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アニメの現場》
歡迎關注Anitama訂閱號!
由日本視頻製作公司PUNCH製作的系列節目《動畫製作現場》已正式在網絡連載,這個節目致力於向觀眾展現出那些支撐起動畫業界,在動畫製作現場擔當各種職位的動畫人。節目中請到高森奈津美與櫻咲千依兩位聲優以及湘南工科大學的教師渡部英雄先生作為解說嘉賓。接著上一周作畫監督的內容,本篇將介紹木下勇喜先生對動畫業界以及工作上的各種看法。(視頻連結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3245274/)
木下勇喜,日本原畫師,作畫監督。
20歲進入動畫業界,如今在業界已經有46年。
現Studio Graffit社長,同時擔任日本工學院八王子校漫畫·動畫系講師。
這所學校以發掘動畫新人為目標,隨後帶進Studio Graffit社內進行培養。
【主要參與作品】
1969年 初代《虎面人》(作畫)
1976年 《大空魔龍GAIKING》(作畫監督)
2007年 《火影忍者 疾風傳》(分鏡、演出、作畫監督、原畫)
2016年 《田中君總是如此懶惰》(作畫監督)
2017年 《地獄少女 宵伽》(作畫監督)
在日本動畫初期的時候,製作流程中是沒有layout這一流程的,背景與原畫直接根據分鏡來製作。直到1974年高畑勳先生的作品《阿爾卑斯少女》中,宮崎駿先生擔當全部鏡頭的layout(當時表記為畫面構成),從而建立起layout的雛形。隨後layout這一流程逐漸在業界普及,專門為其設立職位。木下先生提到,與他剛進入業界時不同,如今動畫製作中layout以及原畫都需要由作畫監督進行檢查,因而整體質量也得到提升。就木下自己而言,他覺得這幾十年業界是在不斷進步。
製作現場
目前動畫製作中,除了作畫流程外,其他部分已經能完全實現數碼化。所以數碼化製作的來臨,讓木下先生覺得自己可能真的該退休了。雖然對數碼這塊沒有過深的了解,但是木下先生還是能感受到數碼化帶來的便利。如今能通過電腦上的剪輯軟體來對動畫進行編集,省下時間又避免麻煩。在早期攝影還沒數碼化時,演出需要花上3到4天的時間對需要攝影的素材進行檢查,並且對於背景的具體位置等寫下詳細指示。(應該是「撮出し」這一流程)而現在只需要將這些指示備註全部寫在律表上交給攝影去完成,減輕了演出的工作量。雖然業界不斷在向前進步,但製作人員不一定就能追趕上業界的速度。和木下先生差不多年紀,目前仍然堅持在業界第一線的人已經不多了。
木下認為現在是年輕人的時代,繪畫的方式也因他們而在不斷更新,比如現在動畫的線條相較之前來說更加細膩。現在作畫時木下會用更尖的鉛筆,這樣畫出的線條就能更加細緻。但相對的,精細度的提升也增加作畫難度,所以木下覺得之後業界對新人的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雖然目前自動中割的技術還未完全成型,但是對於木下先生而言是不少的衝擊。假使以後業界使用自動中割軟體,那麼動畫(動畫)這一職位可能就要消失不在,那麼負責動畫的人又該何去何從。
第一個視頻為原攝,第二個視頻為自動中割後的效果。作者推特@sMdls
現在,動畫的工作是將原畫的線重新描一遍,並且還要負責一些中割工作。但是動畫並不是在做中割時,只考慮需在原畫中插入多少張中間張就足夠了,這樣的話是無法繼續成長的。而第二原畫的工作是以草原為基礎將線條細化,但是現在能夠真正達到二原水平的人並不多。對於二原而言,在工作時需要思考原畫賦予角色怎樣的運動方式。但並非所有人都會去思考,而其中一些人依然會成為原畫。成為原畫後只能參考分鏡,對於尚未掌握運動規律的原畫,往往就會直接照搬分鏡。但是作為原畫的話,還需要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如何在滿足分鏡指示下構想出更好的的運動形式。動畫與二原的不足直接導致作畫監督更為辛苦。作為作畫監督的木下有時甚至希望能由自己親自負責原畫,但是並沒有足夠的時間,對於工作只好也進行一些妥協。因而木下也對未來的新人表示擔憂,如果100個人中能夠培育出1個優秀人才的話就已經足夠了。
第二原畫是給第一原畫,即草原清線的工作。而中割是在二原清線後,補全第二原畫張與張之間張數的工作。在中割中,能第一次看到角色真正動起來的樣子。
木下認為,對於新人而言,進入業界是最簡單的一步。某種程度上,只要會畫畫就能進業界,之後就可以考慮做動畫或者二原的工作。剛進入業界的新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無論是在做原畫還是動畫的時候,往往很多人會在不順心的時候把作畫紙扔掉,繼續默默重畫。為了走出這樣的困境,就要向水平高的人討教經驗,業界中大部分人還是會對新人進行指導。不明白的地方就多問幾次,這樣才能提升自我能力。在業界耐心待上3到4年,利用好時間盡情地畫畫來提升自我實力。在這段時間中也要嘗試做原畫工作,結識不同的演出家。然後學習這些演出家的方法,也許以後自己也能走上演出的道路。現在有些新人,到動畫工作室一周後就想離職,或者在還沒開始正式工作前就不切實際地在想自己什麼時候能當上動畫監督。答案自然很明顯,在動畫業界只有努力並為之付出的人,才能有一技之長,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
作為動畫人的自知木下先生一直認為自己作為動畫人,只是在幕後付出的人。如果有想要出名之類的想法,可能就無法長期堅持這份工作。所以在這40多年的工作中,木下先生一直保持平和的心態踏踏實實地工作。大部分人可能就是一時興起就進入業界,對於他們木下認為還是不要繼續幹比較好。木下是對感興趣的事物馬上就投入進去的性格,而因為20歲的突然決定,結果讓他在業界工作40幾年也實屬不易。作為一位老前輩,同時也是一名教師,木下有不少感悟。每個年輕人必定會有因為自己不熟練而出錯的經歷;而相對的,每個人都會有發光的時候。所以木下告誡年輕人,模仿前輩們出色的地方,同時堅持不斷學習。日本動畫並非依靠一個人就能支撐起來,木下相信之後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動畫製作的行列中。如今在年輕一代的影響下,日本動畫也在世界聞名,這點讓木下先生感到不可思議。
嘉賓渡部先生提到自己所尊敬的一位動畫人羽根章悅先生(曾參與作品《小飛龍》《魔神Z》)和木下先生有想法類似。以「手藝人」自稱的羽根先生以及作為「幕後人」的木下先生,也許正是這種自謙的態度讓他們在動畫之路上留下漫長的足跡。
作畫監督的部分到此告一段路,下周則將帶讀者探訪3DCG的製作現場。
【參考資料】精彩內容推薦(請點擊以下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