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上臺,全是棘手問題

2021-02-13 南風窗

拜登發表就職演講:必須戰勝政治極端、白人至上和國內恐怖主義(視頻來源:CGTN)

上班第一天,分別戴著黑、藍色口罩的拜登、吉爾夫婦,相挽著走進白宮,不忘回頭秀恩愛。此前,拜登在國會山演講時呼籲結束「粗魯之戰」(uncivil war)。

諷刺的是,當天在激進派大本營——靠近西海岸的波特蘭市,不滿拜登溫和立場的極左翼「安提法」組織,與警察爆發衝突。

難忘的還有如下場景:

幾千公裡外,一大波警民衝突波瀾壯闊,那警棍齊刷刷扣下去,生疼。

那成千上萬人是衝著拜登上任來的,風塵僕僕,但所過之國並不歡迎他們。

約8000名中美洲移民抵達瓜地馬拉,北上前往美國南部邊境,瓜地馬拉派出安全部隊試圖阻攔

美國其實也不歡迎他們,儘管喬·拜登承諾要為境內約1100萬非法移民開啟合法化途徑,但這個口子一開,就像黑暗中的燭光,會吸引多少飛蛾!

那些從宏都拉斯拼命要穿越瓜地馬拉和墨西哥,趕往美墨邊境的人,正是看中了這一夕的光亮,不惜拖家帶口,博一個中彩機會。

這些尚未絕望的人,挨打時最需要「治癒系」的拜登發話,但拜登卻先哭了。

德拉瓦州北部的威爾明頓,離賓州費城不遠,是拜登讀小學初中、開始律師和政客生涯的地方。

這裡也是拜登前妻娜麗亞·亨特和幼女娜奧米出車禍身亡的地方,更是拜登寄予厚望的長子博(Beau)因腦癌復發病逝後埋骨的地方。三條早逝的生命中,數終年46歲的博陪伴拜登的時間最長。

從此地包機飛往100多公裡外的華盛頓特區就職之前,拜登在紀念長子博的場所做了告別演講,說著說著情緒就上來了。

他說到自己死後,德拉瓦州將銘刻在他和拜登家族所有人的心中時,已有幾分哽咽;說到已故長子,「他不在這裡,是我唯一的遺憾」時,止不住淚流雙頰,語畢轉身抹淚。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一刻,他應該是真情流露。

與前妻所生的長子博,一直是他傳承政治衣缽的對象。拜登第一次宣誓就職聯邦參議員,就是在因車禍受傷的博的病床前。他培養博當選德拉瓦州總檢察長,不忍送博去伊拉克當隨軍律師,指望著長子競選州長甚至更高職位。

不理解博的陽光形象在拜登心底的投射,就不能完整理解拜登。同樣,忽略次子亨特在拜登心裡的陰影和造成的扭曲,就發現不了拜登的另外一面。

亨特(全名羅伯特·亨特·拜登),雖從耶魯法學院碩士畢業,但長期沉溺於毒品,感情生活混亂,遭遇商業夥伴反水,給老拜登帶來無數麻煩。不過,亨特也出現在1月19日父親告別家鄉的演說現場。當時亨特戴著黑口罩,懷抱著9個月大的幼子博(與已故伯父同名,系亨特的新歡梅麗莎所生)。

亨特戴著黑口罩,懷抱著9個月大的幼子出現在1月19日父親告別家鄉的演說現場

而老拜登與現任妻子吉爾所生獨女阿什利,讀大學時因持有大麻被逮捕過,嫁給大14歲的猶太人後,很少在公眾面前露臉,曝光率還不如拜登的兩個孫女納奧米(與已故小姑同名)和芬尼根(與曾祖母同名)。

這兩個孫女,是亨特和前妻凱薩琳所生3個女兒中較年長的兩個,曾先後跟隨爺爺訪問中國。其中,最年長的納奧米會說中文,和川普小女兒蒂芙尼(1月19日剛剛宣布訂婚)曾是賓大同學加閨蜜。而芬尼根性格活潑,曾在鏡頭前當眾親吻爺爺。

