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電影院》:人生和電影不一樣,人生比電影更廣闊

2020-08-28 晨希的歌

在拍攝《天堂電影院》時,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不過三十出頭,卻講了一個充滿滄桑感的故事。這部號稱「時空三部曲」之一的片子,幾乎自始至終都在說與電影有關的事情。同時,他假借片中艾佛特之口,藉著主人公多多所經驗的人生,告訴我們,人生種種,遠比電影更波瀾壯闊。

下面,我將以「時空」為主題,探討由此切割而就的三種人生片段——電影人生、電影院人生以及製作電影的人生。

天堂電影院,幾經變遷,依舊是安頓心靈的空間

談到這部影片,就不能忽略故事發生的背景。那時,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西西里島到處都是廢墟,人們心頭的創傷還未癒合。主人公多多的爸爸沒有從蘇聯前線回來,家中只有寡母帶著他和妹妹勉強度日。只有走進天堂電影院,只有看電影時,才是多多最快樂的時候。

在電影院看電影,不僅僅是時光的流淌,還是一種人生的經驗,與現實生活迥然不同的人生經驗。

卓別林的喜劇片引得人們哄堂大笑,渾身顫抖,歡樂的荷爾蒙如海浪般一波又一波地湧來。那是對抗苦難生活的利器之一。

懸疑劇中的恐怖鏡頭讓所有人閉上眼睛,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有兩個人,坐在二樓貴賓廳的女人,與坐在樓下蓄著小鬍子的男人,惺惺相惜,相視一笑,自此心有靈犀一點通,身無彩鳳雙飛翼。隔天鏡頭一轉,倆人已是相約看電影的關係。

那些賺取眼淚的悲情片,引得男男女女淚灑衣襟,痛哭流涕,人們分享著揩淚的手絹,也分擔著彼此過往人生中的痛苦與艱辛。悲傷不是想隱藏就可以隱藏得了的,它總是在適宜之際,留下眼淚的痕跡。而未經世事的孩子,不知所措地用手指摳著鼻孔。就像多多一樣,當知道爸爸在戰爭中去世,媽媽悲悲戚戚地拉著他的手,腳步沉重地往家走,他注視著媽媽,也是雙眉緊皺。但是一轉臉,看到廢墟的牆上,《亂世佳人》海報中的克拉克·蓋博和費雯·麗,想起艾佛特說過他爸爸長得像克拉克·蓋博,不由地會心笑了。

有一個人,總是靠著電影院座椅,張大嘴巴,呼呼而睡。想必家中有一個如蘇格拉底老婆一樣的悍婦,而惟有在鬧哄哄的電影院,他可以心無掛礙地沉沉睡去。

還有個人,他老婆生病在床,想來照顧多日,心情煩悶,來到電影院調換心情。不想,只看到講述人生下半部的影像,而上半部因在路上,遲遲未能抵達。我想,人生不光是結局重要。這好比自打一出生,我們就知道自己不可避免會死去,卻依然有滋有味地、又爭又搶地過著人生的上半局。

喜怒哀樂,人生況味,在電影院之外,我們都經歷過。不同的是,未必人人都能肆無忌憚地哭啊,鬧啊,笑啊,瘋啊,只有在這個暗黑、狹小、密閉的空間裡,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借著劇情的渲染,藉著黑暗的遮掩,將情感自由地揮灑著,釋放著。而且,有這麼多人陪著我,一起哭,一起笑,可以說是人生一大幸事。

最有趣的是,在未抵達電影院的路上,人們或許已經開始與至愛或知己聊起電影的話題。在電影結束之後,人們意猶未消,心潮澎湃,談論的還是來自電影的感觸。

記得童年時分,電影散場之後,我們幾個小孩橫七豎八地躺在平板車上,不知為何突然被驚醒,睜眼望見深藍幕布上繁繁點點的星辰,心滿意足地端詳一陣,又昏昏睡去。還有一次,我賴在哥哥的背上,從枝幹茂密的玉蜀地中穿過,皎潔的月光似一床大棉被,藏在草葉間的蟲兒的鳴叫,則是來自天籟的催眠曲,就這樣搖著晃著,眼皮漸漸耷拉下來。

