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實施為我國商業保險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020-12-23 健康界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其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中提出,按DRG支付是世界公認的較為先進和科學的支付方式之一,是實現醫保患三方共贏的重要手段。隨著CHS-DRG逐步試點運行,商業健康保險作為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著機遇和挑戰。本文將探討商業保險要在什麼時候以何種方式跟進DRG,以及DRG可能帶來的產品創新機遇。

商業保險何時跟進DRG

在發明DRG的美國,DRG首先在聯邦政府保險(Medicare)上推行,隨後商業保險快速跟進。有學者研究了商業保險DRG,發現商業保險在DRG創辦之初就逐步開始了對於自身服務的改革,隨著DRG在全國推進,醫療數據的不斷更新,DRG分組與算法不斷改變,商業保險也一直在政府DRG的基礎上更改著自己的計算方式。但由於美國各地之間的醫療市場存在很大差異,至今也沒有創造出一個廣泛適用商業保險的算法和權重[1]。根據美國的經驗,在DRG實施之初,商業保險公司不應嘗試建立自己的DRG系統。這個經驗尤其適用於我國,因為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市場份額遠低於美國同行的市場份額。

除了最先建立DRG系統的美國,德國也探索出了本國的G-DRG系統,取得了不錯的醫療費用管理效果,也可以成為我國探索DRG實施的範例。德國的DRG體系將政府與社會治理相結合,在社會治理的主體中就有以醫療保險機構為主體的疾病基金協會,其不僅可以與醫療服務商進行談判和價格協商,還可以代表社會醫療保險方在聯邦聯合基金會中參與健康基金資產的分配[2]。如前述,我國的商業保險目前市場份額並不算高,議價能力並不強。但是市場發展非常令人期待。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報告》[3]顯示,2012年到2017年間保費收入五年複合增長率38%,預計到2020年健康險市場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除此之外,中國商業健康險白皮書[4]顯示,近年來我國商保公司除提供商業健康險產品之外也逐漸承擔更多的社會角色,比如承辦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經辦醫保服務等。同時,李珍等人[2]也提出,對於我國來說,學習德國的經驗,在醫療服務和醫保領域通過立法培育和完善社會治理主體及其治理體系是急迫的。綜上,我國的商業保險在未來也很可能在DRG的運營和資金分配中擁有一定的話語權。因此面對目前CHS-DRG的試點運行,商業保險應採取主動的態度,積極地參與到目前DRG系統的設計和實施中,為未來提高行業話語權奠定基礎。

商業保險如何跟進DRG?

首先我們可以從美國的案例中獲得一些適用於商業保險的經驗。在Carter等人的文章中提到了一個商業醫療保險公司[5],在使用DRG初期首先嘗試針對25%的保險案例使用這一新型計費方式,並逐步將DRG應用在所有案例中。我國的各種類型的商業保險也可以採取這類做法,即先在部分產品中實驗,再擴大到更多的產品應用中去。

對於住院險和重疾險,商保公司可能需要跟進的並不多,DRG帶來的影響可能更多的是正向的(降費的)。對於傳統的住院險,其大多數時候是作為醫保報銷的費用補償,根據我國目前的政策來看,DRG付費適用於急性期,住院資源消耗與醫療效果關係密切的住院患者。根據Carter等人[5]提出的做法,商業保險公司可以選取20-30種這類疾病的代表,分析CHS-DRG對於此類病例的賠償有何變化,金額是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每一種診斷相關組裡面包含的服務項目增加了哪些或減少了哪些。我們可以推測,對於大部分醫療過程不是很複雜的病例來說,由於DRG設置了其醫療費用的上限,醫保賠付的金額會較以前降低,病人在醫保外的賠付金額變得更加明確,商業保險的賠付上限也可能會隨之下降。這對於商保來說是一個節約成本的好機會,但DRG實施可能會導致某些原本醫保可報銷的部分變為自費,對此商業保險可以考慮擴展原本產品內服務的覆蓋面,來提高用戶的購買意願。對於重疾險,大部分商保產品會進行定額給付,由於重疾所包含的疾病大多數醫療過程較為複雜,可能會使病例不能納入DRG診斷組或成為特殊的「費用極高病例」這類病例依舊按照以前的按項目付費方式結算,因此商業保險的賠付定額可能不會受到很大影響。