對比下來,也就是博的正面形象和成就(做到總檢察長)最讓老拜登驕傲。而次子亨特的兩個高顏值女兒,最會討爺爺歡心。

老拜登寫過兩本書,一是寫年輕時喪妻喪女之痛的《信守承諾》,另一本叫《答應我,爸爸》,2018年出版的,重點是:博2015年去世時,希望父親能再次(在2016年)參選總統。

已故兒子的心願,父親必達,只不過晚了4年。

在這次大選日當天和勝選後的第二天,拜登都第一時間去博的墓地掃墓。去年11月8日掃墓時,博的兒子、老拜登14歲的長孫亨特(與叔叔同名),也出現在現場。

2020年11月8日,拜登前往博的墓地掃墓,博的兒子也出現在現場

筆者翻閱到的一張舊照片中,博貌似在飛機上跪著,給還沒長高的兒子整理衣裝。那種父愛,常常留在這一家四口甜蜜的合影裡,但小亨特再難觸摸到了。

博與愛妻哈莉唯一的女兒娜塔莉,童年時除了找爸爸撒嬌,還常出現在時任副總統的爺爺身邊。但娜塔莉長大後臉頰長斑,也因父親病故後寡居的母親又與叔叔亨特「交往過」,外界閒言碎語多,而大大減少了出鏡。

頂梁柱的倒下,往往預示著一個小家庭的破碎,何況這裡關乎三代人。大家長喬·拜登,對次子亨特的無原則包容,恐怕也是因為再也經不起一次喪親之痛了。

人同此心。從威爾明頓飛到首都後,拜登夫婦和道格、哈裡斯夫婦的第一站,是出席林肯紀念堂前的新冠追悼會。美國有40多萬亡魂了,還在不斷累加;拜登三言兩語,表情滿是沉重無奈,背影透著蒼涼落寞。

夜晚一列列「氛圍燈」輝照下,狹長的「倒影湖」倒映出遠處巍峨的華盛頓紀念碑,國會山還在看不到的更東邊。次日中午,拜登在那裡發表就職演說。

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包括已成驚弓之鳥的國會大廈,連續多日被2萬多名國民警衛隊士兵圍成了鐵桶陣。可總有人心裡不踏實,擔心武裝暴亂或刺殺,甚至猜忌國民兵裡的右翼分子,而要求FBI對他們進行背景調查,讓最信得過的小部分士兵拱衛在近側——似乎還嫌不夠,臨時又加派了127名波多黎各士兵來華盛頓特區。

幸而,除了聯邦最高法院一度受到口頭的炸彈恐嚇外,沒有發生大的意外事件。

當地時間1月20日,難得的總統就職日的晴天,川普在給繼任者留下一封「寬容大度」的信後,於當天早上離開白宮,搭乘「空軍一號」飛往佛羅裡達的海湖莊園。陪伴的梅拉尼婭在飛行途中換上亮色格子裙,看起來心情大悅。

前一晚,川普赦免了包括「前國師」班農在內的73人,但不包括川普自己和家人,也不包括其私人律師朱利安尼和參與1月6日國會山騷亂的川普支持者。兩天前,川普還曾下令建立一座遍布雕像的美國英雄國家花園。

而中午權力更替時分,拜登呼籲團結的演說只有不多的現場聽眾——為了防疫也為了治安,除了不包括川普的前總統們、監誓的大法官、特邀的演藝明星、國會議員和拜登的班子成員等貴賓外,普通觀禮者都無法靠近。

一些媒體炒作說,彭斯沒有給川普送行,卻來給拜登賀喜。其實到這個時候,前副總統彭斯已經不重要了。美國歷史上,只當過4年完整任期副總統的人,後來當上總統的寥寥無幾,在當代好像找不到一個。

彭斯做錯什麼了?他依法認證拜登當選,同時拒絕援引憲法第25條修正案(副總統若援引此案,需要兩院皆2/3多數通過才能做實,門檻太高)罷免川普,其兄格雷格·彭斯作為國會眾議員也投票反對再次彈劾川普。鑑於那麼多與川普共事過的官員都與川普反目成仇了,彭斯還算「老好人」到了最後。

他努力去辦川普交代他的事,也成功勸阻過川普許多不適當的人事任命,但有一件事他辦不到——換誰在參議院主持唱票,也做不到翻盤大選結果!

