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健康險不是奢侈品 消費者期盼獨立保險經紀人

2021-01-20 環球網

除了每月從工資中扣除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用,您是否會為自己或家人再購買一份商業健康保險?日前,備受關注的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終於落地。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試點對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給予個人所得稅優惠,對個人購買這類保險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按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業內人士預測,未來一段時期,商業健康保險仍將是保險業中活力最強、增速最快的板塊,到2020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有望達到7000億元至10000億元,成為與財險、壽險並列的三大業務板塊之一。

一年可少交百元左右個稅

這一利好政策將給居民帶來什麼樣的實惠?

根據專業人士解讀,年均2400元的限額予以稅前扣除,平均到每月就是200元,這相當於給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的居民提高了同樣額度個人所得稅的起徵點。

市統計局年初發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北京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910元,同比增長8.9%,核算月平均收入約為3659元,如果沒有購買商業健康保險,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3659-3500)×3%=4.77(元),而在其購買了年均保費不低於2400元的商業健康保險後,此人實際執行的個人所得稅起徵點將提高至3700元,符合免徵條件。

如果某人的月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45(元),而在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後,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700)×3%=39(元)。如此算下來,每年可少繳納個稅72元。考慮到北京很多白領階層稅前收入都在8000元以上,購買商業健康險後每年可少繳納的個稅應在百元左右。

看起來居民能獲得的真金白銀不多,但這項個稅優惠卻傳遞出扶持商業健康險的積極信號。

「絕大部分家庭看病還是依賴於基本醫療保險,公眾缺乏商業保險意識,個稅扶持助推健康險普及的作用不可忽視。」一位保險從業人員表示。此前,我國僅對企業購買補充養老和補充醫療保險在工資總額5%以內稅前列支,個人購買商業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的稅收優惠一直是空白。

商業健康險不是奢侈品

「100多元拿去繳稅,不如添點去買健康險。」一直猶豫著要不要買健康險的朱女士頗為動心,覺得個稅優惠不用白不用。

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也向記者表示,工薪階層是個稅繳納的主體,佔總納稅額的絕大部分,商業健康險很適合這部分人群。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稅優政策對於促進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完善醫療保障體系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歐美國家比,我國目前的優惠幅度雖不算大,但因為是剛起步,2400元的抵扣限額還是比較合適的。

記者查看了市面上幾款商業健康險產品。比如,保額為20萬的「平安癌症醫療保險」,一年保費僅為210元;陽光保險的「健康隨e保重大疾病保險」保額高達75萬元,年保費為2580元。雖然賠付概率不高,但一旦遭遇重大疾病,健康險減輕家庭醫療負擔的功效將非常顯著。

市民李先生的母親已在重症監護室躺了40多天,每天花銷如流水一般,已經花費了近20萬元的費用。李先生母親所在工作單位每年的醫藥費報銷上限為30萬元。眼看著報銷額度即將用光,接下來的醫療費得完全自費,雖然收入不算低,全家人還是感覺壓力太大。

「商業健康保險不是奢侈品,是一個必需品,人都會面臨著生老病死的問題,解決疾病費用問題就是一個必需問題。」保監會副主席黃洪曾對外表示,至於財務安排多少合適,要依據個人收入狀況而定,沒有統一模式,保障越高保費越貴,收入高保障水平就可以高一些。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為1587億元,同比增長41%,但其在我國保險總保費中佔比僅為8%,遠低於美國40%的水平,健康險的人均保費僅為116元,也遠低於美國的16800元。

消費者期盼獨立保險經紀人

平時偶爾接到保險推銷的電話,懶得細聽就立馬掛斷,在銀行裡看到保險推銷繞道走。政策利好下,要真想買一份適合自己的商業健康保險,還真不太容易。市場上百餘家保險公司產品令人眼花繚亂,從何選起呢?有著多年國外生活經驗的海歸肖先生呼籲,希望能有大批類似於房產中介的獨立保險經紀人出現,為消費者購買健康險等各種保險提供專業化服務。

記者了解到,其實,我國也有從投保人利益出發、為消費者「量體裁衣」推薦保險產品的保險經紀人,目前約有430多家保險經紀公司,但99%的都是只服務於企業客戶,針對個人客戶的保險經紀公司可謂鳳毛麟角。

買保險找經紀公司會不會很貴?專注於個人壽險業務的保險經紀公司明亞經紀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消費者前去諮詢是不收費的,之後通過購買保險產品成為明亞的客戶,會贈送部分服務;如果沒有購買產品,仍想要明亞幫助處理保險事宜,支付一定服務費即可,基礎標準為一年360元。

除了保險經紀人,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在網上甚至手機上購買保險,平安、陽光、太平等保險公司都開通了網上商城,通過報價、填寫信息、支付等幾個步驟就可以完成保險購買。不過,這些網上銷售的險種比較適合於保險條款相對簡單的意外險,不太適合條款複雜的商業健康險。