那些電影結束後的些許瞬間,是電影院不可分割的延伸,也是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片花。

天堂電影院因一場大火而燒毀,放電影的艾佛特也因此燒壞雙眼,多虧多多的拼命相救,艾佛特得以倖免於難,二人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導演之所以讓舊天堂電影院毀於一旦,讓艾佛特雙目失明,我想其意喻時代的更迭、科技的進步,令許多過往的美好的事物一去不復返。年輕的艾佛特用雙眼閱盡電影中的世界,失明之後,他對多多說,雖然我瞎了,但我看得更透徹,看到更多我以前沒有看到的。他總是用靈魂看世界,用心與多多交流。

天堂電影院的重建,得益於名叫奇奇歐的男人,彼時,他中了足球彩票。一個新的名為天堂的電影院,是由一筆意外之財所建構,導演的寓意不言而喻:在戰後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電影院這一事物能夠倖存下來,也算是奇蹟一樁吧。由此可見,我們在電影院中度過的人生,是多麼稀缺與珍貴。

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擅長在電影中安置一方容器。在其執導的另一部電影《海上鋼琴師》中,那艘「維吉尼亞」號輪船,同樣擁有天堂電影院的治癒功能。

《海上鋼琴師》的背景是20世紀初到二戰結束之間。那個年代,大批義大利人移民美國,去美國尋找新大陸;從遙遠的故國,乘坐輪船漂洋過海,找尋生活的希望。正如《天堂電影院》中,有人欣喜地發現廣場的牆上出現熒幕畫面,大喊著「看,電影在那邊」一樣,當人們經過多日的顛簸,看到象徵美國的自由女神雕像時,總是有人激動萬分地喊道:「啊,美國!」

值得慶幸的是,在「維吉尼亞」號上,在海上漂泊不定時,他們有優美的鋼琴聲的撫慰,那是1900彈奏的。

如果俗務繁蕪,人生累牘,旅行的途中,倒可以暫時放下,覓得片刻的寧靜與放鬆。記得一次坐在長途公共汽車上,不知為什麼,突然萌生這樣的念頭,希冀這輛車永遠飛馳,不要停下來,沒有終點站。即使人生的下半輩子在狹小的車廂盒子裡度過,也好過沒日沒夜的操勞與奔忙。比起看不到盡頭的生活,可以觸摸的空間更能讓人心安靜與舒緩。

鑲嵌在人生膠片上的某些片段,定格為電影的一部分

離開西西里島30載,功成名就的多多從羅馬歸來,就像離開之前那樣,他的目光還是那麼憂鬱與傷感。他對媽媽說:我一直害怕回來,這麼多年我以為我更堅強了,已經忘掉了很多事情,結果發現我只是回到原點,仿佛從來沒有離開過。

多多放不下的、無法釋然的,是對初戀艾蓮娜的一段感情。

起初,艾蓮娜出現在多多的鏡頭中,「她有一頭棕色的長髮,非常藍的大眼睛,純潔而坦白」當多多這樣描述的時候,艾佛特確信無疑——「愛,這就是愛!」

艾佛特有時像多多的父親,有時是他的兄長,有時又像他的朋友,還有的時候,就像一個智者一樣,把他從電影中頓悟到的人生哲理講給多多。他給多多講了一個位階卑微的衛兵與高高在上的公主的故事。想必睿智的艾佛特已經感知到,多多喜歡的女孩也像故事中的公主一樣,倆人在現實中一定隔著某種鴻溝吧。

多多受到啟示,下班之後夜夜躑躅在艾蓮娜的窗下,期望能用一顆鍥而不捨的心贏得美人的芳心。奇蹟出現了,幸運的事情發生了,艾蓮娜也愛上了多多,倆人度過一段純潔美好的戀愛時光。

可是,一個銀行經理的千金和一個一無所有的窮小子的愛情,註定是無果的。多多去服兵役之後,再也聯繫不到艾蓮娜,她在他的生活中消失了。直到多年之後,多多再次放映第一次邂逅艾蓮娜時,所拍下的膠片,鏡頭中的艾蓮娜還是那樣年輕、不沾風塵,可是,30年的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

