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斯曼Halsman美國攝影大師。他的黑白肖像攝影,達到攝影藝術的高峰,成為世界攝影的典範。
美國,1950年紐約市,馬龍 - 白蘭度1950年
1906年生於歐洲的拉脫維亞首府裡加市,青年時代的哈爾斯曼,曾在德國的德勒斯登學過三年電氣和機械,並開始對攝影產生興趣。1930年,他居住巴黎,開始從事攝影工作。1940年,納粹侵佔巴黎的前夕,他在愛因斯坦的幫助下,帶著一隻箱子、一架照相機,逃難到了美國。此後一直定居在紐約,直到1979年6月逝世,享年73歲。
義大利,羅馬,荷蘭女演員奧黛麗赫本,1954年
美國女演員安傑莉卡·霍斯頓,1968年
1941年,美國模特康妮福特
哈爾斯曼博學多才,思維敏捷,能言善辯,懂得英、法、德、俄、西班牙、拉脫維亞和拉丁等七種語言。他的人像攝影有著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技術,在美國攝影界享有很高聲譽。
GB,英國,查特韋爾,1951年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
理察尼克森1959年尼克森
法國,巴黎,1935年法國作家安德烈·紀德
1945年,任美國雜誌攝影家協會的第一任主席。1958年,被美國《大眾攝影》雜誌推選為世界十大攝影名家。他精通心理學,擅長拍攝別具一格的「心理肖像」照片。世界許多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和藝術家都曾出現在他的鏡頭裡。
1944年,美國演員漢弗萊博格特
美國,紐約市,1969年,美國演員兼電影導演伍迪艾倫
1964年,美國女演員米婭法羅
美國,1968年,美國畫家兼導演安迪·沃霍爾
美國具有影響的《生活》雜誌,在1942年到1970年之間,選用哈爾斯曼拍攝的肖像照片做封面,達101張之多,創該雜誌出版以來最高記錄。他為斯蒂文森、愛因斯坦和斯坦貝克拍的肖像,曾被印製在郵票上大量發售。
美國,1952年,加州,好萊塢,瑪麗蓮夢露上《生活》雜誌的封面照片
哈爾斯曼說:「對我來說,攝影可以讓我有種想去死的感覺,也能充滿著無盡的樂趣。使用鏡頭去嘗試捕捉那些撲朔迷離的真相時常是很累人的活兒。而使用想像去創造一個原本不存在的畫面像是個有趣的遊戲。當我觀察達利的作品時,這樣的遊戲樂趣尤為強烈,我也很享受。我們就像彼此的幫兇,當我有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想法時,我會去徵求他的意見,並將他作為我攝影作品中的英雄人物一般對待。這種交錯的刺激感一直在持續。」
薩米 - 戴維斯,JR,1965年
塞爾曼 - 瓦克斯曼 - 1954年
在40年代初哈爾斯曼遇見了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和版畫家薩爾瓦多·達利,達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藝術家,以探索潛意識的意象著稱。1982年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為普波爾侯爵。與畢卡索、馬蒂斯一起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有代表性的三個畫家。
《記憶的永恆》
哈爾斯曼在達利的作品中找到了和自己相似的共同探求,使他得以在超現實主義這一領域內獲得發展,創作了一系列不同凡響的照片。
《原子的達利》
《原子的達利》是哈爾斯曼為達利拍攝的最有名的衣服照片,畫面裡的一切全都「漂浮」在空中(當然不是真的):畫架用細鐵絲懸掛起來,椅子由夫人舉起,三個助手按口令拋出貓,另一助手負責潑水,達利同時跳起來,這個鏡頭前後反覆拍攝了28次,持續了大約六個小時,才獲得了一次成功。
當然這是膠片時代的做法,數碼時代早已不需要如此的複雜,只是缺了想法。
《超現實主義達利》
達利於1931年畫過一副超現實主義的名畫《永恆的記憶》,畫中的鐘表全部柔軟得像畫餅一樣,哈爾斯曼以這幅油畫為基礎,把其中一隻搭拉在桌面上的表改為達利的肖像。
達利向來鍾愛自己的鬍子,他曾經說過:「很多美國人在夏天到西班牙來探訪我,他們是想看我的畫嗎?其實並非如此,他們只是對我的鬍子感興趣。人們並不需要一個偉大的畫家,他們只需要一對漂亮的鬍子。」而這對漂亮的鬍子,也給了哈爾斯曼無限的創作靈感。於是,前後大約花費了兩年的時間,達利和哈爾斯曼創作出了一個系列作品《達利的鬍子》,這是兩撇超現實主義的鬍子。
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1954年
