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臺灣地方選舉民進黨一片大敗,當時幾乎沒有任何人認為蔡英文能夠在2020選舉中連任成功。國民黨似乎已經穩操勝券。然而現在,代表國民黨挑戰蔡英文的韓國瑜已經連續幾十份民調落後。短短幾個月,韓國瑜是如何從民調領先百分之二十變成倒輸十幾個百分點的?國民黨又是如何從必勝之局變為幾乎輸定的局面的?下文將分析這一切的前因後果。
2018年11月24日,雖然之前的多份民調已經顯示韓國瑜將贏得高雄市長選舉,但當真正開票結果出現的那一刻,人們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高雄市已經由民進黨連續執政20年,很多人把高雄當作民進黨大本營,而代表國民黨參選的韓國瑜竟然在高雄大贏15萬票。
創造奇蹟的韓國瑜是誰?在高雄市長選舉前,沒有多少大陸人聽過這個名字,但在臺灣的網絡上,他在2016年便是一個網紅。讓韓國瑜成名的一幕發生在臺北市議會,民進黨籍的臺北市議員王世堅在議會質詢時任臺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的韓國瑜。一般在議會中官員被質詢只能是挨打的份,但韓國瑜在被質詢時毫不怯弱,金語頻出,與王世堅唇槍舌戰,雙方精彩過招,連在一旁的臺北市長柯文哲都笑翻過去。這段質詢影片被上傳到視頻平臺上,獲得了不可思議的上千萬點擊量。韓國瑜一下從默默無聞變成了新一代網紅。直到這時,很多臺灣人才知道這個人叫韓國瑜,才驚訝的發現國民黨竟然還有這麼一個人才。
韓國瑜並非政壇新人,這其實也並不是韓國瑜第一次成為鎂光燈的焦點,但離上次已經隔了太久太久了。從2001年到2016年,韓國瑜已經淡出政壇十五年,這十五年是韓國瑜失落的十五年。其實早在1993年韓國瑜便代表國民黨當選了立法委員,並且連續兩次連任。那個時代的臺灣政壇新星輩出,韓國瑜在其中並不亮眼。那是一個屬於陳水扁,趙少康這類魅力型立委的時代,他們的風頭壓住了韓國瑜們的光芒。韓國瑜當時的競選標語甚至是「趙少康穩當選,韓國瑜夢要圓」,訴諸趙少康的支持者分一些票給他。韓國瑜擔任立法委員期間,最著名的一次事件就是當場暴打陳水扁。因為對陳水扁發言的不滿,韓國瑜直接上去掀翻了桌子並對陳水扁揮打了一拳,直接把陳水扁打進了醫院。除去這件事件,韓國瑜擔任立法委員期間並沒有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韓國瑜後來自己也說,當年擔任立委的後期大部分時間都在混日子。2001年韓國瑜感覺擔任立委迷失方向,決定淡出政壇。這一別,就是十五年。十五年間,韓國瑜看透了人間冷暖。因為不再擔任立委,失去了影響力,原有的許多朋友都離他而去。這也造成了現在的韓國瑜不容易信任別人,更相信自己家人,任人唯親的特質。這十五年間,韓國瑜並非沒有想過復出。在施明德發動的倒扁(罷免陳水扁)運動中,他曾擔任副總指揮。並且韓國瑜也嘗試過再次競選立法委員,但以失敗告終。最後在妻子同鄉,也是有著很大政治影響力的地方人物張榮味的安排下進入臺北農產運銷公司擔任總經理這個不痛不癢的位置。政治總是殘酷,遠離政壇多年的韓國瑜已經無法再在政壇招到自己的位置,直到遇到他的「貴人」王世堅。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和臺北市議員王世堅對韓國瑜的攻擊反而讓韓國瑜一戰成名。寂寞多時的韓國瑜當然不會放過這次機會,韓國瑜回來了,並且是遠勝於曾經的韓國瑜。
