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沒有文化 蔡瀾要讓它消失

2021-02-16 超然
香港美食家蔡瀾日前亮相某檔綜藝節目,「讓火鍋消失」的即興戲言引起網友熱議並在社交網站上打響了大規模的「火鍋保衛戰」。「火鍋是一種最沒有文化的料理方式,你什麼東西切好了就扔進去,那有什麼好吃呢?」蔡老解釋道。

香港美食家蔡瀾

然而火鍋真的沒有「文化」嗎?其實不然,火鍋,中華民族的神奇料理,其歷史文化之深厚可追溯至上古,不僅是在大陸,在香港,火鍋也早已成為了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香港正值冬季,氣候溼冷,維港吹來的凜冽海風灌進衣袖,冷得讓人連連捂緊口袋,但這也是最能引發火鍋之情的季節。魏晉時期,家是吳江的張翰,秋風一起,便起蓴鱸之思,住在香江之畔的港人,一到冬日,自然也有火鍋之思。閒時邀三五好友,脫去臃腫大衣,圍坐吃火鍋,大快朵頤談笑風生,額頭滲出微汗,胃裡食物暖心,此刻的幸福感幾欲暈眩。常言「喝水不忘挖井人」,火鍋這種集中華民族智慧於一身的神奇料理,其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時期。

據《韓詩外傳》記載,商周時期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眾人圍聚鼎四周,將牛羊肉等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時的「火鍋」尚屬於儀式的一部分,算不得正餐,但也已初具雛形;後至春秋戰國,青銅鍛造工藝精進,開始出現上下分層的鼎,上層盛放食物,下層託盤烤炭火,各種食材相混而烹,調和五味,《戰國策》中「晝遊於江河,夕調乎鼎鼎」,指的就是這種烹飪方式;到了三國時期,火鍋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時期。魏文帝曹丕喜歡用名為「五熟釜」的炊具來烹飪,該種炊具分為五格,能同時煮多種食物,比如今僅有兩格的「鴛鴦鍋」更勝一籌。

三國時期的「五熟釜」

不論今古,中國人對「吃」的追求從未停下步伐。三百多年後,粗獷的青銅鍋被歷史無情摒棄,富有的唐代人民開始吃陶製的「暖鍋」。白居易在《問劉十九》中無比生動地描寫了一副「雪天火鍋圖」,「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其中「紅泥」就是陶瓷,二友對坐,飲酒吃小火鍋,好不快活。當時更有食者在吃火鍋時加上幾朵菊花,增香增色的同時又附庸了幾分魏晉陶公「採菊東籬下」的風雅。

到了宋代,宋人的小資情調舉世無雙,他們把吃兔肉火鍋美稱作「撥霞供」,最早可見於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遊武夷六曲,訪至止師,遇雪天,得一兔,無庖人可制。」某日林洪前往武夷山拜訪隱士止止師,途中抓到一隻野兔,林洪想烤來吃苦於沒有廚師,止止師分享了一個吃兔秘方:「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侯湯響一杯後,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湯、擺熟、啖之,及隨宜各以汁供。」即生一個小火爐,爐上架個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用酒、醬、椒、桂調成蘸料,等湯開了夾著著兔肉片在湯中涮熟,沾著調味料吃。殷紅的兔肉在沸水中上下翻飛,酷似雲霞,吃完兔肉唇齒留香,五內俱貼,林洪打著飽嗝,賦詩一首:「浪湧晴江雪,風翻照晚霞」,「撥霞供」的雅名由此得來。

幾乎每個朝代都流傳著一些火鍋趣聞,並由此形成了獨特的火鍋文化,唐宋之後的元朝,忽必烈行軍喜吃羊肉,廚師為悅龍顏開創涮羊肉;明代弘曆皇帝設火鍋宴,拋上聯「炭黑火紅灰似雪」難群臣,幼年楊慎巧對下聯「谷黃米白飯如霜」解難;清朝乾隆皇帝千叟宴上千個火鍋創歷史規模之最。

火鍋體現了中華飲食文化的包容性與和諧性,從原料、湯料的採用到烹飪技法,同中求異,異中求和,使葷與素,生與熟,麻辣與鮮甜,清香與濃醇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呈現出一片和諧與酣暢,蘊含著「同心、同聚、同享、同樂」的文化。

