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的背後:致敬電影背後的工作人員

2021-02-25 影視娛樂號

——「作為一名影視幕後工作人員,你對片尾快速略過人員表有什麼看法?」

——「嘴上說習慣了,其實還是很傷心的。」

這是知乎上一條問答。

作為影視幕後工作者,這是他們的日常。在大銀幕前的觀眾很少有人會注意幕後這些平凡英雄,他們沒有鎂光燈,沒有大舞臺,有的只是日復日地在崗位上兢兢業業。

而最近,電視劇《九州縹緲錄》發布了一支幕後花絮,片子裡沒有大明星,特別以劇組工作人員為主角,用鏡頭真實記錄了他們的工作狀態,在這個冷冬,溫暖著人們回家的路。

在古裝戲劇組裡,攝影組的小夥子們在宮殿之上,沿著鋪好的拍攝軌道,一遍遍地推著笨重的攝影機往返跑,只為了捕捉一條更好的畫面效果。

燈光組會在拍攝前不斷測試燈光的效果,在深夜裡換著大燈試圖打出更好的光效。

道具組裡針對一部古裝戲,需要手工製作上千件的兵器,在不斷打磨的過程中,伴隨著嘶啞磨耳的噪音,慢慢深陷其中而變得沉默寡言。

服裝組的師傅們,用幾百個小時打造戲服,每一件都親手縫製,一針一線,不計其數。

美術組裡,他們為了10秒鐘的鏡頭,鋪開一張張屏風,拉開一張張桌椅,為了在畫面裡嚴謹再嚴謹。

化妝組的工作人員們不管冷熱,不管風雪,必須在拍攝現場隨時待命,以備演員需要隨時補妝的不時之需,只讓演員們時刻保持最美。

場務組總是在片場做苦力的那種,每天搬一箱一箱的器材和道具,每天最晚走,每天最早到。

甚至還有劇組的廚師們,他們雖然不用參與拍攝的工作,但是他們負責給全劇組的人提供溫飽,一天三頓,忙碌在廚房裡和冬夜裡。

劇組的司機們,恪盡職守,將一批批工作人員和各種器材送到片場,開車穩又快,只為了大家能好好睡上一覺。

一部電影,一個劇組,大到幾千人,小到幾十人,都同樣需要各個部門和各色人員構成。攝影、燈光、道具、服裝、化妝、美術、甚至什麼都幹的場務,廚師、司機……就像造一幢高樓,需要有人打地基,有人和水泥,有人搬磚,有人漆牆……

小時候,曾經很天真的以為,拍一部電影很容易吧?不就是拿個攝影機移來移去,沒有那麼難吧?好像一部影視劇裡最重要的就是演員和導演。但每次電影結束拉出來的一長條工作人員名單還是給人很大的震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他們都是幹什麼的?」「怎麼從來沒見過?」 那些海報上、預告片裡、甚至各種幕後信息詞條上,統統沒有他們的名字。

後來慢慢接觸這個圈子之後才知道,原來電影的光鮮背後流著很多人的血汗。

每一部影視作品,都有一個龐大又繁雜的工業化合作體系。

就像杜可風之於王家衛,趙小丁之於張藝謀,熊欣欣之於李連杰,吳孟達之於周星馳,成就他人是一件很難的事,一部電影更是需要一堆人的成就。

《英雄》的色彩畫面令人迷醉,它的音效給人的回味更是前所未有,在很大程度上將武俠片的意境提升了一個層次。

《英雄》裡有一段李連杰和梁朝偉在湖面上的步履聲,是錄音師陶經買了質量好的保險套,在麥克風上套了幾層,來錄兩個主角的水上步伐聲,這幾步聲音會有種讓男人心跳的感覺。

電影《一步之遙》裡有一個場景片段的描述 —— 馬走日推開武六的房門火車車廂的樣子,從一個現實時空之中一步跨入了想像世界。在這個片段裡,沒有閃回、沒有提示。

在這個場景裡,一切的美術陳設都化作一種主觀的情感的表現。火車、沙灘、陽光,是情感,是記憶,這種記憶是充滿著荷爾蒙、熱情洋溢的,因此就連沙灘也都是金光閃閃的。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劇組運來真沙,又運來小米,都不合適,最後換成了玉米碴子才滿意,用了整整六噸。

《一代宗師》開場的雨夜打戲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燈光師爾少平通過打一個大範圍的環境光拉出雨絲和帽簷上落下的雨滴,然後通過地表水面的反射光來做出水滴落地後的彈跳感...

