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貧窮的本質》:導致貧窮的根本,不是能力,而是思維

2021-01-10 黑大解文

《了不起的蓋茨比》中有這麼一句話:

"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麼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的人並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

此前,商業大亨田北辰參加了一檔叫做《窮富翁大作戰》的節目。在節目中,他被安排成了一個清潔工,住在離公司很遠的一個合租房中,房間不僅通風差,空間也非常狹小,這樣的住處在香港被叫做「籠屋」。

節目期間,他每天都要坐兩個小時的車才能到達工作地點,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一天下來,錢沒掙多少,反而累到不行,晚上回去後整個人累到一動不想動。

這樣的日子就像是個死循環,忙到沒有時間看書學習,只能掙扎在溫飽線上,於是他得出了一個結論:「窮人的窮,是因為沒得選」。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貧窮的本質:困住你的不是能力,而是思維

我認為,有一部分窮人的確是沒得選,但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貧窮卻是自己造成的。很多貧窮的人,窮在了思維上的懶惰,一直在做一些低層次低收入的工作,但就是懶得去學習,去往更高層次上走。

當然很多人又會說,並不是窮人不想努力,而是他們知道,努力了可能也沒什麼機會。這句話固然有可取之處,富人的確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好資源。但如今的社會,並不是一個均衡的社會,而是一個「獎勤懲懶」的時代,所以任何人都不應該把貧窮歸咎於沒有機會。

我認為,如果一個人的眼界、思維不夠高,那麼即使他碰到了機會,也未必能抓得住。

說到這我想起了一個小故事:古代有兩個老農民聊天,暢想皇帝的奢華生活,一個說「我想皇帝肯定天天白面饃吃到飽!」一個說「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用的都是金鋤頭!」

其實,這就是思維局限造成的後果。

對於窮人來說,想要打破「死循環」,唯一的辦法就是儘可能的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思維,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做到厚積薄發,讓自己更上一層樓。

人最怕的就是對自己的處境麻木,得過且過,尤其對於窮人來說,這樣的想法更加危險。

貧窮的本質:這個社會正在懲罰不讀書的人

同樣是在《窮富人大作戰》節目中,有一位富家千金被安排成輔導老師,給一位窮人家裡的孩子輔導功課。之前她一直以為,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參加節目後她才發現,這個窮人家的小孩,一沾到書本就犯困,平時總是喜歡躺在床上,一邊吃零食一邊看電視。

不愛讀書,才是他們貧窮最根本的原因,也是這個社會對他們的懲罰。

很多窮人都會把自己的貧窮歸咎於「貧富不均」,他們總是覺得那些有錢人「為富不仁」,他們一邊羨慕著有錢人,一邊又對他們表示不屑。

想要改變貧窮的處境,我認為首先就要摒棄掉這種心態,有些人鬥然而富,不排除利用了投機取巧的方法,但大多數的富人,都是憑藉自己的努力白手起家,他們的財富是靠著自己的膽識,勇氣和能力支撐起來的。

其實,這個社會正在懲罰那些不讀書的人。比起無用的抱怨,我們不如靜下心來,多去在書本中學習一些有用的知識和技能。

在書本中,我們能夠更容易的找到人生的方向和致富的方法。任何時候,抱怨是最無用的聲音,唯有奮力奔跑,唯有不斷武裝自己頭腦才是王道。

《貧窮的本質》——讓你看清貧窮的根源

這本《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是一本經濟學著作,但書中並不是枯燥的經濟學理論,而是以生動的實例,具體的數字,從窮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創業、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個方面,探尋貧窮真正的根源。

這本書的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兩人先後前往全球五大洲多個國家,去探尋窮人的世界,調查了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

兩位作者憑藉他們對世界貧窮問題的研究,寫成了這本《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並且在2019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打零工,收入波動大,延長工時掙錢,累而且加劇競爭,身兼數職賺錢,但精力分散,專業能力會變差,人疲累,身體又容易垮掉。對保險信任度低,一病毀所有。 想要創業,資金少,規模小,創業特別艱難。 沒有時間學習,沒有一技之長,拼盡全力地消耗自己,辛辛苦苦收穫卻並不大。」

書中描述的這些,正是很多人的生活現狀:活著就是在扛著。想要扭轉局面,首先得認清自己的問題,然後做針對性的改善。如果你也面臨著這些難題,不妨去這本書中尋找一下答案。

我在看完這本書後,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窮人的窮,固然有制度的原因,有不公平的因素存在,但明白貧窮的根源之後,我們可以改變我們可以改變的東西,規避自己的某些劣根性,然後一步步精進,一步步變富,不說大富,但至少會比曾經的生活,有一個很大的改觀。

一個人命運的改變,始於思維的改變和行動的堅持,如果你也想改變自己的現狀,擺脫生活不寬裕的處境,那麼我建議你好好讀一下這本書,對照其中給出的分析,學會突破目前處境的方法。

