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我》:了不起的我們

2020-12-22 喬安娜的貓

-----

-----

你會收穫歲月和經歷凝聚成的智慧,最終成為了不起的自己。

——《了不起的我》

你敢於接受改變嗎?

在《百歲人生》中提到,隨著醫療技術的日益進步,人的壽命將會越來越長,在不久的將來,一百歲的壽命將不再是罕見之事。而茫茫人生路中,我們要經歷的人和事會越來越多。

我們接受教育不再僅僅是人生初始階段的二十多年,工作年限也許也會逐步上升,為了確保退休後那幾十年的開銷,甚至要做好完備的財務計劃。

我們要面對的不僅僅是越來越長壽的壽命,越來越繁忙又高壓的生活,還有那數十年甚至一百年都在陪伴著我們的,我們自己的內心。

時代在變,世界在變,我們的行為習慣、思想觀念都在隨之而作出改變。而人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在不斷的變遷之中,越來越接近內心的自己。

我們都在改變,我們都可以作出更好的改變。這大概就是陳海賢老師的《了不起的我》的魅力所在。

這本書從內而外地講述作出改變需要面對的各個方面。包括我們最難以作出的行動,思維方式,最難以改變的相處方式,甚至是遭遇挫折時的態度。

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在改變的過程。從青蔥到成熟,從懵懂到開悟,每一步都有它的疼痛,每一步都有它的意義。

作出改變其實很難

在《重塑大腦》中提到,人在兒童時期會有一個「成長關鍵期」。在成長關鍵期中,由於對於兒童而言,周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面對外面世界的刺激,兒童能夠迅速學習並作出相應的改變,可塑性極高。而當兒童逐漸長大,周圍世界對他來說陌生程度降低,學習機制開始逐漸關閉,成長關鍵期結束。

這就是為什麼成年人學習新知識不如兒童快,因為已有的知識和習慣會不斷抵制新知識的入侵,避免大腦消耗過多的腦細胞去消化新知識,形成新習慣。

而這種厭惡改變的天性與生俱來,以至於當我們需要作出改變時,我們本能產生牴觸情緒。這並不一定是我們的內心不願意改變,也有可能是身體犯懶拒絕作出反抗。

但人的一輩子都在面對改變。時代的改變,年齡和生理上的改變,身份的改變,甚至是對自我認識的改變,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接受,我們都在不斷地被動接受改變。

但其實,改變是可以有選擇的。最關鍵的一步是意識到:我們可以主動地作出選擇,主動地作出改變。

每個人都有選擇權

什麼時候我們會想要去作出改變?當生活中出現了一些我們已有的生活經驗無法解決當前問題的時候;當我們發現生活早似乎已失去控制的時候。

什麼時候我們需要作出改變?當我們感覺被命運掐住咽喉,左右為難的時候;當我們悲觀地接受命運的安排的時候。

無論以上的哪一種情況,似乎選擇權都不在我們手上。而這種想法只是我們主觀認為的而已。選擇權其實一直在我們手上,只是它一直被誤會了。

在陳海賢老師的書中提到了兩個關於選擇的誤區。我們總輕易地認為,選項不夠好就是沒有選擇的餘地,或者需要為選擇承擔相應的後果,代表這個選擇不夠理想。

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兩全其美的選擇也許會有,但出現的機率很低。我們總要為我們的選擇負責任,我們總需要做好退而求其次的心理準備。

選擇是有的,它也許不夠好,但能夠使得選擇變得稱心如意的,只能靠我們實際行動,以及內心想法的轉變。

我們能夠如何作出改變?

作出改變的本質,是擺脫舊經驗,創造新經驗。而舊經驗,用上面的話說,就是舊有的知識和行為習慣。這一切所形成的心理舒適區,將我們的內心栓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內,難以向外逾越。

比如我們會覺得吃垃圾食品是一件不健康的行為,但習慣使然,當情緒低落或者壓力太大時,就會狂吃垃圾食品,並且越吃越覺得自己沒救了,越吃越覺得自己這輩子就是個死胖子了。

而作出改變的本質是創造新經驗,比如用水果代替垃圾食品,用運動代替吃東西的習慣。怎麼做呢?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的舊習慣給改了。而是循序漸進,從少吃一塊炸雞,多吃一片水果開始,小步迭代,逐步改變。在《微習慣》中提到,我們不需要一下次成為健身達人,只要每天完成一個伏地挺身,在半年後增加一個即可。讓身體在微小的、難以察覺的小改變中逐步適應,最終替換掉原有習慣。

