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五大劇種指的是哪五種,代表作分別是什麼,如何評價?

2021-01-12 網易

2020-09-10 11:44:05 來源: 旅途長清

舉報

  中國現今最有影響的五大劇種分別是: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

  這個排列是網上的排列,其實,按照喜愛人數和影響力應該是這樣排列:京劇、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

  為什麼呢?原因如下:

  首先說京劇,它是中國的國劇,起源於徽劇和漢劇以及一些地方戲的融合,舊稱皮黃。皮黃的意思就是西皮和二黃,西皮是漢劇的主要腔體,二黃是徽劇的主要腔體。


  京劇《貴妃醉酒》

  京劇發源於200多年前,為乾隆皇帝祝壽的徽班進京,為什麼說它可以稱之為國劇呢?原因有幾點:

  第一,受眾廣。有豫劇戲迷和其他劇種的戲迷說,你京劇不配稱為國粹,戲迷人數也不如豫劇或者別的劇種人數多,而且這種論調在網上時不時的就會出現,這些人,其實有點想當然了。

  先不說你的根據和數據呢?你用什麼權威的機構全國全世界的統計過?國粹不國粹那是公認的,個別人不承認你只能代表你自己,你代表不了事實。

  其實,豫劇的主要聽眾也不過限於河南省,當然他又會說,別的地方也有不少喜歡豫劇的,那河南省有沒有不喜歡豫劇的呢?那是大有人在的。

  京劇稱之為國劇那是源於它的受眾是全國性的,我們不說民國時候的「四大名旦」,「四大鬚生」,就是49年以後的八個樣板戲,那也是人人皆知,這還用抬槓嗎?這個論影響力,別的劇種你比得了嗎?


  京劇《西施》

  第二點,經過宮廷洗禮和文化人和藝人的共同改良和增益,比較講究。

  大家知道,京劇的前身是亂彈中的徽劇和漢劇,它成為國劇,也是當時的統治者喜愛,文化人的青睞,逐漸去除鄉野粗鄙的一些不足糟粕,使這門藝術逐漸開始文雅化;講究和有了文化上的內涵和深度,那麼別說過去的豫劇越劇評劇黃梅戲了,就是今天,這些劇種,論文化和藝術內涵的深度,都是和京劇不能比的,這個你承認也好,反對也好,那都是事實。

  晚清以及民國初期,譚鑫培和梅蘭芳等一大批京劇大師的出現,又對京劇的陋習和弊端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一點,可以講,其他劇種很多的方面都是受京劇的巨大影響,比如,旦角的化妝,服飾,程式,劇目。其他劇種的一些大家們,無不是在學習京劇的優點以後,不斷地提高改良,但其高度還是不能和京劇的那些大師比,這一點連他們本人都承認,你戲迷不承認那有什麼關係,事實說話。

  當然,豫劇比較接地氣,鄉野村落野臺子人頭攢動,那也是它的特點,但若說文雅,那不沾邊。

  越劇的三小戲也是它的重要特點,喜歡的是真喜歡,不喜歡的那是真不喜歡。


  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

  評戲在東北河北一帶,受眾面很廣,小白玉霜,新鳳霞等大師也為評戲的發展,影響的擴大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至於黃梅戲,其實就活嚴鳳英一個人,這個劇種可以講,一代宗師嚴鳳英去世,黃梅戲也就完了。

  五大劇種的代表作基本有這些:

