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行穩致遠,幸福久安。近年來,遠安縣始終堅持以「四個經得起」為工作目標,自我加壓、敢為人先,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重大突破。今天的《扶貧攻堅先鋒譜》欄目,讓我們一同聆聽縣稅務局駐洋坪鎮蔡家溝村駐村隊員張思科講述他自己的扶貧故事。
我叫張思科,是遠安縣稅務局的一名幹部,1968年出生在洋坪鎮蔡家溝村,16歲因為讀書離開家鄉後,就在縣城安了家。2017年3月,當我得知單位正選派幹部脫產去蔡家溝村駐村時,我特別激動,立刻向單位提出申請。2017年4月17日,我以一名扶貧幹部的身份回到了我惦念的家鄉,決心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鄉親們做點實在事。
剛開始駐村那會兒,村裡的交通環境不好,駐村條件也很差。蔡家溝村有不少貧困戶還在大山裡,不僅房子破舊危險,交通也很是不便,為及時全面掌握村裡的情況,常常要翻山越嶺。為說服地處偏遠的10戶困難群眾搬入安置小區,我就一戶一戶的上門做工作,讓他們打消顧慮。如今,他們全部搬進了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安置小區。
要脫貧,發展產業才是硬道理。為此,我多方聯繫相關單位,專門邀請農業專家實地指導,將水果、茶葉、肉牛、山羊等特色種養殖業作為該村的產業發展方向,成立了高峰石榴合作社及蔡家溝村獼源獼猴桃合作社,發展石榴、獼猴桃等水果近400畝。採取入社社員技術培訓、參與務工、入股分紅等措施,帶動鄉親們增收致富。
為了幫助鄉親們把純天然的農產品銷售出去,我當起了村裡的採摘工、搬運工、運輸員、銷售員。春天的菜籽油、夏天的小脆桃、秋天的獼猴桃、冬天的黃牛肉,我通過朋友圈、QQ群幫鄉親們「帶貨」,一年四季不停歇。
2017年上半年,村民張思福被查出患上尿毒症住進了醫院。在他住院期間,為了讓他安心養病,我就和同事一起,幫他把600多斤桃子和1000多隻土雞全部售完。在他生命最後一刻,他最後一個電話打給了我。
如今,我已經駐村有3年多時間了,在我們所有扶貧幹部的共同努力下,昔日落後的蔡家溝村發生了很大變化。140多戶住上了安全敞亮的新房,村裡建起了3個水廠和10多個供水設施,208戶群眾用上了乾淨、安全的水。23.8公裡道路得到硬化,鄉親們出行更方便了。獼猴桃、石榴、茶葉、肉豬、肉牛、山羊、蜜蜂等特色種養殖產業如火如荼,戶戶都有了增收產業,大家對未來的日子都充滿了希望。
在這場扶貧攻堅戰中,我有幸回到了家鄉,成為扶貧攻堅這場偉大戰役的一名見證者、參與者。一路走來,有責任、有壓力,有淚水、也有歡笑,收穫了我人生中最有意義的一段時光,我將終生難忘。
祝願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好!扶貧攻堅,鄉村振興,我們一直在路上。
融媒體記者 ¦ 鄒金浩 通訊員 ¦ 李雙駿、陳麗麗
原標題:《【扶貧攻堅先鋒譜③】鐫刻赤心報家鄉 ——縣稅務局駐蔡家溝村扶貧隊員張思科的故事》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