和達利的合作讓哈爾斯曼的事業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他自己對超現實領域的表達也從未停止。
《救救柯克多》
作品《救救柯克多》看起來頗為玄妙的照片,只要倒過來看,就可以發現他的拍攝的秘密,原來兩個人都是躺在地上做成這種姿勢的。
美國,1951年紐約市,薩爾瓦多達利,豹子頭骨
1951年,致敬Philippe HALSMAN時尚自畫像
1946年,住在床上的危險
薩爾瓦多 - 達利籤售,1963年
薩爾瓦多-達利-在床,1964年
1954年,薩爾瓦多·達利,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畫家
菲利普·哈爾斯曼的一生拍攝的作品幾乎都離不開人,拍攝不同的名人可能是他攝影強有力的推動劑,他不在乎過多的技巧,提倡用最簡單有效的方法探尋拍攝對象的心理或者實現自己思想的表達,攝影是他藝術表達的工具。
美國,1946年,俄羅斯芭蕾舞演員及模特Rikki SOMA,當歸之母HUSTON
我們在研究人像攝影如何用燈的時候,我們要考慮的是:「燈光不僅僅是為了把人臉照亮,而是要用光線來強調人物的個性和氣質。也因為身份、性格、性別的不同,我們更需要對人本身有足夠的了解。這可能就是為什麼說人像攝影師要能有調動拍攝對象的能力。
勞倫斯·奧利弗以演莎士比亞劇而聞名於世,費雯麗是40年代巨片《飄》的女主角,這是夫妻二人的合影
作家納巴科夫
法國,Raymond DUNCAN
1952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約翰F.甘迺迪
美國女演員Sharon TATE,1966年
美國,NYC,1967年,美國西洋棋冠軍Bobby FISCHER
1954年,美國女演員Grace Grace KELLY
美國,加利福尼亞,好萊塢,環球影城,英國電影導演Alfred HITCHCOCK在拍攝他的電影The Birds時
1967, MARILYN being MAO
美國,紐約市,哈爾斯曼的工作室,美國小號手,歌手,作曲家和指揮家Louis ARMSTRONG
哈爾斯曼一生中拍了許多的人,他不會固定的用一種方法拍攝人物肖像而是為了反映人物本身採取不同的方式,所以他拍攝的人各式各樣。大家熟知的很有意思的就是一組關於「跳躍」的照片,人物在蹦跳中為了保持身體的平橫,往往會忘掉平時外在的「包裝」,露出她天真活潑的本性。
美國,1959年,美國女演員瑪麗蓮·蒙羅與菲利普·哈爾斯曼一起跳
1950年美國演員雷·波爾格
1958年,美國物理學家J. Robert OPPENHEIMER
荷蘭女演員奧黛麗赫本,1955年
1955年。英國演員兼導演彼得USTINOV
1961年愛德華VILLELLA
美國演員兼導演梅爾費爾勒,1955年
美國攝影師Philippe HALSMAN
法國女演員布裡吉特·巴多特在她的別墅La Madrague前跳躍
美國演員Tony RANDALL,1965年
美國女演員Eva Marie SAINT,1954年
美國,NYC,1961年,美國攝影師WEEGEE,在奧地利出生,名字叫Usher FELLIG
閱讀哈爾斯曼的照片,你可以真正理解這一點:生活、死亡以及復活都是世界的心跳,不間斷的、無窮大的以及可以聽見的,都在表層的下面。正如他於1972年的《視覺與洞察》一書中,是這樣描繪他的拍攝對象艾伯特·愛因斯坦:
美國,普林斯頓,新澤西州,1947年,美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他的家中
「如果一張人像不能體現人物內心深處,那它不是一張真實的肖像,只是一張空洞的畫像。因此我的肖像主要目標既不是構圖,也不是光的擺布,也不是在有意義的背景前表現主題,更不是新的視覺圖像的創造。所有這些要素都能使一張空的照片成為一張視覺上有意思的圖像,但是要成為一幅肖像照片必須捕捉人物的本質。……這就是肖像攝影中主要目標也是高難度的。攝影師探究的是內心最深處,鏡頭只能看到表面……」
他在自傳中這樣寫道:「我在生活中進行攝影,所最感興趣的就是人。一個人在一生中是不斷變化的。他的思想和氣質在變,他的表現方式以致他的外表也在變。這樣我們就遇到了肖像攝影中一個極為麻煩的問題:如果一個人的外表是由無數個不同的側面組成,那麼在這中間我們究竟應該捕捉哪一個呢?對我來說,回答永遠是那個最能充分顯示他內心和外表的側面。這樣的照片才能稱之為真正的肖像照片。無論是今天,還是一百年後,一張真正的肖像照都是一個內心和外表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