精裝版全書現在只需要49,一頓飯錢,你就能夠找到擺脫貧窮的方法,改變自己的人生,何樂而不為呢?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該如何逃離貧窮陷阱?
    同樣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一些人,雖然遠不能算貧困人口,但是也無時無刻不感覺到自己依舊貧窮,那麼這裡面的一些內容,對你也必然會有啟發。要想擺脫貧窮的束縛,就要自己做出一些改變。我們常說富人和窮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來自於思維,這話一點都沒錯。你必須先在思維上脫貧,才能在生活中脫貧。
  • 億萬富豪體驗貧窮人生:原來能改變生活的,不是能力而是學歷
    每個富翁的貧窮體驗時間為5天,大多數人在沒有參加節目前都認為自己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改善自己的生活,給窮人做出一個好榜樣。「啪」,很快他們就會知道,什麼叫「真香」。作為一個有能力又受過教育的人,Erwin開始四處找人聊天,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什麼對改善處境有幫助的經驗。不過他所能接觸到的都是跟他一樣住板間的人,如果改變那麼容易的話,人家早走了。Erwin的另一個長處是做事有計劃性。第二天清晨,他算好時間,提前半個小時就到了工作的地點。他的工作是倒19層樓的垃圾。收拾垃圾絕對是個體力活,要不停地彎腰,起身,再彎腰,再起身。
  • 決定一個人貧窮還是富有,不是金錢和學歷,而是這五種王牌思維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在生活中,許多人都渴望成為一個懂得賺錢的高手,而我們要知道,決定人與人財富的往往不是金錢多少和學歷,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差異。曾有一個報導講過,很多貧窮的人可能因為走運,彩票中了大獎,過了幾年後, 你會發現,他們的生活又會恢復如常,本質上沒有改變。真正讓我們變得貧窮與富有的,往往是我們內在看不到的思維,這些才是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我們要想讓自己變得富有,就需要讓自己養成這些思維習慣。
  • 其實懶惰,並不是導致貧窮的主因
    前幾天看到一條關於扶貧的微博,吸引我的不是新聞本身,而是這條微博下面的評論。在這條微博下面,點讚最高的是認為國家幫助貧困戶脫貧是浪費財力物力。貧困戶之所以貧窮,根本原因是因為懶。我順手點進這幾個評論者的微博,發現他們要麼是學生,要麼是本身家庭條件很不錯的人。
  • 貧窮陷阱:貧窮是如何偷走一個人的未來?
    花錢買根本不需要的房屋,再把房屋抵押掉換錢,最後宣布破產.....這個充斥著非理性行為的世界,就是窮人的遊樂場和墓地,他們在這裡一邊狂歡一邊忍受著饑寒交迫。正如《貧窮的本質》中所說的:貧窮就像一道陷阱,讓深陷其中的人無法逃離。
  • 跟著這樣做,你也可以走出貧窮陷阱
    比如:出身不好、父母不好、環境不好、學習不好、能力不好、工作不好、工資太低、開銷太大......而有人就通過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寫了《貧窮的本質》一書,並因此獲得了201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們就是美國經濟學家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
  • 價值觀導致人們貧窮
    是什麼導致了人們的貧窮?應該是價值觀。有人認為一些東西沒價值,有人卻認為有價值。商人倒買倒賣,能夠發家致富,當然也有賠個底兒掉的。可是大部分窮人並不是這樣的,或許他們受了某種蠱惑,安於現狀,不思進取,或者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對於商人的賺錢行為嗤之以鼻。那麼,還怎樣去獲得財富?窮人並不都是有隱士一樣的情懷,還有很多窮人奮戰在掙錢的路上,但他們也僅夠滿足溫飽而已,到城市買樓房都買不起,有時候供給自己兒女上學都供不起,更別提別的需求了。那麼,他們就不想獲得財富嗎?
  • 美國前教育部長Duncan:貧窮不是命運,教育是解藥
    本文轉自 「未來之星EdStars」 (ID:little_edstars) 編者按 美國前教育部部長、Emerson Collective管理合伙人Arne Duncan認為,正是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公導致了代際間傳遞的貧窮
  • 一個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貧窮,不是爭吵,而是……
    可是,學生們上課開始分神,時不時往後看看他的母親,這讓學生們的家長意見頗大。後來,家長們意外地發現老師對母親盡孝,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學會了體諒與感恩。孩子的成績固然重要,但這世上還有很多比成績更重要的東西,正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父母過度的愛,對孩子而言是慢性毒藥,於孩子成年後毒性加劇,終將害了他的一生。
  • 心理學:越是貧窮的人,越有這三個壞習慣