看起來不是彭斯背叛了川普,而是川普把失敗的責任甩給了副手,以便自己3年後輕裝上陣。包括在喬治亞州漫不經心地助選,讓共和黨輸掉至關重要的兩個參議院席位,從而間接把麥康奈爾拉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位置,很難說,川普沒有藉機削弱任何共和黨黨內異己權力中心的想法。

所以不奇怪,小布希時期副總統切尼的長女麗茲,作為共和黨在國會眾議院的第三號人物,在黨內帶頭就「煽動叛亂罪」投票彈劾川普之後,已有懷俄明州的共和黨籍州參議員威脅,要在明年的國會眾議員黨內初選中拉她下馬。

這很可怕。引申的說法之一是,既然麥康奈爾要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憑良心」自由就彈劾案投票(而不是呼籲直接否決),川普若卸任後仍被參院以2/3多數判決罪成,乃至不能再參選公職,他就可能拉出去一個「愛國黨」,讓分裂的共和黨今後不要再想贏得大選。

「捆綁效應」下,民調顯示川普主義尚未在共和黨基層退燒。而隨著時間的推延,看似兩黨一致譴責的國會山騷亂事件,也分化出兩種應對思路。

民主黨參議員理察·布魯門塔爾,呼籲成立一個類似於9·11事件調查委員會的機構,以調查這起「本土恐怖分子」攻擊國會的事件。還有聲音懷疑「國會議員中存在內鬼」,認為他們利用事發前一天開放遊覽的機會,把蓄意破壞者帶進迷宮般的國會大廈,指點他們認識民主黨議員的辦公室。

而共和黨重量級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與羅恩·詹森則發表聯合聲明,呼籲由無黨派安全專家組建一個獨立的調查委員會,以查找造成「國會大廈被入侵、5人死亡」的安全漏洞。甚至有聲音稱,在川普煽動示威人群向國會挺進而臺下聽眾尚未動身之際,國會山那邊已經開始遭到包括退伍軍警和BLM(「黑命貴」運動)在內的暴徒衝擊了。

川普事後一再譴責暴力衝擊國會,但有人指,就像在去年針對密西根州民主黨籍女州長惠特默的未遂綁架案被FBI查辦後他的自我邀功一樣,他總是擅長把自己的煽動責任撇得一乾二淨。

1月20日交接政權,首都沒出亂子,川普是不是又要給自己擺功了?

交接之前,因擔心暴亂重來,首都官員要求在線租房平臺Airbnb取消本周在華盛頓都會區的任何預訂。

不少國會議員在研究購買防彈衣,因為防彈衣費用可以報銷。

NBC記者威利·蓋斯特發布推特稱,據國會山的消息,國會議員的「防彈衣費用可以報銷」

早前傳,俄亥俄、德克薩斯、俄勒岡、密西根等州的武裝抗議者已經雲集州府,準備在拜登就職典禮期間進行示威抗議活動。但,沒出亂子不是嗎?「地堡男激鬥華府,紅脖子進京勤王。五十州銷煙四起,黑墨綠起兵趁亂。」前半部分實現了,後半部分還是幻想。

武鬥沒有變成現實,文戲就要加碼上場。

在跨黨派的總統就職委員會安排下,約19萬面美國國旗插在國家廣場上,代表那些無法參加拜登就職典禮的人們。委員會還安裝了56盞燈柱,代表美國各州及海外自治領土。

在22分鐘演講中,拜登沒有提川普的名字,但他表示:「我們可以把對方視為鄰居,而非對手。我們可以尊重彼此。我們可以聯合起來,停止大喊大叫,冷靜下來。沒有團結,就沒有和平。」

但「福克斯新聞」打出標題:拜登對團結的呼籲,與媒體對川普支持者的敵意,互相矛盾。

福克斯新聞的報導標題:拜登對團結的呼籲,與媒體對川普支持者的敵意,互相矛盾

總統演講完後,軍人、警察和騎兵分別在沒有觀眾的街道上遊行慶祝。拜登與前總統們各自坐車,到波託馬克河對岸的阿靈頓國家公墓,並向烈士敬獻花圈。返回市中心後,拜登和一大家子人走向白宮。拜登陸續籤署了十多道行政令。

