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全網爽劇《魷魚遊戲》抄襲多部作品?日本網友驚了:這不都是我們玩剩下的嗎!

2022-01-04 不正經的日語卡片
加顆小星星,第一時間獲取最新內容 ٩(•̤̀ᵕ•̤́๑)

456人參加六場生死遊戲,獲勝者將獲得456億韓元的獎金,但失敗的代價只有死亡。

如果是你,你會參加嗎?

嘿嘿,醬醬的社交圈最近也被大熱韓劇「魷魚遊戲」霸屏了呢 ( • ̀ω•́ )。

由「熔爐」導演執導的這部新劇自9月一登場便引爆收視熱潮,甚至首次拿下了Netflix美國地區排行的第一。此外,它還在日本、德國、英國等近20個國家或地區拿下日榜第一,豆瓣上也已收穫了近28萬人次的評分。

要問該劇為何能殺瘋至此,讓我萌先來看看它的關鍵元素:

大逃殺背景、生存無限流模式、解謎推理、人性考驗、無不踩在觀眾的「爽點」之上(ΦωΦ)。

而且,劇內涉及到的遊戲如木頭人、彈珠球、椪糖、拔河等也並非韓國特有。

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電視劇與觀眾間的文化隔閡,觀眾的代入感更強。

不用複雜的解說就能馬上明白遊戲規則,避免和快節奏推進的劇情脫節。

不過,也有不少觀眾認為該劇並無新意,並對草草收場的大結局、男主變幻不定的人設等提出了質疑。

儘管毀譽參半,不可否認的是,當觀眾用置身事外的上帝視角看著一出出生死遊戲展開時,和劇中的「嘉賓」們別無二致 (✧≖‿ゝ≖)。

所謂劇(bang)紅(zi)是非多。

「魷魚遊戲」爆火之後,韓網上有人跳出來稱「中國」運動衫抄襲了劇中服裝,並配上吳京身穿「中國」衫和劇中主角李政宰的對比照。

不過,他們這次「碰瓷」可選錯了對象 ╮(╯▽╰)╭。爭議圖片出處的電影上映於2年前,這種款式的運動衫更是5、60年前就火遍我國大江南北惹。

對於前文提到的大逃殺、推理解迷、人性考驗等等,日本人表示,這個我熟啊,不都是咱玩剩下的咩 (´◉‿◉`)?

作為此類劇的開山鼻祖,「大逃殺」早在20年前就驚豔全場,被影迷奉為經典。

同樣是玩遊戲過關保命的,還有去年大火,同出網飛之手的「彌留之國的愛麗絲」。

而且遊戲難度等級更高,燒腦程度完全不遜色,「淘汰」場面也更加血腥。

如果說看到這裡和「借鑑」仍無法掛鈎的話,我萌來對比下下面的圖片。

左圖出自日影「誠如神之所說」,右圖是「魷魚遊戲」,相似度有木有hin高捏?

