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亞·加西亞(Nubya Garcia),倫敦薩克斯管演奏家和作曲家,是英國爵士樂復興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她在一個加勒比雙親家庭的氛圍中長大,她那充滿黑人氣質的爵士樂品牌,使她成為一批新成立的樂隊的重要先鋒。
爵士樂版圖遍布全球,在發源地美國不在話下,在歐洲和英國亦有大量樂迷和爵士樂手。爵士樂在七十年代後浪潮漸退,後來更被大眾認為一成不變,是屬於過去的老產物,然而近年爵士樂在英美兩地有復興之象,爵士樂再次回到大眾眼裡。
身為前英殖民地的香港亦受過爵士樂的薰陶,現存數間Jazz Club 亦相當活躍,不過在香港人眼中爵士樂印象卻是一派五星級酒店式Chill Out 的中產姿態,我首次接觸爵士樂是Charles Mingus 的《Haitian Fight Song》和John Coltrane 的《A Love Supreme》,前者急激危險,挑戰觀眾的耳朵,後者則是靈性十足的 free jazz 巨作,觸動內心深處,影響了我對爵士樂的取向,在我心目中的爵士樂絕不是在酒廊裡的背景音樂。
Nubya Garcia - Lost Kingdom
事實上爵士樂的起源相當草根,簡單來說起源於美國南部黑奴的藍調音樂,後來發展出swing、big band、cool jazz、hard bop、bebop,avant-garde jazz 到七十年代的 fusion jazz,爵士樂的「即興」精神令爵士樂是多變,從二十三十人的 big band 到 quartet,特別在 hard bop、bebop,avant-garde jazz 爆發的年代,是相當刺激的!
Nubya Garcia - Source
近年爵士樂復興之勢,在美國有薩克斯風手兼band leader 的Kamashi Washington 為首的爵士大樂團,在英倫也有一股新勢力在掘起,其中以薩克斯風手Nubya Garcia 為首的爵士樂隊,最深得我心(Gilles Peterson 本人亦曾在 BBC 推介過 Nubya Garcia)。
Nubya Gacia 出身於東倫敦,有著南美加勒比海血統,自小受父母影響喜歡上爵士樂,在她的音樂不難找到一點點 John Coltrane 和 Sun Ra 的影子,過去數年在 jazz re:freshed 的基地注場,在市中已薄有名氣,經過多年的磨練,玩過無數場 live gigs,終於在去年與幾位識於微時樂手進入錄音室,創作出自己的作品,於 jazz re:freshed 廠牌推出首張專輯《Nubya's 5ive》,翻印兩次都已經火速售罄,今年三月再出推 EP《When We Are》 。
Nubya Garcia 為 band leader 兼薩克斯風手,琴手 Joe Armon-Jones,低音貝司手Daniel Casimir,鼓手Moses Boyd,四位都是獨當一面的爵士樂手,收錄於首張專輯的《Lost Kingdoms》明顯受到Coltrane 的影響,充滿《Giant Steps》的影子,《Fly Free》來得現代而感性,薩克斯風與鋼琴互相對應,有大號手 Theon Cross 客串的《Hold》,加上Nubya Garcia 和Moses Boyd 有啫 afrobeat 及 Hip-hop/breaks 的底蘊,又是一場刺激緊張的好戲。
在Steve Reid Foundation和百樂Sam Shepherd (Floating Points) 幫助下Nubya Garcia 再推出新碟《When We Are》,新碟新方向,Side B 收錄兩首分別由K-15 和 Maxwell Owin 為《When We Are》和《Source》混音版本歌曲,取態明顯是傾向電子化,充滿大都會的現代感,有型而摩登,不難想像會輕易成為倫敦夜店喜愛歌曲之一,相信新碟已為他們打開另一道大門。
其實Nubya Garcia還另組爵士樂隊Maisha,擺明居馬玩「spiritual jazz」向 Alice Coltrane 和 Pharoah Sanders 致敬,也絕對值得一聽。
陸廷荃《爵士薩克斯即興演奏教程系列Ⅱ》上市
荷蘭薩克斯天后甘蒂·達芙的女子靈魂樂組合
鋼琴出道成名,走上爵士薩克斯職業路的才女
歡迎關注中華管樂網(www.cnbrass.com)微信公眾號,可獲取最新國內外管樂資訊和精品音樂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