作出改變的第二個要點,是了解自己的心智模式。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我們的思考方式。比如有的人看著半杯水,會覺得只剩下半杯水,太少了;而有的人會認為這裡還有半杯水可以喝,實在是太幸運了。

這不僅僅是悲觀與樂觀的區別,更是我們的思維方式的區別。我們慣有的思維方式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模式、甚至待人接物的方式。這也涉及到心理學中最經常提到的「情緒ABC理論」。

「心智模式十分重要,因為它決定我們如何面對必然遇到的挫折和失敗;決定我們如何追求一心想要的成功和幸福;決定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如何評價自己。」

心智模式並非一成不變的。並不是今天我總看到的是悲觀的一面,我就註定是個悲觀的人。通過不斷察覺自己的思考方式,並且進行多維度思考,心智模式是可以在刻意練習中得到改變的。

關於如何改變思維方式,陳海賢老師在書中提到了「近的思維」,也就是關注真實的、正在發生的、近的事情。這些事情具有流動性,會根據現實不斷地發生改變。由於近的思維會不斷地和現實接觸,可以讓我們更加地接近現實,思考現實中實際能作出的改變。

考察我們如何描述事件,是了解我們如何看待這個事件的;我們如何提問,是發現自己所關注的重點在哪裡;我們如何去行動,才能最終改變現實。

以上的每一步都關乎心智模式的改變。而心智模式的改變,又時刻關係到我們與人相處時的角色定位和溝通模式。

你如何看待關係中的自己?

17世紀的英國詩人約翰多恩曾經寫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毎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

人總是生活在關係中,關係塑造著我們的每一個自我。我們所處的各種人際關係,決定了我們的想法和行為。

這就好比有的人在陌生人面前顯得拘謹靦腆,在熟人面前卻是人來瘋,在父母面前顯得乖巧可愛,在愛人面前卻是野蠻撒潑。

人的多面性,往往是由關系所塑造的。而了解自身的多面性,其實是可以更加了解這段關係對我們自身的影響,以及如何去改善不良關係。

關於如何了解關係中的自我,我們可以從關係中的角色、關係中使用的語言、關係中的相互配合與相互攻擊、甚至是第三方的介入等等去逐一分析。

我們在一段關係中是處在什麼樣的角色,是作為對方的愛人,還是身為子女。這裡面會不會有過多的角色定位,使得自己的思維就局限在角色要求之中。比如我是一個母親,我就應該相夫教子,以孩子和丈夫的快樂為目標。但萬一我希望自己有自己的身份呢?《82年生的金智英》中有過這樣的困惑。在關係中的我們,究竟是否只能夠有單一的角色以及單一的定位。

角色的定位,可能會影響我們對彼此的溝通方式。比如我是一個晚輩,我就不敢對長輩提出反對意見,甚至說話都要畢恭畢敬,否則就顯得不尊重。可當我有想要表達的訴求時,當我有不滿時,是不是也該考慮怎麼樣的表達方式,才能讓自己的訴求可以順暢表達,並且不影響雙方的關係呢?

關係中的相互配合與相互攻擊,往往是相輔相成,此消彼長的。關係中我們可能過多地包辦了對方所要承擔的責任,而使得對方理所當然地處於一個無責任狀態。雙方所積壓的委屈和位置的不平等,可能就會導致關係的糾纏和相互攻擊。

而關係中的第三方,所指的並不一定是第三者,還有可能是家庭中夾在中間的孩子,三代同堂家庭中的媳婦,甚至只是幾個閨蜜之間相互猜忌。「三角化」的關係,似乎使得兩人關係更加穩固,由於掙不開又無法靠近,三人始終處於膠著的狀態。被三角化的人,就很容易產生巨大的情感壓力。

我們要走多少路,才能成就自己的了不起

投胎真的需要運氣。假如我們有一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父母,有一個溫暖的家庭,我們的人生之路會走得稍微順暢一些。但人生路漫漫,無論起點有多高,後頭的路還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而順應社會、順應自己的關係以及內心,去作出適當的改變,必不可少。我們在成長中重新塑造自我,又在重新塑造的自我中逐漸成長。

諸葛亮兵法中有一句話:「善敗者不亡。」什麼叫善敗?就是懂得如何處理失敗。凡是成長的過程中必然經過挫折、自我否認、必然經歷疼痛和失敗。在屢敗屢戰中站起來,才終將成就了不起的我們。