多多打開艾佛特臨終前,送給他的禮物。那些由一幀又一幀親吻與擁抱畫面剪輯而成的鏡頭,是愛的見證,也是愛的源泉。我想,多多一定懂得艾佛特的心意,無論時光如何變遷,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他對多多的愛,自始至終都在那裡,在難以忘懷的電影鏡頭裡,在艾佛特與多多的共同記憶裡。

在《海上鋼琴師》中,1900沒有出生證明,沒有父母,他出生在「維吉尼亞」號上,他的家就在這艘船上。導演通過其唯一的好友邁克斯之口,講述了他的故事。聽到這個故事的人們,無不為之動容,但是無一例外,他們只當這是個故事。1900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他的人生是一個傳奇,一部電影,這樣的人在現實中註定無法生存。

在船上,在旅行的間隙,人們觀看1900彈奏鋼琴,聆聽著美妙的音樂,就好像在觀看一部電影。人們將他的影像,鑲嵌在記憶的皇冠上,如鑽石般熠熠閃光,歷久彌新。但是,僅此而已。這也是1900無法踏上陸地的真正原因。

那些使我們難以忘懷的電影故事,之所以銘心刻骨,大多因為它們是悲劇。

在《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也是一個電影故事。路遙在他們倆第一次登古塔山時,于田曉霞講述的蘇聯悲劇故事中,已經預設這段戀情的結局。

就像導演朱塞佩·託納多雷一樣,在這場靈魂之戀中,路遙同樣運用了「時空」這個元素。

在空間上,田曉霞講述的那個故事是虛擬的,對小說中的他們來說,跨越了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正是在那時,他倆確定了彼此的感情,並且做了一個約定:兩年之後,同一時刻,不論我們在何地,也不論我們在幹什麼,都一定要趕到這兒再一次相見。

兩年,是一個時間的設定,與漫長的一生相比,不過轉瞬而逝。但是因為意外的事件,田曉霞在一場突如其來的洪水中為了搶救孩子而犧牲,這段時光就有了特殊的含意,定格在孫少平的人生膠片上,成為他一生無數次回放的鏡頭。

納蘭性德說,人生若只如初見,所以大多數人將初戀的感覺,銘刻於人生膠片中。遭遇困頓之時,那些像花兒一樣美麗的瞬間,就成為我們支撐下去的力量源泉。

製作自己的人生電影,真正的人生在更加廣闊的天地

多多開始放電影的工作時,打算休學。艾佛特叮囑他要堅持上學,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總有一天,你還會做別的事,比現在重要得多的事。

艾佛特口中重要的事,是指多多今生要從事的事業,而不僅僅是一份餬口的工作。

服軍役回來,艾蓮娜音訊全無,多多心灰意冷。人生的這個坎該如何邁過去,艾佛特給了他很好的忠告:每個人都有所追尋。如果你每天都待在這裡,就會把這裡當成世界的中心,你會相信什麼都不會改變。

在火車站,多多即將離開,艾佛特狠下心說:不要回來,不要想到我們,不要回頭,不要寫信,不要因為思鄉而放棄。五個斬釘截鐵的「不要」,意在提醒多多——你的故鄉,你的親人,不是你羈絆,他們是勇往直前的加油站與補給所。

「不管你最後打算幹什麼,熱愛它,就像你小時候熱愛放映機那樣。」因為熱愛而無師自通,因為熱愛而執著地練習,因為熱愛而永不放棄。艾佛特把多多心中曾經燃燒過的巨大熱情,再次點爆。

有一首很有名的詩: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從小讀到大,印象深刻,字裡行間都是媽媽對孩子的愛與牽掛。但是,我覺得那分明不是最深的愛。

有一種無私的愛,叫捨得讓你遠離我。艾佛特對多多的愛,正是這種愛。

再見艾佛特,他已永遠離開人世,被送往火葬場。多多問艾佛特的妻子:他有沒有說想念我,想見我,想要讓我回來?後者口氣堅決:沒有,一次也沒有。甚至當你母親建議讓你回來時,他也堅定地拒絕了。

艾佛特是言出必行之人,他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不讓自己的愛成為多多追尋夢想與事業的絆腳石。