火鍋也已成為香港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任何一個晚上,甚至是時過午夜,安靜的街道上,有些火鍋店依然營業。麻辣、串串、日式韓式火鍋到處可覓,本土的「港式」火鍋到成了「非主流」,但再新鮮也總有人懷舊。

90年代的九龍城寨,啟德機場仍在,火鍋名店「輝哥」帶動了港式火鍋的黃金年代,「輝哥」至今寶刀未老,但每位近千的高價也讓工薪階級卻步。要想尋得港式火鍋的老味道,還有很多抵食好去處,比如曾同處於九龍城的方榮記,沙爹窩底最是特色,香而不辣,花生味濃。點上幾個鯪魚滑,手切牛肉、百葉,在這裡也可以吃到港式火鍋特有的魚頭,雖沒多少肉,但逐片細吮十分好吃。如今很多火鍋店的魚球肉丸都是現成批發,而鯪魚滑蝦滑,價格雖貴但總能把原料看得一清二楚,一勺一勺下在湯裡,比一盤冷凍魚球一股腦倒進鍋裡來得有趣。小而明亮的火鍋店內,坐滿了剛下班的上班族,一家三口,圍坐在火鍋旁喝酒敞懷。廚房裡炸著新鮮辣椒、各色香料,港式火鍋特有的炸魚皮、腐皮卷的香味慢慢地向就餐區逼近。幾口熱騰騰的涮牛肉下肚,工作的不順、家庭的煩惱都仿佛能在蒸騰的熱氣中消失殆盡。與香港的點心文化一樣,吃火鍋也成了港人維繫感情,放鬆身心的途徑。

「民以食為天」的中國人日常生活離不開「食」,每樣食物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同的聖神角色。火鍋,不僅為飽肚,不僅是一種簡單的烹飪方式,更是一種歷久彌新的飲食文化,要說火鍋「沒文化」,老百姓可不答應。