  京劇的代表作有:《空城計》、《霸王別姬》、《鎖麟囊》

  豫劇的代表作有:《花木蘭》、《秦雪梅》、《穆桂英掛帥》

  越劇的代表作有:《紅樓夢》、《梁山伯與祝英臺》、《追魚》

  評戲的代表作有:《秦香蓮》、《花為媒》、《楊三姐告狀》

  黃梅戲的代表作有:《天仙配》、《牛郎織女》、《女駙馬》


  歡迎關注「荷露團珠」談戲聊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五大戲曲指的是哪五種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1、京劇,曾稱平劇,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位列中國戲曲三鼎甲"榜首"。
  • 長三角五大戲曲劇種端午合演《雷峰塔》
    新華社杭州6月26日電(記者馮源)在家喻戶曉的中國民間傳說「白蛇傳」中,端午節時發生了重要一幕:白娘子飲雄黃酒後現出蛇形嚇死許仙,為救丈夫,白娘子冒險去「盜仙草」。來自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五大戲曲劇種端午節會聚杭州,為觀眾演出了一場精彩的《雷峰塔》。
  • 它起源於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之一,你知道是哪個劇種嗎?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有著很多的文化瑰寶,其中戲曲就尤為著名。戲曲的歷史悠久,種類繁多,據記載,就目前發現的戲曲劇種就有360多種之多,其中非常著名的是中國五大戲曲:京劇、評劇、越劇、豫劇和黃梅戲。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五大戲曲之一的豫劇。
  • 長三角五大戲曲劇種端午將在杭合演《雷峰塔》
    記者從浙江京昆中心(崑劇團)獲悉,在今年端午節,長三角五大戲曲劇種將在杭州劇院合演《雷峰塔》。這五大戲曲劇團分別是崑劇、京劇、黃梅戲、婺劇和錫劇,分別由浙江京昆中心(崑劇團)、上海京劇院、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浙江婺劇藝術研究院和江蘇省無錫市錫劇院演出。
  • 2021國考行測備考:從「頤和園·戲遊記」學中國戲曲知識
    ①中國戲曲的種類:中國戲曲種類繁多,最為核心的是五大戲曲劇種,分別為:京劇、越劇、豫劇、黃梅戲、評劇。除了五大戲曲劇種外,中國戲曲也孕育了粵劇、呂劇、崑曲、秦腔、花鼓戲等現代地方戲。據不完全統計,各民族地區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
  • 《中國戲曲劇種全集》(陝西卷)六劇種完稿接受評審
    (記者 李向紅)12月17日,《中國戲曲劇種全集》(陝西卷)弦板腔、同州梆子、漢調二黃、線戲、商洛花鼓、關中秧歌六劇種撰寫完成審稿會在西安召開。來自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中國藝術研究院、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等部門領導專家,以及參與編撰的相關人員參加了審稿會。
  • 戲曲發展的出路——從地方戲曲劇種面臨的困境談起
    近年來,隨著戲曲觀眾群落和人們審美情趣的改變,戲曲藝術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創新,但與時代的精神文化和人們審美觀念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致使觀眾大量流失,戲曲藝術日益冷落。昔日戲曲藝術一統天下的局面不復存在。那麼,戲曲藝術如何能贏得觀眾、佔有觀眾,在異彩紛呈的眾多藝術形式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以達到與時代同步發展呢?本文試想通過分析戲曲的困境和原因,來提出對策。
  • 中國戲曲種類及其簡介 中國戲曲知識大全
    湖南花鼓戲、淮北花鼓戲、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 評彈、單弦、山東快書、山東琴書等五十多個劇種,尤以京劇流行最廣,遍及全國,不受地區所限。 說  說,要明白生動。北方曲藝演員曾經說過:說書一股勁,唱曲一段情,句句警人心,...中國戲曲文化知識:曲藝的六種藝術手法...中國曲藝的類別和曲種
  • 中國9大戲曲劇種,你最喜歡哪一種?
    崑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中國第二大劇種,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它發源於浙江上海,繁榮全國,流傳世界。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極具江南靈秀之氣。
  • 說說中國八大戲曲劇種
  • 《中國戲曲劇種全集·蒙古劇》審稿論證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
