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警方破獲今年涉案人員最多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記者隨警圍剿6團夥40餘人
「開始行動!」今天清晨6時許,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會同靜安分局、虹口分局,出動160個民警,兵分40路,一舉殲滅6個盤踞在本市以經營數碼產品為幌子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團夥。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晨隨警作戰,直擊現場。
今年5月,經偵總隊在工作中發現線索:本市某數碼、PC產品交易市場內個別商戶為非法牟利,大肆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通過縝密偵查,該團夥架構逐漸清晰:犯罪嫌疑人郭某、陳某、吳某等人在無真實貨物交易的情況下,以支付票面金額3-4%開票費的方式,先讓他人為團夥控制的20餘家「科技公司」虛開進項發票;隨後,再以收取票面金額6%-8%開票費的方式,為全國多省市300餘家企業虛開銷項發票。截至目前,這20餘家公司以「銷售數碼產品」之名累計虛開發票金額合計高達人民幣20億餘元,從中非法獲利4000餘萬元,接受虛開發票的企業可藉此抵扣稅款,給國家造成稅款損失達3億餘元。
這一案件系今年以來上海公安經偵部門破獲的涉案團夥、涉案人員最多、犯罪鏈條最為完成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今天清晨的行動中,40餘名犯罪嫌疑人被抓獲,6個開發票窩點被搗毀。在該團夥開設的長安路某處「公司」內,民警搜查出一疊去年10月份的虛開發票存根,不到半個月,虛開金額就超過兩千萬,合計稅額超過百萬。
抓捕現場:兩套方案確保萬無一失
今天清晨4時許,參與本次行動的民警全部集結完畢,分別從經偵總隊、靜安分局、虹口分局出發,分頭前往散布在全市各區的40多個嫌疑人落腳點進行抓捕。記者跟隨其中一個行動隊,到該團夥一名負責人龐某位於太陽山路某小區的家中實施抓捕。
5時30分,經偵總隊五支隊民警高覲海和靜安公安分局經偵支隊民警夏贇領隊的行動隊到達龐某所在小區。隨行的還有一名鎖匠,「如果等會兒門敲不開,就開鎖進去,爭取一分鐘內打開門。」
5時50分,行動隊4名民警悄然到達龐某所住樓層,2名特警在樓下守住樓棟出口,嚴陣以待。「1006和1007都是嫌疑人的房子,裡面住的7、8個人,有好幾個涉案人員。我們分頭敲門,進去後先確認龐某所在位置。」在門口,民警又確認了一遍抓捕方案。
6時,對講機裡一聲令下,抓捕開始。高覲海和夏贇同時敲門,另兩名民警一人一邊,站在敲門隊員身後,不管開門是不是龐某,都可立即將其控制。
敲了好幾次,門內都一點沒有動靜。難道嫌疑人不在家?或是發現情況有異,故意不開門?民警一邊繼續敲門,一邊招呼鎖匠上前,準備「破門」。
就在這時,1007室的門終於開了,一個睡眼惺忪的男子探出頭來。高覲海和另一名民警順勢一躍,將該男子控制住,「警察,不要動!」此時,1006室還是沒有動靜。
屋內的燈全部打開。原來1006和1007兩個複式公寓的一層已被打通,一扇玻璃移門在其中隔斷。聽到動靜,1006和1007室的人都醒了。
「你們是誰,要幹什麼?」一個男子從1007室二樓走下來,大喊到。
「我們是經偵的,負責涉稅犯罪偵查。」高覲海亮出警官證和搜查證。男子睜大了朦朧的睡眼,不再作聲。此人正是行動隊要抓的嫌疑人龐某,之前開門的是他父親。
6時10分,民警登記了兩個公寓內共9名成人的身份信息,包括龐某在內共有3名涉案人員。先前守在樓下的特警也進入屋內,給龐某帶上手銬。見龐某光著腳,民警讓其母親找來襪子,幫龐某穿上。
兩個複式公寓,共有7個臥房2個客廳。從廚房到臥室,從茶几到書桌,堆滿了各種各樣的物品:換洗的衣物、堆疊的行李箱、孩子的紙尿褲……偵查員開始在這一堆一堆的雜物中,搜尋與本案相關的證據。
龐某的臥室裡,零落著各種衣服、箱子。一進門,偵查員就看到正對床的柜子裡,放著唯一一本書——《經濟法》。「你在學法律嗎?」「不是,這是我老婆看的書。」「她在學法律嗎?」「也不是,她就是沒事看看。」龐某低下了頭。
經過近半小時的詳細搜查,民警沒有在龐某住所發現與本案相關的證據。龐某自己也交代,他的東西都放在「公司」。
6時58分,天全亮了,小區裡一些居民在樓下遛狗、晨練。龐某等3名嫌疑人被押解上警車,高覲海和兩名民警將其直接帶回經偵總隊進一步問詢調查。
現場搜證:「開開票、喝喝茶」的公司半月發票金額逾兩千萬
龐某的「公司」位於長安路一處商務樓內,距離他的住所不到一公裡。上午7時10分許,夏贇又和其他民警一起,趕往該處開票窩點進行搜查。
這家「公司」位於9樓,辦公室裡只有4個辦公桌4臺電腦、一套沙發、一個茶几和兩個立櫃,門口也沒有任何公司招牌。現場工作人員坦言,包括老闆龐某在內,只有4名辦公人員,「每天就是開開票喝喝茶,沒有其他事」。這個看上去不成火候的「公司」,平均每個月的營業流水卻高達數千萬,顯然暗藏玄機。