相關焦點

  • 蔡瀾說火鍋沒文化希望它消失,卻多次給麥當勞打廣告?
    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瀾此前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中聊到:「最想讓哪道菜消失」的問題時回答道:「那就火鍋吧,因為火鍋是一種最沒文化的料理方式。」讓許多吃貨大呼不解,為火鍋鳴不平。1月5日,蔡瀾按照慣例打開了自己的微博評論,開始了為期一周的「新年問答」環節,粉絲可以在評論區提出問題,由蔡瀾來回答,於是關於火鍋的問題再一次被推了出來,蔡瀾也針對那句話做出了解釋,他表示自己沒有惡意,只是發表意見而已,也不希望大家再為此爭論。同時他也認同火鍋的溫情之處,適合分享、聚餐。
  • 「食神」蔡瀾評價火鍋應該消失,一些外國網民也不樂意了!
    火鍋在中餐裡擁有2000多年的歷史,不僅是古人也是我們現在餐桌上喜聞樂見的一種食物。它吃起來方便而且美味,不管是冬天還是夏天我們都喜歡吃這種火辣辣的食物。在一檔節目中,素有「食神」美稱的蔡瀾在評價火鍋時說道:火鍋沒有文化價值,讓火鍋消失吧!很多網友不樂意了。
  • 羊肉火鍋的文化淵源
    羊肉火鍋是中華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隆冬季節,幾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面對滋味純香的火鍋羊肉,小酌兩杯,那可真是人間幸事。羊肉火鍋歷史悠久,大部分資料顯示是元世祖忽必烈創造的。其實不然,食羊肉,用火鍋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從甲骨文中許多以「羊」做部首的象形字就可以看出,養羊,食羊肉的歷史已有四千多年。而出土的戰國陶器中就有火鍋原型,東漢的「鬥」,三國時期的銅鼎實際都是古人的火鍋。雖無文字記載(也許是當時還不夠流行),但大量文物證據表明羊肉火鍋春秋戰國就已出現。
  • 火鍋最沒文化?看看拼多多這份榜單,吃貨已經給出了答案
    最近我看了一檔綜藝,在節目中,當主持人問到美食家蔡瀾——「如果可以讓全世界範圍內當中的一道菜消失,你會希望是什麼呢?」蔡瀾回答讓在座的各位吃貨都沸騰了!蔡瀾解釋說,「因為火鍋是一種最沒有文化的料理方式,你什麼都東西切好了就扔進去,那有什麼好吃呢?」這一番話可以說是氣壞了網友們。公開資料顯示,蔡瀾是專業的美食家,現任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的榮譽主席,《舌尖上的中國》還邀請過蔡瀾作為這個節目的顧問,可見蔡瀾在美食界當中有著很高的地位。
  • 蔡瀾:讓火鍋消失吧,這六個大字瞬間引起網友紛紛吐槽,你覺得呢
    蔡瀾:讓火鍋消失吧,這六個大字瞬間引起網友紛紛吐槽,你覺得呢圖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蔡瀾先生本人還出了幾本書呢,不知道蔡瀾先生出的那麼多書有誰看過呢?相信有看過他書的人一定能從中學到一些東西吧。
  • 火鍋一姐出走,滙山城火鍋歇業關店,沒有內核的網紅店遲早涼涼!
    網紅火鍋店滙山城火鍋的網紅「火鍋一姐」張輝映出走,網紅火鍋店沒有了網紅,生意冷清,不復當日的火爆。
  • 消失8萬家門店後,牛肉火鍋靠什麼「捲土重來」?
    牛肉火鍋,已捲土重來?作為近幾年中國餐飲市場最值得研究的品類之一,牛肉火鍋曾在短期內大紅大紫,開店達10萬家,也曾在一年內消失80%。如今,體驗過"過山車"式發展的牛肉火鍋,競爭回歸理性,頭部品牌開始大展身手、攻城略地。
  • 重慶碼頭火鍋與碼頭文化淵源甚深!到底誰孕育了誰?
    重慶是中國最大的直轄市,是西部的金融文化中心,也是如今全國最好的網紅城市。相信大家對重慶獨特的印象有很多:美女、火鍋、棒棒、碼頭、夜景、跨江大橋等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重慶的碼頭火鍋與碼頭文化。兩者有什麼樣的淵源關係?到底是誰孕育了誰呢?
  • 川渝火鍋新賽道 火鳳祥力展鮮食文化
    (原標題:川渝火鍋新賽道 火鳳祥力展鮮食文化) 日前,火鳳祥(寧波
  • 【戲·評】「京劇」比基尼助陣火鍋宴,果然文化大餐
    火鍋乃是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飲食文化之精髓,寒冬來臨,火鍋當然要閃亮登場,雖然安徽萬人火鍋宴大有搶四川百年口水火鍋的風頭,但人家安徽還是有看家本領的,雖然彰顯的是「吃」的文化,如果為了吸引眼球單純的祭出比基尼女郎助興,難免落入「沒有文化」、「低俗創意」的俗套;於是乎在比基尼身上,再套上京劇行頭,京劇乃傳統文化、號稱國粹嘛,這樣豈不高雅?
  • 吃吃燚火鍋的鴛鴦鍋,聊聊中華火鍋文化,老張還新認識了一個字