韓國瑜後來參與了國民黨黨首選舉,不過他也知道不可能獲得勝利,這次選舉更多的是宣誓自己對於政治的復出。韓國瑜在選舉中曾說如果當選就要自己徵戰高雄,臺南這些民進黨長期執政的縣市,新當選的國民黨黨首吳敦義便邀請韓國瑜擔任了國民黨的高雄市主委,並期待他參選高雄市長的選舉。韓國瑜擔任高雄市主委期間和吳敦義產生了很多不快,他覺得國民黨認為高雄市不可能勝利從而根本不把資源投入高雄,讓他成為光杆司令。韓國瑜甚至一度準備放棄高雄轉而參與臺北市長選舉。即使最終韓國瑜仍然代表國民黨參選了高雄市長,也沒有人覺得他能夠獲勝。短短的半年間,韓國瑜卻反敗為勝,創造了不可能的奇蹟,當選了高雄市長。奇蹟的原因有很多,但有幾個原因不能忽略:第一是韓國瑜的人格特質,韓國瑜講話相對一般政客更加通俗,形象也更親民,喊出了「民進黨不是高雄人的爸爸」「高雄發大財」這些淺顯易懂的口號。而全球的風潮都是厭惡傳統政客,喜歡娛樂風格的政治素人,韓國瑜的風格獲得市井小民和年輕人的喜歡。第二是民進黨自己執政沒有獲得人們的認可。而第三個原因是韓國瑜利用了當時和臺北市長柯文哲的曖昧關係吸引了柯文哲的支持者。韓國瑜獲得了一些媒體的大力支持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偶然和必然的原因交織在了一起,讓韓國瑜創造了奇蹟。
韓國瑜當選市長後聲勢更是如日中天,2018年國民黨在地方縣市選舉大勝民進黨也被認為主要是韓國瑜的功勞。在剛上任的幾個月裡,韓國瑜訪問美國,訪問大陸,訪問香港,受到了各地的歡迎,賺取了大量的訂單,聲勢達到了頂峰。這時,有些人希望韓國瑜更上一層樓,競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而其實這時候,韓國瑜競選2020年領導人的正當性嚴重不足,他才剛剛當選高雄市長,這時候放棄高雄去競選大位,將面臨強烈的質疑。韓國瑜一開始對與競選大位應該也沒有起心動念,而且黨內的規則需要主動報名,也不適合他現在的情勢。但形勢總是瞬息萬變,韓國瑜復出政壇之路又遇到了第二個貴人--吳敦義。
去年臺灣地方縣市選舉後,國民黨形勢大好,2020年領導人大位看起來唾手可得。國民黨黨內初選就變得重要起來,彷佛誰贏得了國民黨黨內初選,誰就能登頂領導人大位。
國民黨黨內有意願且有能力競爭黨內初選的一般認為有三個人,分別是前新北市長朱立倫,前臺灣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和現任國民黨黨黨首吳敦義。三人各有優劣勢,朱立倫擔任新北市長期間政績優秀並且任內提拔的副市長侯友宜順利當選了新一任市長。朱立倫在民眾中形象最佳,民意調查一直遠遠領先另外兩人,但朱立倫在2016年擔任黨首期間操作換掉了當時的黨提名人洪秀柱,導致支持洪秀柱的深藍(鐵桿國民黨粉絲)民眾一直不能原諒朱立倫。去年臺灣地方選舉後,絕大多數人都認為2020國民黨會推出的候選人應該是朱立倫,民進黨覺得是朱立倫,韓國瑜也覺得是朱立倫,恐怕朱立倫自己也覺得是朱立倫。王金平從2005年與馬英九競爭國民黨時就覬覦領導人大位,然而這些年來一直壯志未酬,2020年選舉他已經80歲,這次他決定不再等待,進行人生的最後一戰。王金平的優勢是人脈廣泛,號稱「天下沒有敵人」,這些人脈能夠在黨員投票的時候給王金平提供優勢。但王金平在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人中的形象不佳,人們普遍覺得王金平喜歡私下政治的密室協商。並且王金平一直被深藍民眾覺得「藍皮綠骨」,對國民黨忠誠度不夠。而吳敦義為了這場初選也是準備已久,甚至當時競選國民黨黨黨首就是為了初選這一天。掌握黨機器的吳敦義擁有訂立初選規則的優勢,可謂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但吳敦義的劣勢是在臺灣民眾眼中的形象比王金平還差,幾乎是臺灣人最討厭的政治人物之一,這其中的原因既有民進黨長期的抹黑渲染,也有他自己老派的作風,略顯虛偽的性格有關。擔任黨首並謀求大位的吳敦義卻難以在初選中取勝,這是國民黨初選之亂的源頭。
吳敦義掌握了訂立初選規則的權力,他通過自己的親信不斷放風修改初選規則:一會是全部看民意調查,一會是一半民意調查一半黨員投票,一會是全黨員投票。全黨員投票幾乎是吳敦義唯一的勝利希望,但阻力太大未能成局。黨內最後比較獲得多數人同意的方案是七成民意調查,三成黨員投票。但這種方式吳敦義幾乎不可能取勝,他當然不會坐以待斃。這裡有一點需要說明,一般認為吳敦義和朱立倫關係較差,吳敦義即使自己不能出線,也不會讓朱立倫出線。吳敦義決定利用韓國瑜當棋子,對外放出風聲,說可能取消初選,直接徵召韓國瑜作為國民黨候選人進行2020年臺灣大選。當時外界特別是韓國瑜粉絲的期望剛好讓吳敦義有了順水推舟的理由。吳敦義的算盤是利用韓國瑜擋住朱立倫,先把這個局搞亂,再看看能不能亂中取勝。退一步講,即使讓韓國瑜出線,也能避免朱立倫出線這個吳敦義最不想看到的結局。
