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要談創業色變,創業代表的含義更多是「靠自己」

2021-01-09 宜問

#如何靠自己賺到第一桶金#

宜問創業 | 公眾號ID:yiwenchuangye

在2020年,提到「創業」,很多人都覺得這是「高危詞彙」,或敬而遠之或心有排斥。但是,在此客觀環境下,「創業」代表的更多含義應該是「靠自己」。

疫情發生以來,已經有近4個月的時間,期間和朋友聊得最多的就是創業、就業、賺錢等相關話題。雖然沒有見面,但通過網絡溝通就能明顯感受到很多朋友的不知所措。

經過疫情持續對生活和工作的影響,很多人心裡的危機感和焦慮感驟增。很多朋友低下頭,卻看不到前進的路。「賺錢無路、問路無人、經驗不足、資源有限」一個一個問題,壓在心上,人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卻又真的不知所措。在這裡不能憑空估計全國這樣的人有多少,但人們面對的問題卻客觀存在。

但是當問題錯綜交雜的時候,人們往往又很難獨自去直面這些問題,甚至會對「創業」這件詞敬而遠之、內心排斥,會認為疫情期間創業就像是「賭博」,風險太高。究其原因,是源於很多人對創業一直以來的片面理解。有人認為創業就是做人不踏實,東拼西湊掙點錢,沒有責任感;有人認為,創業就是受罪,麻煩問題一個接著一個,就像煉獄;有人認為創業高大上,全程高光時刻,象徵著財富與自由;等等人云亦云。

其實,這些都沒錯,只不過創業不是其中單單一種情形。作為創業者,這些加在一起都不如其所經歷的豐富。但如果要總結當前疫情影響下,創業對於創業者最突出的含義,那就應該是「靠自己」。

什麼是靠自己?

沒有員工,自己上手;沒有投資,自己湊錢;沒有項目,自己趟路;沒有人脈,自己聯繫;沒有時間,自己通宵...這就是「靠自己」:越是難的時候,越是親自上。

那創業者就只是指做老闆做合伙人嗎?

不是的,所有「靠自己」的人,都是創業者,不管你是在職場還是生意場。只要你是在為了生活為了夢想,迎難而上艱苦奮鬥,你就是創業者,你就會經歷創業者的榮辱興衰。

那面對的問題怎麼辦呢?

思考之後,答案只有一個:直面它、解決它。所以,我們準備了「圓桌」,建圈子召集朋友,決定把這些問題擺在圓桌上,和大家一起開腦洞想辦法、定方案抓行動。我們圍在一起,每個人都是迎難而上的創業者,互相傳遞積極的能量和明確的方向。就能在面對生活時更擔當,面對危機時更勇敢,面對社會時更警醒。一個圈子一些朋友圍在一起,就像生活突然展現魅力,在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窗外照進一束陽光、穹頂發現一株草莓。

具體怎麼做?

「圓桌」是我們準備的創業資源分享社區,用社群做分享,服務圈子裡的朋友。桌上是大家的問題和我們提供的「工具」,我們一起做聊乾貨、做實戰。

以下是我準備的工具:

工具1:職業規劃與B計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加入社群後,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做「一對一」的問題排查匯總,安排「上桌」,制定工作規劃,這是開始創業的前提。

如果你身在職場或打算在職場中創業奮鬥,現階段遇到瓶頸或者就業困難?社群裡有專業的職業規劃老師,在社群裡期待你的加入。只要是社群圈子的一員,就可以免費獲得一對一的就業諮詢與職業規劃輔導,如果你和老師聊得來,還可以單獨聯繫拓展圈子,成為生活中的夥伴。

如果你身在商場或打算在商場中創業奮鬥,現階段面臨轉型或者接連失利?社群裡有專業的商業諮詢老師,在社群裡期待你的加入。只要是社群圈子的一員,就可以免費獲得一對一的商業諮詢與發展規劃輔導,如果你和老師聊得來,還可以單獨聯繫拓展圈子,成為商業中的夥伴。

