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碼頭火鍋與碼頭文化淵源甚深!到底誰孕育了誰?

2020-12-25 人文精神寄託

重慶是中國最大的直轄市,是西部的金融文化中心,也是如今全國最好的網紅城市。相信大家對重慶獨特的印象有很多:美女、火鍋、棒棒、碼頭、夜景、跨江大橋等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交流一下重慶的碼頭火鍋與碼頭文化。兩者有什麼樣的淵源關係?到底是誰孕育了誰呢?

重慶碼頭文化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什麼是碼頭文化?有哪些老碼頭?了解這些你才能算得上是重慶人》中,我對重慶的碼頭文化進行了詳細的講解。

對重慶來說,碼頭文化是重慶特殊的文化符號,是重慶特有的歷史特質。碼頭文化的起因或許是為了抱團發展,更好地在嚴苛的環境下生存下去。

推杯換盞割頭換頸的江湖義氣是最初的文化血脈,發展至今的碼頭文化在歷經了工業時期、重慶開埠時期與陪都時期後也有了重新的定義,這個時代的碼頭已不單單只是交通的一個環節,而成了一個越來越開放的平臺。

從歷史來看,重慶悠久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的偉大實踐,孕育了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重慶人文精神,成為推動重慶發展進步的動力。我們如今的碼頭文化早已不是舊中國時的江湖義氣和幫會規矩。

今天的重慶碼頭文化,它的精華是開放、包容和與時俱進。非常典型的是重慶人的性格,把碼頭文化的精髓刻畫得深刻而精闢,一座城市賦予了城市生活群體的態度,一種獨有的碼頭文化成為重慶的明信片走進國際名冊。

重慶碼頭火鍋

火鍋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的,很多年前就很流行了,讓我們共同學習一下吧。火鍋的起源。火鍋,有人說最早在漢代就有了。說是當時已經開始流行煮著吃了,就是把好多食材放在金屬容器裡面一鍋燉,主要用銅質小鍋。

到北宋時期,冬季首都的飯店基本都有這種火鍋,特別的普遍了。到元代時期,蒙古人來後發現火鍋刷羊肉牛肉簡直是絕配,這時候火鍋又上了個臺階。清代時候就更興盛了,乾隆皇帝愛吃火鍋成癖,他曾多次遊江南,每到一地,都備有火鍋。

碼頭火鍋起源於重慶。至於碼頭火鍋的發源地,也是多種多樣的說法,有人說是成都,有人說重慶,真是眾說紛紜,從查找的資料來看,發源地就是在今天的重慶江北。

碼頭文化孕育了碼頭火鍋。

火鍋是典型的碼頭文化產物,屬於江湖菜。其實火鍋最早的起源在朝天門一代,是當時的碼頭工人發明的。

最早的碼頭火鍋是為了餬口。在哪個衣不附體的年代,吃不飽穿不暖是很正常的,碼頭工人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他們為了吃飽,就用那些牛羊肉豬肉的下水各種雜碎清洗乾淨,加各種香料,花椒,麻椒、幹紅辣椒、八角,桂皮等等香料,再用牛油爆出香味,煮的紅油滾滾,又下去他們撿來的沒人要的動物內臟,放入辣椒,老薑和各種青菜,這就是重慶火鍋的雛形。

碼頭火鍋迅速進入普通家庭。碼頭火鍋因做法簡單,加上味道十分好,迅速就從碼頭上工人家庭生活擴大到了普通人甚至達官顯貴的餐桌上。據《重慶地方志》記載,道光年間,毛肚火鍋就已經走出朝天門進入普通家庭了。

一些挑擔子的小販看到了商機,便將內臟買來洗乾淨後切成小塊,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鐵盆一隻,盆內翻煎倒滾著一種又麻又辣又鹹的滷汁,挑到碼頭去,被稱為「水八塊」。力夫們身體勞累,體內溼氣大,便喜歡圍著擔子吃,每人一格,邊燙邊吃,吃了多少塊,便算多少錢,經濟實惠。

現在火鍋的形成。後來經時間的推移和先輩們的共同摸索,開始做出了很多更精緻的做法。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重慶火鍋更為普遍了。那時候的火鍋又叫「三拖一、四拖二」,這裡面的數字,是指菜的價格,葷菜三元素菜一元,就叫「三拖一」,葷菜四元素菜兩元,就叫做「四拖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重慶火鍋在制滷、食材、吃法和油碟方面都有了創新,於是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火鍋。再後來火鍋又在整個四川傳開,又傳遍中國各地。因此,直到現在,只要提到火鍋,大家就會很自然想到重慶,這就是重慶火鍋的魅力所在。