眼看著國民黨將取消初選,徵召韓國瑜的時候,激起了國民黨黨內另一勢力的反彈。韓國瑜經常批評馬英九,並且其草莽性格也與國民黨傳統精英的喜好不同。國民黨以馬英九,郝龍斌為首的精英派不願坐視韓國瑜出線,他們成功說服了臺灣首富郭臺銘加入戰局,希望郭臺銘能代替韓國瑜代表國民黨參選。以資深媒體人也是馬英九好友趙少康為首的一批名嘴和智囊也是郭臺銘背後的助力。雖然趙少康現在只是一個媒體人,但對整體藍營的輿論有著強大的影響能力。
經過這一連串的各派操作,國民黨單純的初選變成了一團亂麻,最後國民黨決定所有有意願的人經過全民意調查選出勝利者。面對規則的更改,王金平一氣之下決定不參與初選。而吳敦義自知取勝無望,也沒有參與初選。最後五人參與初選,但主要競爭者是韓國瑜,郭臺銘,朱立倫。三人的競爭長達數月之久,儘管在辯論中朱立倫以其專業性獲得了很多人的認可,但在臺灣整體厭倦老式政治人物的風潮下,朱立倫難以對另外兩人構成威脅。韓國瑜在過程中一直保持領先,並在最後的民意調查中大勝郭臺銘。韓國瑜能夠最後戰勝郭臺銘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國民黨的民調規則是和蔡英文,柯文哲進行三人對比,在和蔡英文一對一對比中韓國瑜相對郭臺銘並沒有優勢,但一旦加入柯文哲韓國瑜的優勢就會擴大。另一個原因是韓國瑜的粉絲動員能力極強,忠誠度較高,為了能接到民調電話他們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外出在家專心等電話。而郭臺銘和朱立倫的支持者往往比較溫和,沒有那麼高的動員能力。
雖然最終取勝,但這場初選對韓國瑜造成了強烈的後遺症。初選中的相互攻擊讓韓國瑜跌落神壇,負面輿論開始不斷出現。另外初選也裂解了國民黨的支持者,造成精英藍和庶民藍的對立,至今仍然無法修復。對選舉規則和過程不滿,難以接受選舉結果的郭臺銘最後退出國民黨,與臺北市長柯文哲組成聯盟,與韓國瑜漸行漸遠。韓國瑜目前的不利局面根本原因雖然不是因為初選,但初選確實對韓國瑜造成了重傷。
韓國瑜的很多問題其實在高雄市長選舉期間就能發現眉目。在與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進行的高雄市長辯論中,韓國瑜明顯處於下風。相比陳其邁對於市政的嫻熟,韓國瑜基本上只能停留在提概念,喊口號的階段。韓國瑜缺乏行政經驗,知識儲備不足的缺點暴露無遺,但因為當時「韓流」過於猛烈,這些問題都被掩蓋了。在韓國瑜剛當選市長的前幾個月新鮮期過去,人們慢慢發現韓國瑜很多政策只能停留在口號。
韓國瑜從去年高雄市長選舉期間獲得大量年輕人的選票到如今的年輕選票盡失,發生在今年5月份的高雄市議會質詢是個關鍵轉折。當時時代力量黨籍的高雄市議員黃捷質詢韓國瑜有關自由經濟示範區的具體項目與實踐目標,而韓國瑜不斷重複「高雄發大財」,完全提不出具體的政策和手段。這段影片在網絡上瘋傳,韓國瑜形象一落千丈,雖然韓國瑜團隊質疑這個影片存在剪輯,但韓國瑜「草包」形象已經在年輕人中深入人心。
這次事件後,韓國瑜便成為年輕人惡搞和消遣的對象,年輕人也開始以支持韓國瑜為恥。以臺灣最大的論壇PTT中討論政治的政黑版為例,去年高雄市長選舉期間雖然有不少人質疑韓國瑜直銷似的口號宣傳,但還有很多支持韓國瑜的聲音。但如今在政黑版,韓國瑜幾乎是群嘲的對象,而PTT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年輕人的風向。趙少康曾經勸誡韓國瑜要「望似人君」,言下之意也就是韓國瑜現在「望之不似人君」。
