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許不知,曾經的滾石唱片有多用心

2021-02-08 騰訊娛樂

本文由騰訊娛樂原創,微信號:txent

不久前,騰訊視頻上線了一大批滾石唱片經典演唱會視頻,這些經典之中的經典被首次授權播出,無數華語音樂愛好者激動了。

經典的歌曲,熟悉的身影,仿佛就在昨天的回憶被慢慢翻出,因為那時的音樂能讓人走心。

當「音樂產業在衰落」,甚至是「音樂已死」這樣的論調每天都在被媒體拿出來翻炒的時候,我們不妨回頭看看,在那個年代,音樂是怎麼「活著」的。

數位音樂在給人們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的同時,也讓「唱片」變成了一個充滿懷舊意味的字眼。一張唱片,絕不僅僅只是一種音頻的介質,它的封面、內頁甚至是包裝方式都是這件藝術品的一部分。我們邊聽音樂,邊翻看著唱片內頁,每一句歌詞都在這個過程中被刻進心裡。甚至,手指摩挲著唱片內頁的感覺也成為了一種快感……

曾經,臺灣有一家名叫「滾石」的唱片公司,非常擅長締造這類快感。時至今日,依然能給當下的音樂產業以啟發。

滾石唱片的創始人段氏兄弟——段鍾沂、段鍾潭在1976年創業之初,成立了「滾石有聲出版社」,主要發行一本名叫《滾石》的雜誌。

當時,《滾石》雜誌的logo是一隻小鳥,後來我們最常見到的箭靶logo則代表滾石唱片,並一用就是三十多年。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Erin62」)

1981年,一張由吳楚楚、李麗芬、潘越雲三人共同參與的唱片《三人展》的發行,標誌著滾石唱片的時代開啟。自此,滾石正式開始製作、發行唱片。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張唱片中,滾石嘗試性地在專輯包裝中放置了一張「聽友回卡」。在那個沒有網友評論、互動的年代,這一舉動無疑使滾石唱片能更精準地把握市場需求,優化自己的產品與經營策略。

同年,滾石唱片發行了張艾嘉的《童年》,專輯由羅大佑的果實音樂製作。當時張艾嘉在電影圈已經有相當的知名度,作品推出之後更大受好評,概念式的專輯收錄了日後被奉為華語樂壇經典的《童年》、《是否》及《光陰的故事》。自此,滾石唱片的輝煌緩緩拉開帷幕。

1982年起,連續推出羅大佑的《之乎者也》、《未來的主人翁》,皆在當時造成一股黑色旋風,尤其羅大佑出眾的創作能力,將臺灣的流行音樂帶入另一種層次,影響無數音樂人的誕生。滾石唱片也逐漸定型。

相信很多資深華語流行音樂樂迷都知道的那句「滾石愛你,永志不渝!」,其實這句著名的標語已存在超過了40年!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Erin62」)

在最早的《滾石》雜誌中,便有「P.S.滾石愛你,永志不渝!」這樣的字眼,後來這句話也被作為滾石唱片的Slogan用在了很多唱片文案中。雖然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這句略顯幼稚的標語並沒有什麼亮點。但在那時,能在出版物中讀到這樣直白、火熱的標語,足以讓大眾感到「揪心」。

(圖片來源:微博網友「Erin62」)

其實,這句話出自著名廣告人、音樂製作人、攝影師楊立德之手。而後來同樣影響華語流行音樂發展的飛碟唱片,其中的「飛碟」二字也出自他手。

▲楊立德

楊立德在語言文字方面的貢獻遠不止於此,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海飛絲的命名,「工作室」這個劃時代的詞語,都是他的作品。

在很多時候,提到滾石唱片,就不得不提到飛碟唱片。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小八卦!

原任職於滾石唱片的吳楚楚與彭國華,由於經營理念與滾石唱片不合,離職後成立飛碟唱片。而之所以取名叫飛碟,就是為了影射滾石——「地有滾石,天有飛碟」之意……冤家就此結下!