為了表現真實的年代感,導演王家衛選擇了一棟有著悠久歷史的老樓作為實拍場地,這就給燈光部門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爾少平在對面的樓頂上架起了十幾盞24頭的日光燈來模擬陽光。房間內部也為了放置燈光和機位,而做出了許多相應的調整:一些牆被拆除,重新做成了可移動的牆壁,以方便隱藏燈光和機器設備。

拍《金婚》的時候,有一場戲,劇本上寫著煮毛豆。拍這場戲時,已經是冬天,根本沒有毛豆可找。王玉娥最後根據老北京人飯桌上的日常喜好,改成了「煮了點花生米」。道具就是這樣,一切細節都要從生活出發才對。

《妖貓傳》,為了再現盛唐風貌,劇組專門組建美術團隊駐紮襄陽,以還原歷史感且避免造出假古董為原則,在兩位美術指導的帶領下翻閱大量古籍史料,花費六年時間,將襄陽的550多畝園地從藕荷沼澤變成了一座恢弘唐城。

《芳華》,其中一段長達6分鐘的戰爭戲長鏡頭。本來劇組完全可以用剪接的方式,在很多炸點上布多個攝影機拍攝,後期靠剪接把失真的地方剪掉,變成血肉橫飛的感覺。但為了呈現真實觀感,他們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方式,攝影組、演員和爆破組都需要現場反覆排練走位。因為拍攝過程非常危險,一步走錯就會造成傷亡。

堅持匠心,細細打磨,做到對得起作品,也對得起自己的崗位。

但有時他們的薪水還不如工薪白領,也幾乎很少有獎項為其設立,為什麼還願意堅持,堅守在這個行業?可能就像《我是路人甲》裡那些群眾演員面對鏡頭說的:「我的夢想會實現的!一定會!會吧……」

他們在一部戲裡相遇,也許會在一部戲後分開,但只要還有戲的需要,他們就一定會在。為了那些鏡頭下的美,他們可以一遍遍地重來。不管拍攝條件多惡劣,他們都必須堅持到導演喊卡。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能體會到臺前的注目。但他們的認真,需要被看到,他們的溫度,需要被擁抱。