除了失去年輕人的支持,韓國瑜也丟失了相當數量的傳統藍營支持者,特別是其中具有較高學歷,較高文化程度的選民。他們看不慣韓國瑜的草莽作風和缺乏知識底蘊。比如韓國瑜曾說出不丹在阿爾卑斯山下這種常識性錯誤,又如他曾經在勘災的時候突然爬上樹檢測這種行為。傳統的藍營候選人如馬英九,朱立倫都是溫文爾雅的理性政客,他們的支持者難以接受韓國瑜這種風格的候選人。
讓韓國瑜支持率流失最重要的原因是韓國瑜的粉絲也就是韓粉缺乏延展性和包容性。韓粉對於韓國瑜的支持者確實鐵板一塊,這構成了韓國瑜的基礎力量。但許多韓粉過於激進,過於偏激,出現了許多不理性的舉動。比如韓粉特別喜歡在網絡上出徵別人,只要是批評韓國瑜的人,很多韓粉會在網絡上進行謾罵。許多韓粉不僅會謾罵敵人,也會攻擊國民黨自己人。如他們覺得馬英九和郭臺銘關係比較好,便罵馬英九,要求開除馬英九。許多政治名嘴也因為發言的時候對韓國瑜多有批評而被攻擊,如黃光芹,趙少康,唐湘龍這些傳統上傾向與藍營的名嘴都受到過韓粉的攻擊,韓國瑜的身邊幾乎只剩下胡幼偉,陳揮文這種鋼鐵韓粉。而去年曾經支持過韓國瑜的臺灣網紅館長,朱學恆等人也因為韓粉與韓國瑜反目。韓粉這種四面樹敵的行為,導致韓國瑜失去了越來越多中間選民的支持者。國民黨立委蔣萬安私下也說韓粉大多都是不理性的。很多韓粉不考慮輸贏,也不考慮對韓國瑜是否有利,他們可能享受的是霸凌別人的快感。與韓國瑜漸行漸遠的柯文哲曾經概括為支撐韓粉的為三類人:地方派系,深藍,loser,將韓國瑜的支持者概括為利益集團和烏合之眾。柯文哲的看法代表了相當多的年輕人和知識階層。韓國瑜團隊另一不明智的行為是打出了階級這張牌,強調自己是庶民,而別人是權貴。自己的參選是代表庶民去挑戰權貴。早在國民黨初選的時候,韓國瑜的核心幕僚孫大千就替韓國瑜擬了抨擊國民黨高層權貴密室協商的文稿,並且一路猛打階級牌。階級牌固然能凝聚核心支持者,但會招致很多人特別是知識階層的方案。因為一旦訴諸階級,就會導致社會撕裂。韓國瑜確實有著相當多「庶民」支持者,比如著名支持者文山伯,強強滾,相信只聽名字就能感受到庶民的氣息。韓國瑜團隊無疑是在操作民粹,操作民粹確實是選舉中慣用的手段,但操作民粹也是一場玩火行動,稍有不慎就會失控。
「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想必這是很多韓粉的價值觀,在他們眼裡,韓國瑜不是虛偽的傳統政客,而是跟他們一樣的庶民。韓國瑜每次造勢活動,都會被韓粉擠爆,但很多人質疑,每次去的韓粉都是一批人。在強大的動員能力背後,韓粉其實還是少數。
去年臺灣地方縣市的選舉時,韓國瑜幾乎以一己之力拯救了國民黨,而現在則是整個國民黨在拯救國瑜大兵。在現在的民意調查中,韓國瑜落後蔡英文十幾個百分點,而政黨支持度中,支持國民黨的人卻比支持民進黨的人多。也就是韓國瑜現在連國民黨的支持者都不能全部獲得。2020臺灣大選是否已經提前結束,進入垃圾時間?認為選舉結果已定有點言之過早,臺灣的選舉向來瞬息萬變,2004年臺灣大選直到最後一天才發生驚天逆轉。但韓國瑜想要獲勝除了自身努力外,還需要一些運氣成分。
柯文哲仍然有些許可能代表親民黨參與2020大選,一旦柯文哲參選,變成三足鼎立,局面就會完全變化。柯文哲的支持者和蔡英文高度重疊,而韓國瑜只要保住自己的鋼鐵韓粉,則有機會反敗為勝,韓國瑜現在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引誘柯文哲參選。韓國瑜仍然有翻盤希望的另一個原因是臺灣多數民眾也不喜歡蔡英文,蔡英文的施政其實多數人都不滿意,之所以現在蔡英文民調領先,是因為他們更討厭韓國瑜。韓國瑜只要變得不那麼討人厭,支持蔡英文的選票就會流失。而韓國瑜討人厭的兩大重要原因是自己喜歡喊口號和韓粉不理性,這兩點都並非不能改變。臺灣選舉的重要特點是有太強的民粹氣息和意識形態元素,每次選舉雙方都難以回歸到政策討論,這無疑有些可悲。
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
不定期更新,什麼內容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