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獵人》: 拿什麼姿態與歷史對話

2021-01-08 SZNEWS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尹春芳

由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新晉奧斯卡影帝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史詩巨製《荒野獵人》橫掃美國頒獎季,該片斬獲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男主演三項大獎,將於3月18日在中國公映。堪比《Discovery》視覺體驗、真實殘酷的西部故事以及萊昂納多為影片奉獻的「自毀式」表演讓觀眾加深了對該片的期待。記者通過採訪不少專業影評人給出了獨家解讀,他們認為,《荒野獵人》導演伊納裡多透過荒野中以復仇為主線的故事,意在重新審視歷史,並嘗試以新的視角對美國拓荒時期的殖民關係做出更深入的探討。

殘酷真實的「求生真人秀」

《荒野獵人》的故事發生在美國西部荒野之中,白天蒼茫白雪一片,寸草不生;夜晚繁星浩瀚,美不勝收。在令人讚嘆的自然風光之下發生的卻是一個野蠻殘酷的故事。在影片中,19世紀探險家格拉斯身上發生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故事。他被熊所傷,在近乎致命的情況下被淘汰在南達科塔的荒野等死。影片呈現了為了生存下去的格拉斯難以言表的苦難,尤其是步履蹣跚,甚至匍匐前進爬過寒冷的森林,在身體體驗各種折磨之際,還要飽受喪子之痛與敵人的殘酷打擊。該片在北美上映時不少影評人認為這一故事更像是小李子的「荒野求生記」。

影片一開始就展現了血腥殺戮場面,從而奠定了該片的血淋淋的沉重基調。在這個大約200人參加的戰鬥場景中,子彈橫飛,危機重重,血腥慘烈;影片也毫不吝嗇地用近景長鏡頭的方式展示了格拉斯與熊搏鬥的場面,血肉模糊的小李子更讓不少觀眾大喊「不忍直視」。

黑熊攻擊、懸崖峭壁、飛擲流箭、無情的急水湍流、飢餓、寒冷……格拉斯幾乎遇到了在荒野裡所能發生的所有絕境。不少看過的觀眾都用「真實而殘酷」來形容對該片的觀感。斬獲奧斯卡小金人的萊昂納多在影片中一改帥氣形象,通過增肥將自己變成了一個類似《飛躍瘋人院》的傑克·尼克爾森一樣的角色,雙眼充滿戾氣。萊昂納多在片中遭受的是實打實的苦,連他自己在接受採訪時屢次提到:「這是我最難的一部電影」。格拉斯這一角色臺詞不多,前半段被熊傷過聲音沙啞只能依靠眼神、動作、嘶吼去表演。幸運的是,他「自虐式表演」最終贏得了評委的認可。

「真人秀最大特點是夠真實,為了做到這樣的效果,伊納裡多摒棄了很多炫技的成分。正是因為太殘酷,才使該片有了真實的力量」,影評人王平如此認為。

非傳統非典型的「西部片」

法國電影評論家巴贊稱美國西部片為「永恆的傳奇」,美國西部片終究是根據歷史進行神話性修飾的一種類型片,本質上是極其樸素的現實主義。

好萊塢一度盛行的西部片,有一種套路和規則。最開始的「代言人」是約翰· 福特。他是西部片的第一位大師,是他讓人們認識了什麼是真正的西部片。他曾執導《探索者》《關山飛渡》《憤怒的葡萄》等一系列膾炙人口的西部片。在他的電影裡,集中表現了美國西部男人們的生活,男人的困境與責任,男人的夢想與光榮。

弗雷德·金尼曼執導的西部片《正午》(1952)通過講述一個即將卸任的小鎮執法官警察為了保護小鎮不得不拿起槍捍衛秩序的故事,是一個典型的閃爍美國精神的西部片,迴蕩著主旋律的讚歌。

義大利著名導演塞爾喬·萊昂內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創造出一種新類型的西部片「通心粉西部片」,其在西班牙沙漠拍攝的《荒野大鏢客》(1964)是其代表作。他對以福特為代表的西部片中的樂觀主義頗有微詞。他說,「在福特的影片中,主人公打開窗戶看見的是充滿希望的地平線,而在我的影片中,他們要擔心是否會被一顆子彈射中眉心。」