a

相關焦點

  • 銀幕映照現實,影視作品背後的疫情思考
    這段時間,隨著全民密切關注疫情,不少相關題材的影視作品也再次回到公眾的視野,成為人們熱烈討論的對象。回顧這些作品,我們不禁驚嘆,那些曾在銀幕上演繹的故事,竟會那麼真實和震撼。海報圖片來源於豆瓣這些作品的魅力,在於其背後所蘊藏的深刻意義和思考性價值,每個故事都或多或少地映照出現實中當下疫情的影子
  • 「影視作品是展示城市共建的窗口」 電影《同學們好》背後的城市...
    院線電影《同學們好》由五洲傳播中心與福建聖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教育電視臺、保利影業聯合出品,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中共寧波奉化區委宣傳部、中信城開(寧波)有限公司聯合攝製,滕華濤監製,方剛亮執導,演員劉琳、賈冰、胡可等共同參與攝製,講述一名小學生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加入少先隊的故事,弘揚當代少先隊隊員不畏艱難、積極向上的精神,影片中90%的場景將在寧波奉化拍攝,這部正能量滿滿的影視作品也吸引了在甬央企單位的積極參與
  • 揭秘電影背後字幕翻譯人員:收入低工作強度大
    揭秘電影背後字幕翻譯人員:收入低工作強度大 時間:2013.08.08 來源:重慶時報 分享到:
  • 告別2020,致敬背後的守護者
    我們經歷了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生命救援,背後是無數個值得致敬的「天使」。1「一騎絕塵」的中國背後在這場襲向全人類的風暴面前,中國的復甦比所有人想像得都要快。在部分歐美國家疫情強勢反彈並重啟嚴格防疫措施之際,熙攘的購物中心和擁堵的尖峰時段道路表明——中國已經走出新冠造成的經濟低谷。
  • 電影中那些致敬字幕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
    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很多電影片頭片尾會出現這樣的字幕——『』敬以此片緬懷(紀念)XXX」等等類似的字幕,電影的每一幀上大多精心設計,這些字幕包含深意,卻也常常容易被忽視。大家可知這背後深藏的故事?就讓我帶大家走近這些致敬字幕背後的故事一、《肖申克的救贖》—義氣導演
  • 《生化危機:終章》來了,工作人員拍攝致喪命的電影背後有哪些故事……
    雖然嚇人套路還是一驚一乍,但全程精彩程度也算是視覺盛宴,主要是火力全開,100分鐘的電影打了80分鐘。羽仔不是遊戲粉,沒那麼多情懷,就作為動作片來講,看得hin過癮啦!由於才上映第一天,羽仔不劇透太多,就來分享一下這部電影背後的一些故事和花絮。
  • 《金剛川》致敬的影視金曲的背後故事
    時光網特稿 今年恰逢恰逢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最可愛的人》《英雄連》等多部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連續上映。而多年前,也曾有一大批抗美援朝題材的國產電影問世,例如《英雄兒女》《上甘嶺》《奇襲白虎團》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成為了一代人的記憶。
  • 致敬逆行者!全國首部抗疫題材公益電影《逆風而行》在青島西海岸...
    作為全國首部抗疫題材公益電影,《逆風而行》的故事脈絡和全部橋段取材於現實,以一線人員在本次疫情出現後的點點滴滴故事為原型,再現危難時刻小人物背後折射出的人間大愛。  魯網9月29日訊(記者 曹國鳳)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作為全國首部抗疫題材公益電影,《逆風而行》的故事脈絡和全部橋段取材於現實,以一線人員在本次疫情出現後的點點滴滴故事為原型,再現危難時刻小人物背後折射出的人間大愛。
  • 上海「三川」影視特效產業基地 —特效電影視覺盛宴背後的秘密
    ,其實都是後期特效合成,一部優秀電影的製作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尹大元導演獲韓國「奧斯卡」——大鐘獎金杯除了《寄生蟲》以外,尹大元參與的作品無一不是頂級製作,上映15天票房突破30億的《流浪地球》、中國現代戰爭電影史裡程碑的《紅海行動》、還憑藉《
  • 禾一映畫「幕後微光」主題展 溫暖致敬影視從業者高光
    2020年接近尾聲,影視行業絕地求生破疫情陰霾,前有現實題材的雲端上榜,後有女性話題的乘風破浪,文娛市場逐步回暖出爆款。優質作品不止於依託強情節的內容基因去引發受眾共情。視覺,作為影視的基本傳播符號,在5G當下的碎片化傳播中,助力於作品,起到至關重要的信息流爭先作用。
