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派出所所長駐村扶貧的419天

2020-12-23 中國長安網

「我叫陳如亮,是貴州省遵義市桐梓縣公安局黃蓮派出所所長,2018年6月19日,我到黃蓮鄉芭蕉溪村駐村扶貧,419天後的2019年8月13日,我結束了扶貧工作。我駐的芭蕉村112戶551人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從當初人均收入不到1800元,脫貧後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這是陳如亮駐村日記的最後一頁。

與農戶一起勞動

「脫產脫貧攻堅,既然已經參戰,我就要當好黨委政府的排頭兵和敢死隊,也要當好市縣公安局的前沿哨兵和偵查員,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決戰在即,臨陣脫逃,就是一種背叛。」陳如亮駐村第一天寫在駐村筆記本首頁上的參戰誓言。如今,翻看筆記本,回想脫貧攻堅戰的日子,往事歷歷在目,永遠儲存在他的生命裡。

回想剛進入芭蕉溪村,老百姓的臉上和眼裡都對駐村工作隊員心中疑慮。經過開村組會,化整為零,開家庭會,開三五戶的連片群眾會,讓群眾講出心裡話、提意見,讓陳如亮們找到了脫貧攻堅的突破口。

召開群眾會

突破從找水源開始。

芭蕉溪村,乍一聽村字,好像不缺水,其實是一年四季乾旱。缺水一直困擾芭蕉溪村群眾生活。

在找到離村裡10多公裡的水源後,扶貧工作隊負責人負責資金和水管籌備。

陳如亮到另外一個村協調水資源。

不到一個月,一條發源於原始森林腹地,橫跨兩個村,全長8.9公裡的地埋水,流到芭蕉村。

工作隊在芭蕉溪村修了一個50立方的蓄水池和兩個20立方的分水池,從此芭蕉溪群眾家家戶戶用上清澈的山泉水,芭蕉溪村民臉上滿是笑容。

水是生命之源,陳如亮駐的芭蕉溪村,有了水源後,群眾開始進入新的生活。

為孤寡老人送糧油

接下來是芭蕉溪村5個孤寡老人與陳如亮的故事。

他們是蘭祥權、蘭祥福、何友開、何德昌、何德富老人。在黃蓮這幾年,陳如亮每月一個老人100元的生活幫助,兩月或者一月去一次老人家看望,給他們打掃衛生,已經成為陳如亮幾年來的生活習慣。

如今黨的政策好了,老人們不缺一日三餐,但是看見別人家鬧鬧熱熱,而自己家門前冷清,心裡特別難受。

因此,逢年過節,5個老人是陳如亮必須要去看的。粽子、月餅、湯圓、餃子、米皮、米粉、油鹽醬醋等佐料,換季衣服的準備,這些年陳如亮學會了給老人添置選衣服。難怪蘭祥福逢人便說:「雖然我和哥哥蘭祥權都是五保戶,這幾年有派出所的民警,有陳所長的關心問候,我們心裏面過得踏實,他們就像我的兒子。」

乍一聽,有點假,不可相信,真正了解的人一定會相信他說的是心裡話。前年蘭祥福肺氣腫生病嚴重,是陳如亮他們把他送去醫院搶救,才活了過來。每次陳如亮去看他,他都會眼淚汪汪的拉住他的手,要是沒有他的及時送醫,他骨肉都打響了(當地土話,意思人去世了)。「在老人有生之年,我會繼續堅持照顧他們,因為這份特殊的'父子情'已經走進我的生命。」陳如亮說道。

去年臘月二十六日,陳如亮像往年一樣給老人們買年貨送去他們家。在他準備離開時,突然,79歲的蘭祥權大聲喊:陳所長!你等哈!你拿錢叫我給你割的肉已經燻好臘肉了,你帶回去過年不要忘了……他聽到後趕緊離開,害怕老人家提臘肉出來追上來。

深入群眾家中

再來說說安心菜園的事。

易地扶貧搬遷,是扶貧的一項民心工程,尤其是對黃蓮這樣自然條件惡劣,不利於人居的地方,更是意義重大。

居住在芭蕉溪村高子彎的27戶124個人,全是苗族同胞。

2018年正月十六,27戶124人搬出大山,進城當居民。

初入縣城,山裡人很多不習慣。習慣了靠山吃山,搬到城裡離開大山,沒有了土地耕種,坐如針毯。

陳如亮老家就在馬元巖移民社區附近,家有土地。在和家人們商量後,把土地免費給高子彎的苗族群眾耕種。就這樣,陳如亮家的20多畝土地分成小塊,成了他們的菜園子。後來,其他村其他鎮的搬遷戶知道這個消息,也不斷找到陳如亮,他通過家人和生產隊的人支持,把土地讓出一部分,幫助他們。如今,馬元巖社區的不少移民搬遷戶都在生產隊有一塊種蔥、種蒜、種蔬菜的菜園子。老人們一天有了事做,不感到無聊寂寞。有一部分勤快人家,把吃不完的蔬菜擺到社區門口去賣,補貼家用。社區小菜攤,成為移民搬遷的一道靚麗風景。