碼頭火鍋也是一種碼頭文化。

2014年3月15日,央視大型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誘惑之重慶火鍋》在朝天門舉行開機儀式。具有標籤意義的火鍋文化和碼頭文化深深植根於巴渝土壤,又對當地社會生產和人們的人文精神的形成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重慶火鍋文化其實很難被代表,火鍋店是一種呈現方式,以前重慶火鍋店基本不怎麼重視文化,好吃的和有傳承的店基本都沒有一個很良好的環境,關於文化傳承反倒沒有成都做得好,但那恰恰就是重慶火鍋經典的碼頭氣息,是獨有的碼頭文化。

碼頭火鍋與碼頭文化相互輝映。

誕生於碼頭的重慶火鍋,與獨特的碼頭文化互相輝映,誰能說得清楚哪個文化更具有魅力呢?其實,所謂取道自然,道法自然。碼頭火鍋也在無聲無息中綻放出光芒與溫暖。

重慶人從濃鬱醇厚的原味老火鍋到香辣可口的美蛙魚頭,加上健胃養顏、醇厚賢能的秘制板慄雞,再到食材豐富多樣、風味獨特的肥牛乾鍋和川菜,一系列的鍋底及菜品,滿足不同人群對於火鍋口味的需求。每一種食材,都能讓你感受到獨特的溫暖。

來重慶吧,你除了看一看絕美的夜景,更要賞一下碼頭文化,吃一吃碼頭火鍋,逛一逛老的碼頭,來用心感受重慶的人文歷史文化。你可以選一家用碼頭文化與平民化結合現代情調打造的碼頭火鍋店,在這裡,美食早已超越了品嘗的含義,而更臻於一種文化的情調,一種對生活的詮釋。