傍晚時分,拜登還通過視頻會議主持了約1000名政治任命官員的宣誓就職儀式,其間警告「不尊重其他同事」的職員會被「當場開除」。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屆白宮幕僚長羅恩·克萊恩,繫著紅色領帶,戴著象徵跨黨派團結的紅藍雙色口罩,在白宮留影。

四周前,川普曾不顧本黨建制派的反對,要求國會給予美國公民每人2000美元的新冠救濟。有美國官員表示,按照拜登新的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每個個人可獲1400美元現金,加上已發的金額——去年底川普已籤署2.3萬億美元支出法案,其中除了1.4萬億美元政府日常支出計劃外,就是包括「每人發600美元」在內的9000億美元紓困計劃——剛好湊到2000美元。

但也有美國學者認為,拜登1.9萬億美元的「救援計劃」延續歐巴馬應對金融危機的老一套,可能會毀掉400萬個工作崗位,因為所有的免費錢都會讓工作變得不那麼重要。

該學者稱,拜登的計劃是一份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式的願望清單,上面列出了左派多年來一直想花錢購買的一切可以想像的東西,包括3500億美元的藍州救助金、每小時15美元的最低工資、每周400美元的失業支票、大約1000億美元用於學校援助等。鑑於川普和國會已經批准了近3萬億美元的疫情開支,拜登的提議將使疫情的總開支達到約5萬億美元。這可能會加速美國走向「破產、提高利率、提高通脹率和提高稅收」的軌道。

但股市似乎不這麼看。拜登就職後,美國三大股指分別漲0.83、1.39和1.97個百分點。

拜登準備大力投資在新能源、基建、衛生等領域,錢從何來?要麼收取企業稅和富人稅,要麼美元洪水開閘。隨著拜登正式上任,一眾光伏、新能源車及氫能源板塊股票暴漲。美國普拉格能源(PLUG)自1月初起股價已飆升130%。特斯拉的馬斯克更是被推上全球首富的位置,身家大大高出貝佐斯。

「在這個充滿危險和重大可能性的冬天,我們將快速和有緊迫感地向前行。」拜登在就職演講中,談到了防疫優先事項。由於種種原因,美國原定去年底完成的2000萬劑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到1月11日才完成了不到一半的量,1月底完成5000萬劑疫苗接種的目標眼看無法完成。拜登稱,將在上任的前100天內完成1億劑疫苗注射的目標。亞馬遜公司已經決定幫助派發疫苗。

2020年12月22日,拜登接種了他的第一劑新冠病毒疫苗。他宣稱,將在上任的前100天內完成1億劑疫苗注射的目標

萬事開頭難,有40多年華府工作經驗的拜登也不例外。

很多事他已經決定了就好辦,比如停修美墨邊境牆(川普任內已竣工600多公裡長)、重返「巴黎氣候協定」、廢除針對六七個高危穆斯林國家的入境禁令;而對於發布聯邦設施內的「全民口罩令」、延續或出臺一些疫情期間扶助弱勢群體(如限制驅逐租戶/貸方收屋、暫停聯邦學生貸款還款/付息)的政策,兩黨應該也沒什麼異議。

隨著非洲裔/南亞裔副總統哈裡斯上任,民主黨以「50+1票」重新控制國會參院,人事任命基本可以不受阻礙地推進。一般而言,新總統需要任命的官員多達4000多位,其中有1200多位需要走參議院聽證流程。1月19日,參議院已就拜登所提名的國家情報總監艾薇兒·海恩斯舉行了聽證會。次日下午,參議院以84比10票通過了這一任命。

但參院如何處理對於川普的彈劾案呢?是推遲,還是快進?早前拜登在聲明中稱讚了眾院的做法,並呼籲參議院領導層推進彈劾流程。如果不想彈劾聽證會與人事聽證會的時間發生衝突,可能需要改成上下午交替進行的模式。

然而,哈佛大學名譽法學教授艾倫·德肖維茨表示,參議院無權在川普卸任後就彈劾條款定罪。「如果你能彈劾任何不是現任總統的人,那麼國會審判普通公民的權力就沒有限制。這顯然是違反憲法的。」

對拜登來說不妙的是,共和黨籍的新晉國會眾議員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稱,她將會在1月21日向眾議院遞交彈劾拜登的文件,原因是他當副總統時濫用職權和影響力使次子亨特在外國牟取暴利。雖然推特及時將這名眾議員「停權」,但隨著右翼社交媒體平臺Parler找到了亞馬遜之外的託管方重新上線,這種「封口」的做法也聊勝於無。