陳如亮還聯繫當地老闆、企業鈦廠,為年輕一點的人聯繫工作找事做,先後聯繫解決89人務工。老人們早上起來上坡種地,年輕人附近務工,一家人各忙各的,不再抱怨無事做,他們已經逐漸習慣了現在的生活。

向孩子捐贈愛心物品

最後說說陳如亮的愛心超市。

黃蓮愛心超市,是免費愛心超市。坐落在黃蓮派出所的生活區,和戶籍窗口連通,愛心超市是他創辦的,匯集的是全國各地愛心團隊和愛心人士、愛心企業的力量。

陳如亮是愛心超市店長,派出所民警輔警是店員。愛心超市不上鎖,全天開門,全天候服務群眾。裡面的東西進出兩本臺帳,進出有序,電腦登記。愛心超市有兩塊牆,一塊積德行善牆,上面鐫刻好心人、好心團隊、好心企業的名字名稱。一塊感恩牆,不記載恥辱,只記錄你曾經貧窮過,當你擺脫貧困、當學生長大成人,你一定要心懷感恩,反哺社會,獻出愛心。近年來,黃蓮愛心超市的新舊衣物、救災物資、民政救助、助學救助資金,源源不斷運進大山,送到需要人的手裡。

家住芭蕉溪桐梓坪組的精準扶貧戶學生陳洪,十二年苦讀,今年被大學錄取,成了芭蕉溪的第一名大學生,這對陳洪乃至芭蕉溪村來說是大喜事,可陳洪卻沒有因為被大學錄取而快樂。原來陳洪父母常年多病,哥哥姐姐結婚各自成家。報名費、生活費成為陳洪上大學的攔路虎。聽到消息後,陳如亮和駐村工作隊趕到他家。陳如亮對陳洪說:「做好上學準備,報名費生活費,我們來幫助湊。」就這樣,陳如亮通過朋友圈、公安內部群、桐梓幼教協會群、同學戰友群、家人群等等,三天之內為他籌學費31645元,分三次送到陳洪家,圓了孩子的大學夢。

駐村扶貧的日子,留下太多回憶,有過艱辛,有過疑惑,也有過冷靜思考,419天的駐村扶貧,最終交上完美答卷。而今,陳如亮又回到基層派出所的崗位上,為基層社會治理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貢獻自己力量。(天眼新聞)