王國軍表示,短期來看,我國的保險銷售還將以保險公司為主導,獨立保險經紀機構還需要較長時間的培育。面對素質參差不齊的保險代理人,他建議,消費者自身一定要多掌握一些保險的基本知識,才能更從容地購買保險。

發達國家稅收

扶持健康保險經驗

美國:購買商業健康險產品時的免賠額和2700美元兩者取較大值的金額可以稅前列支;自由職業者購買健康保險則100%免稅。美國商業健康保險在上世紀70至80年代,滲透率比較低,直到90年代實施了購買商業健康保險抵扣個稅的政策才開始飛快發展。

澳大利亞:在個人所得稅中可以抵扣30%的商業健康保險費用。

西班牙:對商業健康保險保費不予徵稅。僱主為僱員提供的商業健康保險保費在一定的限額內(每年每個僱員360.6歐元,如果包括配偶和撫養者,則數字為1202.2歐元)不被認為是僱員所得,因此個人所得稅中這部分費用不被列入課稅收入。

相關焦點

  • 商業健康險創新體系升級,如何實現1+1>2?
    2019年,商業健康險在一級市場掀起一陣熱潮。這一年屬於網絡互助平臺和保險TPA,水滴籌和輕鬆籌迎來了相互保這個重量級對手,而保險TPA則吹響了商業健康險加速發展的衝鋒號。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重點提及商業健康保險發展。
  • 短期健康險新規劃重點,你買的健康險「中槍」了嗎?
    2021年5月1日之前,承諾消費者「保證續保」、「自動續保」的短期健康險將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近日,銀保監會《關於規範短期健康保險業務有關問題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規定,嚴禁保險公司通過把短期健康險「短險長做」來誤導消費者。短期健康險作為醫保體系的有效補充,在近兩年國務院和銀保監會的政策中被反覆加以肯定。
  • 保險代理人才是人,保險經紀人不是人!
    保險代理人想必大家見過多、聽得也多了,現在誰身邊還沒幾個賣保險的~ 平安代理人、國壽代理人、太平代理人等等...ennnnn可是,你聽說過保險經紀人嗎?!是什麼來的?賣保險的嗎?保險諮詢的嗎?如果你認為保險經紀人是人的話就錯了,他們真的不是人!
  • 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 人身險迎發展新機
    會議內容涵蓋保險業的資產端和負債端,具體包括三方面:一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二是按照統一規範要求,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三是提升保險資金長期投資能力,加強風險防控。「此次會議從更高層面肯定並強調了人身險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將有力推動商業人身保險進入發展快車道。」
  • DIP點數法對商業健康險的挑戰
    隨著醫保支付規則的改變,對於基於醫保之上來開發的商業醫療險,用戶需求和由此導致的理賠需求將改變市場的趨勢。雖然點數法在國際上較為通用,但主要是在門診使用,只在部分地區在住院領域和DRG共同應用,但核心還是以DRG為主,點數法為輔。
  • 登上時代浪尖,百萬獨立保險經紀人平臺形成
    這一《規定》將引領獨立保險經紀人的新發展,也將促發網際網路保險業以及專注於服務保險經紀人平臺的蓬勃發展!古語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獨立保險經紀人在當前時代浪尖上,必須「武裝」自己,「賦能」自己!而小白保險APP則是獨立保險經紀人的最佳發展平臺和展業工具! 小白保險APP從創建的第一天起,就立志全面打造成為一個自由、專業、有溫度的獨立保險經紀人平臺!
  • 商業健康險爆發式增長,新風口下平安福如何力爭上遊?
    近年來,健康和醫療話題備受關注,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並認可商業健康保險。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我國商業健康險保費收入達到614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成為保險行業增速最快的險種。隨著新修訂的《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施行,有業內人士預測,2022年健康險保費將增長至萬億規模,成為當前醫療支付困境下的創新解決方案。
  • 買什麼樣的保險最好
    以往很多人來榛果諮詢問題,和很多獨立經紀人一樣,我們都是耐心的一點點,恨不得把所有保險的系統體系,甚至細枝末葉都講給大家。成交與否在其次,端的是要展現獨立經紀人的價值和專業。但是,就是在這樣耐心的講解下,還是有很多消費者猶豫不定。
  • 你可能需要一名保險經紀人!
    奕鳴說保——最直觀的保險評測作者系管理學碩士,獨立保險經紀人,不代表特定保險公司利益,只站在客戶立場提供諮詢服務。1. 保險經紀人是幹什麼的?顧名思義,保險經紀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站在客戶的立場來考慮問題,因為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家保險公司,可以在全市場比選最優產品向客戶推薦。這裡不是說傳統的保險代理人就不是站在客戶立場工作,也有很多優秀的從業者非常注重客戶需求和服務。
  • 「百萬醫療保險」被整頓 還值得買嗎
