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臺軍一架F-5E戰鬥機發生墜海事故,飛行員送醫後不治身亡。出事的F-5型戰鬥機是一款在臺灣服役超過40年的老式戰機,自2001年以來發生8起事故,導致多名飛行員喪生。
一時間,臺空軍戰鬥力究竟如何,成為網友們關注的熱點,為此,秦安戰略智庫思考了臺空軍戰鬥力的三個特點、一個硬傷和一條出路!也希望朋友們廣泛傳播,尤其是臺灣朋友們轉發,讓臺軍將士們看到,並思考。
一、臺空軍的基本情況
1973年美國停止對臺軍事援助後,臺灣當局開始大力發展本地區的軍事工業。近幾年來,臺灣軍事科研投資強度很高,武器裝備自給率不斷上升,已形成初具規模的軍事工業體系,能生產坦克、火炮、中小型艦艇、戰鬥機、戰術飛彈等陸、海、空主戰裝備,已經改變了過去90%的武器裝備依賴進口的狀況。
但由於臺灣地區技術儲備不足、資金和人力有限、試驗手段缺乏、演練環境有限,某些關鍵技術仍然依賴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少武器裝備還需外購。臺灣空軍總司令部是臺灣空軍部隊的最高領率機關,設在臺北市仁愛路,其主要任務是依據臺灣軍隊的建軍方針、原則和軍事戰略,擬制空軍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制定防空作戰計劃,指揮空軍部隊的戰鬥行動;組織各種技術、勤務保障;制訂訓練大綱,組織部隊訓練。
臺灣空軍現在兵力5萬多人,由飛行部隊、地面技術勤務保障部隊和防空炮兵部隊組成。地空飛彈部隊歸陸軍建制。飛行聯隊是空軍的主體,原有8個聯隊,實施「精實案」後撤銷了第8飛行聯隊,整編為7個作戰飛行聯隊,其中戰鬥機聯隊6個,反潛運輸機聯隊1個。6個戰鬥機聯隊中,3個裝備F-16型機,1個裝備幻影2000-5型機,2個裝備IDF型機。戰鬥機聯隊下轄1個飛行大隊、1個維護補給大隊、1個基地勤務大隊;反潛運輸機聯隊下轄2個運輸機大隊,1個反潛機大隊,1個維護補給大隊和1個基地勤務大隊。飛行大隊是臺灣空軍的基本戰術分隊,戰鬥機中隊編制飛機18—22架,運輸反潛機中隊編制飛機16架。臺灣空軍的各飛行聯隊分別駐在桃園、清泉崗、馬公、新竹、臺中、嘉義、臺南、花蓮、臺東、高雄及屏東等基地。
此次出事的F-5戰鬥機價格低廉、易於維護、性能良好、具備短距起降性能。其中A型是早期生產型;E型是單座戰術戰鬥機;RF-5E是偵察型;B型和F型是雙座教練型;G型又稱F-20戰鬥機,綽號為「虎鯊」,是供出口的多用途戰鬥機。F-5戰鬥機於1959年7月30日首飛,1962年裝備美軍。美國生產1871架F-5系列戰鬥機,並其它國家生產776架 [2-3] 。該機被銷售至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在國際軍火貿易中與法國幻影III戰鬥機、蘇聯米格-21戰鬥機形成軍機出口「三足鼎立」格局。
與主要對手米格-21比較,空戰機動性能相當, F-5E戰鬥機對地攻擊能力和作戰半徑遠遠超出,電子設備比較齊全可靠和可維護性也更好,總體來看綜合性能超過米格-21 。
二、臺空軍的三個特點與一個硬傷
20世紀60年代末,臺灣空軍曾經獲得了92架F-5A和23架F-SB,但應美國政府要求,這批飛機中的大部分送給了南越政府,剩下的則轉入預備役。70年代初,臺灣空軍開始實施現代化計劃。1973年,航發中心與諾斯羅普達成協議,在臺灣本地許可生產100架F-5E,即被臺灣空軍命名的「中正」戰機。隨著美軍駐臺部隊於1979年全部撤離,並終止了1954年籤訂的《美臺共同防禦協定》,使得臺灣當局感到極大的防禦壓力。在此形勢下,航發中心奉命增加了F-5E/F的仿製數量,至1986年停產為止,共生產242架F-5E和66架F-5F。目前,仍有部分F-5E/F在臺灣空軍中服役 。
從臺灣F-5飛機的歷程,也能看出臺軍整體戰鬥機的情況,具備三個特點、一個硬傷。
其一,先進戰鬥機依靠進口,與解放軍先進戰鬥機有代差。無論是F-16戰鬥機,還是F-5戰鬥機,本質上都是進口美國的戰鬥機。IDF戰鬥機屬於自己生產,但也沒有F-16先進。但其F-16戰鬥機僅僅是第三代戰鬥機,逐漸開始走下坡路。儘管F-16仍在不斷升級和改進,許多國家仍計劃在10年內逐漸淘汰F-16戰鬥機,取而代之的則是第四代戰鬥機F-35。F-16與解放軍的殲-20戰鬥機有代差。這也是殲-20入駐浙江引起極大關注的原因之一。
其二,現役戰鬥機超期服役,與解放軍相比戰鬥機生產無後勁。儘管F-5戰鬥機已經服役40年了,但臺軍空軍還在飛行,這從一個方面說明臺軍戰鬥機的捉襟見肘。目前,臺軍的F-5/F系列戰鬥機主要都在737聯隊臺東志航基地,少數配屬401聯隊花蓮基地,主要擔任臺軍新晉飛行員的高級飛行訓練任務,並肩負部分空防巡邏、警戒及偵照任務。
其三,整體戰鬥機飛行環境單一,與解放軍相比缺少大環境搏擊的經驗。從實踐來看,臺灣空軍演訓範圍有限,不可能像解放軍飛行員一樣有大範圍、大縱深的演訓歷程。另外,飛機作戰環境,是整個武器裝備都參與其中的大作戰環境,各種武器裝備之間存在相互依存、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關係。在這一點上,臺軍戰鬥機與解放軍戰鬥機無法比擬(美軍大概率不敢直接參戰)。
其四,臺空軍的一個硬傷就是其戰鬥精神。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將祖國分裂出去是一個額不得人心的事,一些年輕飛行員的父母都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這種情況下,臺軍飛行員內心必然存在為何而戰的問題,這種心理的差距,在空戰中影響較大。還有其內心對美軍支援的妄想,也會使其戰鬥意志大打折扣。
三、臺空軍具有一個出路,也是為祖國統一立功的機會
1981年8月8日,國民黨空軍第5聯隊少校考核官黃植誠駕駛1架美制F-5F戰鬥教練機借考核新飛行員之機,駕機起義,在福建福州機場安全降落。黃植誠獲得獎金65萬元,1988年被授予上校軍銜 。1989年2月11日,臺灣東737聯隊第7飛行大隊44中隊輔導長林賢順,以空中考察為藉口,駕駛一架F-5E戰機從志航基地起飛,貼海面低空飛行。後來,林賢順在大霧茫茫中棄機跳傘,降落在廣東豐順縣。
相對於陸軍、海軍,臺空軍更具有擁抱祖國、立功統一的優勢,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事實上,臺軍的前輩們已經做出了榜樣。
1979年5月,從臺灣泅渡到中國大陸定居林毅夫,已經是世界著名經濟學家,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了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