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5歲的高一學生,以一己之力把路邊一個大面積心梗的老伯救了回來。這是新民晚報昨天的報導。
「加油,少年,鼓舞了我們很多人。」
「如果每個人能多一份愛心,那麼這個社會就贏了。」
……
同樣以一己之力,盛曉涵溫暖了一座初遇寒潮的城市。
昨天,王老伯為盛曉涵送上錦旗。孫中欽 攝
人們不由自主地叫好,我想是因為盛曉涵做到了平常人不容易做到的事。
首先是盛曉涵掌握的急救技能。他被稱為「教科書」式的海姆立克和心肺復甦急救技巧,普通人很少有掌握。多少人在這樣的緊急時刻束手無策,而他以漂亮而準確的手法在幾分鐘內讓老伯恢復了呼吸,可佩可贊。
其次是他挺身而出的勇氣。明哲保身的世故如今頗為流行,見義勇為需要特別的勇氣。但盛曉涵不懼俗世目光,義無反顧地衝上去救人,所謂的「後果」,都在生命面前靠後,就像他所言:不能看著生命在我手裡消逝。
跳河救人,火場拍門,見義勇為的暖心事和壯士之舉,在這座城市並不鮮見。今天我們的掌聲格外響亮,因為事件的主人公是一位15歲的少年。
喜歡運動的盛曉涵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120年前,梁啓超就對青年一代寄予無限的期望。今天有網友評論:「少年強則國強,強的是什麼?不僅僅是體魄,還有道德,還有精神品格。」
誠哉斯言!
從盛曉涵身上,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科學精神和對知行合一的追求。盛曉涵從市教科院實驗小學、格致初級中學到格致高中,對學校開設的急救課程一直非常感興趣,他也經常和同學聊院前急救的話題。對科學知識,對常識的熱愛和尊崇,在現實生活中重要,對一個城市、一個國家的發展更重要。
從盛曉涵身上,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勇氣和擔當。也有人擔心,如果沒救回來怎麼辦?但盛曉涵沒有這樣想。他看到的只有生命即將消逝的危急,無助者的痛苦和焦慮。所幸越來越多的人理解並支持這樣的義舉。我們也看到,兩個星期後即將正式施行的《民法典》,對盛曉涵同學這樣的見義勇為行動有了充分的法律保障。
從盛曉涵身上,我們看到了年輕一代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盛同學在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打動了很多人:「說出來你們不相信,我一個05後,我最崇拜的是雷鋒。」而他最欣賞的是雷鋒說過的話,如果傻子能夠幫到別人,那我寧願做個傻子。
盛曉涵不乏稚氣地說:「我現在也是個能夠幫到別人的傻子了,我覺得很開心。」
顯然,雷鋒不是傻子,盛曉涵也不是傻子。每一個時代都需要像他們這樣滿懷愛心、甘於奉獻的人。
凡人微光,是城市的文明星火。而當星火滿地,這座城市一定充滿溫情、充滿力量。
就在兩三個星期前,因疫情而封閉的小區明天華城,「消滅土豆」「一修哥」「志願者小圓子」等暖心故事傳遞的城市微光,已經讓人感受這座城市的溫暖底色和團結力量。
而今天,一個少年的智慧、見識和勇氣,通過眾人的傳遞,微光成為了冬天裡的一把火。
確實,我們城市中的很多很多人,並沒有所謂的世俗成就,但只要他們有愛有擔當,他們就成就了所有。
新民眼工作室 沈月明
編輯 | 黃佳琪 唐夢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