在其中一張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十多個大小各異的公章。刻的是大多龐某註冊的「上海龐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也有他註冊在外地的其他公司名字。
夏贇拆開一個邊上未寄出的快遞文件夾,裡面是一份空白的銷售合同和一個「上海龐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公章。「這是寄給買家的。像這種購買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要入帳,必須有一份虛假的購買合同,還有形式上的資金往來。」夏贇介紹說,購買虛開進項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企業大多與開票方保持長久的合作,為了方便操作,像龐某這樣乾脆把公章寄給「客戶」,方便客戶偽造虛假購買合同。
「這是去年10月份的發票,單半個月就開了2000多萬的金額。」夏贇在立櫃裡找到一小疊發票存根,這還只是虛開發票的冰山一角。
在公司進門處,一個不起眼的暗門後面,堆疊著一個個袋子,裡面裝著成包的「交易合同」,還有幾十本嶄新的增值稅發票本。
據現場工作人員交代,該公司每個月實際的數碼產品交易量在10萬元左右,公司主要收入來源虛開發票的收益,「跟客戶對接的具體工作都是老闆出面的,我也不知道他收多少的開票費用。」
「從初步搜查的情況來看,不正常的情況太多了。」夏贇告訴記者,從搜出的發票存根來看,發票是通過多個不同公司名義開出的,單張發票的金額最大達到百萬以上,發票數量之多也令人咋舌。「這樣規模的公司一般不會有這麼大的生意,正常每個月的發票需求也達不到這個數量。」
虛開增值稅專票用於抵扣應繳稅額,全鏈條涉嫌犯罪
為什麼會存在買賣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現象?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五支隊副支隊長顧侃告訴記者,按照規定,企業應繳納增值稅,一些不法企業為了少繳稅款,在沒有真實業務發生的情況下,通過支付開票的是形式,向這些空殼公司購買進項發票,以抵扣不該抵扣的稅款。
「這次打掉的6個團夥之間有密切聯繫,這些團夥控制的6個空殼公司的購票和受票企業存在交叉,相互關聯。」顧侃介紹說,這些「空殼」公司先向上遊企業購買進項增值稅專票,支付票面金額3-4%開票費,再向下家開具銷項增值稅專票,收取票面金額6%-8%的開票費,賺取差價獲利。
除了今天抓獲的為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票嫌疑人,顧侃指出,購買虛開發票和促成雙方交易的中間人同樣涉嫌「虛開增值稅發票」犯罪,「向他人購買虛開的增值稅發票,目的是為了逃稅,主要屬於違法犯罪,也是公安和稅務部門重點打擊對象。」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無論是為他人虛開,還是接受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處罰。
目前,上述犯罪嫌疑人已被上海公安機關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對於涉案的上下遊公司的虛開犯罪行為,公安機關也將開展全鏈條、全環節的打擊,徹底斬斷犯罪鎖鏈。
對話嫌疑人:公司真實業務只佔每月流水10%
今天中午11時許,中山北一路803號上海公安經偵總隊的審訊室裡,犯罪嫌疑人王某主動坦誠其所在公司為他人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詳情。
據王某介紹,他們公司從2009註冊成立,初期確實正經從事數碼產品經銷業務。2013年左右,他的老闆發現了虛開發票這條既省力來錢又快的新財路。「最開始也在網上發小廣告招攬客戶。後來客源穩定了,老闆覺得發廣告太招搖,現在大多是熟人介紹過來的,老闆覺得比較安全。」
要給下家虛開銷項發票,需要有對應的進項發票,這些發票是從哪來的?「我們的進項發票是那些真正做生意的人,以我們公司的名義去進貨,發票開我們公司的抬頭,以票面金額4%左右的價格賣給我們。」王某介紹說,虛開的銷項發票以票面金額8%左右的價格賣給接受虛開發票的公司。
包括王某在內,該公司共有5個人,4個員工每個月的工資固定為5000元,年終會有獎勵。該公司每個月通過虛開發票可獲利30萬元左右,絕大多數都進了老闆的口袋。「虛開發票也要有一個資金往來的記錄,買票的公司要向我們公司匯入一筆錢,這筆錢最後是要退還給買票公司的,銀行會收取一筆手續費,這筆費用由我們承擔。」王某說,有時候他的老闆會幫下流公司墊付所謂的「交易款項」,自己到銀行以買家公司的名義向其公司匯款,以應對監管部門的審查。
王某所在的公司,每個月的真實業務量只佔每月流水的十分之一左右,其餘的「交易」都由虛開發票產生。由於公司實際規模較小,王某的老闆怕露餡,只向稅務部門申請了每張增值稅專用發票最高10萬的額度,「一般一單虛開發票的金額都在百萬左右,我們就會給對方提供10幾張發票,每張金額在8、9左右,開票時間也錯開來,這樣比較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