除了量身定製的規劃工具,我們還需要有應對風險的B計劃。不管你是在職場還是商場,都要為應對風險制定B計劃,有應對預案。在我們艱苦奮鬥的同時,也要看誰能與我們風雨同舟;眼界很重要,兜裡的錢更重要,經濟基礎是B計劃的核心。擁有一份多元化收入的事業或職場副業,不僅是剛需,也能體現一個創業者面對困難和風險的韌性。畢竟,誰都不想為五鬥米折腰。

工具2:免費的創業知識開放平臺

要想有穩定的價值產出,就得有完善的專業技能。專業技能是我們的個人價值的重要載體之一,只有持續學習與實戰,才能形成完善的專業技能,形成專業化的價值標籤。朋友們可以在社群裡互相交流的同時,逐漸建立自己的差異化價值的護城河,為你快速建立人脈圈子做鋪墊。

同時,為了幫助朋友們不斷提高專業技能,我們將原線下付費的商學院課程,免費開放給社群裡的朋友,並且會跟隨市場變化不斷更新迭代。就是要將社群打造成一個創業知識開放平臺,讓朋友們不斷打磨自己的專業技能。

課程圍繞工商管理、網際網路運營、網際網路產品等為主。可能你在朋友圈見過各種各樣的付費課程,或者已經為很多課程付了費,但現在你有機會免費學習這些課程。

空有靈魂沒有乾貨,隨風搖曳不能持久。清晰的建立自己專業化的價值標籤,是我們安身立命的基本。

工具3:能為你帶去陽光或者草莓的圈子

明確了目標計劃,掌握了專業技能,就擁有成長的基數,下一步你需要的就是能帶來倍速增長的圈子。

無效的圈子很常見,如果這個圈子不能為你帶去「陽光」,也不能為你帶去「草莓」,那它就是無效的圈子。有價值的圈子,能為你帶去積極的能量、賺錢的資源。我們應該以專業技能為基礎,通過圈子這個支點撬動財富。閉門造車不能充分發揮個人價值,只有我們去擴大自己在圈子中的價值與影響,才能快速成長。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有價值的圈子,可以成為你成長的加速器。