老牌歌手姜育恆回憶起兩家競爭的那段時光時,依舊感慨萬分:「那時的『滾石幫』與『飛碟幫』競爭激烈,兩者鬥得太兇,所以詞曲作者都不能給對方唱片公司的歌手寫歌。」因此,他至今都很遺憾沒有唱到李宗盛創作的歌,兩人在李宗盛還是送瓦斯的「小李」時就是鄰居,經常是姜育恆一個電話就把「小李」叫到了牌桌前,「可惜後來大家分投兩派無緣合作,等到兩家公司消除對立的時候,忙著製作吉他的李宗盛已經雙手一攤說『很久沒談戀愛,已經寫不出來了』。」

▲1984年,李宗盛加盟滾石唱片

有趣的是,當時的歌迷也分滾石和飛碟兩派,很多經歷過那個年代的臺灣樂迷都記得兩邊粉絲互相「叫喧」的場面。

兩夥人為了熱愛的音樂相爭,這個聽上去有些浪漫的場景在今天已經很難見到了。那時沒有太多的營銷手段和社交網絡,也沒有現在花樣百出的各種粉絲團、後援會,人們僅僅因為對音樂的愛自覺走到一起。

▲當年的段氏兄弟絕對是營銷方面的好手!

滾石唱片在營銷、宣傳方面開創了華語音樂世界的先河,每張唱片的宣傳文案誇張得恰到好處,既能引起大眾的注意,又不天花亂墜。

而在視覺方面,一張專輯可能會有幾種不同風格,不同用途的唱片宣傳海報。這些宣傳物料往往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大眾的眼球,並且誘導大眾購買。並沒有花哨的廣告語,也沒有聳人聽聞的噱頭。

曾經有人說,當年的滾石唱片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商業唱片公司,而是更像一家廣告公司或創意公司。單看他們的宣傳物料都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每一張滾石唱片都有自己鮮明的烙印,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唱片封面上貼著的滾石標誌貼紙了。在唱片架上,不用顏色的顯眼的貼紙能讓你第一時間找到滾石出品。曾經有那麼一段時間,有沒有這個小貼紙成為了無數樂迷對唱片內容的判斷標準。

▲這些顏色你都有嗎?

後來,音樂行業慢慢不景氣了,各大唱片公司開始積極招攬歌迷參加自家公司的「歌迷俱樂部」。雖然有些需要繳納會費,但會送許多限量版贈品。

▲滾石唱片當年的貼紙可是搶手貨!

當今,越來越多的歌手為了開拓國際市場或是提高歌手定位開始推出外語單曲甚至是外語專輯。早在20多年前那場「滾石對飛碟」大戰中,兩家唱片公司就為各自旗下的周華健、潘越雲、齊豫、黃鶯鶯、陳淑樺等人推出國語以外的專輯。

此外,兩大唱片公司也開始代理國外廠牌,滾石唱片代理EMI、RCA、BMG及Virgin等國外廠牌;飛碟唱片則代理WEA及MCA。

▲滾石唱片代理發行的美國傳奇歌手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精選集

滾石唱片的另一項創舉是為了不同風格、路線的藝人,在旗下設立不同的廠牌:巨石音樂、魔巖唱片、風雲唱片、大海嘯唱片、電星唱片、火山唱片、龍捲風唱片、基力音樂等等,進行了細化而精確的市場定位。

▲曾經橫掃華語樂壇的「魔巖三傑」,其概念來源於滾石臺灣公司的下屬機構——魔巖唱片

在這三十多年中,滾石唱片締造了無數華語樂壇的天王天后、教父教母,除了藝人本身和音樂水準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心。大到宣傳、運營策略,小到唱片內頁的一句話,無不走心。