相關焦點

  • 重慶水碼頭老火鍋盛大開業!全場菜品7.8折!
    在我們筠連好吃街中段(肯美蝦對面)今天又迎來了一家重量級的重慶火鍋開業——重慶水碼頭老火鍋9月19日盛大開業啦!老闆說了,為了表達重慶水碼頭老火鍋的誠意,在開業活動期間(9月19日-30日)所有菜品一律7.8折大優惠!並且每桌還贈送指定啤酒一件呢!
  • 什麼是碼頭文化?有哪些老碼頭?了解這些你才能算得上是重慶人!
    重慶碼頭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氣質,重慶碼頭文化與重慶碼頭相生相伴,共同成為重慶文化脈絡中一條重要的根系。其實重慶碼頭文化早已成了重慶人堅強不屈,韌勁十足的精神文化。作為一個重慶人,如果不了解重慶碼頭文化,那就好像在重慶沒吃過火鍋一樣,算不上真正的山城人。碼頭文化到底因何而來?碼頭文化怎麼劃分?
  • 重慶爆火的「碼頭火鍋」來了,魔都首家!
    重慶老字號碼頭火鍋空降魔都靜安大融城連續一周請全城人吃火鍋!狂打2.8折!2.8折!2.8折!全魔都第一個公開火鍋底料的火鍋店,明檔的碼頭廚房,可以直接看到鍋底的熬製過程,吃得100個放心!以牛油火鍋為主料,底料全部是從重慶空運來的,地道川渝麻辣被完美複製到了魔都,一口穿越到重慶!
  • 《邂逅的碼頭》而今誰來代替你保留
    驚豔2020推出首張流行單曲《邂逅的碼頭》由少茗作詞、陳衛東作曲,上海雨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廣發行。:少茗作曲:陳衛東演唱:驚豔伴唱:天籟天混音:五毒天書出品人:陳衛東發行:雨陌文化當把行李背上了肩頭愛已到了分手的時候想起曾經給我的溫柔我的淚又止不住地流不是說好今生一起走為何選擇還是要分手難道是我給你的不夠
  • 黑斯廷斯碼頭|「水上行走」的意向碼頭
    黑斯廷斯碼頭由英國橋梁名家尤金尼厄斯·伯奇(Eugenius Birch)主持設計,1872年建成,旋即成為當地重要公共場所。1917年碼頭在一場火災中被毀,1922年重建。1930年代之後碼頭進入輝煌,1968年,英國搖滾樂隊主唱西德·巴勒特(Syd Barrett)告別樂隊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謝幕演出在此進行。
  • 魔幻重慶,靠大山大水致富,是長江上遊最大的碼頭城市
    一條蜿蜒的長江流過中國的八省二市一區,奔騰的江水養育了沿岸無數的人民,也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在我國遼闊的版圖之中,重慶作為長江上遊最大的碼頭城市,憑藉著自己不一樣的魅力,成為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重慶依靠長江水源,和大巴山、巫山等大山大水,在數千年的時間內積攢了眾多的財富,在每個時期都擁有重要的地位。而獨特的水文山勢也造就了重慶不一樣的地理環境,巴渝文化源遠流長,「魔幻」成為了這座城市的一張名片。
  • 最正宗的重慶麻辣火鍋,最痛快淋漓的愛「老十七火鍋」
    ,今天呢再給大家推薦一家正宗的重慶火鍋。成都的火鍋講究麻辣鮮香,而重慶火鍋呢是「吃辣不吃麻」,相比成都火鍋口味要更重一點。另外二者最大的區別不在於燙的食物是什麼,而是湯汁上。成都火鍋蘸碟調料主要是香油加蒜泥。而重慶火鍋必加麻醬料。總體感覺,重慶火鍋味道偏重,偏辣,成都火鍋相對較淡,但追求麻辣的均衡。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大家重慶特色火鍋就是如此,喜歡重慶火鍋的童鞋一定不要錯過哦。
  • 重慶人到底有多喜歡吃火鍋,看完你就知道了!
    重慶火鍋,又稱為毛肚火鍋或麻辣火鍋,是中國傳統飲食方式,起源於明末清初的重慶嘉陵江畔、朝天門等碼頭船工縴夫的粗放餐飲方式,原料主要是牛毛肚、豬黃喉、鴨腸、牛血旺等。火鍋+米線,既能吃火鍋,又能吃到米線,一人份火鍋,這份獨享的快樂,誰吃誰知道!
  • 從機場郵輪碼頭,漫談香港啟德郵輪碼頭的由來
    ,與啟德機場有著一段不得不說的淵源。但香港尖沙咀的海運大廈只可停泊兩艘5萬噸級的郵輪,而香港又一直缺乏相應的郵輪碼頭設施,導致訪港的大型郵輪只能停靠葵湧貨櫃碼頭。葵湧碼頭以處理貨櫃貨運為主營業務,每日的搬運工作非常繁忙,作為停泊豪華郵輪的碼頭並不合適。所以,為免影響訪港郵輪旅客對香港的觀感和提升旅客的旅行體驗,建設新碼頭的任務變得刻不容緩。
  • 反「碼頭文化」 就是反「幫派會黨文化」殘餘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論述黨的政治建設時強調,要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那麼,什麼是碼頭文化?如何從政治上理解碼頭文化?碼頭文化有何危害?如何防止碼頭文化的侵蝕?碼頭文化充斥「江湖氣」在漢語中,碼頭這個詞並沒有多少歧義。看似平常的碼頭,和江湖聯繫在一起,就有了碼頭文化。