宜問創業圈,由此而來。

希望我們的努力,都可以不負韶華。

如果你願意,我們交個朋友,來聊聊。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創業企業如何「斷臂」求生?|前沿課堂
    來源:鈦媒體3月27日20點,由鈦媒體、鈦客專家主辦,華為雲WeLink提供直播技術支持的「企業戰疫」前言課堂第二季,「組織創客化,疫情後企業降本求生新方法」通過線上直播形式開展。疫情之下,降薪、裁員、解散……成為無數創業企業被逼無奈下的選擇,如何保住現金流,挺過疫情的艱難時刻成為企業主需要審慎考慮的問題。
  • 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
    2020的庚子年,一場疫情改變了你我他,也改變了商業世界。這一年,還剩5個月就到2021,給我們思考的時間不多了。這一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就業壓力山大。這一年,企業倒閉、裁員的新聞屢見不鮮。這一年,何去何從?我們不僅要問,後疫情時代的創業機會還剩哪些?今天借這機會我們一起探討,我先拋磚引玉。
  • 中公教育李永新:疫情下一定不要悲觀!創業要看緣分,也要幸福
    但這次疫情,也給我帶來了三點不太一樣的體會:一定不要悲觀 要往前看我們承認,新冠疫情確實慘痛,也是人類歷史上的少見的災難,但請大家一定不要悲觀。從統計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說創業在30歲~40歲之間成功的概率比較高,如果你現在只有20幾歲,那麼你離成功創業的概率就相對較低。第三個是10年。創業平均成功時間在10年以上。所以是不是適合創業,要不要創業,大家需要結合上面的數字,結合創業的成功率,自己認真思考把握。
  • 創業遇挫時 他靠什麼堅持下來的
    他們一開始想自己設計、自己製作,但是買了機器回來發現印得不好,最後就只好接單找代工廠加工,而自己賺差價。此外,他們還幫學校裡的一些活動去找商家拉贊助,也是賺點差價。  再後來他發現校外一些商家的宣傳單沒法在學校散發,於是就去找商家談,把想做廣告的商家信息都集合起來,列印一張A3紙大小的廣告單,在寢室裡散發,收取商家的廣告費。
  • 創業青年楷模現場「傳經送寶」
    我覺得,創業還是要靠自己。首先要給自己定一個綜合的項目評估,如果結果跟你設想的不吻合,那建議先就業再創業。因為「騎驢找馬」也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學生王成鋼:聽說您在創業之前還做過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賣過床上用品、做過醫藥代表和醫療設備銷售等,這些工作經歷對您之後的創業有哪些促進作用?
  • 2020年創業,做雲計算淘寶微商小程序餐飲?看清疫情下的創業趨勢
    疫情之下,再找工作也成了問題,創業成為失業群體不得不面對和考慮的事情。這是被迫走上創業路的創業大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支大軍今天種下的因,未來或許能結出碩果,也未可知」,一位不具名的大學教授這樣講道。這是非常令人安慰的說法。
  • 創業公司要不要多元化?
    1.老業務遇到瓶頸是否一定要轉型狹義上來說創業公司的多元化遠遠還談不上「戰略、版塊」,更多時候就是純粹的多業務經營。所以,專注還是多元化的困惑一般會出現在兩種場景之下:一是老業務遭遇瓶頸;二是看到新商業機會。
  • 做創業規劃創業前先想好準備做什麼 想創業,先鋪路
    面對困難,你不能考慮是否能走過去,而是不顧一切向前衝,你要堅信自己一定能過去,然後你才能過去。如果你沒有信心,底氣不足,那麼先輸給了自己還談什麼戰勝困難。 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的朋友下面就比較關鍵了,拿出你總突入的10%上下資金去考察市場,適合自己該做的事情。資金自己調節,如果不夠那就增加投入,單決不能超過30%。如果花了30%的創業資金也還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相信你自己也該覺得自己不適合創業了吧,這就是個人眼觀問題和魄力問題。一個創業者沒有一定的眼觀和魄力是不可能創業成功的。
  • 2020創業邦100未來商業峰會來了
    因變新生,創業邦用一年的時間發現並陪伴了最具創新成長性的企業,年末之際,我們將頒發《創業邦2020年度中國創新成長企業100強榜單》,探秘這些企業高成長背後的邏輯。主題演講如何「因變新生」?創新者們將聚焦企業從商業創立到成長曆變,從困境轉折再到新生發展的每個瞬間,解讀品牌背後那些因變新生的關鍵動作與內在邏輯,將企業家的精神之魂點燃在場每位觀眾,鼓勵未來者在「變局」之中開創無限「新生局」。
  • 普通人可以通過創業改變命運嗎?創業是遙不可及的夢想還是唾手可得...
    創業,一個一聽就讓人振奮不已的詞。創業成功就代表著與現在的生活徹底告別,走進自己夢想的生活。想想那些大佬們的生活,不全是通過自己創業得到的嗎!那麼如今這個年代,創業還能取得成功嗎?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