    進化心理學家認為,貧窮不只是當下的事情,而是有心理遺傳機制的,也就是說貧窮是會遺傳的。 雖然現代社會已經全面發展,但是之前固有的心理基因也是有記憶的,於是貧窮的思維或多或少存在。社會心理學家指出,越是窮乏的人,越是具有三個壞習慣。
  • 貧窮的本質是什麼?如何打破束縛,實現階層躍遷呢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貧窮的本質》一書的作者。他們花了15年的時間,深入到五大州的貧困地區做深入研究。 最終得出結論,貧窮的本質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1、你之所以窮,是因為你的父母窮。
  • 什麼是貧窮陷阱,我們該如何靠自己擺脫?
    二、貧窮綁架你的思維,從而限制你的能力當人深陷在貧窮的泥潭中時,窘迫的環境會使他們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當下所需,目光局限造成人更加在意眼前得失,關注短期利益。正是基於狹隘的思維,窮人無法接觸更大的世界,限制了個人的可能性,也是這種局限使得窮人在面對困境時,常作出荒唐的舉動從而更加深了他們的貧困。從以上我們不難看出,真正讓人在貧窮的圈子裡兜兜轉轉的,其實是窮人思維。因此,要想徹底擺脫貧窮陷阱,我們只需要打破「貧窮—產生窮人思維—加強貧窮」這個閉環即可。
  • 這部紀錄片告訴你,貧窮被遺傳,不是因為不努力,而是這三個原因
    這種錯誤的認知其實已經限制了孩子其他的發展空間,所以很難走出貧窮。 訴苦式教育:讓孩子背負壓力內疚 在《父親》這部紀錄片裡面,韓培印也經常向兒子訴苦,告訴兒子自己為了讓他得到更好的教育付出了很多,韓培印也確實是砸鍋賣鐵讓兒子成為一個大學生。
  • 貧窮劇場
    相對於他所稱之於「滿盈的劇場」(Rich Theatre) , Grotowski 提出 " 貧窮劇場 " 的原則,捨棄遮蓋演員軀體的裝飾,試圖透過身體技藝的訓練來展現人的本來面目。在他的劇場訓練中,運用了各個古老傳統文化戲劇的演出技巧,但並非僅止於學習陳套的模式,而是希望藉由演練先人累積傳承的世代記憶,用身體知覺來重現表演時的狀態。
  • 貧窮真的只是不夠努力嗎?真的不是,社會學家早就研究清楚了
    這本質上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心態。今天介紹的這本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剛好解答了這個問題。一起與大家分享下。貧窮是某種結果,並不是原因。但是我們很容易發現貧窮的人更難賺錢,而富有的人賺錢更容易。
  • 《天道》: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想擺脫貧窮,只有自己最可靠
    這種「靠」的思維方式是導致王廟村貧窮的根本原因,這是一個沉積了幾千年的窮人思維方式,不止是王廟村所有貧窮的人都有這麼一個「靠」的思維方式,想要擺脫貧窮,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與其把別人當成救世主,不如靠自己來救自己,打破「靠」的思維,不再幻想不切實際的東西,想要一飛沖天就需要自己有振翅高飛的能力。
  • 日本貧窮的年輕女性越來越多?貧窮會遺傳
    物質的貧窮必然導致精神的貧瘠。一個19歲原本應對未來充滿憧憬的日本女孩子在採訪中談到最大的理想是有一份不用上早班和晚班的工作,許多20歲左右的女生絕望地感到自己能活到三十歲就已經很好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達日本貧窮女性越來越多?這首先要追溯到日本根深蒂固的男權文化觀念。在日本人的觀念中女性最大的成就不是在事業上有所建樹,而是終其一生學習做一個溫順的妻子。即使是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也依然將回歸家庭相夫教子看作女性的最終歸宿。
  • 電子書下載|《傲慢與偏見》《逆流》《貧窮的本質》《日本的細節》
    於斯曼借這位反英雄的主人公之口詮釋了他的頹廢美學,斬斷了和自然主義文學的聯繫,奠定了19世紀邪典之作的地位……▼【貧窮的本質】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類型:經濟學豆瓣評分:7.6內容簡介| 他們曾被說成是白人的負擔,是弱國劣政的犧牲者。
  • 最讓女人崩潰的,不是婚姻的貧窮,而是男人不擔當
    【明一悅讀原創,感謝喜歡,謝絕抄襲】 《三十而已》裡,鍾曉芹對著越來越讓人失望的男人說,「不想著解決問題,而是選擇逃避 很多男人會說,婚姻裡的女人天天吵來鬧去,無非就是一個錢字,現實得很,沒有錢就要鬧,卻忘了,最讓女人崩潰的,不是婚姻裡的貧窮,而是男人不擔當。
  • 拉姆·查蘭:不是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而是你懶得想
    接下來,和筆記君一起跟隨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管理諮詢大師拉姆查蘭的思維探尋答案吧~一、人機結合,機會更大先給大家分享一個真實事件:曾經,一位CFO出身的CEO給大家分享發生在他身上的一些事。2003年他的企業還不是很好時,賈伯斯就給他打電話,並且乘坐私人飛機來找他。來了之後就說要他的玻璃,就是手機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