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物,有形無形,與阿博特大師一起尋找從攝影角度觀看與呈現的方式!
圖書封面:權威推薦:▲貝倫尼斯·阿博特是科學攝影的創始人,再她的眾多攝影作品中都展現了科學與攝影的結合。她的代表作《改變紐約》(Changing New York)記錄了曼哈頓被摧毀的建築物和社區。她的經典名言則是:「攝影師是一個絕妙的當代人,透過他的眼睛現在變成過去。」
貝倫尼斯·阿博特不僅將法國攝影家阿傑記錄老巴黎的「紀實性攝影」作品帶到紐約,而且還身體力行地用這種方式記錄了19世紀30年代正在巨變的紐約,她對「紀實性攝影」傳統在美國薪火相傳功不可沒。——攝影評論家 江融
本書向我們展示,無論是變動著的都市這樣的可見事物,還是科學現象這樣的不可見事物,阿博特都能找到從攝影的角度觀看與呈現的方式。——攝影評論家 顧錚
今天,已經很少有人提起貝倫尼斯·阿博特開啟了現代攝影的全新世界,其影響力甚至超越了20世紀50年代轟動全球的大型攝影展「人類一家」。不過,我傾向於把她的人生經歷當作一個攝影人的勵志故事來讀。——攝影評論家 晉永權
內容簡介:貝倫尼斯·阿博特(1898年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的斯普林菲爾德,1991年在緬因州的孟松去世)是以為極具創新精神的紀實攝影師,她開闢了科學攝影的新領域,同時也用相機記錄下她所生活的那個時代裡千變萬化的風景。阿博特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簡略了解了新文學之後,於1918年前往紐約學習雕塑,在那裡她結識了傳奇藝術家馬塞爾·杜尚和曼·雷。20世紀20年代,阿伯特移居法國,在曼·雷的人像攝影工作室工作,不久之後離開並創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她的人像攝影作品拍攝了許多前衛的先鋒作家及藝術家,其中包括詹姆斯·喬伊斯及攝影師尤金·阿傑等(阿博特是堅實擁護阿傑作品的第一人)。20世紀20年代末,阿博特回到紐約,開始了著名的「變化的紐約」這一拍攝項目,該系列作品於1939年發表。阿博特在她的一生中,創作了眾多出色的攝影作品,用攝影記錄科學原理(曾在《科學畫報》擔任圖片編輯,還拍攝了「1號美國道」系列及緬因影像等優秀的作品。
「光圈·世界攝影大師」叢書,從1976年出版以來,對攝影的關鍵人物——從攝影術被發明以來,對攝影藝術和語言產生重大影響的男性與女性——提供了權威介紹。叢書中的每一本都包含攝影師最重要的42 幅作品、攝影師的一張重要的肖像照、一篇對其生平與作品的前言介紹和對作品的逐件評註,以及攝影師的年表。這套叢書現由攝影史學家重新挑選照片,增改文字後再版。叢書對於任何想要了解攝影大師的人,都是理想的指南,亦為所有藝術圖書館之必備。
內文圖片:
貝倫尼斯·阿博特:
© Berenice Abbott/Commerce Graphics/Getty Images
貝倫尼斯·阿博特:
© Berenice Abbott/Commerce Graphics/Getty Images
茱莉亞·凡·哈弗騰是1980年紐約公共圖書館攝影部的創立者。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她曾經策划過無數展覽,也創辦或指導了20餘個攝影和其他媒介的管理和數位化項目,其中包括紐約公共圖書館數字畫廊(2005年開設)和紐約市立博物館門戶網站(2010年開設)的建立。此外,她編輯了貝倫尼斯·阿博特的文選,名為《貝倫尼斯·阿博特:現代視野》(1989),近期
作為策展顧問在麻省理工學院博物館策劃了「貝倫尼斯·阿博特:攝影與科學」攝影展(2012),該展覽也在俄羅斯莫斯科的多媒體藝術博物館中展出。
「光圈·世界攝影大師」叢書推薦:
△《光圈·世界攝影大師——多蘿西婭·蘭格》
△《光圈·世界攝影大師——保羅·斯特蘭德》
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新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