我們不敢斷言當今華語樂壇是否在衰落,也不敢妄自菲薄數位音樂帶來的變革,但回看這些滾石唱片曾經做過的事,的確值得很多人反思。

相關焦點

  • 滾石唱片
    20年間,滾石唱片代表的不僅僅是臺灣本土最大的唱片公司,它更記錄著整個華語歌壇的流金歲月,記錄著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1980年,校園民歌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段鍾潭、段鍾沂兄弟創辦了《滾石》雜誌,由於不滿足在版面上單純介紹西洋音樂,萌發了要製作華人自己的流行音樂的想法。就因為這個簡單的初衷,創辦了滾石唱片,唱片交由世界五大唱片公司之一的BMG發行。
  • 滾石唱片曾經有多牛,現在的年輕人未必知道
    李宗盛仿佛有一雙魔眼,能看透聽歌者的內心,替每個人發聲。在他之前,臺灣還沒有哪個音樂人能把個體生命的悲喜,寫得如此絲絲入扣。 宣告滾石進入全盛時期的專輯,是1989年的《跟你說,聽你說》。裡面有首無數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夢醒時分》。給陳淑樺做專輯時,李宗盛沒睡一個整覺,搞得時任妻子朱衛茵在書裡抱怨,自己失去了丈夫。《跟你說,聽你說》是臺灣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唱片。
  • 滾石唱片:最後的輝煌
    即使在五大唱片公司分割亞洲市場的情況下,他們仍然持續保持與最重要的歌手的合作,30年來不間斷為整個東南亞音樂市場輸出了很多有影響的流行音樂。沒有滾石唱片,華語地區流行音樂不會像今天這樣繁榮豐富。1980年,段鍾沂、段鍾潭兄弟在臺北創辦了滾石唱片公司,並在幾年內發展成為臺灣最大的唱片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滾石公司不管是在籤約歌手和市場份額方面都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但是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全球音樂產業都受到不可逆轉的衝擊,作為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滾石在這場數位化風暴中也受到前所未有的煎熬,儘管他們現在仍然可以稱得上是華語地區最大的唱片公司。
  • 齊秦到底是「滾石唱片」的人,還是「百代唱片」的人?
    齊秦《又見溜溜的她》臺灣版磁帶,「綜一唱片」還叫「綜藝機構」而《又見溜溜的她》這張專輯,曾經還在香港地區上過市,發行商則是「華納唱片」。其實,齊秦的《紀念日》、《愛情宣言》和《柔情主義》這三張專輯,同樣是這個操作,之所以有「科藝百代」的版本,恰恰就是因為這些版本都是輸出版本,而當時的輸出地區,主要是中國香港及東南亞地區。像馬來西亞版本的《愛情宣言》,甚至已經沒有了「滾石唱片」標識,只有「虹音樂工作室」和「EMI唱片」的Logo。
  • 聽音樂 沒落的貴族--臺灣滾石唱片
    滾石唱片就是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下由段鍾沂、段鍾潭先生兩兄弟於1981年正式成立。1981-1985年滾石草創的這頭5年之間發片量其實並不多,卻一舉奠定了它特有的音樂品味,儼然一家頗有趣味性的獨立小公司。
  • 資料:滾石唱片(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簡介
    舉報 滾石唱片
  • 滾石唱片40年的十大專輯,你聽過幾張?
