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麼一句話:
"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
此前,商業大亨田北辰參加了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的節目。在節目中,他被安排成了一個清潔工,住在離公司很遠的一個合租房中,房間不僅通風差,空間也非常狹小,這樣的住處在香港被叫做「籠屋」。
節目期間,他每天都要坐兩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工作地點,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一天下來,錢沒掙多少,反而累到不行,晚上回去後整個人累到一動不想動。
這樣的日子就像是個死循環,忙到沒有時間看書學習,只能掙扎在溫飽線上,於是他得出了一個結論:「窮人的窮,是因為沒得選」。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貧窮的本質:困住你的不是能力,而是思維
我認為,有一部分窮人的確是沒得選,但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貧窮卻是自己造成的。很多貧窮的人,窮在了思維上的懶惰,一直在做一些低層次低收入的工作,但就是懶得去學習,去往更高層次上走。
當然很多人又會說,並不是窮人不想努力,而是他們知道,努力了可能也沒什麼機會。這句話固然有可取之處,富人的確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好資源。但如今的社會,並不是一個均衡的社會,而是一個「獎勤懲懶」的時代,所以任何人都不應該把貧窮歸咎於沒有機會。
我認為,如果一個人的眼界、思維不夠高,那麼即使他碰到了機會,也未必能抓得住。
說到這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古代有兩個老農民聊天,暢想皇帝的奢華生活,一個說「我想皇帝肯定天天白面饃吃到飽!」一個說「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用的都是金鋤頭!」
其實,這就是思維局限造成的後果。
對於窮人來說,想要打破「死循環」,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維,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做到厚積薄發,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人最怕的就是對自己的處境麻木,得過且過,尤其對於窮人來說,這樣的想法更加危險。
貧窮的本質: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同樣是在《窮富人大作戰》節目中,有一位富家千金被安排成輔導老師,給一位窮人家裡的孩子輔導功課。之前她一直以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參加節目後她才發現,這個窮人家的小孩,一沾到書本就犯困,平時總是喜歡躺在床上,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
不愛讀書,才是他們貧窮最根本的原因,也是這個社會對他們的懲罰。
很多窮人都會把自己的貧窮歸咎於「貧富不均」,他們總是覺得那些有錢人「為富不仁」,他們一邊羨慕著有錢人,一邊又對他們表示不屑。
想要改變貧窮的處境,我認為首先就要摒棄掉這種心態,有些人鬥然而富,不排除利用了投機取巧的方法,但大多數的富人,都是憑藉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他們的財富是靠著自己的膽識,勇氣和能力支撐起來的。
其實,這個社會正在懲罰那些不讀書的人。比起無用的抱怨,我們不如靜下心來,多去在書本中學習一些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在書本中,我們能夠更容易的找到人生的方向和致富的方法。任何時候,抱怨是最無用的聲音,唯有奮力奔跑,唯有不斷武裝自己頭腦才是王道。
《貧窮的本質》——讓你看清貧窮的根源
這本《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是一本經濟學著作,但書中並不是枯燥的經濟學理論,而是以生動的實例,具體的數字,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這本書的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兩人先後前往全球五大洲多個國家,去探尋窮人的世界,調查了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
兩位作者憑藉他們對世界貧窮問題的研究,寫成了這本《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並且在2019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打零工,收入波動大,延長工時掙錢,累而且加劇競爭,身兼數職賺錢,但精力分散,專業能力會變差,人疲累,身體又容易垮掉。對保險信任度低,一病毀所有。 想要創業,資金少,規模小,創業特別艱難。 沒有時間學習,沒有一技之長,拼盡全力地消耗自己,辛辛苦苦收穫卻並不大。」
書中描述的這些,正是很多人的生活現狀:活著就是在扛著。想要扭轉局面,首先得認清自己的問題,然後做針對性的改善。如果你也面臨著這些難題,不妨去這本書中尋找一下答案。
我在看完這本書後,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窮人的窮,固然有制度的原因,有不公平的因素存在,但明白貧窮的根源之後,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東西,規避自己的某些劣根性,然後一步步精進,一步步變富,不說大富,但至少會比曾經的生活,有一個很大的改觀。
一個人命運的改變,始於思維的改變和行動的堅持,如果你也想改變自己的現狀,擺脫生活不寬裕的處境,那麼我建議你好好讀一下這本書,對照其中給出的分析,學會突破目前處境的方法。
精裝版全書現在只需要49,一頓飯錢,你就能夠找到擺脫貧窮的方法,改變自己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