· 感 · 謝 · 閱 · 讀 ·

相關焦點

  • 是什麼讓我們「每個人都了不起」
    每個人都了不起!」這句話深深觸及我的內心。「每個人都了不起」激勵我們,2021年更應奮鬥新徵程。抒寫抗疫史詩,我們每個人都了不起。疫情突襲,全民抗疫,同舟共濟。從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從科研人員到社區工作者,從志願者到工程建設者,從古稀老人到「90後」「00後」青年一代。衝鋒者義無反顧,以生命赴使命,了不起;居家者,主動配合,團結協作,了不起。
  • 了不起的蓋茨比為憑什麼了不起?
    像許多聲譽正隆的作品一樣,我第一次知道這本書,並不是因為我讀了它,而是因為我總是聽到它。它出現在課本裡,出現在其他人的談話中,出現在別的書本裡,出現在電影院……它一出場總是星光熠熠,讓人不想靠近。但是,讀完之後,你會發現,噢,原來它確實了不起。
  • 了不起的匠人,了不起的文案人
    微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讓快消失的匠人進入我們的視線,作為一個文案我發現他們有很多共性,他們都是手藝人。從發現靈感到收集素材,到動手打磨錘鍊,最後出成品,匠人和文案人都必須經過這個過程。匠人是了不起的,他們一直在創造一個產品來傳遞自己的情感。文案人也是了不起的,他們一直在替一個產品發現它自身的情感。什麼是匠人精神?
  • 《了不起的長城》到底哪「了不起」?
    《了不起的長城》給出了一些新思路。 文化節目如何做到雅俗共賞,更好地與觀眾互動?娛樂節目如何承載公益元素、主流價值?這是當下很多電視人關心的話題。對於這些問題的探索,也是綜藝節目對「既要有意義又要有意思」制播要求的自覺實踐與落實。
  • 《了不起的村落》為何「了不起」?
    《了不起的村落》是一部存檔百個東方村落的輕氧紀錄片,每集十分鐘,第三季於9月12日在西瓜視頻平臺獨家首發上線。近年來,《了不起的村落》系列IP是市場上為數不多既叫好又叫座的輕氧紀錄片。數據顯示,節目第一、二季全網總播放突破3億,微博話題閱讀量突破1億,兩季豆瓣評分高達8.5/8.3分,同時還獲得了人民日報等權威主流媒體的點讚支持。
  • 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了不起的封面
    雖然每年的第一天都是值得慶祝的「公共領域日」,但 1925 年出版了不少時至今日依然意義重大的作品:海明威的第一本書《我們的時代》、維吉尼亞·伍爾夫的《達洛維夫人》、卡夫卡的《審判》,希特勒自傳、「世界上最危險的書」《我的奮鬥》,還有美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作品之一——F·S·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 《了不起的菲麗西》送給了不起的你
    類型: 喜劇 / 動畫 / 歌舞 / 冒險上映日期: 2017-02-01《了不起的菲麗西》講述了一個小女孩菲麗西追逐夢想的故事。孤兒院長大的女主角菲麗西為了成為一名真正的芭蕾舞者,她和小夥伴維克託一起逃離孤兒院,勇闖藝術之都巴黎,經歷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冒險和奇遇。
  • 《了不起的挑戰》到「了不起的挑戰」有多遠?
    央視第四季度重磅節目,由燦星製作、央視創造、韓國MBC共同打造的《無限挑戰》中國原創升級版《了不起的挑戰》於近期播出。在當前各家綜藝都是星光熠熠的情況下,人們都以為《了不起的挑戰》會請到大牌藝人,沒想到節目的MC卻沒有想像中那麼「豪華」,樂嘉、撒貝寧、沙溢、華少、阮經天、嶽雲鵬,雖然他們每個人在觀眾間的認知度都不低,但要在當下的綜藝混戰中脫穎而出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
  • 我眼中的《了不起的菲麗西》
    好不好看另說,作為學芭蕾的我們只要是有跟芭蕾沾邊的電影那就是一定要看的。因為寫我們這個專業題材的電影太少了,又放在了賀歲檔,著實是讓人激動。但對於不是舞蹈專業的觀眾來說,這完全是一部沒有任何預期的電影,我敢打賭,85%的人根本沒意識到它的存在。但這絕對是今年春節賀歲檔的一部好電影。 它是一部法國動畫片。
  • 了不起的廚師——吳文杰
    4⃣️  了不起的廚師——走進唐樂宮  5⃣️  樊建國大師當選中國食文化研究會資深副會長  6⃣️  了不起的廚師——徐長安  7⃣️  了不起的廚師——惠雪峰  8⃣️  了不起的廚師——孫永更  9⃣️  了不起的廚師——白冬宇  🔟  了不起的廚師—
  • 我們是了不起的森工人!(三)
