兩歲。鹹豐二年(1852)二月,15歲以秀女入選,封貞嬪。五月,晉封貞貴妃。六月,立為皇后。可是,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突然死去。慈安太后死得突兀,才45歲,正當盛年,人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
  • 她有的,慈禧、慈安都沒有
    麗妃的獲寵之由其實,麗妃身上有一件慈安和慈禧都沒有的重要東西,正是這件東西才讓其獨得了鹹豐皇帝的恩寵!根據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慈安太后嫻於禮法,一舉一動都彰顯皇后威儀,面見鹹豐皇帝永遠都是規規矩矩的禮服裝扮。也就是說,鹹豐皇帝對於慈安的感情更傾向於夫妻之間的敬重。孝欽顯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幾乎完全相反。歷史上的慈禧太后,「少而慧黠,睘豔無匹儕。雅善南方諸小曲,凡江浙盛行諸周,皆琅琅上口,曲盡其妙」。
  • 清末最尊貴的太后慈安真的是被心狠手辣的慈禧毒死的嗎?
    因其家世的顯赫,她在皇宮中有更重要的話語權。然而,光緒7年3月20日,也就是1881年4月8日,一項身體健康,了無疾病的東宮太后慈安在短短12小時內竟然……突然發病暴卒,實在是令人難以意料。從此,清末最大的一樁疑案——慈安之死出現了1 861年11月,鹹豐帝駕崩後,慈安被尊為「母后皇太后」,上尊號慈安,與慈禧共同垂簾聽政。眾人稱其為「東太后」或「老佛爺」。與西太后慈禧遙相呼應。與慈禧形成鮮明對比的慈安,是一位宅心仁厚,德高望重的好皇后。因此,眾人也痛稀其暴斃而亡,並對其實產生了懷疑。
  • 「兩宮垂簾」時,跋扈的慈禧是否壓制了正統太后慈安?
    並不是慈禧而是慈安;慈禧的崛起和慈禧本人的權術有關,慈禧本人還是頗有政治能力的,而慈禧又工於書法,於是鹹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懿貴妃發表自己的意見,加之她本人又是同治皇帝生母,所以事實上地位幾乎能和皇后平起平坐,而且在政治影響力上甚至壓皇后一頭,於是乎便出現「兩宮聽政」的稀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