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公募基金賺翻了,從年末基金收益率排名來看,清華學霸、農銀匯理新生代基金經理趙詣管理的農銀匯理工業4.0、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農銀匯理研究精選,位列全市場基金業績前三,收益分別為156.98%、155.2%、146.17%。
我們從近期他接受媒體採訪的實錄中,總結了他對於選股方面主要關注的四個方面:
其一,市場份額是行業頭部,數一數二。
其二,公司有自己的「護城河」。
其三,公司有良好的治理結構,希望公司管理層要有很大的格局和抱負,希望公司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趙詣對公司的管理層、尤其是董事長很看重。
其四,希望能夠賺取公司成長的錢,所以一定希望公司能夠出業績。
其他三點大家都基本有所了解,但很多投資者對於什麼是上市公司治理結構,一知半解。而趙詣對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看得特別重,因為他以前投資的公司出現過類似情況。雖然並沒有虧什麼錢,因為買的位置早,但後續就充分意識到治理結構對於公司未來的成長和發展,包括股東利益上會有特別大的影響。尤其是基金規模體量上來之後,治理結構出問題的公司,進出也不像規模小的時候那麼容易。趙詣期望的是持有上市公司較長周期,所以對治理結構的要求也會更高。
咱們今天就來聊聊什麼是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公司治理是企業的「中樞神經」,是經營管理的根基。上市公司有兩大治理生態,分為內部治理生態和外部治理生態。
外部治理生態由法律法規、監管機構、控制權市場、市場中介、媒體構成,相當於依靠外部力量督促公司形成規範治理。內部治理生態的核心,由公司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管理層組成。管理層以CEO為首。
股東可以看成是老闆。一家公司可能1個股東,也可能有幾個股東組成,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話,那就可能存在千千萬萬個股東,他們都可以說是公司的老闆,只不過他們只擁有公司的一小部分而已,具體要以手中持有的股份多少來決定話語權。公司賺了錢,也是會按每個人手中持有的股份比例進行分配。管理層就是給股東們打工的員工,所以帶頭人特別重要,這就是公司的CEO,一個好的管理層是一家好公司很重要的標準。董事就是被選出來代表千千萬萬名股東權利的人。公司大了股東太多,不可能每個人都上來插一嘴,所以就誕生了董事,他們被選舉出來代表股東來制約管理層,如果管理層不負責任想做出有損股東利益的事情,董事就要插手。
一般公司的治理結構可以分為三種情況:
第一種:公司的董事中沒有控股股東
控股股東就是在公司中持有股份超過50%的最大股東,公司的事兒最終還是控股股東說了算,董事會中如果沒有控股股東的話,通常就會通過投票的方式來做決定。
如果管理層做了錯誤的戰略決策,或者管理層想要以公謀私給自己發放更多的股票期權獎勵,董事就應該站出來說話了,而且得靠投票才能拍板。
所以一旦遇到所有董事都不負責的那種董事會,那麼這種公司就會任由管理層胡作非為,對千千萬萬股東們極其不利。
第二種:公司的控股股東就是公司的CEO
這種公司老闆就是公司的管理層,對於股東來說也算是一個好消息,至少大家站在了同一個立場上了,算是利益共同體,但是對於公司來說很難說清到底是好還是壞。
這種治理結構的缺點就是在公司內,沒有人可以制約到管理層,董事即便對公司管理層的做法有意見,通常也起不到什麼很大的作用,最好還是管理層說了算。
所以未來公司的發展主要看這個控股股東的個人能力如何,如果個人能力很強,那對公司以及股東來說就很好;反之則比較危險。
第三種:公司的董事裡面存在控股股東
這第三種是相對較好的一種,首先是公司的董事、管理層可以互相制約,個人可以犯錯,如果有制約就會儘可能的降低犯錯的概率;
其次是存在控股股東,如果董事與管理層沒法達成一致,可以去尋求控股股東的幫助,這樣就能實實在在的制約管理層
如何跟蹤上市公司的管理層變化呢?
上海開思基金投資總監倪飛的做法給我們一些啟示。
2018年9月山東重工、濰柴動力董事長譚旭光被任命為該公司董事長與黨委書記。譚旭光是一位傑出的企業家,在譚旭光的帶領下,濰柴動力營收從2004年的62億元增至2019年的1740億元,濰柴動力歸母淨利潤從2004年的5.3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91.1億元,遠超國內重卡行業增幅。
我們打開choice金融終端,輸入濰柴動力,按F9,
左側選擇董事會及管理層專欄,點擊董事會現任,就可以找到譚旭光任董事長的明細,任職起始日是2018年6月,終止日是2021年6月。
方瀛研究與投資合伙人、研究總監金悅奇,給我們介紹了三條熟悉了解公司治理結構的路徑。
一、不僅跟管理層接觸,也要和底層員工接觸。很多時候公司出現什麼問題,底層的員工能最先覺察出來。
二、關注公司的文化。公司文化滲透在方方面面。公司的KPI設置是否合理,薪酬激勵制度是否公平,一線員工最了解,與他們溝通可能明晰公司這方面的表現。
三、爭取投資者日之外的拜訪機會。他表示:在投資者日,公司一般要接待數十家機構,甚至上百家機構。這種情況下,它們往往會提前準備,試圖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但是,如果只接待一家機構,公司則不會過多地提前準備,而這反而有助於了解其真實的情況。
如果公司的管理層一天到晚抱著手機看股價,方瀛會擔心管理層有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來經營公司。對於特別愛出風頭、熱衷於宣傳個人的管理層,方瀛也會對公司打個問號。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