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島城普降大雨,海邊風大浪急。大浪和潮水退去後,在堤壩上留下了許多海草。記者在澳門路沿海堤壩看到,不少市民將這些海草收集起來,然後在堤壩上攤開晾曬,場面頗為壯觀。其實,這些海草叫石花菜,是咱本地涼粉的原材料。
石花菜涼粉最青島
風浪過後,大量石花菜被留在岸上。記者 於滈 攝
涼粉是青島著名的特色小吃。有人說,涼粉、海鮮、啤酒幾乎霸佔了青島人的整個夏日餐桌。每到暑熱難耐的時候,街頭巷尾的大小餐館、飯店一定少不了海菜涼粉這道本地小食。超市、市場或街邊小店,人們也都能買到分割成塊或袋裝的海菜涼粉,拿回家按照自己的口味簡單一拌,就著扎啤就可以開喝了。
青島人口中的涼粉,就是用石花菜熬製而成的。上岸後的涼粉還要經過反覆暴曬、捶打、清洗後,熬煮成汁,再過濾放涼就成為果凍一般的凝膠。海菜涼粉外觀看起來晶瑩透明,拿在手裡顫巍巍的,戳一下還直「咣悠」,動感十足。
「大約在上世紀六十年代,青島的街頭就已經有賣涼粉的了。老青島人逛完棧橋,洗完海澡,都喜歡來一碗5分錢的涼粉。有客人買涼粉時,攤主就會將涼粉從盆裡或鐵桶裡取出,像切豆腐一樣切下一小方,然後切成小塊放進碗中,放少許蒜泥、鹹菜末、醋,撒點香菜末一拌,即可享用。」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民俗專家劉海濤介紹說,手頭寬裕些的老青島會再花兩角錢打上一罐頭瓶子的啤酒,在路邊的馬紮上一坐,嗦一碗涼粉,哈一口啤酒,那叫一個欲作。如今在嶗山的許多景點,還有這樣的小攤,用嶗山水熬製的海菜涼粉,十分地道。
加海米最提鮮
不少市民收集了成堆的石花菜。記者 於滈 攝
作為青島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拌涼粉,但是個人口味不同,拌出來的涼粉味道也不盡相同。涼粉要拌的好吃,蒜泥、醋、香油、鹽、味極鮮,這是最基本的調味料一定要加。除了這些,配菜上也要花點功夫。涼粉一般都用黃瓜絲拌,如果能加點胡蘿蔔絲,不管從視覺上,還是口感上,都會更好。如果有時間,一定再切點鹹菜末!除了這些,還有一種食材是涼粉好不好吃的關鍵——海米。大個海米直接扔進涼粉,雖然吃著過癮,可口味融合的不夠好,最好把海米切細末,吃著才透出鮮呢。
涼粉技藝口口相傳家住亢家莊的荊青山,是地地道道的老青島,他與海菜涼粉還有一種不解的情愫。
「上世紀70年代末,父母就利用周末的時間賣涼粉補貼家用。當時,父親在家裡用八印大鍋熬涼粉,母親就推著小童車在第一海水浴場、第一體育場、中山公園等人多的地方賣涼粉。涼粉5分錢一碗,顧客主要是洗完海澡和中山公園的遊人,要是趕上第一體育場開運動會最好賣。我則負責騎著自行車補充貨源,那時我個頭還沒車子高,車子後座上掛著兩桶涼粉,桶裡有水。怕涼粉和水半路灑出來,我還在每個桶裡放一個自製的木質十字架。」荊青山說,製作涼粉的手藝是他從父親那裡看會的。
還原老味道費時費力
作為青島人,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拌涼粉,但是個人口味不同,拌出來的涼粉味道也不盡相同。記者 於滈 攝
一份地道的青島本地海菜涼粉,其原料僅僅是石花菜和水,製作過程也不複雜,卻十分耗時,整個過程持續四五個小時。因此,如今已經很少有年輕人願意花功夫費時間去做這道菜了。
石花菜上生長著一些小型貝類和石灰素類雜質,需要先用木棒使勁敲打,將雜質敲打碎,自然脫落掉。然後用手不停地抖動幹石花菜把它的雜質抖落掉,抖不掉的繼續用棍棒敲打,如此反覆加工多次,再將石花菜用水反覆浸泡洗淨,洗掉更小的雜質。取半斤洗好的石花菜,放進大鍋裡,加入15升水就可以煮了。為了防止沸騰時石花菜溢出,需要在鍋裡壓上一個不鏽鋼漏盆,再在盆裡放一個重物如蒜臼子。鍋中水燒沸後,再用慢火熬兩小時左右,熬時要經常攪拌,待湯汁濃稠即可出鍋。可趁熱用紗布或篩網等工具濾出湯汁盛在乾淨的碗或盆中,待自然降溫冷卻後脫模即成為涼粉。鍋裡剩下的石花菜可以再加水同法熬製,一般第三鍋的時候,湯汁的濃度就比較差了,做出來的涼粉沒有前兩鍋勁道。夏天涼粉做得多吃不了,需要將脫模的涼粉放在盆中加入礦泉水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以免變質。
【來源:青島早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