    我們是了不起的森工人!作為森工的新員工,一名新的森工人,在森工改革轉型的關鍵期,盡職盡責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林區奉獻,是我們最樸實的方式。我們要傳承老一輩森工人攻堅克難的忘我精神,用新時代的手段熱愛森工、奉獻森工、紮根森工,做一個合格的森工人,做了不起的森工人!天保辦 劉暢
  • 了不起的爵士時代,了不起的蓋茨比!| 芸尚形象設計
    ——菲茨傑拉德大家好,我是Lisa的小助理。影視是世界的一面鏡子,每期一會的影視穿搭分享又來啦!今天我們分享一部了不起的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其改編自1925年弗·司各特·菲茨傑拉德F.Scott Fitzgerrald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
  • 《了不起的女孩》:真誠面對生活才能擁抱「了不起」的人生
    近日,電視劇《了不起的女孩》正在愛奇藝、江蘇衛視同步播出。故事展現當下年輕人的職場成長和情感故事,講述了《生活家》雜誌社總編輯陸可(李一桐飾)和代理出版人沈思怡(金晨飾)從叛逆期結緣、高考後斷交到重啟一段事業和友誼的冒險,兩人相互扶持,共歷職場沉浮和愛情、友情的苦與甜。
  • 《我們這一天》男主加盟《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S3
    亞馬遜高分喜劇《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The Marvelous Mrs.
  • 周五放映 | 《了不起的蓋茨比》
    我們不見不散~來自大象的咖啡師楷誠:  事情是這樣的,我們一直說,要做一個文學與電影結合的系列活動。但機智的我似乎被阿珊的貪玩傳染了,然後就把這件事扔給了別人——然後就是別人也不做了啊!於是只能是楷誠我用盡所剩不多的精力(本來也不多)組織了這次放映。終於,我們如約而至!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當然,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現在的兒科醫生有多麼了不起,不僅要身體素質過硬、技術還要精湛、經驗更要豐富,還要經得起輿論的考驗。你問我怎麼知道這麼多?看電視唄!近日,由陳曉、王子文、賈青主演的都市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該劇聚焦兒科醫生的群體,引發網友熱議。這是人們第一次從螢屏上了解兒科醫生,知道了這一群體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樣子。很多網友看了就感慨,尤其是一眾家長,直呼醫生了不起,兒科醫生更了不起。
  •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丨我們是野獸,我們生來為了冒險
    比之於《飛屋環遊記》的華美亮麗,《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顯得樸實無華,有一種原生態的美感,以粗獷的動畫筆觸講了一個幽默智慧的故事。   在3D動畫大行其道的今天,原始簡單的停格動畫似乎越去越遠幾乎漸漸離開我們的視線了。
  • 《了不起的長城》「了不起」在專講冷知識
    我們對「長城」究竟了解多少?北京衛視播出首檔以長城文化體驗為主題的戶外真人秀《了不起的長城》,成為平臺2020年的開年綜藝。《了不起的長城》播出後,許多觀眾感慨,原來長城還有這麼多自己不知道的「冷知識」:海上原來有長城、鶴頂紅居然是修建長城的材料、孟姜女「哭倒」的是哪一段長城,節目將娛樂性和知識點融合得相得益彰。
  • 最了不起的喜劇演員
    在我看來,雖然這些喜劇演員都很了不起,但最了不起的不是演喜劇的人,而是把生活當成喜劇來演的人。所以,我的答案是圭多。為什麼圭多是最了不起的喜劇演員?因為圭多把生活的悲劇演成了一部給兒子看的喜劇,雖然圭多是電影中的虛構人物,但是圭多帶給我們的啟示卻足夠真實。第一個了不起:小人物在大災難中表現的像一個英雄。
  • 了不起的匠人點讚了不起的卡薩帝電視
    「花絲鑲嵌」大師杜建毅老先生雲作客藝術客廳直播間,講述對於千年文化底蘊與智慧科技結合的看法,了不起的匠人與匠心設計的卡薩帝電視碰撞出藝術火花。  杜建毅老先生是「花絲鑲嵌」技藝大師,連續49年從事花絲鑲嵌工藝,傾其一生將這門非遺傳統工藝傳承發揚,堪稱「匠神」。經過他的手,金塊能變成繞指柔的0.07毫米金絲,稍加功力,又變成一隻栩栩如生的金蜻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