    濱河路的燚火鍋,不但火鍋好吃,老張還當了小學生,新認了一個字吃吃燚火鍋的鴛鴦鍋,聊聊中華火鍋文化,老張還新認識了一個字一個火字是火,兩個火字是炎,三個火字你認識嗎?四個火字你見過嗎?火鍋是最能代表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種美食,火鍋代表火熱,無論在三九嚴寒還是酷暑盛夏,都能讓你吃出紅紅火火、熱熱烈烈的感覺。火鍋也代表團圓。吃火鍋的時候,大家圍坐火鍋周圍,邊聊邊吃,氣氛自然是和和樂樂,也利於增進同桌吃飯的人們之間的感情。
  • 美食家蔡瀾說:「火鍋是最沒文化的料理方式?」可誰不想吃和牛?
    我愛吃火鍋,學過做咖啡。如果蔡瀾先生所說的火鍋所缺少的「文化」是指加工食物的奇巧技藝,那我只能最多苟同這一點。但食材的珍稀、奇巧的技藝,並不是食物文化的全部。我的咖啡師傅每天就喜歡悶在店裡,不斷地烘培豆子,不斷地做杯測,不斷地改進各種參數,從早上到凌晨,一點點地把咖啡做成他最理想的狀態。
  • 悍然思郡:聚天下英豪,成火鍋文化代表
    2009年,朱漢軍先生在深入火鍋行業多年後,創立了蜀辣居鮮貨老火鍋,如今,十餘年過去,蜀辣居不僅發展壯大,更成立了四川悍然思郡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自此走上了正規的品牌經營之路。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十二年的沉澱,公司旗下已有蜀辣居鮮貨老火鍋、御龍坡生態火鍋、小俠士牛腩串串等知名品牌,上百家直營與門店,遍及全國各地,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 四川首屆國際火鍋美食文化嘉年華即將在蓉啟動
    四川新聞網消息 11月20日一11月22日,四川首屆國際火鍋美食文化嘉年華將在成都西部國際博覽城舉行。本次活動期間將舉行四川火鍋國際非物質文化表演秀,如川劇、龍舞、燈戲等,與火鍋文化碰撞交融。「創新迎變、聚能共贏」中國火鍋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也將於活動期間舉行,國內外行業精英、美食專家、文化學者等數百名嘉賓聯合巴蜀火鍋的產業鏈相關企業代表將圍繞「薪火相傳 沸騰世界」主題進行探討。本屆火鍋美食文化嘉年華還將開展以「奔跑吧,世界的四川火鍋」為主題的火鍋馬拉松歡樂跑活動。歡樂跑採用極短程賽制,參賽人員可著火鍋相關延展服飾或佩戴火鍋文創周邊,同時,還有吉祥物現場陪跑,趣味性十足。
  • 2020四川首屆國際火鍋美食文化嘉年華精彩繼續!
    昨天「四川火鍋•薪火相傳 」火鍋源點火炬傳遞儀式在西博城啟動,採自火鍋源點——自貢燊海井的火種從蜀大俠、巴蜀大將、大龍燚、老碼頭等88家火鍋品牌以及供應鏈企業代表手中相繼傳遞,拉開了四川首屆國際火鍋美食文化嘉年華的序幕,整個會場都瀰漫著麻辣鮮香的味道
  • 重慶周師兄餐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 周永林助推重慶火鍋成為中華...
    他學過廚,幹過廚師,也打造過火鍋品牌,比如小有名氣 的潮火鍋。2017 年,潮火鍋已經開設多家直營門店,勢頭蒸蒸日上, 但周永林卻選擇賣掉潮火鍋股份,自己單幹。當別人不解時,他給出的理由竟然是:要讓每個人都吃上 好火鍋,讓重慶火鍋不僅在重慶、中國風靡,更要讓它成為中 華美食的代表,向世界遠航!
  • 重慶周師兄餐飲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永林:助推重慶火鍋 成為中華...
    還記得,周師兄火鍋首店在解放碑開門迎客,高品質的菜品和服務,令人眼前一亮,一位難求。時至今日,食客們總是稱讚:「原來腰片可以這麼好吃!」食客們想不到的是,一躍成為重慶火鍋品牌新秀的周師兄火鍋,實際上蘊藏著傳承五代的非遺文化。
  • 《沸騰吧火鍋》:看在火鍋的面子上
    自從2012年陳曉卿推出的《舌尖上的中國》後,美食就成為紀錄片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它有市場,題材上非常安全,因此每一年都有那麼幾部美食紀錄片上線。只是,鮮有出圈的,有經典化潛質的也不多。中華美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美食紀錄片不愁素材,製作門檻也不高,拍得中規中矩並不困難。
  • 山海相融,新老呼應 《天下一鍋》打造中國火鍋文化新地圖
    遊牧民族的彪悍奔放是火鍋,西南大山裡的縴夫苦力是火鍋,東南沿海的精明挑剔是火鍋,紫禁城邊的安逸滋潤也還是火鍋,本片通過一種浸入體驗的方式為觀眾展示了中國南北火鍋文化的諸多門派和人物傳奇,各具風味的特色火鍋,搭配各式山珍野味與眼花繚亂的蘸料,令人垂涎不止。
  • 它來了,它真的來了!人氣火鍋阿熙泰冰煮羊終於恢復堂食啦!
    阿熙泰帶給冰粉們不一樣的美食盛宴:堂食冰煮羊是一場文化的傳承外賣秘制系列則讓您的味蕾我要吃火鍋!放我出去啊!今年為了防控新冠肺炎,很多飯店都關門停業,也包括我最喜歡的火鍋店,前段時間對於火鍋真可謂是望眼欲穿。可喜的是,最近隨著國內疫情的控制,大部分飯店堂食陸續開放。阿熙泰全體員工也整裝待發,一切復工準備就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