  • 重慶火鍋排行榜前十的地道老火鍋?你都吃過嗎?
    渝味楠老火鍋:渝味楠老火鍋,重慶正宗老味道的火鍋。渝味楠是上世紀80年代末川渝火鍋的傳承與再現,結合「火鍋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聚會文化」的理念,將新鮮、美味、健康、生態的味覺體驗與歡樂、舒適、放鬆的休閒環境融為一體,形成渝味楠風格傳統老火鍋。這也是渝味楠老火鍋深受大家喜愛的原因。
  • 消失的碼頭,被遺忘的故事
    從河姆渡古蹟到海上絲綢之路,從海禁政策到閉關鎖國,從洋務運動到改革開放……港口文化的變化見證了太多國家的發展和一路走來的歷程。港口,作為多種交通方式的交匯點,承載著國家之間、城市之間在經濟、文化貿易上交流的使命,這些似乎向來是人們提到港口的敘事語境。可關於港口,絕不僅僅只是那些宏大的敘事,還有如新陳代謝般與日俱增的、個體和細微的故事——它們周旋於個人情感、旅遊體驗、歷史交迭甚至是傳統文化等內部。
  • 重慶 PK 上海:誰才是真正的「魔都」?
    重慶與上海,誰更魔幻? 我們今天就想聊聊,欽定的「魔都」上海和大家心目中的新「魔都」重慶,切勿以暴制「魔」。 論歷史淵源,上海勝 說起「魔都」這詞的淵源,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冷知識。 「魔都」出自20世紀初旅居上海的日本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
  • 昔日老碼頭,孕育今日新地標
    -01-  標定上海地界  展現老碼頭在新時代的全新形象  屹立在吳淞口郵輪碼頭北側,長江、黃浦江匯流之處的長灘觀光塔高度達180米,是整個寶山濱江輪廓的制高點,簡潔修長的塔身,通透的玻璃幕牆,呈現出日間晶瑩剔透,夜晚流光溢彩的視覺效果。
  • 嘉陵江邊的千年古鎮,拆了碼頭後人去樓空,如今年接待1000萬遊客
    宋朝這裡在碼頭的基礎上形成小鎮,明清繁榮昌盛,民國達到鼎峰,民國政府主席林森曾經為這裡題詞「小重慶」。解放後,隨著鐵路和公路交通不斷發展,磁器口碼頭在1958年被拆除。原本繁華的小鎮一下子變得無比落寞,4萬多人口搬走了3萬多,大大小小的陶瓷廠、絲織廠等相繼倒閉。2000年,重慶市政府開始對磁器口古鎮保留下來的明清建築和民國民居進行保護和開發。
  • 碼頭影劇院:碼頭人的集體記憶
    在碼頭鎮有一座矗立了半個多世紀的標誌性建築——碼頭影劇院曾經這裡是碼頭人的文化殿堂我身後的這棟建築,是建於1965年的碼頭影劇院,歷經50多年的風風雨雨,碼頭影劇院日漸頹敗老化。今天,我們來到碼頭影劇院,來探尋屬於它的那一段歷史。#碼頭影劇院碼頭的集體記憶碼頭影劇院,坐落於碼頭鎮最熱鬧的鎮府街上,它是在上世紀60年代,由碼頭華僑劉毓奇捐資建成。這是一棟簡約大氣的雙層建築,門口四根柱子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但「碼頭影劇院」五個白色大字,還清晰地刻印在樓牆上。
  • 關於西環碼頭的補充
    《西環碼頭--想和你在海邊喝喝啤酒,吹吹風》那篇文章推送到朋友圈之後,意外的有好多人點讚留言,讓我初步感受到了作為一個30線小網紅的驚喜與壓力,所以隨口錄了一下音頻,希望不會掉粉。有很多點讚的朋友都是曾經在這裡生活過的,他們說著西環碼頭很適合跑步,說起西環碼頭有很多回憶,還說了西環碼頭的凌晨際遇。
  • 碼頭文化、熱乾麵和武漢的點滴記憶
    說起武漢的性格特徵,自然離不開碼頭文化。      說起碼頭文化又會和豪爽、大方、義氣等聯繫一起。      不要相信,這都是當地業餘文史愛好者編出來的鬼話。      我來告訴你什麼叫碼頭文化?在貧窮的動蕩的年代裡,碼頭文化就兩句話:一是看不起人,二是欺負外鄉人。      碼頭城市南來北往人多,見聞多,見識廣。
  • 熱巴穿婚紗,泊個好碼頭
    再見總是讓人傷感:「隨著最後一班渡輪開出後,服務香港近半個世紀的舊灣仔碼頭,便已完成其歷史任務,日後亦要面臨清拆,市民需要多步行約100米,繼續在新碼頭享受廉價的渡輪服務。」  城市保育一直是香港的熱門話題,這次為配合灣仔發展要結束舊灣仔碼頭事件,讓很多香港市民大嘆不捨得:「十年來,香港失去太多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
  • 百年戲碼頭:我被青春撞了一下腰!
    武漢作為白雲黃鶴的故鄉,歷史文化底蘊十分深厚,早在一百年前,武漢就與北京、上海並稱為全國戲碼頭「三鼎甲」。俗話說:「要想成角兒,就得北京坐科、上海掛號、武漢闖碼頭!」當這些年輕人來到武漢戲碼頭的時候,迎接他們的首先是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場別開生面的「京劇快閃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