    今後,張艾嘉已經是從羅大佑眼裡的「小妹」,正式出完工都邑女性的代言人張姑娘;今後,滾石情牽都邑女性的唱片概念確立,繼而成為了一種無往晦氣滾石模式。《跟你說,聽你說》1989歌手:陳淑樺建造人:李宗盛若說《忙與盲》是滾石情牽女民氣的首先,辣麼到了陳淑樺的《跟你說、聽你說》即是這個概念集大成的岑嶺,並為以後的唱片定下了一個非常佳範本。
  • 網易雲音樂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
    玩懂手機網資訊,網易雲音樂官方微博發布消息表示,網易雲音樂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滾石唱片全名為「滾石國際音樂有限公司」(Rock Records Co., Ltd),目前也是亞洲最大的獨立唱片公司,很多用戶普遍的認為滾石公司目前並沒有以前那麼著名,原因主要在於現在網際網路崛起,導致實體唱片銷量一蹶不振,滾石唱片在1976年成立,著名的明星都曾經和滾石籤約,推出自己的專輯,目前滾石在北京,上海,武漢,中國香港,新加坡,吉隆坡以及首爾等國家/地區均設有分支結構。
  • 歌迷 | 我去了趟滾石唱片的辦公室
    滾石唱片門口走廊上,滿滿的黑膠套裝堆積如山那天,在段總辦公室,聊了一個下午,我喝咖啡,他喝茶和葡萄酒。能有一位那樣的前輩,願意和你像朋友一樣,聊聊現在和以後,是一種很大的福分。少年搖滾,就是香菸與18歲,愛情與你媽我媽……退伍後的阿嶽,首張專輯的廠牌,赫然便是,已經退回臺灣的,魔巖唱片。很久以後,人們說起這個廠牌,大約便是,「滾石唱片中的滾石唱片」的感覺。
  • 滾石唱片:經歷輝煌,熬過創傷,仍是支撐華語樂壇的希望
    只有在掌握話語權的前提下,才有資格和能力拓寬流行音樂在商業以外的價值,比如流行音樂的藝術性、社會責任感、時代使命、以及流行的深度與廣度等等。香港的黃家駒曾經講過「香港沒有樂壇只有娛樂圈」,黃霑也曾經在正面印證過他的說法,「香港的每一張唱片都要聽見銅錢的聲音」。
  • 回看滾石唱片由盛轉衰的三個拐點
    樂迷們如果年齡曾經覆蓋過唱片時代,沒有人會不記得那個小小的黃色箭靶logo,即使錯過了唱片和磁帶,後來在KTV唱老歌也大概率會看到。上世紀90年代,滾石唱片佔據華語音樂半壁江山。極盛拐點:三代頂級製作人鎮場華語樂壇半壁「滾石」1989年,李宗盛為陳淑樺打造了專輯《跟你說,聽你說》,成為臺灣地區第一張銷量過百萬的唱片,這被認為是華語樂壇進入唱片工業時代的標誌,也可以被視作滾石進入極盛的第一個拐點。
  • 「滾石唱片」的巨星們,和興衰變遷史
    李宗盛仿佛有一雙魔眼,能看透聽歌者的內心,替每個人發聲。在他之前,臺灣還沒有哪個音樂人能把個體生命的悲喜,寫得如此絲絲入扣。宣告滾石進入全盛時期的專輯,是1989年的《跟你說,聽你說》。裡面有首無數人耳熟能詳的歌曲,《夢醒時分》。給陳淑樺做專輯時,李宗盛沒睡一個整覺,搞得時任妻子朱衛茵在書裡抱怨,自己失去了丈夫。《跟你說,聽你說》是臺灣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唱片。
  • 滾石唱片:本土唱片公司經營的經典範本
    (文/陳賢江)回顧華語流行音樂過去30多年來的發展,有一個事實再清楚不過了,那就是,滾石唱片是華語流行音樂史上最成功的本土唱片公司,同時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陳珊妮在接受網易採訪時曾提到滾石的唱片包裝是一個典範,而滾石的唱片企劃、文案宣傳、歌手包裝等對唱片業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在仍然活躍在唱片業第一線的很多人才都是滾石培養的。而這還是比較容易看得見的部分。比較容易被忽視的是,滾石在音樂細分市場上的耕耘(比如搖滾、臺語、說唱、粵語等)、對更多經營可能性的開拓(在線商店、無線音樂、電影)等方面都遠遠領先於其他的本土唱片公司。
  • 滾石唱片宣布:修改《山河水》黑膠封面