雖然《荒野獵人》的故事發生在西部,但導演伊納裡多在採訪中表示,並不希望把它拍成傳統的,觀眾印象中的「西部片」。他第一個要求就是服裝造型上絕對不能穿牛仔褲,戴牛仔帽。

而與好萊塢傳統西部片最大的不同是,該片自始至終不見傳統西部片極力渲染的個人英雄主義風格。男主角探險家格拉斯剛開始以一個有故事且沉默寡言的形象出現,在遇到熊的攻擊之後成為一個將死之人。他從瀕死邊緣,一路爬行,為求溫飽,求生存,歷盡千難萬險,這一形象並非傳統的「高大上」,甚至很狼狽,一開始就註定是個悲劇人物。即使最後完成了復仇,他的臉上卻呈現出一種可怖的空洞。

為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紛爭做出新的解讀

影評人王平認為,《荒野獵人》用求生存、求復仇的外殼包裝的故事已經超越環保那麼膚淺的定義。「荒野的徵服史也是美國人的精神獨立史,導演伊納裡多摒棄了好萊塢常見的白人英雄主義的敘事傳統。其以格拉斯被迫撕去文明的外衣,千裡追兇為切入口,從英美白人、法國人與印第安人三方在荒野裡的角力反思美國拓荒歷史時期的複雜性,為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歷史紛爭做出新的解讀。」

關於美國拓荒時期的電影,由塞吉奧·考布西執導的《印第安人喬》(1966)曾蜻蜓點水般地反思了白人和印第安人,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的對立關係,但並未深入展開。到了《米克的近路》(2010),導演凱莉·雷查德選擇了沒有英雄式傳奇故事,並且將視角轉向殖民關係的反思。在《荒野獵人》裡,伊納裡多對印第安人本身的刻畫顯得更加深入,而且不少鏡頭語言充滿同情,在影片中有大量的印第安人超自然文化的展示,甚至使用了象徵主義鏡頭語言。

「格拉斯這個角色為我們提供一個重新審視美國邊疆關係的契機」,影評人向陽花分析說,「格拉斯跟土著女子結婚,懂得用土著語言跟兒子溝通,對土著的感情很複雜。然而可能為了政治正確,伊納裡多並沒有展開更複雜的講述殖民者與土著兩個群體之間的真正聯繫,多數土著人在片中仍是臉譜化的簡化。」