我總是忍不住想,艾佛特那麼堅定地鼓勵和支持多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或許那也是他畢生的信念。年輕時因為膽怯與猶疑,艾佛特被羈絆在故鄉,後來又因為火災雙眼失明,徹底失去了闖蕩世界的機會。哪一個血氣方剛的男兒,不是夢想著鏖戰沙場,成就一番大事業,大成就。

也就是說,父母越放手,捨得讓孩子試煉與磨礪,孩子就會心無掛礙、義無反顧地越飛越遠,越飛越高。

在《海上鋼琴師》中,1900也遇到這樣一個人。他是一個倒黴透頂的人,一輩子在義大利北部的土地上勞作,有一天,土地乾涸,老婆跟著牧師私奔,五個孩子相繼死於熱病,只剩下最小的女兒。為了女兒,農民開始四處漂泊。有一天,當他穿過陌生的城市,爬上一個山丘,看到一生中最為美麗的東西——大海。他形容自己見到大海的那一瞬間,感覺就像被閃電擊中。他聽到了海的聲音,那是一種吶喊聲,他聽見它喊道:人生無限!他突然覺醒,像通了天眼一樣,像聽到了天籟之音,一下子就明白,在餘下的歲月,他的生命該如何度過。

這個農民頓時豁然開闊,他找到了人生的新天地。

幾年之後,1900又邂逅了他的女兒。那個農民將大海的秘密傳遞給女兒,然後她也從故鄉漂洋過海,來到美國,與父親會合。

1900怎麼會知道這個女孩,他一見傾心的女孩,是那位農夫的女兒呢?因為他知曉農夫關於大海的秘密。而女孩之所以相信1900的話,是因為他告訴她,她父親有一把小手風琴,他們倆曾經合奏過。

我想,那把並不起眼的手風琴,和大海的吶喊聲,象徵著農夫人生中的電影片段,它穿越時空,使得1900和他,以及他的女兒在不同的人生時段,以美麗的方式相遇。

結語

在《天堂電影院》裡,導演穿插了一個瘋子的形象。他貫穿整部影片,他總是喊著「廣場是我的」,他永遠不會老,也不會死。在他的人生裡,象徵夢想與希望的電影片段、隱喻退行的電影院時光,以及創作人生真正的高光電影,這三者嚴絲合縫、完美無暇地融合在一起,他是不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也許是,也許不是。我只知道,從沒有踏上陸地的1900是幸福的,從陸地跨越大海的義大利農民是幸福的,而多多,雖然人生並不完滿,留有淡淡的感傷和遺憾,裝滿美好記憶的天堂電影院也消失了,但是攜帶著艾佛特給予的滿溢的愛,相信他一定會笑著走下去。