格林過推特宣稱,她將會在1月21日向眾議院遞交彈劾拜登的文件

相比「治癒國家」,清算政敵是一個更為誘人的目標。拜登團隊沒有忘記代理國防部長米勒推遲交接工作的過節,拒絕了他在任期滿後還想留在五角大樓要求過渡空間的要求,儘管國防部1月14日討好道,它將制定防止200萬美軍極端化的有效政策。

相對棘手的問題是,是否立即取消對歐盟國家的關稅,是否摒棄對TikTok的打壓(迫於相關訴訟,前任政府同意將最後期限推遲到2月18日),是否為離任後的川普提供情報簡報,是否任命銀行家最不喜歡的監管者(加裡·根斯勒)來當美國證監會主席……這些都還是不確定的。

川普政府此前對TikTok的打壓給拜登留下了問題

就拜登籤署行政令撤銷美加輸油管道Keystone XL許可,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已經表達了不滿。美國有媒體傳拜登就職後,首個訪問的歐洲國家會是英國。這讓新近在網絡視頻會議投票中當選德國執政黨黨首的北威州州長阿明·拉舍特怎麼想?他可是默克爾路線的追隨者,力主在氣候保護和貿易政策方面與拜登政府加強合作。

還有,前不久朝鮮、伊朗一東一西,用新型飛彈為美總統「送往迎來」。在川普成為裡根以來首個未曾發動新戰爭的美國總統之後,拜登會否又「回歸正常」開始對哪個國家動武?要知道,拜登那些幕僚當年可都是支持小布希入侵伊拉克的。

1月14日,朝鮮勞動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閱兵式在平壤金日成廣場舉行,「北極星」-5、新型機動式彈道飛彈首次亮相

更大的懸念是,拜登會不會謀求連任?去年底公認勝選後,拜登在受訪時以一句「我不會成跛腳鴨」,暗示了自己並未排除競選連任的可能性。如果屆時選民擔心他太高齡,他可以像時年93歲的馬哈蒂爾一樣,預先承諾執政中途交權給副手。

如果要爭取連任,利用眼下控制一府兩院的機會,推進多屆總統無法落實立法的移民改革,或許是一個險招。

美國最高法院曾在去年12月18日裁定,聯邦政府可以把非法移民從2020年的人口普查統計中剔除,以依據合法的美國人口,劃分各州所佔的國會席位和選舉人團選票。而拜登政府很可能拒絕將非法移民排除在國會選區席位分配基準之外。

據稱,拜登即將向國會發送一份開創性的移民改革立法提案,為沒有合法身份的移民提供入籍途徑。川普之前警告說,結束他的移民政策和鼓勵移民,將導致「從未見過的非法移民潮」。話音未落,多達8000名宏都拉斯移民衝破瓜地馬拉邊界線,一路北上試圖前往美國,迫使川普1月16日宣布將南部邊境緊急狀態延長一年。

1月12日,川普參觀德克薩斯州阿拉莫的邊界牆。4天後,他宣布將南部邊境緊急狀態延長一年

不像德裔川普,拜登做移民立法決斷時,可能會想到自己的眾多愛爾蘭裔同胞,一個半世紀前也是像這些中美洲的流民一樣,前赴後繼地向美國逃難而來。但是,事態發展已經開始超越拜登對這一問題採取「更具同情心」態度的願望。

多愁善感的他,會像默克爾當初對待難民潮一樣,「仁慈」一把嗎?

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在經歷深刻變化,其中最大、最關鍵的變量是美國。如何重新認識美國,是中國成長為世界大國進程中繞不開的話題。本書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等多個角度闡述「美國之變」,解讀其變化背後的動因,預判其未來可能的走向。本書以經典的案例、豐富的文獻以及專業的理論分析,繪製出這個超級大國國際角色變遷的輪廓。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美國因素之間的邏輯關係,認識中美關係的變化對中國崛起的影響。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簡歷:newmedia@nfcmag.com