相關焦點

  • 奧美全球首席創意官譚啟明對話《荒野獵人》導演亞利桑德羅
    今年邀請的對談嘉賓是奧斯卡獲獎電影《荒野獵人》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Alejandro GonzálezIñárritu)。對談將於6月23日周四下午兩點於坎城影節宮公寓(Grand Palais desFestivals)舉行。奧美集團聯合主席及全球首席創意官譚啟明將與伊納裡圖開展一次對談,對話靈感與創意在未來所扮演的角色。
  • 荒野獵人|荒野求生莎士比亞版
    使小李子最終拿到奧斯卡最佳男演員獎的,正是這部《荒野獵人》。 關於這部影片,筆者並不想去寫一篇學院派的影評,來給這部小李子的封神之作貼上什麼標籤,亦或是寫一篇觀影指導,給大家一種具有傾向性的暗示;這篇文章,只想和讀者們談談筆者對這部電影的感覺:一隻灰熊引發的血案,小李子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那一刻,貝爾大神靈魂附體,他代表了莎士比亞復仇劇的歷史傳統,哈梅雷特萬歲,基督山伯爵萬歲!▼
  • 歷史上真實版的《荒野獵人》
    萊奧納多·迪卡普裡奧憑藉《荒野獵人》裡的精彩表演終拿奧斯卡影帝《荒野獵人》(The Revenant)讓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一舉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成為本屆奧斯卡的最大亮點。幸虧有《荒野獵人》,否則今年的奧斯卡只會更加黯淡。小金人得好好感謝那位真的經歷了銀幕上小李子噩夢般遭遇的男人——美國西部拓荒時期的硬漢英雄——休·格拉斯。1822年,42歲的愛爾蘭裔美國人休·格拉斯在密蘇裡州的一份報紙上看到一則廣告,召集100名敢於冒險的青壯年男子上溯密蘇裡河,開拓毛皮貿易生意。彼時的世界貿易體系中,毛皮交易佔據了很大的比例。
  • 《荒野獵人》:復仇,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結果?
    (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娛樂資訊)《荒野獵人》:復仇,到底會給人帶來什麼結果?在拍《荒野獵人》之前,亞利桑德羅導演完成了經典之作《鳥人》,具有強烈諷刺意義但又訴說出了廣大藝術工作者的辛酸,從此以後人們便記住了這個滿臉都是胡茬的墨西哥導演,他可以為了達到自己預期效果不惜一切代價,奪得了無數大獎,同時也收穫了很多粉絲。
  • 周末電影:《荒野獵人》
  • 電影推薦《荒野獵人》
    美國2015年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劇情片《荒野獵人》是2015年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的劇情電影,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湯姆·哈迪、威爾·保爾特 、多姆納爾·格利森、保羅·安德森等主演。
  • 《荒野獵人》粉飾啥?美國式主旋律還是少一點好
    縱觀《荒野獵人》,也確實是這個路數。小李子的皮草隊伍先遭遇「少數族群」的襲擊,然後又是黑熊,又是冰天雪地;一邊瀑布逃生,一邊荒野求食,還被一路追殺,最終把敵人幹掉了。這些衝突倒是也算激烈,而且是典型的美國片的特點,敢給鏡頭,敢用特效,敢誇張對抗。  但僅從看點而言,《荒野獵人》卻有值得商榷之處。故事的推動力實際上十分薄弱,整部電影的四分之三,都是荒野逃生,不過是各種逃生的疊加罷了。
  • 沒有贏家的賽局:從電影《荒野獵人》(The Revenant)談原住民共同遭遇的歷史經驗
    《荒野獵人》劇照。(Photo/ CatchPlayMovies)當初格拉斯被熊擊之後,全隊認定格拉斯應該無法活著回到公司營隊,於是隊長基於公司規定以重金邀請願意陪格拉斯最後一程並好好安葬李的隊友。《荒野獵人》劇照。
  • 你們看到的,已經是第三個版本的《荒野獵人》了……
    真實歷史人物休·格拉斯素描照《荒野獵人》中的主人公休·格拉斯(Hugh Glass)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據維基百科的介紹,他大約1783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其中說到休·格拉斯被熊所傷,並被同伴遺棄荒野的故事。一直就對西部題材感興趣的他,瘋狂愛上了這個故事,之後就開始動筆了。《荒野獵人》的小說發表於2002年,第一版賣出了15000本,在電影版開拍前,實際上已絕版多年。當書商得知小李子要演《荒野獵人》,才趕緊從原來的出版社買下了再版版權。
  • 《聚焦》擊敗《荒野獵人》,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終獲影帝.
