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談
今天是戰爭片《八佰》全國公映的日子。在昨天影院復工滿一個月的時候,來自中國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8月20日0時,全國票房已超10.1億元,超3300萬人次觀影,全國影院復工率超83%。中國影市的有序回歸正常,超出業界預期,同時也為《八佰》衝擊票房,提供了基本保障。
《八佰》宣布定檔的日期是8月2日,是在影院復工初期最早宣布定檔的國產商業大片,這對於投資不小的《八佰》來說,做出這個決定需要很大的勇氣。在電影市場需要一部大片來吸引觀眾、提振士氣的時候,《八佰》的現身可以用「挺身而出」來形容。這部幾經換檔的電影,也引起了觀眾的熱情期待,《八佰》與市場,迎來了一次真正的、互相檢驗的機會。
《八佰》是全球第三部、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片,是國產戰爭片最高工業標準要求下的最新代表作,在銀幕效果上不容小覷。「沉浸感」已經成為世界電影的一個新的追求,依賴設備與技術來製造「沉浸感」,成為創作者努力的目標,雖然《八佰》沒有明確提出「沉浸感」的說法,但IMAX攝影機鏡頭讓觀眾有了一種與演員「貼身」的印象,諸多精彩槍擊戰鬥場面值得屏息觀賞。
《八佰》中的四行倉庫以及周邊入鏡場景,是製作方消耗巨資進行的1:1實景搭建,由於倉庫是一個密閉空間,這意味著觀眾會集中注意力,觀察到畫面中的細節,於是電影中人物的肢體語言與情緒表達,士兵的膽怯恐懼與同歸於盡的英勇,都因為密閉空間的放大效用,擁有了比血肉橫飛更強的感染力。
戰士們都是血肉之軀,因此他們在戰爭中的情感體現,直接影響著戰爭片的質量,當陳樹生等軍人為阻止日軍進入倉庫、破壞日軍鐵板陣身上捆著手榴彈跳下去,高喊著自己出生的省份以及姓名的時候,還是最後衝橋時的壯烈,讓人感覺到血肉之軀所蘊含的精神能量之大,超乎人們的想像。
《八佰》裡的士兵,被當成「雜牌軍」,「羊拐」、「老鐵」、「老算盤」,有著諸多市井小人物的缺點,要麼精於算計要麼膽小懦弱,但這不妨礙他們最後成為英雄,他們的人性難道在短短幾天裡發生了變化嗎?並不見得,只能說,對尊嚴的渴望激發了他們的血性,讓他們勇氣倍增。
一條蘇州河,將兩岸隔成了燈火通明的「東方巴黎」與黑暗絕望的「死亡地獄」,為了保衛南岸的人可以正常地生活,北岸的士兵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八佰》的場景設置、戲劇內核以及主要衝突,讓它成為戰爭片中一個很單罕的題材,《八佰》的獻予對象,也要比想像的要廣泛的多。
在《八佰》公映之後好消息不斷,國產片《我在時間盡頭等你》《蕎麥瘋長》和進口片《小婦人》進軍「七夕檔」,《我和我的家鄉》與「春節檔」撤檔的《奪冠》《姜子牙》組團衝擊「國慶檔」,一個觀眾早已熟悉的熱鬧景象,將重現於生活當中。當全國影市回歸到去年同期的「盛況」時,更要記得《八佰》在第一時間公映讓觀眾多了一個選擇,給電影業強化信心。
疫情必然會給觀眾的電影消費心理帶來變化,只是這些變化究竟會體現在哪幾個方面,暫時並不會清晰地知道,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疫後觀眾對電影質量的要求會提高不少,因為只有高質量、好口碑的作品,才能徹底消弭觀眾內心多少都會存在的顧慮與不安,好電影的誘惑向來是強大的,期待在接下來的檔期中,院線能出現更多讓人鼓舞的佳作、強片,一個全面回歸正常並且繼續保持增速的中國電影市場,仍然在前面招手。 □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