對於高端醫療保險,由於其免賠額低,覆蓋範圍廣泛,包含DRG之外的門診等項目,彌補了DRG帶來的服務空白和增加的自費比例,在未來發展中有極大潛力。對於住院賠付部分,可以借鑑美國加州的經驗[6],即不更改聯邦政府保險的算法和分組,但在此基礎上更改賠付比率。在我國,高端醫療險就可以以CHS-DRG的付費標準為基準,根據用戶就診醫院的具體情況(公立特需部、公立國際部、昂貴私立醫院等)和自身的談判能力設定賠付的比率。比如,普通DRG的賠付金額設為基準100%,對合作的公立醫院特需部就可以設立110%的賠付率,對於更加昂貴的私立醫院則可設立更高的賠付率,比如120%。我們採訪過北京大瑞集思公司的譚小剛總經理,上述賠付率的分開設置在技術上可行。而對於賠付金額的影響,同理於上述住院險和重疾險,對於不複雜的案例,賠付的金額將會減少;對於較為複雜的案例,賠付的金額可能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除此之外,商保公司如果想建立這樣的新系統,可能會涉及對於醫院原本DRG系統的信息分享及模式切割,醫院會存在對於信息安全和管理上的顧慮。因此商保公司應儘量採取主動的態度,投入資金建立系統。對於非住院部分,如門診、體檢、健康管理服務等,因為不包含在DRG分組中,所以可依舊按照原有的政策來進行賠付。

DRG激發產品改革

由於目前DRG在我國剛剛試點運行,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撐商業保險公司進行基於精算的理賠方案的更改,因此現階段商業保險可以定性地研討更改產品的類型和覆蓋範圍。首先,商業保險可與合作的醫療機構事先協商,定期分享最新的理賠趨勢和醫患對於此類改革的反應,由此調整自己的現有產品。對於合作夥伴範圍較廣泛的高端醫療險來說,尤其要注重與公立醫院或者是其特需部的合作。較私立醫院相比,公立醫院吸收社會資本的能力比較有限,醫院及醫生的收入結構有待優化,在DRG實施後,由於設置了賠付上限醫院和醫生可以獲得的收益將更加受限,這一情況為商業保險公司提供了更多機會,商業保險公司可以積極與公立醫院合作,為醫院提供更多服務與財務方面的支持以擴展自己和醫療服務提供商的網絡,增加自己產品包含的合作醫院,尤其是一些知名度較高的公立醫院,以吸引更多的客戶。

對於產品的改革,可能會有以下幾點趨勢。1)由於醫院要對原有的住院費用結構進行拆分,部分入院後的檢查和藥品開支會移入門診,醫保報銷住院費用會減少[7]。對此,商業保險,尤其是住院險,是否可以考慮贈送門診險來吸引客戶,這樣並不會過多地增加產品的成本,同時還可以彌補用戶新增需求的空白。2)除此之外,美國最近的研究顯示, DRG導致了一定程度的早出院率,這無形中增加了出院後護理機構的壓力(比如康復中心、療養中心)。美國目前的政策要求收到聯邦政府保險DRG賠付的醫院分享一部分金額給這類護理機構[8]。鑑於此,我國商業保險是否可以考慮增加與除醫院外的護理和康復機構的合作,創立單獨的與出院後護理相關的保險項目,與住院險或重疾險捆綁銷售,給予適當的折扣,以「覆蓋較全(其實只是增加了護理中心和康復中心),但價格又相對於高端醫療低很多」的廣告來吸引用戶。3)對於特殊類型保險(比如生育險、牙科險、眼科險),最新的CHS-DRG本身就包含了部分相關的手術或疾病費用[9],這勢必也會對此類患者的醫保報銷費用產生影響。商業保險可考慮因應更改此類保險包含的項目和賠償的金額。4)最後,我們不建議單一商業保險公司對於已建立的CHS-DRG算法和分組進行改動,這會使與醫療服務提供商之間的協議更難達成,同時縮小自己的市場空間。但隨著國家DRG系統的逐漸完善,商業保險與醫保的差異逐漸增大,作為對未來的展望,商業保險,尤其是與醫保最相近的涵蓋較全的高端醫療保險,可以考慮聯合建立適合於高端醫療險的DRG行業統一標準和算法,各保險公司再根據自己的醫療網絡和談判能力在統一算法的基礎上,與醫療服務商談判,按比例更改報銷金額。這樣既方便商業保險日後與其他醫療服務商建立聯繫,也有利於行業的監管,形成一個良性競爭的市場。

總而言之, CHS-DRG試點運行不會與商業保險公司的發展形成互斥的關係,也不會否定其現在的業務模式。對於大部分商保公司,應該緊跟DRG改革的步伐,只有儘早地參與到DRG改革中來,才能謀求賠付模式的改變,並了解最新的賠付趨勢,從而對自己的產品類型和福利方案做出相應的調整,爭取更大的市場份額。

參考文獻及網站

[1] 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 An Analysis of Private-Sector Prices for Hospital Admissions [Z]. April 2017

[2] 李珍,趙青.德國社會醫療保險治理體制機制的經驗與啟示 [J]. 德國研究,2015,30(2): 96

[3] 2018年中國商業健康保險報告[R].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2018

[4] 中國商業健康險白皮書[R]. 太保安聯健康險. 安永. 2018

[5] Carter, G., Jacobson, P., Kominski, G., & Perry, M. (1994). Use of Diagnosis-Related Groups by Non-Medicare Payers [J].. Health Care Finance Rev., 16(2), 127-158.

