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影視幕後工作人員,你對片尾快速略過人員表有什麼看法?」
——「嘴上說習慣了,其實還是很傷心的。」
這是知乎上一條問答。
作為影視幕後工作者,這是他們的日常。在大銀幕前的觀眾很少有人會注意幕後這些平凡英雄,他們沒有鎂光燈,沒有大舞臺,有的只是日復日地在崗位上兢兢業業。
而最近,電視劇《九州縹緲錄》發布了一支幕後花絮,片子裡沒有大明星,特別以劇組工作人員為主角,用鏡頭真實記錄了他們的工作狀態,在這個冷冬,溫暖著人們回家的路。
在古裝戲劇組裡,攝影組的小夥子們在宮殿之上,沿著鋪好的拍攝軌道,一遍遍地推著笨重的攝影機往返跑,只為了捕捉一條更好的畫面效果。
燈光組會在拍攝前不斷測試燈光的效果,在深夜裡換著大燈試圖打出更好的光效。
道具組裡針對一部古裝戲,需要手工製作上千件的兵器,在不斷打磨的過程中,伴隨著嘶啞磨耳的噪音,慢慢深陷其中而變得沉默寡言。
服裝組的師傅們,用幾百個小時打造戲服,每一件都親手縫製,一針一線,不計其數。
美術組裡,他們為了10秒鐘的鏡頭,鋪開一張張屏風,拉開一張張桌椅,為了在畫面裡嚴謹再嚴謹。
化妝組的工作人員們不管冷熱,不管風雪,必須在拍攝現場隨時待命,以備演員需要隨時補妝的不時之需,只讓演員們時刻保持最美。
場務組總是在片場做苦力的那種,每天搬一箱一箱的器材和道具,每天最晚走,每天最早到。
甚至還有劇組的廚師們,他們雖然不用參與拍攝的工作,但是他們負責給全劇組的人提供溫飽,一天三頓,忙碌在廚房裡和冬夜裡。
劇組的司機們,恪盡職守,將一批批工作人員和各種器材送到片場,開車穩又快,只為了大家能好好睡上一覺。
一部電影,一個劇組,大到幾千人,小到幾十人,都同樣需要各個部門和各色人員構成。攝影、燈光、道具、服裝、化妝、美術、甚至什麼都幹的場務,廚師、司機……就像造一幢高樓,需要有人打地基,有人和水泥,有人搬磚,有人漆牆……
小時候,曾經很天真的以為,拍一部電影很容易吧?不就是拿個攝影機移來移去,沒有那麼難吧?好像一部影視劇裡最重要的就是演員和導演。但每次電影結束拉出來的一長條工作人員名單還是給人很大的震撼——「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他們都是幹什麼的?」「怎麼從來沒見過?」 那些海報上、預告片裡、甚至各種幕後信息詞條上,統統沒有他們的名字。
後來慢慢接觸這個圈子之後才知道,原來電影的光鮮背後流著很多人的血汗。
每一部影視作品,都有一個龐大又繁雜的工業化合作體系。
就像杜可風之於王家衛,趙小丁之於張藝謀,熊欣欣之於李連杰,吳孟達之於周星馳,成就他人是一件很難的事,一部電影更是需要一堆人的成就。
《英雄》的色彩畫面令人迷醉,它的音效給人的回味更是前所未有,在很大程度上將武俠片的意境提升了一個層次。
《英雄》裡有一段李連杰和梁朝偉在湖面上的步履聲,是錄音師陶經買了質量好的保險套,在麥克風上套了幾層,來錄兩個主角的水上步伐聲,這幾步聲音會有種讓男人心跳的感覺。
電影《一步之遙》裡有一個場景片段的描述 —— 馬走日推開武六的房門火車車廂的樣子,從一個現實時空之中一步跨入了想像世界。在這個片段裡,沒有閃回、沒有提示。
在這個場景裡,一切的美術陳設都化作一種主觀的情感的表現。火車、沙灘、陽光,是情感,是記憶,這種記憶是充滿著荷爾蒙、熱情洋溢的,因此就連沙灘也都是金光閃閃的。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劇組運來真沙,又運來小米,都不合適,最後換成了玉米碴子才滿意,用了整整六噸。
《一代宗師》開場的雨夜打戲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燈光師爾少平通過打一個大範圍的環境光拉出雨絲和帽簷上落下的雨滴,然後通過地表水面的反射光來做出水滴落地後的彈跳感...
為了表現真實的年代感,導演王家衛選擇了一棟有著悠久歷史的老樓作為實拍場地,這就給燈光部門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爾少平在對面的樓頂上架起了十幾盞24頭的日光燈來模擬陽光。房間內部也為了放置燈光和機位,而做出了許多相應的調整:一些牆被拆除,重新做成了可移動的牆壁,以方便隱藏燈光和機器設備。
拍《金婚》的時候,有一場戲,劇本上寫著煮毛豆。拍這場戲時,已經是冬天,根本沒有毛豆可找。王玉娥最後根據老北京人飯桌上的日常喜好,改成了「煮了點花生米」。道具就是這樣,一切細節都要從生活出發才對。
《妖貓傳》,為了再現盛唐風貌,劇組專門組建美術團隊駐紮襄陽,以還原歷史感且避免造出假古董為原則,在兩位美術指導的帶領下翻閱大量古籍史料,花費六年時間,將襄陽的550多畝園地從藕荷沼澤變成了一座恢弘唐城。
《芳華》,其中一段長達6分鐘的戰爭戲長鏡頭。本來劇組完全可以用剪接的方式,在很多炸點上布多個攝影機拍攝,後期靠剪接把失真的地方剪掉,變成血肉橫飛的感覺。但為了呈現真實觀感,他們採用了一鏡到底的方式,攝影組、演員和爆破組都需要現場反覆排練走位。因為拍攝過程非常危險,一步走錯就會造成傷亡。
堅持匠心,細細打磨,做到對得起作品,也對得起自己的崗位。
但有時他們的薪水還不如工薪白領,也幾乎很少有獎項為其設立,為什麼還願意堅持,堅守在這個行業?可能就像《我是路人甲》裡那些群眾演員面對鏡頭說的:「我的夢想會實現的!一定會!會吧……」
他們在一部戲裡相遇,也許會在一部戲後分開,但只要還有戲的需要,他們就一定會在。為了那些鏡頭下的美,他們可以一遍遍地重來。不管拍攝條件多惡劣,他們都必須堅持到導演喊卡。他們中的很多人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機會能體會到臺前的注目。但他們的認真,需要被看到,他們的溫度,需要被擁抱。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