    8月7日,有傳言稱:」滾石唱片經由其內部討論及大陸版原專輯封面設計者宋曉輝先生和樂迷反應後,決定將從善如流改為左圖唱片封面發行。浣熊唱片採訪到宋曉輝,就《山河水》封面一事進行了深入討論,你可以點擊這裡閱讀。就在該篇採訪稿發表前,宋曉輝老師告知我們,滾石唱片剛通過他的朋友轉達了相關意見,願意就封面一事進行探討。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4):一代巨星張國榮與滾石的情意結
    他在告別演唱會最後放下話筒,回頭離開的瞬間不知被多少歌迷永久定格在記憶中。放眼當時的華語唱片界,似乎也只有滾石的咖位和實力能入得了哥哥的法眼,再加上之前合作單曲時的愉快經歷,才有了二者水到渠成的牽手。張國榮曾說過:「多年前就曾與滾石有多次接觸,感到滾石是音樂人最好的家,能與滾石合作,有回家的親切感。」
  • 滾石唱片和華語流行音樂的30年:未來的主人翁
    滾石唱片和華語流行音樂的30年。(文/冬青)大概是輪迴,或者是巧合,其實我曾經很全面地懷念過滾石時代,而且刊登在《當》的第339期。於是,你會看到滾石總是能做出些別人無法企及的事情,比如張國榮封麥後的復出,比如莫文蔚音樂形象的鮮明和完善,比如沒有了黃家駒的Beyond依舊可以重新開始,更神奇的還有,滾石本身是獨立小廠牌出身,所以非常注重小眾獨立市場,曾經的香港Indie Band星盒子「Black Box」就由滾石幫助推出唱片,成員之一,便是我們如今已經很熟悉的香港Indie國王林一峰。
  • 上個世紀的「滾石唱片」有多牛,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了
    《跟你說,聽你說》是臺灣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唱片,憑藉它的成功,陳淑樺事業登頂,小李一躍成為滾石黃金製作人,捧誰紅誰。 尤其是對滾石的女歌手。天才歌手陳淑樺,9歲就跟唱片公司籤約。加盟滾石前,出了三張專輯,個人特色並不突出。直到遇到李宗盛,剪短頭髮,以獨立女性形象示人,這才賣出爆款。
  • 上個世紀的「滾石唱片」有多牛逼,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了
    李宗盛仿佛有一雙魔眼,能看透聽歌者的內心,替每個人發聲。在他之前,臺灣還沒有哪個音樂人能把個體生命的悲喜,寫得如此絲絲入扣。宣告滾石進入全盛時期的專輯,是1989年的《跟你說,聽你說》。給陳淑樺做專輯時,李宗盛沒睡一個整覺,搞得時任妻子朱衛茵在書裡抱怨,自己失去了丈夫。《跟你說,聽你說》是臺灣第一張破百萬銷量的唱片。
  • 滾石唱片40年傳奇剪影(5):「魔巖三傑」和「後滾石」時代
    隨著滾石唱片將「魔巖」品牌轉移回臺灣地區,這些曾經深深影響和打動了一代人的聲音,終究還是黯然退場,不復往昔輝煌。被五大唱片公司圍攻的「後滾石」時代1996年,整個臺灣流行樂壇的面貌風雲驟變。臺灣另一家本土唱片公司,同時也是滾石多年「老對頭」的飛碟唱片,被國際唱片巨頭華納公司正式收購。
  • 滾石唱片牽手網易雲音樂,唱片公司在流媒體時代如何迭代演進?
    作為華語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唱片公司之一,滾石唱片在樂迷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甚至有些神聖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滾石情歌"都不為過。而在流媒體時代的衝擊下,以滾石唱片為代表的唱片公司如何求新求變,以抓住當下年輕群體的需求,探求全新的發展路徑,對於音樂產業來說,無疑具備參考意義。40歲的滾石唱片,依然年輕說起滾石唱片,就不得不提到段氏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