  • 《八佰》救市,快手老鐵成了電影「背後的男人」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宣發工作也體現著發展新形態,在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下電影的宣傳工作主要集中線上,同時觀眾獲取資訊、交流觀點的渠道方向也發生明顯轉移,例如快手「放映員張公子」發布的一條「《八佰》為什麼這麼火」的視頻播放量突破千萬,「散打哥」的推薦觀影視頻不僅擁有800w+的播放量,還引來片方華誼兄弟王中磊、演員李晨、歐豪的致謝。短視頻平臺再一次在爆款電影營銷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致敬希斯萊傑,惡魔小丑背後的故事
    LOL惡魔小丑是一個嗜殺喜劇演員,身份背景也是非常的神秘,而他卻能每每的逃脫法律的制裁,老版本的人物關係裡面,小丑擊殺了薇恩的父母,不過新的宇宙擊殺薇恩父母的變成了女巫,但是這背後是否有小丑陰謀的影子呢?等待拳頭為我們解密。
  • 致敬經典《大舜》 山東影視《魯劇面對面》打開拍攝背後不為人知的...
    (舜與娥皇女英耕田像)2015年,一部由山東省委宣傳部、山東省大舜文化研究會、山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等單位共同策劃創作電視劇《大舜》在山東衛視播出。電視劇《大舜》以「三王」之一的虞舜傳奇曲折的一生為主線,講述了堯、舜、禹歷經磨難、治理水患、成就偉業的故事。
  • 電影《湄公河行動》背後的真實故事更震撼…
    最近正在熱映的電影《湄公河行動》,改編自震驚中外的「湄公河10·5慘案」。不要簡單認為1個月1次的行動看起來頻率不高,每次行動都只是一系列行動的統稱,每次行動都會出動執法人員百人次以上,船隻10艘以上,航程數百公裡以上。在金三角重點水域及地段開展水陸聯合查緝48次,共檢查船隻718艘,人員3151人次,貨物5.142萬餘噸,救助商船138艘次,為850餘艘商船進行護航,有效維護了湄公河流域的安全穩定。  這些數字的背後,是更多驚心動魄的故事。
  • 蘋果推出二次元新廣告,致敬Mac背後的你
    最近,蘋果日本推出了一支致敬日漫的動畫cut合輯廣告片,廣告混剪了各動畫中出現的MacBook片段,旨在通過動畫人物的群像演繹,再現經典slogan「Behind the Mac」(致敬Mac背後的你)。
  • 《唐探3》的背後,是萬達影視的危局
    此時的港臺影視作品深深影響了一代年輕人,陳思誠也不例外,房間裡貼滿了許多明星海報,小小年紀的他無比憧憬。家裡人此時還指望陳思誠好好讀書,考個好大學後步入仕途,光宗耀祖。可陳思誠偏不,一門心思就想當演員,家裡怎麼苦勸也不聽,最後只能隨他。1994年,16歲的陳思誠聽說大導演謝晉辦了個影視學校,要培養未來的中國電影明星,頓時興奮起來,隻身來到上海。
  • 優酷《造夢者》:向所有認真堅守的影視人致敬
    近日,優酷發布了一部關於影視人&34;的微紀錄片——《造夢者》,引發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造夢者》真實地講述了影視人在疫情影響下面臨的挫折與挑戰,以及他們的行業堅守。當疫情來臨,影視人如何解憂?我們在片子當中看到了這些可愛的影視人的不同應對方式,而這些動作背後是他們對於行業的熱愛與執著。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致敬背後,藏著對坎坷人生的思考與堅持
    該片獲得第30屆歐洲電影獎最佳動畫片獎、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獎、第89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十佳獨立電影 、第9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動畫長片獎提名,豆瓣評分8.5。由於梵谷本身的傳奇性與知名度,這些年衍生的影視作品多如牛毛。作為一部致敬梵谷逝世125周年的藝術獻禮片,還未上映就喚起了大眾強烈的興趣。
  • 人人影視等關停背後的整頓風暴
    一天後,人人影視發布公告稱正在清理內容,感謝大家厚愛與支持。  預兆早已出現。一個月前,人人影視字幕站官方在一條很快刪除的微博中稱,由於受到版權壓力,人人影視網站將在11月底徹底清除所有無版權資源下載連結。聲明主要緣於美國電影協會公布的一份全球範圍內的音像盜版調查報告,該報告直接點名人人影視存在版權問題。
  • 電影《晴雅集》被下線,背後原因「水太深」
    電影《晴雅集》被下線,背後原因「水太深」由郭敬明執導的電影《陰陽師:晴雅集》在12月25日上映,於1月5日被下線!多家影院均稱收到了相關通知,院線不得再排映《晴雅集》……電影被迫下線引來了不少網友的猜測,由於作品本身並沒有太多的問題,就連之前涉嫌的抄襲風波也沒有得到實錘,並沒有相關方對此進行維權,因此作品在上線之後得到了不少網友的喜愛和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