相關焦點

  • 三兄弟駐村扶貧記
    三兄弟中大哥趙森是唐河縣檢察院駐上屯鎮馬屯村第一書記,二哥趙洋是唐河縣醫保局駐古城鄉溫莊村第一書記,兩個哥哥駐村扶貧深深影響、感染了老三趙崇東。2017年,趙崇東主動向組織請纓,要求到艱苦的脫貧一線淬鍊,當年12月被選派到黑龍鎮山區貧困村趙朗莊村任駐村第一書記。
  • 黃智勇調研中院駐村扶貧工作
    黃智勇調研中院駐村扶貧工作 2020-04-03 1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首先,研究者大多關注扶貧工作隊如何受到外部環境(如村域的權力機構與社會關係)的影響,而較少探討扶貧工作隊作為一個特殊的組織形式如何影響駐村的績效和隊員的行為。組織性質和組織形式對駐村工作有其影響,我們必須予以重視。其次,現有文獻多分析扶貧工作隊對外部環境的影響,而較少探討在特殊組織模式下的扶貧經歷對工作隊成員個人的改變。最後,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組織的特性如何導致相應的組織管理問題。
  • 黨建引領+駐村扶貧+鄉賢回村
    黨建引領、駐村扶貧、鄉賢回村助推梅田村新農村建設上臺階。整治後的水塘乾淨漂亮。鄉賢回村願出微薄之力建設家鄉梅田村曾經是人人都羨慕稱讚的「勞模村」。1956年,梅田高級農業合作社主任吳培興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
  • 17村舉報派出所長索賄受賄 所長喊冤紀委介入調查
    所長趙玉輝遭舉報的索賄行為,絕大部分來自非法礦主的證言。  趙玉輝則大呼冤枉,自稱是因嚴打得罪了礦主。記者調查發現,部分參與舉報的村幹部事後反悔,稱存在「想把所長弄走」的串聯行為。目前,曲陽縣紀委介入調查。  □舉報  派出所長被指敲詐礦主  郎家莊鄉位於曲陽縣北部,多為山區。
  • 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資中縣法院駐村「第一書記」白帥鋒的扶貧故事 2021-01-05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工程職院教師葉正泉:駐村一年多 寫下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
    「我由山村之外的思索者,轉變成山村內部的組成者,脫貧攻堅之後的鄉村振興,任重道遠……」一本近5萬字的《駐村扶貧隨筆》記錄著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葉正泉奔赴雲陽縣棲霞鎮吉平村,擔任扶貧第一書記以來所經歷的駐村扶貧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 真幫實扶|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
    我叫舒均遊,是黔東南州應急管理局派駐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的駐村幹部。在妻子身懷六甲、父母年邁多病、孩子年幼無知的現實家庭困難面前,我毅然服從組織安排,於2019年6月到榕江縣朗洞鎮岑向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我深知在基層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狠抓政策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
  • 「貼心女書記」駐村扶貧留美名——記察右中旗黃羊城鎮大北村駐村...
    在大北村駐村幫扶以來,王鑫認真學習貫徹扶貧政策,走村入戶訪貧問苦,把自己的一片真情灑向鄉間。幾年間,大北村9平方公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戶人家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她用心用情用力抓實脫貧攻堅工作,視村民及貧困戶如親人,村民都稱她為「貼心女書記」。
  • 【扶貧攻堅先鋒譜③】鐫刻赤心報家鄉 ——縣稅務局駐蔡家溝村扶貧...
    【扶貧攻堅先鋒譜③】鐫刻赤心報家鄉 ——縣稅務局駐蔡家溝村扶貧隊員張思科的故事 2020-12-22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轉輾駐村十餘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陳文學
    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戰役中來,十多年駐村扶貧,有心酸、有淚水,也有歡樂,過程雖艱辛,但也彌足珍貴。2007年,我就開始了駐村之旅,第一站來到望謨縣麻山鎮,緊接著轉到郊納、復興等鎮。2015年,我又從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是我最大的幸福|赫章縣結構鄉沙壩村第一書記...
    駐村期間,我做得最多事情就是走訪群眾,儘快精準掌握全村扶貧底數;多說,改變貧困群眾的思想觀念,有效推動脫貧攻堅工作;多做,用實際行動解決村民的實際困難,帶動大家真正脫貧。  「肖書記你又來了,快進屋來喝水嘛。」  「老張在放牛啊,你家姑娘的身份證我從鄉派出所給你帶回來了。」  「老肖,前次給你說的那個修路事情你們要哪哈兒才整得了?」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陳文學: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羅...
    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 陳文學我叫陳文學,在黔西南州人民醫院工作,回憶起駐村十餘載的經歷,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硬仗中來,過程雖艱辛,有心酸和淚,但也彌足珍貴。2007年,我開始駐村扶貧,第一站就是望謨縣的麻山,緊接著輾轉望謨的郊納鎮和復興鎮等地多年,2015年,又從望謨縣的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的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駐村扶貧期間,我就一個想法:幫助貧困鄉親早日脫貧,儘早過上好日子。
  • 基於角色理論的駐村「第一書記」扶貧實踐困境分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 全國共選派19.5萬名機關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 (1) 1, 從中央、省、市陸續印發加強駐村工作隊選派管理的專門文件的內容上看, 駐村第一書記選拔要求是「政治素質好、工作作風實、綜合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和後備幹部, 第一書記在鄉鎮黨委的領導和指導下, 依靠村黨組織、帶領村「兩委」成員開展工作, 以更好地推動精準扶貧戰略, 助力脫貧攻堅。
  • ...學校華麗變身:駐村工作隊「知識扶貧」打造多媒體課堂、空中教室
    一到下雪天,對孩子們來說,上學就難了,「不少孩子家裡住得遠,大雪天不僅天冷,路還滑。」現在,東源小學有了校車,每天接送學生上下學。2016年王國志從家鄉桑植來到東源村,儘管做好了心理準備,但學校的困難還是讓他有些吃驚。「學生放學後,教室最後面就是我的廚房。」
  • 為了服務群眾,海南這位派出所所長絞盡腦汁想了很多「招數」
    走進海南瓊海市中原鎮,鎮上的商戶、居民喝著老爸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幅其樂融融的畫面背後,有一群人在默默守護著,其中一人就是瓊海市公安局中原派出所所長文碧松。今年3月從中原派出所被省公安廳評為全省首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到建立全省第一支「樂商義警隊」,從一站式服務得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醫療單位的多次點讚,到推動「一村一警務助理」和「一村一輔警」警務模式,這位「貼心人」絞盡腦汁為群眾謀福利,守護轄區安定祥和。
  • 韓宇南:駐村六年為百姓 夫唱婦隨扶貧情
    我叫韓宇南,是河南省周口市稅務局駐太康縣馬廠鎮前何村第一書記。2015年,我主動請纓到前何村擔任第一書記,一幹就是6年。為支持我全心投入扶貧工作,妻子潘麗英也毅然放棄了城裡的優越生活,甘當一名志願者,搬進村裡與我一同攜手扶貧事業。
  • 【理通三迤】駐村扶貧隊員要做好「四門」功課
    作者:玉燕罕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對黨的初心使命的堅守和踐行,作為戰鬥在脫貧攻堅第一線的基層幹部,駐村工作隊員要更加嚴於律己,做好「四門」功課,提升自我能力,為駐村扶貧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閉門」抓學習。
  • 工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扶貧路上寫芳華
    他是政策的宣講員,走村入戶聊家常、聽民意,讓村民充分了解扶貧政策,明明白白享受實惠。 他是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找貸款引項目,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帶領村民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 他是工商銀行信陽淮濱支行「90」後駐村第一書記程東。
  •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臺安縣駐村幫扶出實招 精準扶貧見實效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2-22瀏覽次數:次 >「多虧了菸草專賣局駐村工作隊,讓我住上了新房子,有了重新生活的勇氣,我很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