『2021年·愈日曆』治癒上線

隨心所·愈  點擊購買

相關焦點

  • 拜登上臺後第一件事要幹啥?中外專家解析
    中美的貿易談判以及關係處理是否會被列在拜登政府施政的優先排序中?在鳳凰衛視、鳳凰網舉辦的《2020與世界對話·太平洋未來論壇》上三位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分析。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提到,防疫和經濟恢復都是棘手的問題,拜登會優先考慮解決這些問題。
  • 港媒:拜登上臺前,蔡英文當局竟然還在配合川普 升高兩岸對抗
    拜登上任後國事如麻,最棘手就是剎不住車的新冠疫情,美國迄今已有28萬多人死於新冠,目前每天新增確診逾20萬人,災情慘重。拜登3日已宣布將要求所有美國人在他上任百日內戴口罩,防範新冠病毒散播,顯示其政策優先順序迥異於川普,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抗疫,絕對不會是中美問題,臺灣議題更是排很後面。在此情勢下,有趣的是,蔡英文最近的動作卻看起來是百分百在呼應川普!
  • 拜登上臺,歐洲也「鬆了口氣」
    在眾人看來拜登的作風不會像川普那樣咄咄逼人,拜登屬於那種溫和的國家領導人,但是熟知拜登的人似乎不是這樣認為。如今美國的局勢已經牽動各個國家的心,不少人認為拜登上任,美國之前和一些國家之間的「衝突」會不會有所緩和,尤其是夾在中美之間的歐盟國家更注重這次美國的局勢動向。
  • 拜登上臺,將給中美帶來什麼?
    拜登會如何制定對華政策?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值得仔細地探討和分析。刁大明老師是中美關係研究領域的資深專家,對於時事的追蹤很緊密,同時也有理論分析功底。請他對前述問題給出自己的回答,會構成我們進一步討論的良好基礎。本文已刊登於《決策參考》2020年12月刊。
  • 美國拜登政府上臺,對加拿大是利是弊?
    其實,這只是看到了問題的一個面,或者說只看到了短期效應,而沒有考慮到未來四年拜登政府對加拿大的影響。個人認為,拜登政府上臺,對加拿大短期內是有傷害的,但是長期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第一,拜登政府上臺有利於加拿大疫情控制。大半年來,加拿大疫情嚴重,到目前仍然看不到解封的光亮。
  • 拜登上臺後全翻牌?最新民調曝臺灣網友「心聲」
    美國總統川普(左)和新任總統拜登(右)。不過,外界更關注未來拜登政府上臺後,是否會延續相關政策。根據島內一份最新網路民調顯示,有37.5%的臺灣網友都認為「應該會變」。              臺灣網友對於拜登上任後會不會改變川普政府對臺政策的看法。(截圖)    11日,YAHOO以「美國解除與臺灣交往限制,對臺灣是助力還是阻力?」
  • 重磅預言:拜登上臺,臺灣統一,時間就在2024年之前
    拜登即將上臺執政,此時此刻有種強烈的預感向我衝來,那就是,拜登上臺,臺灣統一。此預感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天道循環,中華當興的昭示。
  • 假如拜登上臺,美國經濟怎麼走
    (原標題:假如拜登上臺,美國經濟怎麼走) 10月底
  • 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
    武漢武昌蛇山之下:浩瀚長江,奔流不息二、拜登提名官員拜登上臺後,中美關係將走向何方呢?先來看看拜登提名的主要官員吧。重用她這個中國通當貿易代表,說明拜登追求的是合作共贏,而不是互相敵對。三、美國的麻煩和中美的大局目前,美國疫情非常嚴重,新冠已累計確診1739萬人,死亡31萬餘人,冠絕全球。防治和控制疫情,將是拜登上臺後的頭等大事,這大概要花費一年以上的時間。之後就是恢復經濟增長和社會秩序,這離不開中美之間的全方位合作。
  • 拜登剛誇下抗疫海口,美國就傳出4場重大危機,一個比一個棘手
    在「大選月」結束後,拜登終於如願以償的成為了這場選舉的最終獲勝者。就目前形勢而言,等到川普任期結束後,拜登將成為美國新一任總統。最近這段時間,拜登正在為自己繼任總統做準備工作。據環球網消息,12月7日當天,拜登就發推特向美國人民承諾「要結束這場新冠疫情」。不過拜登沒料到的是,自己剛誇下抗疫海口,美國就傳出了4場重大危機,一個比一個要棘手。
  • 果然,拜登對「臺獨」說不
    拜登團隊在此次美國大選中完勝川普政府,首要難題便是國內議題,對拜登來說,未來一兩年會是美國調整期,無論是新冠疫情還是因選情對立加劇的「黨爭」,於拜登而言頗為棘手。顯然,對於那一小撮想要倚美謀獨的「臺獨」頑固分子,拜登是說「不」的,他更希望緩和兩岸關係而不是激化矛盾。