    《中國戲曲劇種全集·蒙古劇》審稿論證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12月12日,《中國戲曲劇種全集·蒙古劇》審稿論證會在呼和浩特市舉行。會議由內蒙古文化和旅遊廳主辦,自治區藝術研究院、鄂爾多斯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鄂爾多斯市文化藝術創作研究所協辦。
  • 中國戲曲電影「走出去」,好時機在眼前
    五部上海出品的戲曲電影代表作——京劇電影《曹操與楊修》、越劇電影《西廂記》、崑劇電影《景陽鍾》、滬劇電影《挑山女人》和越劇電影《白蛇傳》,在電影節期間集中展映,獲得國際電影同行的高度關注和影迷們的廣泛好評。今年也是聖塞電影節首次為中國戲曲電影開闢一個獨立的展映平臺。
  • 中國9大戲曲劇種,有你的家鄉戲嗎?
    崑曲是明朝中葉至清代中葉戲曲中影響最大的聲腔劇種,很多劇種都是在崑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被稱為「百戲之祖,百戲之師」,有 「中國戲曲之母」的雅稱
  • 浙江推傳統戲曲演出季:涵蓋多劇種 五地聯動共演78場
    浙江推傳統戲曲演出季:涵蓋多劇種 五地聯動共演78場 2020-09-03 22:49:09浙江崑劇團供圖   中新網杭州9月3日電(童笑雨 錢柯羽)9月3日,2020浙江省傳統戲曲演出季新聞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據悉,到今年10月,杭州、寧波、溫州、紹興、金華五地將聯動46個院團(院校)演出78場,涵蓋崑劇、京劇、越劇、婺劇等多個劇種。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戲曲文化
    一、京劇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崑曲發源於14世紀中國的蘇州崑山,後經魏良輔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國。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表演風格   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 「狐黃白柳灰」五大仙分別指哪五種動物 北方民間為何崇拜五大仙
    「五大仙」又叫「五大家」或「五顯財神」,分別指:狐仙(狐狸)、黃仙(黃鼠狼)、白仙(刺蝟)、柳仙(蛇)和灰仙(老鼠),民間俗稱「狐黃白柳灰」(或稱「灰黃狐白柳」)為五大仙。後來狐黃白柳灰的信仰在中國北方地區廣泛流行。民間普遍認為五大家是與人類長期伴生的,屬於亦妖亦仙的靈異,如果侵犯了它們,使它們受到損害,它們就能以妖術對人類進行報復,使人類受到不同程度災難的懲罰;倘若人們敬奉它們,則會得到福佑。因此,民間許多家庭中都供奉五大家。在五大家的崇拜中,民間對其中的狐仙、黃仙和白仙更為敬畏,關於他們的靈跡傳說也頗多,將他們附會為胡三太爺、黃二大爺、白老太太。
  • 圖書資訊丨山西師範大學戲曲文物研究所《中國民間小劇種搶救與研究》叢書
    這種作法是那時侯當地對演員的最高獎賞(見山西省文化局戲劇工作研究室《山西劇種概說》)。小戲在其黃金時期敢于越界對壘大戲的情形,實際上是其表演藝術臻於完美的一種表現。每一種小戲在戲曲藝術上的成就,及其對中國戲曲史的貢獻,都是不可忽視的。 這是一筆無比豐富的文化遺產,珍貴的大眾化的文明結晶。
  • 中國戲曲概說
    在河南省偃師市出土的一座宋代墓葬裡,發掘出來的「宋雜劇演員丁都賽雕像磚」,是中國現存的最早記錄戲曲演出活動形象的文物。爾後,「戲曲」之名迭有變遷,以「戲曲」指稱「中國傳統戲劇」,須待王國維《宋元戲曲考》問世,本書以「戲曲」為名,首度將中國傳統戲劇推上近代學術之林,「戲曲」乃成為「中國傳統戲劇」之專稱。王國維將戲曲定義成「合歌舞以演故事」,同時也指出代言體是戲曲不同於其他文類的重要特點。
  • 戲曲音樂創作高峰論壇 | 關於泛劇種化音樂現象的思考
    所謂泛劇種化音樂,我理解是指非某劇種專屬特有的、在任何藝術形式中均可使用的音樂。縱觀戲曲音樂發展史,泛劇種化音樂現象越來越普遍地存在於各劇種中。這與政治、經濟活動對文化的影響與延伸有直接關係,也與各劇種相互吸收借鑑和歷史流變相關。如鑼鼓經、曲牌、行弦,包括同宗同源和地域鄰近的一些劇種唱腔、腔調等,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共用現象。
  • 中國300多種戲曲種類是怎麼誕生的,京劇又如何從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國粹?
    其實,我國一開始的戲曲種類並不多,之所以後來出現了這麼多戲曲種類,是因為這些戲曲在流傳到不同的地方,與當地的方言結合起來,從而形成了新的劇種。  雖然現在的戲曲種類眾多,但它們主要是由戲曲界的四大聲腔作為基礎唱腔,這四大聲腔分別是高腔、崑腔、梆子腔、皮黃腔。此外,各少數民族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劇種。比如白族的白劇、傣族的傣劇、藏族的藏劇、朝鮮族的唱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