[6]Transitioning to a New Medicare-Based Benchmarking Paradigm for Commercial Payment [DB/OL]. (2020). Retrieved 13 April 2020, from https://www.hfma.org/topics/hfm/2018/october/62108.html

[7]DRG對商業健康險的挑戰和機會[EB/OL]. (2020). Retrieved 13 April 2020, from https://med.sina.cn/article_detail_103_2_74397.html

[8]Learn About Diagnostic Related Grouping and How It Works [EB/OL]. (2020). Retrieved 13 April 2020, from https://www.verywellhealth.com/drg-101-what-is-a-drg-how-does-it-work-3916755

[9]國家醫療保障局. 國家醫療保障疾病診斷相關分組(CHS-DRG) 分組與付費技術規範 [Z]. 2019-10

作者:

陳俊翹,康語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醫院網絡與健康分析總監,多年健康行業諮詢經驗

閆昳儒,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商學院,醫療管理碩士在讀生

相關焦點

  • 我國工業軟體發展面臨三重機遇與三大挑戰
    在CAM、CAD、CAE、EDA、PLM等細分市場之上,90%以上的份額都被達索、西門子、新思科技等國外企業所佔據,市場和技術也都被它們所壟斷,這給我國產業發展以及本土企業的崛起帶來了巨大阻礙。  在這一形勢下,我國工業軟體發展所面臨的三大挑戰不言而喻:  其一是高端製造關鍵工業軟體正被國外「卡脖子」。
  • DRG實施後重疾險的發展趨勢
    DRG實施之後,重疾險將如何發展是市場另一個更為關注的問題,在這方面同樣可以參照中國臺灣地區市場。實施DRG之後,重疾治療費用的透明化和增速下降對商保產品起到了引導的作用,主要的趨勢是做減法。不過,根據2019年衛健委發布的統計年鑑中的數據,2018年所有公立醫院肺癌治療費用為2.45萬元,如果只看省級醫院,則為3.5萬元。由此可見大陸地區醫院之間治療費用相差巨大。但由於在治療重疾上病人偏向於選擇三級醫院,因此花費還是相當高的。
  • 電動汽車為我國零部件企業帶來新機遇
    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2020年是一個關鍵窗口期,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關鍵時期。到2020年,隨著補貼的取消,外資、合資企業的品牌將開始發力,屆時國內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時間將不多,未來5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關鍵時期。
  • 商業健康險不是奢侈品 消費者期盼獨立保險經紀人
    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商業健康保險仍將是保險業中活力最強、增速最快的板塊,到2020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有望達到7000億元至10000億元,成為與財險、壽險並列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一年可少交百元左右個稅這一利好政策將給居民帶來什麼樣的實惠?
  • DRG實施後健康險產品的發展趨勢
    DRG實施之後,以住院產品為核心的商保產品將如何發展是市場較為關注的問題,在這方面參照東亞其他地區的市場趨勢更具參考意義。從中國臺灣地區市場來看,實施DRG之後在醫療費用方面的變化和商業保險的設計和發展是緊密相關的,主要的趨勢是日額為核心,限制細化。
  • DIP點數法對商業健康險的挑戰
    不過,點數法帶給商業健康險的影響與DRG會略有不同。雖然不管是哪種模式,核心是推動醫療服務價格的透明化,但點數法非常細化,沒有將類似的病種歸為同一個病組,這導致商保在對住院費用進行評估和計算的時候面臨了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帶來了三大挑戰:無法確切知道當年的醫療服務單價、賠付向三級醫院集中和賠付件數可能在短期內快速上升。
  • 史帶保險:抓住保險行業高質量發展轉型機遇
    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 在逆全球化加速、中美關係急劇變化、新冠肺炎疫情突襲等形勢下,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保險業正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史帶保險作為國際知名的保險品牌,始終秉承著高質量發展的理念,深耕中國保險市場,探索保險產業發展新機遇,以期邁向保險產業發展新徵程!
  • 院長圓桌派 | 金昌曉:北醫三院DRG管理變革之路經驗分享
    DRG學院第二期課程,特別邀請到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金昌曉帶來《DRG改革下醫院管理的機遇和挑戰》,這也是金書記首次做客DRG學院,在線分享DRG主題課程,與全國30萬中高級管理者交流探討。 課程主題:《DRG改革下醫院管理的機遇和挑戰》 課程亮點:
  • 史帶保險:引用最高的標準,提升吸引力
    近幾年,國際國內經濟和商業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隨著金融一體化和保險國際化步伐的加快,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史帶保險在1919年便來到中國開展保險業務,也親眼見證了中國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
  • 商業保險發展進入快車道 未來5年健康險複合增速需為20%左右
    在健康中國戰略和醫改的大潮下,商業健康險正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1998年,我國開始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制度,經過20年的不斷改革,形成了「以基本醫保為主體,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架構。國家醫保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為23334.87億元。