  • 拜登上臺第一天就有大動作?與中國有關,歐巴馬或許才是最大贏家
    中國率先作出表態 現如今全球氣候變暖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而之所以全球氣候會變暖,大部分還是由於人類活動所造成。 拜登宣布重新返回巴黎協定 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聲之後,中國就如此快速表態,也表明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也給了美國一定的壓力。
  • 如果川普/拜登上臺了,你最擔心的事必然會發生!!!
    川普大勢已去,拜登要上臺了呀近期朋友見面的聊天內容,朋友圈,微博,Twitter, Facebook上的各種熱搜話題都是「美國大選」。目前,整個美國,中國,甚至全世界都在為美國大選操碎了心。 最近每天一睜眼就開始在線蹲最新消息,最近的各種反轉真的比電視劇還戲劇性。川普大勢已去!目前拜登離上位只有一步之遙。
  • 拜登上臺即將滿月 倒黴事一樁連著一樁
    今天是拜登上臺第29天,明天即將滿一個月。此前,川普把美國搞得烏煙瘴氣,也把世界折騰得夠嗆。
  • 簡單明了:拜登上臺立刻去海外
    他曾經以一己之力幫川普處理偷稅事件、通俄門、總統性醜聞、郵寄選票追查、好友斯通入獄、拜登"作弊"審查等案件,憑藉著自己豐富的經驗為川普撐起了一把巨大的保護傘。當然,因此巴爾多次被彈劾,還被認為是"藐視國會",且多次得罪民主黨人,所以他首先要"跑路"也在意料之中。
  •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上臺的首要經濟任務是什麼?
    新冠肺炎紓困應該是拜登政府的首要經濟政策從一月份開始,將近七分之一美國人失去了全職工作。今天失業的性質暴露了美國的一些最脆弱的公民已經陷入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所有這些都是在一個急速上升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周期內產生的。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即便拜登上臺,中美仍可能爆發軍事衝突
    格雷厄姆·艾利森指出假設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能夠在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職,可以看到新一屆美國政府會在三個方面蓄勢待發。首先拜登政府將優先美國利益,也就是重新組織聯盟或盟友在與中國的競爭和對抗中制衡中國。第二點則是拜登政府將埋葬美國單邊主義,例如重新加入《巴黎協定》、世衛組織、延長美俄核軍控條約、重組世貿組織等。
  • 忌憚中俄結盟,拜登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或降低幹預
    在對華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將會重點以多邊替代單邊、以對話協商替代直接的對抗與衝突。這意味著中美關係將出現緩和與改善,是一個新的戰略機遇。同濟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研究院院長夏立平教授認為,拜登上臺後將調整川普對外政策,包括對華政策。他指出,豐富的參政和外交經驗使拜登在制定對外政策時將更有可能「按套路出牌」,遵循傳統的外交決策和國家互動的基本原則。
  • 拜登還未上臺,美國就跟越南翻臉了,在南海問題上曾準備站隊美國
    川普執政時期,美國與越南關係保持得還算不錯,越南在南海問題上也有站隊美國的意思。拜登獲得選舉人團投票勝利後,入主白宮只是時間問題。他曾表示,希望讓更多國家跟美國聯合起來,逼中國在一些事情上作出改變,顯然也不排除越南,特別是南海問題上美國更希望越南出來呼應。
  • 拜登上臺可能性多大?對中美關係有何影響?深度解讀美國大選|風向
    3、何偉文:如果拜登上臺的話,根據民主黨現在公布的政策綱領,有兩方面可以預見。其一,民主黨反華的基本立場和基本政治路線跟川普不會有很大區別,並且會更加看重人權、民主、自由這些方面;其二,民主黨提出回歸多邊主義,但是可能會通過加強改善盟友的關係來共同來對付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