我贊同這樣解讀幸福:當你和某件事、某個人,還有整個世界乃至宇宙,還有你自己,建立起深度的連結關係時,幸福感油然而生。

相關焦點

  • 《天堂電影院》豆瓣評分9.2:人生和電影不一樣,人生辛苦多了
    天堂電影院雖然只是一處地點,但是卻讓多多和電影放映師艾佛特結下了不解之緣。艾佛特教多多如何使用放映機放電影,陪他度過歡樂無憂的童年時光,同時也在多多長大成人後最為美好的人生階段給了他真誠且受益終身的人生建議。從而讓從小就熱愛電影的多多成為了一名知名導演,功成名就。與大多數經典名作相比,情節上相對比較平淡。
  • 《天堂電影院》:電影與人生,人生與電影,可人生不是電影
    《天堂電影院》和《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被稱為「時空三部曲」,三部片子孩子的童年都起著很大的作用。《海上鋼琴師》和《天堂電影院》比較接近,一個和音樂有關,一個和電影有關。》講述的是義大利南部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喜歡看電影,更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放電影,他和艾佛特成為了忘年之交,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
  • 人生不像電影,人生...辛苦多了---天堂電影院
    天堂電影院的劇情簡介 · · · · · ·  義大利南部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薩瓦特利·卡西歐 飾)喜歡看電影,更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
  • 經典懷舊之作《天堂電影院》,人生比電影苦多了
    40年代義大利的南部小鎮,天堂電影院放映師艾佛特結識了喜歡看電影的小男孩多多,年齡懸殊的兩個人成為了忘年交。在後來的時光中,艾佛特教會了多多放映電影,在一場火災中,艾佛特不幸失明,從火災中奮力救出艾佛特的多多成了小鎮唯一的放映師。長大後的多多,遇見了自己的初戀女友艾蓮娜,也是之後很多年讓多多無法忘懷的女人。
  • 《天堂電影院》:看懂這部電影,也就讀懂了人生
    吉賽貝·託納多雷導演說:「 《天堂電影院》是一部給了我無盡煩惱和喜悅的電影。」在西西里這個名為「天堂」的電影院,很多人在這裡度過他們的一部分生命,上演無數悲歡離合。主角多多從這裡出發找到畢生熱愛的事業,享受過甜蜜的戀愛又遺憾錯過,最終找到生命的意義。而這長達170分鐘的電影,更是向我們訴說了生活的種種真相。
  • 賞析電影《天堂電影院》
    本文將從影片拍攝的技術以及思想內容方面出發,闡述對該片的個人觀影感受和理解。 《天堂電影院》這部影片,最早於1988年在義大利上映。《天堂電影院》是一部同時蘊含著對電影發展歷史的緬懷以及隱藏著導演個人的情感歷程的懷舊之作。
  • 編導藝考電影《天堂電影院》影評
    只是實現電影夢並不是容易的,但艾弗來多看出來多多有巨大的潛力,只是他需要更廣闊的天空,如艾弗來多所說「這個地方被下了咒,日復一日的生活在這,你會以為這裡就是世界的中心」。有一個鏡頭在影片中反覆出現,就是牧師一個人在電影院裡盯著熒幕剪下每一段吻戲的場景,這個場景也暗示了或許在小鎮這麼一個落後而保守的地方很難實現多多的電影夢。
  • 今日電影推薦《天堂電影院》
    #電影如天堂,天堂非電影。《天堂電影院》導 演:朱塞佩·託納多雷編 劇:吉賽貝·託納多雷、Vanna Paoli類 型:劇情片,於1988年11月17日在義大利上映。,還經常看放映師艾弗達「剪」電影,並且和艾弗達成了好朋友。
  • 《天堂電影院》: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天堂電影院
    重新開業後的天堂電影院,和少年多多成為放映員,是那個時代電影最後的榮光。《天堂電影院》裡的多多,電影就是他的人生之夢。在不識愁滋味的年齡,多多就失去了戰死沙場的父親,與媽媽和妹妹相依為命。幸好他還有天堂電影院和艾費多大叔。
  • ​每周電影:《天堂電影院》
    三部曲的另外兩部分別是《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和上周介紹過的《海上鋼琴師》。而今天介紹的這部電影可以引用影片中弗雷多評價卓別林《摩登時代》的話:「經典名片是不可能被遺忘的。」《天堂電影院》就是這樣一部永遠不會被遺忘的電影。
  • 電影 |《天堂電影院》: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家天堂電影院
    義大利南部小鎮,古靈精怪的小男孩多多(薩瓦特利·卡西歐 飾)喜歡看電影,更喜歡看放映師艾佛特(菲利浦·諾瓦雷 飾)放電影,他和艾佛特成為了忘年之交,在膠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傷心的多多在艾佛特的鼓勵下,離開小鎮,追尋自己生命中的夢想……30年後,艾佛特去世,此時的多多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導演,他回到了家鄉,看到殘破的天堂電影院,追憶往昔,唏噓不已。