  • 保險新格局|黃洪:發展商業養老保險 加快「第三支柱」建設
    黃洪指出,一是從滲透率來看,我國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分別只有4.3%和430美元,在全球的排名分別排為第38位和第46位,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保險市場的水平,也低於全球保險業的平均水平。目前我國人均持有人身險保單數不足1件,僅為0.8張,這與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人身險迎發展新機
    國常會定調人身險「擴面提質」措施,包括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等。12月9日晚,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
  • 抓住機遇 應對挑戰
    原標題:抓住機遇 應對挑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隨著對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學習的不斷深入,更加深刻理解了黨中央對當前階段「時」與「勢」、「危」與「機」的重要判斷。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發展藍圖,提出確保二〇二七年實現建軍百年奮鬥目標。
  • 銀保監會發布實施《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
    為規範網際網路保險業務,提升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水平,日前,銀保監會發布實施《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對《辦法》相關問題進行了解釋(摘選)。
  • 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 | 「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分...
    在「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這次會議以深化保險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以科技保險服務科技產業發展及科技創新為目標,具有積極而深遠的意義。保險作為金融業三大支柱之一,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功能,在促進科技與金融相結合、為科技創新提供風險保障等方面,可以發揮獨特優勢和積極作用。加快發展科技保險,對於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完善科技金融創新體制機制,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支持國家戰略實施。當前,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高科技企業採取制裁,在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凸顯出培育我國先進位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性。
  • 銀保監會:正研究將部分目錄外費用納入商業大病保險之內
    銀保監會將加強與國家醫保局的溝通合作,支持保險公司積極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為老齡化挑戰貢獻行業力量。最近,我們針對長護試點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將出臺一個試點規範性文件,重點對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服務的投標行為、服務能力、財務管理、風險調節機制、市場退出進行規範,壓實公司主體責任,確保服務水平和理賠質量,嚴肅查處違規問題,把這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辦好。
  • 江蘇專門發文促進補充醫療保險,帶來哪些機遇與限定
    基本原則提出:一是本指導意見中的補充醫療保險,是指用人單位為職工建立的補充醫療保險,以及由政府引導支持,群眾自願參保,商業保險公司承擔保險責任並自負盈虧,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二是將補充醫療保險作為準公共產品,建立商業化運作、保本微利為運營導向的市場機制,引入競爭機制,加強保險精算平衡。
  • 中科軟: 保險信息化領域的「長青樹」
    王欣表示,受疫情影響,人們對保險的重視程度進一步加深,為未來保險公司收入的加速增長帶來了可能性,保險公司各類業務的創新發展將帶動IT投入的持續增長和IT創新需求的不斷湧現,為公司在保險信息化領域帶來新的機遇。  專注保險主業  市場佔有率是最直觀衡量公司競爭力的核心指標之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中科軟在國內保險公司中的綜合市場覆蓋率超過96%。
  • 疫情加速保險行業轉型:以專業人才迎接新機遇
    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保險營銷員隊伍迅速擴大,但這背後,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大進大出等問題較為突出。如今,隨著市場對於保險消費需求的不斷升級,營銷員渠道由量到質的轉型已是大勢所趨。疫情激發大眾保險需求疫情給保險業帶來一定挑戰的同時,也給保險行業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 ...保險+健康管理是大勢所趨 行業要圍繞健康管理的「管」字多下功夫
    商敬國透露,正在修訂中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新增了"健康管理服務與醫保合作」內容,為健康管理服務和管理式醫療發展注入了「助推劑」。圖片來源:攝圖網健康險市場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在政府支持與政策推動下,近年來,商業健康保險得到快速發展,2013-2018年間,年複合增長率達37.6%,已成為我國商業保險發展的重要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