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信息流,看短視頻。經常會出現一種人,曬車曬錢。然後以某種成功者的身份教育別人,你沒錢是因為你不渴望他,是因為你不夠努力。之類的雞湯簡直油花不要太膩。這本質上就是何不食肉糜的心態。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和忙碌的》,剛好解答了這個問題。一起與大家分享下。
貧窮是某種結果,並不是原因。但是我們很容易發現貧窮的人更難賺錢,而富有的人賺錢更容易。除了本質上賺錢方式的區別,更多的是不同的狀態帶給人的影響更多。
窮人是不努力嗎?絕對不是,書中的結論是。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思維特質,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佔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再給窮人一部分錢。還是不能夠很好地利用。由於在長期資源匱乏的狀態,人們對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人的注意力。會忽視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信息,造成資源的浪費。
有一檔節目,《窮富翁大作戰》就是講的這個道理。富翁被安排到做環衛工,持續3天不能回家體驗生活。後來主持人採訪,富翁說到,每天工作時間長。非常累,回家之後住的地方也是比較小。
由於基本的吃飯、住宿這些開支基本上佔據上大多數生活成本。導致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再去學習新的技能。有時間只想休息一下。
從這個角度就很好理解了,這種狀態基本上就是一個循環。而且是系統性的循環,需要多個點做出調整才能改變。比如,要有時間可能得先接受一個收入更低的工作。然後有時間再同時學習,而學習又要有新的支出。
為什麼會說是有效信息缺乏?
記得十年前,還有上線和下線的說法。給人發個消息得先看在不在線。現在網際網路非常普及,家用寬帶幾年前就沒有每月限時的說法了。為什麼還說有效的信息缺乏?
其實本質是,無效信息過載,太多了。我們每天要看多少信息,各種各樣的信息以圖文、視頻形式吸引走我們的注意力和時間。但是回過頭來,想一下,最近一周或者一天。你看到最有用的信息是什麼?可能忘記了。其實是沒有那麼有用。
這種情況其實很像,餓了好幾天的人走進了自助餐廳。我們在沒有建立系統的分析和判斷,不知道信息價值的判斷。
那麼我們該如何做?
重視時間的價值,時間是最公平的。無論貧困還是富有,時間都是一樣多。我們需要把時間真正地用給自己。
保持開放的認知,偶爾跳出固有的思維方式和路徑。比如,我剛開始做自由工作的時候,周一下午在咖啡店發現有很多人。對於一個每天按時上下班的人來說可能會想不通,他們難道都不用上班嗎?而且看起來也不窮啊。
機會總是在最深入隱藏著,我始終認為。大多數人能看到的機會已經可能是誘餌,真正的機會只有非常深入接觸的人才能夠看到。當然這不是指一天的工作重複很多年的深入,更多是你在這個崗位或者行業上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