  • 《天堂電影院》|人海四季,在電影中取暖
    引子:不,多多,這不是電影對白,這是我的心裡話。人生與電影不同,人生要辛苦多了。阿弗雷多像一個「父親」一樣,影響著多多的選擇。從電影啟蒙到人生領路人,對多多在麵包和愛情選擇的面前,自私的扼殺掉懵懂的愛戀,替他做出了無法做出的選擇。而影片中伴隨多多成長的女性角色,沒有存在感一直默默無聞的母親,純真而又遺憾的初戀女友,兩位女性角色代表著陪伴和離開,美好和現實。
  • 豆瓣9.2分 電影《天堂電影院》
    蘇州的天氣真是奇怪,白天明明是晴朗好天氣,夜晚卻寒流突至.裹著厚厚的棉衣,在電影院看完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我們四肢因為寒冷已經麻木,朋友凍的直打哆嗦,我一直緊握著她冰冷的手,我想她堅持看完《天堂影院》.     《天堂影院》是一部讓人難忘的經典,單單從她羅列的一串長長的獲獎名單上便可知曉,朋友說我看的時候神情凝重,我笑笑說自己心懷敬畏呢.
  • 張藝謀新作《一秒鐘》好評如潮,評分9.2《天堂電影院》更具看點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剎那間的驚鴻一瞥,《海上鋼琴師》是堅守的魅力與驕傲,《天堂電影院》不一樣,它是回憶裡最扣人心弦的一把良藥。作為託納多雷時光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天堂電影院》讓無數人為之感動,是滲透到血液靈魂裡的記憶與感受,是我最開始接觸電影所看的印象最深刻的一部。同時《天堂電影院》豆瓣評分9.2分,並獲得了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 看懂100部經典電影:《天堂電影院》
    在艾佛特的葬禮上,多多見到了已經變老的故人,變得擁擠的小鎮廣場,和已經破敗的電影院。多多走進即將被拆毀電影院,走過大廳堆放的雜亂的座椅和殘破的裝飾,撫摸放映室裡陳舊的機器和牆上黯淡的電影海報。這裡曾經是他快樂的童年和青春的甜蜜和苦澀。三十年得來了聲名顯赫,但雙鬢斑白,老友逝去,記憶僅存。生活和電影不一樣,生活比電影難多了。老艾佛特曾經說過。
  • 【外 電影】天堂電影院
    故事發生在西西里的一個小鎮上,天堂戲院,是鎮上唯一的一家電影院,它佇立在教堂的前面。當空氣中還殘餘著二戰的硝煙味,外出徵戰的親人還音信全無時,電影成為了小鎮居民苦中作樂的精神寄託,故事便圍繞這家電影院展開…… 西西里島上的吉安加村只有一家電影院,人們最重要的休閒娛樂活動便是來看場電影。每次電影放映時村子裡的男女老少都蜂擁而至。在40年代的義大利,由於電影院屬於教會。
  • 豆瓣9.2分,《天堂電影院》裡的鄉愁,尋覓記憶深處的故鄉
    大家好,你們最親愛的小編sanne來啦,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我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出門和朋友、愛人們一起到電影院看電影了,但是,電影院的快樂很快就能夠回來啦~在等待電影院開放的這幾天,不如和sanne一起,回顧一下經典之作吧!今天,sanne要向大家推薦的是《天堂電影院》這部劇。
  • 電影放映——天堂電影院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義大利 / 法國 語言: 義大利語 / 英語 / 葡萄牙語 上映日期: 1988-11-17(義大利) 片長: 155分鐘 / 173分鐘(加長版) / 124分鐘(公映版) 又名: 星光伴我心(臺) / 新天堂樂園(港) / Cinema Paradiso
  • 《新天堂樂園》:獻給電影院的電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熱愛電影
    如果要我選擇一部透露電影本質而且又親切可人的電影,那我絕對會毫不猶豫的一再推薦《新天堂樂園》,一方面作為朱賽貝.託納多雷部分人生投影,它包含了許多西西里的生活細節,另一方面前陣子逝世的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也給其提供了作為靈魂的配樂,於是它既是私人的,也是公眾的,如新天堂樂園。
  • 《新天堂樂園》:獻給電影院的電影,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熱愛電影
    .託納多雷部分人生投影,它包含了許多西西里的生活細節,另一方面前陣子逝世的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也給其提供了作為靈魂的配樂,於是它既是私人的,也是公眾的,如新天堂樂園。,卻與坐在上面的人看對了眼,從此共度白頭,也有人電影看一看就像甘迺迪和林肯一樣被殺手槍殺在座位上,你會看到電影院不只是看電影的地方,它還是社區中心,既播放新聞,又傳承文化,也是寂寞少年們情慾啟蒙之地,還有性產業營運之處,銀幕內的欲望與銀幕外的欲望相互流動,好不熱鬧,私領域與公領域的界線的混淆也使得電影院更加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