  • 致敬深圳40周年:傑美特「決色」創新創業正當時
    8月26日正值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熱土之上發生過無數創新創業的故事,而兩天前剛剛成功登陸創業板掛牌深交所的傑美特,作為A股市場第一家聚焦移動智能終端防護領域的上市企業,正是深圳這片熱土上成功創新創業故事的縮影。
  • 創業第一戒:千萬不要企圖不勞而獲
    這幾天,幾個創業的朋友在一起聊人生幸福,有一個朋友說很長一段時間,自己老是在幻想,如果有一天突然有了一千萬,多好!還有一個朋友說,假如有人在鬧市區送一套房給自己多好。還有一個朋友幻想,希望有一天邂逅貌美如花的女主角,然後牽手走進婚姻的殿堂。我內心一陣緊凜,其實創業第一戒,就是千萬不要企圖不勞而獲。
  • 明天依舊,創業者堅守2020
    這裡是3個北京創業者的故事,他們來自「創客北京」大賽,是各自領域第一梯隊的代表。他們會感嘆壓力大、睡不著覺,回想疫情留下長長的一聲嘆息;但也會在談到賽道未來時連用「絕對是這樣,一定是這樣,這是毋庸置疑的「來表述自己的堅信。他們的堅守讓我們相信,風暴過後,明天依舊。
  • 從心出發·燃2020|佛山市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尾牙樂談暨2020嘉年華...
    同時策劃了新年祝福兌利是、創業心願慢郵、圓桌對談聽我的、創業回憶錄等互動遊戲環節,為本次尾牙樂談嘉年華音樂薈留下許多精彩回憶瞬間。新年喜氣,手抒祝福心願,來年鼠你漂亮又有錢。籤到現場,創業者在新年祝福籤上寫著自己的新年祝願,小目標、健康、奮鬥賺錢依然是最熱詞。祝福公司,祝福基地成為當下最有溫度的願望!
  • 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 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 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2020-05-06 19:07:49 山東省委臺港澳辦公室供圖   中新網濟南5月6日電 題: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作者 李欣 陳心如  「我希望能在三年內,與中國50所非高校型的職業學校或者學院合作,培養出200個在新媒體營銷領域的人才,孵化出1萬家創業公司。」
  • 2020年想自己創業,有什麼好的點子嗎?
    這個年份你創業基本上就是困難至極,這個年份你就應該以靜制動,不應該太著急,就慢慢觀察,慢慢看,不要一下子把自己的錢部都壓在上面。你這樣會把自己玩死的,我們應該要認識到當前形勢的變化。現在今年因為遇上這個疫情,很多一些公司啊,一些工作室啊,都面臨這個生存的壓力,那麼這個錢就是這麼多,大家的消費意願就是這麼多,但是所有的公司在建立起來又特別多,那麼就是這個肉變少了,但是這個是人卻是一樣的多,那麼大家分到的東西就少了嘛,所以競爭就很激烈了。
  • 穩中求進的創業人, 他說一切要靠自己摸爬滾打去領悟
    穩中求進的創業人, 他說一切要靠自己摸爬滾打去領悟 2020-08-06 16: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青創業平臺看好大陸市場:抓住疫情過後發展機遇
    「五一」假期前,為協助在成都創業的臺灣青創企業(項目)復工復產,亞臺青(成都)海峽青年創業園舉辦了線上直播活動。在直播中,郭弘揚結合疫情發生後自己在成都一個多月的實際感受,與臺灣網友展開互動。  「我想給大家傳遞一個積極信號,大陸疫情防控十分嚴謹,生產生活基本恢復,消費觀念正在轉變。」
  • 新冠疫情改變韓國年輕人創業趨勢 開網店成香餑餑
    韓國新冠病毒(COVID-19)肺炎疫情長期化,"非接觸模式"已成為人們全新生活方式。在此情況下,創業趨勢也由單純的線下轉為開網店,備受年輕人青睞。 據業界23日消息,一項問卷調查顯示,在新冠疫情蔓延之下,青年職場人創業更青睞開網店。 韓國某招聘網站以2013名職場人為對象,進行了有關創業方面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1%的受訪者有創業意向。其中,20.2%選擇開網店,而開咖啡店和炸雞店等線下連鎖店的佔比為19.9%。
  • 疫後新開店面超百家,為什麼更多人創業選擇加盟芭芭多?
    2020年一季度,新冠病毒疫情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全所未有的衝擊,可以說各行各業都進入了「冬眠」狀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實體經濟2020年的春天格外艱難。但困局之下,往往是機遇來臨之時,我們在看到「危」的同時也要擅於發現「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