    在不少網際網路保險銷售平臺,號稱「百萬醫療保險」的短期健康險,憑藉保費低、保額高、線上購買等特點,迅速受到年輕消費者的追捧。  最近監管部門對這類短期健康險出手了。  此次整頓的核心就是,保險公司此前總是「想方設法」在短期健康險產品條款、宣傳材料中使用「連續投保」等宣傳語,讓投保人把短期健康險與長期健康險混淆。  目前,很多一年期「百萬醫療保險」類產品的宣傳語已發生了變化,將「非保證續保產品」放入了保險條款中,並在宣傳的過程中,規避了「連續投保」「自動續保」等字眼。
  • 王劍深度解析網際網路保險:混沌有道
    ,且受醫療體系的影響,所以商業健康險的發展歷來不是獨立的,例如在美國,新興企業往往以契合生態為主,先聚焦細分賽道以尋求突破機會。從這個角度出發,Metromile也可以直接切入平臺類的業務,積累網絡價值,創造巨大的商業價值。2.3 商業健康險:重在生態契合在一個競爭充分的環境中,各企業的商業健康險產品往往在性價比上差異並不大,而消費者購買商業健康險,除了關注健康險保單本身的性價比,還會看重最終的醫療服務提供者。所以,商業健康險企業往往會試圖構建與醫療服務提供者更緊密的關係,以鞏固自身的競爭優勢。
  • 健康險蛋糕2萬億?這篇文章都...
    由銀保監會牽頭研究制定的《關於促進社會服務領域商業保險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健康險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而2019年健康險市場規模為7066億元,這意味著,在下一個六年裡,健康險市場將增長兩倍!
  • DRG實施為我國商業保險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在發明DRG的美國,DRG首先在聯邦政府保險(Medicare)上推行,隨後商業保險快速跟進。有學者研究了商業保險DRG,發現商業保險在DRG創辦之初就逐步開始了對於自身服務的改革,隨著DRG在全國推進,醫療數據的不斷更新,DRG分組與算法不斷改變,商業保險也一直在政府DRG的基礎上更改著自己的計算方式。
  • 深度丨從1000萬到10000億,中國健康險38年與33項政策
    本文作者馮鵬程,浸淫這一領域十數年之久,有所思:詳細梳理了中國健康險過往38年33項政策的脈絡,以期找到商業健康保險與醫保改革間經驗和啟示。  對於停售分紅型健康險,監管部門給出四個理由:  健康保險風險大,管理複雜,加上分紅的因素管理難度更大,不利於公司風險控制。  健康保險主要的功能是保障,價值增值的功能不強,消費者購買健康保險應當著眼於其保障功能。  停辦分紅健康保險,開發非分紅健康保險有利於促進健康保險回歸保障的本意。
  • 金融界保險配置方案報告:「三高」人群選哪些健康險
    來源:金融界保險頻道上一期我們向大家報告了熱銷終身型重疾險的配置技巧以及熱銷產品的特點對比。 本期,我們向大家報告「三高」人群選健康險的配置理念、技巧以及熱銷產品的特點對比。 在金融界保險主辦的第三期「燕梳茶會」上,不少專家提出「三高」人群的保障產品,市場空間很大。
  • 4家網際網路保險機構因侵害消費者權益被...
    上述行為涉嫌違反《保險法》中「未按照規定使用經批准或者備案的保險條款、保險費率」「欺騙投保人」等相關規定。某資深保險經紀人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其實業內早有類似的「低價購」、「少交一年保費」的套路在,只不過網際網路平臺把這事情公開宣傳了而已。
  • 健康險產品怎麼買最合適?銀保監會負責人這樣說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健康保險業務快速發展,年均增速超過30%。那麼,健康險產品應該如何選擇才能滿足人們的保障需求呢? 不建議重複購買費用補償型的健康險產品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建議,消費者在選購健康保險產品時要認真閱讀產品條款,重點關注產品的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
  • 商業保險發展進入快車道 未來5年健康險複合增速需為20%左右
    發展進入快車道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鼓勵商業保險多維度介入養老和大病需求場景,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在業內人士看來,商業保險所獲政策支持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眾安保險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楊楠表示,此舉將有力推動商業人身保險尤其是商業健康險進入發展快車道。
  • 從發達市場看中國壽險產品演變:老齡化倒逼養老健康險、經濟降速...
    隨著老齡化的加深,中國臺灣推出全民健保計劃來解決社會保障問題,全面的社保導致中國臺灣商業健康險的定位以補充為主,重疾保障病種少,醫療險以津貼為主。進入2000年後,面臨利率顯著下行,民眾的理財需求被激發,中國臺灣在政策上發展金控集團並制定養老年金稅優計劃,通過商業保險解決的民眾長期理財需求的問題。
  • 獨立保險經紀人的發展紅利——網際網路保險
    當然,也因為網際網路保險的飛速發展,讓許多中小型保險公司得到了發展的機會,只要產品和服務足夠『優秀』,利用網際網路的便捷,也能得到更多的曝光和擴大規模的機會。一定程度來說,網際網路保險的發展趨勢不僅促進了保險業的發展,也促發了保險產品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