    如果說一定有很多人不喜歡《荒野獵人》,那不喜歡《聚焦》的應該很少。從廣義上來說,電影行業也是媒體的一分子,《聚焦》是歌頌媒體的道義精神,會讓電影人與有榮焉。正義感戰勝了技術。《荒野獵人》輸掉讓人感到意外,它在業內做的推廣和遊說相當出色。投《荒野獵人》的人可能是基於兩個原因:其一,它是對美國歷史的一種少見的書寫。
  • 從歷史和民族的角度來解讀《荒野獵人》的人物關係
    《荒野獵人》的人物關係 那天在電影院看《荒野獵人》,後排兩個女孩一直在竊竊私語,令人惱怒。他要幹什麼?」含混不清的美國俚語加上生澀的歷史背景,使得中國觀眾不太容易理解影片中發生的故事,很多人只看到:「哇,小李子好拼呀,哎呀,熊好恐怖。」……blood,blood,blood。
  • 《荒野獵人》原著作者的傳奇人生
    麥可這部發表於2002年的小說《荒野獵人》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1823年秋季,皮草獵人休·格拉斯在落基山毛皮公司工作。外出偵察時,他受到一頭灰熊的襲擊,受了重傷。隨後,他被自己的同伴拋棄,尤其是被留下來照顧他的兩個人拋棄。但最終,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並發起了史詩般的復仇行動。這是19世紀前期,美國內陸毛皮貿易時代發生的一樁真實的傳奇故事。
  • 《荒野獵人》上映,最大看點其實是逆天的攝影 藝術家
    《荒野獵人》這部有點悶的片子能火成這樣,原因大概有下面幾個。去年,《好萊塢報導》還曾發表長文,斥責《荒野獵人》劇組不顧工作人員的死活。▼《荒野獵人》拍攝現場。看著就冷...▼ 《荒野獵人》拍攝地及幕後加拿大的荒野也可以很美
  • 以《荒野獵人》為例
    文中分析了有史以來最艱難的電影製作之一——《荒野獵人》,並向大家展示一個靈活的拍攝時間表是如何讓《荒野獵人》從劇本變成一部影片的!  ▲《荒野獵人》拍攝時間表 什麼是拍攝時間表? 為了了解拍攝計劃在製作過程中會發生多大的變化,來看看《荒野獵人》的拍攝過程。
  • 《荒野獵人》,寫一場狂虐小李子的求生真人秀
    《荒野獵人》講述了故事講述19世紀以販賣獸皮為生的獵人團體在被印第安人襲擊劫掠後,同伴銳減,避難返回營地的途中,帶頭的Glass(萊昂納多飾
  • 《荒野獵人》上映,最大看點其實是逆天的攝影
    荒野獵人 2015在《荒野獵人》上映之際,小編也為大家總結了關於本片攝影的六個看點,文字皆編譯於盧貝茲基的訪談,讓攝影師親自告訴我們該怎麼欣賞這部片子,包括要不要去看此片的IMAX版。-1-你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能量,因為你要用它去拍電影。
  • 《荒野獵人》有多少是真故事?除了血腥和小李子 還有什麼值得看? 內含福利
    今年的奧斯卡因為專業陪跑選手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再度入圍最佳男主角,並最終夙願得償,在國內引起了空前的關注,其主演的《荒野獵人》也在第一時間傳出了引進定檔的消息。或許可以在《荒野獵人》的情節之外,找到答案。  《荒野獵人》改編自真實故事,歷史上也確有休·格拉斯(Hugh Glass)其人。這似乎成了不可思議、又震撼人心的宣傳點,近乎成了人盡皆知的事實。
  • 西柚影薦 | 荒野獵人
    《荒野獵人》是2015年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多執導的劇情電影,由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湯姆·哈迪、威爾·保爾特 、多姆納爾·格利森、保羅·安德森等主演。《荒野獵人》根據麥可·彭克同名長篇小說改編,故事講述19世紀一名皮草獵人休·格拉斯被熊所傷並被其他獵人搶走財物拋棄荒野,獵人經歷痛苦奇蹟存活後開始復仇的故事該片在2016年1月獲得第73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電影獎、最佳男主角獎和最佳導演獎。
  • 這兩個版本的《荒野獵人》要比小李子的版本早半個世紀!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大奇特(Grinch)(ID:grinch)的日記,原標題為《<荒野獵人>已被拍過三次,最早的版本拍於1966年》真實歷史人物休·格拉斯素描照>《荒野獵人》中的主人公休·格拉斯(Hugh Glass)歷史上確有其人,據維基百科的介紹說,他大約1783年生於賓夕法尼亞州,卒於1833年。
  • 《荒野獵人》不該只是小李子荒野歷險記,它還是美國西部開拓殘酷史
    小李子憑藉《荒野獵人》終於拿到了夢寐以求的小金人,激動得上臺直接從禮儀那接過了獎盃。這一刻等來得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