達摩倒了和木頭人123本就是日韓兩國相同遊戲的不同叫法、到點引爆的倒計時裝置,一些分鏡的雷同,會引發質疑也不奇怪了。

過玻璃橋的遊戲,也讓人想到另一部主角玩遊戲償還負債的動畫——「賭博默示錄」。

其中高空走鋼索的遊戲關卡,不說毫無關係,只能說一模一樣(⁰⊖⁰)。

此外,兩部劇在題材和背景設置上也可謂高度相似,甚至有網友詬病「魷遊」是韓版的「賭博默示錄」,而且人物刻畫、心理描寫還沒有後者精彩。

下面,我萌就來具體康康日本網友對此劇的評價和看法叭。

相關焦點

  • 連優酷都下場抄襲的《魷魚遊戲》,憑什麼風靡全球?
    在國內的熱度同樣堪稱火爆,微博熱搜榜上停下不來的各種話題、抖音上紛紛打卡同款木頭人,網友將《老師好》裡的吳京惡搞至劇集中的視頻更是一度將關注度推到了頂峰。不管是小到街邊小攤推出的糖餅,還是大到優酷不惜通過自毀名聲的抄襲來蹭關注,仿佛全社會都在議論。
  • 《魷魚遊戲》,Netflix濾鏡下的韓劇
    歐美、日本「大逃殺」作品的主角多為15-21歲的青少年,《賭博默示錄》的主角開司登上那艘「希望之船」時,也不過21歲。只是歐美的青少年因為要在異世界闖蕩,大多都高武力值、勇敢無畏;日本的青少年則多為頹喪的,迷茫的初高中生。到了韓國的《魷魚遊戲》,遊戲規則、視覺標籤、參賽人員都發生了本土化改造。
  • 韓劇《魷魚遊戲》被質疑抄襲日本動漫,網友:感覺抄了很多,但是好看啊!
    韓國生存遊戲電視劇《魷魚遊戲》在Netflix上線,奪下全球收視冠軍,在美國、日本都是熱門第一名,國內韓劇排行榜也在熱播《魷魚遊戲》。
  • 魷魚遊戲超越Sweet Home!奪美國冠軍榜!卻被批老套抄襲日漫?
    片名源於韓國80年代流行的兒童遊戲,類似跳房子的攻守進階版,且因遊戲時地上的圖案由圓形、三角形和四邊形組成似魷魚形狀的界線而得名。由韓國影帝李政宰與樸海秀、魏河俊主演,電影《熔爐》導演黃東赫擔任劇本構成與執導,幕前幕後全是一時之選。或許是被外界抱以高度期待,播出後韓國觀眾卻是大失所望,邊看邊罵:「劇本、臺詞、導演、演員都不行,李政宰不適合這個角色。」「臺詞怎麼那麼老土?」
  • 娛樂觀察:魷魚遊戲、韓流和長津湖
    「大逃殺」一詞起源於1999年的日本同名小說及其改編的系列電影,可簡單概括為多人混戰、淘汰至剩下最後一人的遊戲模式,在類型影視作品裡,通常帶有殘忍的殺戮情節,2012年,好萊塢電影《飢餓遊戲》將大逃殺發揚光大。對大逃殺過分熟悉的東亞觀眾,《魷魚遊戲》的缺點是看得很清楚的:男主一路開金手指,總是幸運地免於通過殺人獲勝,以此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其他人良心泯滅。
  • 《魷魚遊戲》爆火,真的太「簡單」!
    看起來,這種「大逃殺」的題材,並不是首創,甚至不少專業人士吐槽,劇裡不少情節都存在似曾相識的「抄襲」嫌疑。 但是,在這之前,幾乎沒有一部懸疑片能像《魷魚遊戲》這樣,火遍全球。 所以,必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我就以一位普通觀眾的視角,來聊聊自己的一些看法。
  • 《魷魚遊戲》火爆背後:古典音樂有了更多機會
    劇中的音樂也引發了網友們的關注,各路音樂玩家紛紛利用《魷魚遊戲》玩出了各自的花樣。一支名叫MayTree的無伴奏合唱團,用人聲還原劇中場景,YouTube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4000萬。像很多驚悚片一樣,《魷魚遊戲》的配樂也選用了一些經典的古典音樂作品,而且,在翻閱相關資料時,新觀發現了一個有趣的趨勢:熱門劇集正在越來越多的使用古典音樂作為配樂,古典音樂人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機會。《魷魚遊戲》講的是一群人被挑中玩「大逃殺」的故事:一群生活中的失意者,突然接到神秘邀請,去參加一場生存遊戲,勝者可獲得的1000萬美元的獎勵,輸者將被殺死。
  • 涉嫌抄襲?這部霸佔多國榜首的韓國電視新作,疑似與多部日本影視撞型....
    這熟悉的味道和熟悉的配方,讓我們不禁想到了,這不就是日本玩剩下的劇情嗎?至少20年前,就出現了《大逃殺》這部生存遊戲題材的「開山鼻祖」。情節方面,《魷魚遊戲》與《賭博默示錄》有高度相似性,甚至有人詬病這是韓國版《賭博默示錄》,畢竟主人公都要面對巨額債務,都在一個孤立空間進行,輸了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
  • 《魷魚遊戲》:火遍全網的背後
    近日,大熱網劇《魷魚遊戲》中的這句口令估計給許多朋友帶來了「心理陰影」。作為一部2021年9月17日在Netflix上線的驚悚懸疑電視劇,《魷魚遊戲》講述了數百名生活窘迫的社會底層人士,為爭奪456億韓元的獎金而參與六場大逃殺遊戲的故事。
