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慈禧到底殺有沒有殺慈安,歷史上眾說紛紜,因為撰寫歷史的時候,有些問題總是諱莫如深。
歷史上都說慈禧是一個厲害的人,可是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慈安反倒沒有那麼厲害了,其實這是一個很深的誤解。

慈安出身非常尊貴,慈禧在她面前並沒有那麼肆無忌憚
影視劇裡為了突出慈禧的專橫跋扈,都會把慈安塑造成一個極其軟弱的人。
其實慈安根本不是影視劇裡演的那樣,她出身尊貴,是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
在清代的皇后妃子,都是講究出身的,慈禧的家世與慈安比起來就差了很多了,就算後來慈禧「母憑子貴」也不能覬覦慈安的位置。
她位居皇后位置五年,可以想像她也不是一個簡單的人,這五年時間,清王朝風雨飄搖,慈安也是成長於憂患之中,更何況她在美女如雲的後宮能被鹹豐帝寵愛11年,這也是需要智慧的,一個愚蠢至極的人怎麼能屹立中宮不倒呢?在慈安的身邊,不僅僅有虎視眈眈的慈禧,還有傳說中的「四春娘娘」,所以慈安並不是一個沒有手段的。
決定朝政大端時,慈安優於德,而慈禧優於才,有史料記載,「慈禧懾於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禮」。
從短短幾句話我們可以窺見端倪,慈禧再大膽,也是不敢公開與慈安叫板的。當然不排除慈禧表面臣服,而背地裡使壞。但是在慈禧還未成氣候的初期,她是絕對不敢動慈安的,只能藉助慈安的力量,一步步的擴大自己的實力。
在兩宮太后並立的時候,慈安和慈禧聯手做了三件大事,也影響了一時。
一、重用能人,開創了「同治中興」;二、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三、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慈安在朝,對於慈禧來說,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是慈安也絕對不是影視劇裡演的「軟柿子」。
慈安之死,是個千古謎題,沒有定論
如果從慈安對慈禧的制約作用看,慈禧確實有殺死她的嫌疑。
慈安死之前,沒有任何明顯的徵兆,只是身體稍感不適,結果第二天晚上就死了。
慈安對自己病情發展如此之快也感到意外,她說:「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病,皇帝侍藥問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
光緒帝對慈安的猝然而逝,也深為不解:「初九日,慈躬偶爾違和,當進湯藥調治,以為即可就安。不意初十日病情陡重,痰湧氣塞,遂至大漸,遽於戌時仙馭升遐。
正因為慈安的去世太過突然,讓大家都很意外,所以慈禧的嫌棄很大,她確實有殺死慈安的理由,這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殺人動機,如果慈安死了,誰還能阻止她的「自由自在」呢?
關於慈安的死,歷史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正常死亡,《德宗實錄》載:「(光緒七年三月)初九日偶染微痾,初十日病勢陡重,延至戌時,神思漸散,遂至彌留。」這一記載見於慈安的《遺誥》。
但《遺誥》完全是在慈安死後,按照慈禧的指示所做,因此人們有理由懷疑它的真實性,懷疑慈禧有可能為了掩蓋某種陰謀而肆意編造死因。
第二種就精彩紛呈了,多半見於野史
有說慈禧換掉了慈安的藥,讓她病情加重,還有一種是毒殺了慈安。
歷史論斷眾說紛紜,無論怎樣,慈安作為一個影響了歷史的女人,並不是那樣唯唯諾諾,她的存在制約了慈禧,慈安的死,無疑打破了慈禧與亦忻的平衡,使得政治走向偏離了另外一個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