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收到壹粉「美好時光2619 」的情報,稱鄒平市魏橋鎮河溝崖村今年8月份村裡開始拆遷,村裡90多戶人家只拆了30多家就擱置了,現在到處是危房。
接到壹粉情報後,11月21日上午10點,記者來到了鄒平魏橋鎮河溝崖村,在離村口500米的地方在建鄒魏路,路口有一個僅僅可以通過轎車的路障通行口,緊挨著路口的房屋已經拆得只剩矮矮的圍牆,雜亂的磚頭堆在圍牆周圍。多處未拆完的房屋,有的屋裡堆滿了生活垃圾,有村民穿梭在房屋間撿一些可以變賣的垃圾裝入三輪車後離開了。村民程先生說,此次拆遷項目叫土地增減掛鈎,拆遷是村民自願的,如果同意拆遷的籤合同,每家每戶給一萬元的安置費,兩口人以上的給兩萬。聽說需要先把房子拆掉再找工廠,工廠建成了還得等到有了資金才能蓋居民樓,已經拆掉房子的村民現在長期在親戚朋友家住。因為拆遷不徹底所以不確定什麼時間才能有資金蓋居民樓。「突然不幹了,讓我們老百姓等到什麼時候啊?安置費就給了一、兩萬就拉到了嗎?拆了一半的房子就閒置在那裡,村民人來人往的太危險了。」
魏橋鎮河溝崖村村書記姬漢仁告訴記者,拆遷項目隸屬鄒平市土地增減掛鈎政策,8月份開始施工,由於村口在建鄒魏路,導致暫時停工。「等到拆遷全部完成,新社區建成後,包括旱廁改造各方面環境衛生就都一步到位了,新社區就建在一公裡外的裡八田村,那裡是個老鄉鎮駐地,現在合併到魏橋鎮了,那裡幼兒園,醫院、超市、郵政、銀行、電信設施都有,到時我們搬到那邊,不光是取暖,連村裡小孩上學也都方便了。」 姬漢仁說,項目開始前每戶村民都走訪了一遍,90%以上的村民都同意了,一家兩萬塊錢的安置費,「由於鎮上考慮到資金問題,並且要聯繫開發商等相關程序,相隔的時間略微長一些,有些村民就擔心害怕蓋不起來,就先持觀望態度看看再說。」 「我們村前就只有一條路,沒修路之前交通確實不方便,騎個電動車都費勁。現在因為修路設了路障建築垃圾外運不出去暫時停工,並不是拆了一半不拆了,這些年有些鄉鎮拆遷搞得不錯也搞得非常成功,等到路修好了,魏橋到裡八田也通了,真是一件好事。」 據了解,「城鄉土地增減掛鈎」即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減少相掛鈎,從以宅基地為主的村莊佔地中騰出土地復墾,指標可以拿到城裡來用。2006年4月國土資源部在全國5個省(市)開展第一批試點,山東是試點面積最大的一個,佔總試點面積的35%,周轉指標2.59萬畝,涉及178個居民點、近3萬農民。魏橋鎮人民武裝部部長楊德新告訴記者:「由於村口鄒魏路施工,拆遷暫時停工,等到可以通車時就會繼續開工,不會就這樣不管了,請村民放心。」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趙旭 蘇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