  • 多部作品涉嫌抄襲,賈玲回應令人無語,網友:這也太不要臉了
    但是賈玲也絕非高枕無憂,票房大爆的同時她本人也深陷抄襲風波。電影上映後有不少網友深扒賈玲黑料,說她過去多部作品涉嫌抄襲。有人整理了賈玲的抄襲「全紀錄」,發現她大紅的作品幾乎都是抄來的:2015年春晚小品春晚小品《喜樂街》抄襲韓國《極與極》;2018年春晚小品《真假老師》涉嫌抄襲《成長的煩惱》第89集;2015年《被冤枉的記憶》涉嫌抄襲韓綜《尋笑人》一部小品;歡樂喜劇人小品《哆啦A夢》涉嫌融梗日本電影《哆啦A夢與你同行》;小品《海島之戀
  • 真人版《魷魚遊戲》+《寄生蟲》,這尺度我們敢抄?
    它對人性的挖掘,完全不輸這兩部高分影視作品。真人版《魷魚遊戲》+《寄生蟲》這生存遊戲真會玩《魷魚遊戲》和《寄生蟲》,一部今年火爆全球的劇,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就算沒看過像他們玩的第一場遊戲——淘汰者投票,就已經非常考驗人性。
  • 一個魷魚遊戲帶來1000億,奈飛找到了爆款公式!
    《魷魚遊戲》是怎麼火的? 《魷魚遊戲》的劇情大概大家都有所耳聞,簡單來說就仨字——大逃殺。就是將456個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的人聚在一塊,美其名曰一起玩遊戲,贏了拿走456億韓元(約2.5億人民幣)獎金,輸了當場失去生命。
  • 魷魚遊戲:Netflix新劇為何席捲全球
    遊樂場上的謀殺在《魷魚遊戲》中,456名因欠債而陷入絕望的玩家被引誘參加一個嗜血的生存遊戲。如果贏得六輪遊戲的勝利,他們將可以獲得456億韓元(3900萬美元)的獎金。反轉在哪裡呢?如果失敗,等待他們的將是死亡。遊戲很簡單,都是他們童年時玩過的項目。純真的兒童遊戲與暴力死亡之間的對比使得觀眾們屏息凝神。
  • 我不喜歡《魷魚遊戲》,只因我看過一部比它強太多的電影
    這個感覺跟我當年看完劉慈欣的《三體》後有點像——故事扣人心弦也算扣人心弦,但說不出為什麼,總感覺怪怪的,三觀有哪裡不太正。讓我把這事兒理一理。《魷魚遊戲》的劇情其實不咋複雜——在人生路上屢屢碰壁、負債纍纍的男主。因為某種機緣巧合,加入了異常殘酷的死亡遊戲,以供富人賭博取樂。
  • 騰訊視頻獨播網劇《慎點》涉嫌抄襲日本多部作品,出品方回應:套路借鑑不能算抄襲
    騰訊視頻的獨播網劇《慎點》涉嫌抄襲的作品包括日本動態漫畫《暗芝居》,日本電視電影《尖叫:六個夢中驚醒的恐怖故事》,《萌芽》雜誌創意作文大賽一等獎作品《虛空假面傳說》,2014年bchorrorchallenge恐怖短片大賽最佳導演獎作品《lightsout》等。海外作品因為缺少追責主體而屢屢成為抄襲重災區。
  • 從《飢餓遊戲》到《魷魚遊戲》,為什麼大家都愛大逃殺
    角色設計均為社會邊緣人士,復古的兒童遊戲貫穿始終,再加上燒腦的劇情設計,《魷魚遊戲》的火爆有跡可循。而更重要的是其內裡。這是一個反烏託邦的故事,或者用一個大家更為熟悉的類型詞描述:大逃殺。社交網絡上#魷魚遊戲玻璃橋你會怎麼過#的話題,引起了很多討論還有一件我們或多或少都意識到的事:「大逃殺」就是我們現實生活的折射。在競爭激烈、生活壓力極大的現實生活中,每天都上演著大逃殺,雖然沒有你死我活,但我們也要絞盡腦汁、打怪通關、彼此競爭。
  • 渡十娘|當全世界都阻擋不了《魷魚遊戲》時
    但昨天忽然看到隔壁鎮上的小學給家長們發來了一封信,大意是,《魷魚遊戲》風靡全球,但是它是一部有著血腥和暴力的網飛系列劇。我們已經發現高年級的孩子們在課間玩「魷魚遊戲」,希望家長能予以注意布拉布拉。 是不是很熟悉?因為剛剛海那邊開通了「打遊戲只能周末」模式,莫不是提倡自由的美國也要來這一套?!
  • 韓劇《魷魚遊戲》爆火?
    近日在網飛上線的網劇《魷魚遊戲》,從臺前幕後的卡司判斷就有爆款品相。
  • Netflix如何為《魷魚遊戲》打造「世界服」?
    事實證明,薩蘭多斯的信心並非夜郎自大,不論是TikTok上「糖餅挑戰」席捲全球的熱度和影響力、還是eBay等國際電商網站上一路暢銷的相關周邊產品,都證明了Netflix對《魷魚遊戲》播出效果的估測之精準。其背後,是Netflix「微類型」算法對用戶取向的精準解讀,以及在算法思維指導下創作出強產品性作品這一工業化創作模式的逐漸成熟。
  • 真會玩!Netflix發起現實版魷魚遊戲
    《魷魚遊戲》火了之後,熱度經久不散,在萬聖節的這段期間甚至又捲起了一陣狂潮。,很多明星也都紛紛po出自己的魷魚遊戲cosplay。 雖說都是小孩子的遊戲,但是洛杉磯的大人們倒是興趣高漲,玩的是不亦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