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作品裡的人物形象鮮活豐滿,就能很好地透視到各個方向、各個領域,讓觀眾一目了然。滇劇《水莽草》塑造的人物形象,通過「婆媳關係」以小見大,反映出人與人之間誤解、衝突、對抗、自我掙扎、最後和解的真實狀態,用一碗毒草藥揭示了每個人心底向善的力量,展示了被我們遺忘、忽略的人性之美。
劇目一開頭,婆婆們和媳婦們的「各抒己見」,引出自古以來剪不斷理還亂的婆媳關係狀態。婆婆的人物塑造是典型的,立體的,從婆婆的表現可以看出,麗仙剛進門時,婆婆的狀態是高興、欣慰的。但人都有一種共性,就是攀比、從眾,麗仙婆婆周圍有太多「惡婆婆」的形象,潛移默化中,麗仙婆婆也覺得婆婆的威信是要靠一條條看似不怎麼合理的家規而樹立的,所以在麗仙進門後,婆婆沒有看到麗仙的變化,依舊在雞蛋裡挑骨頭,各種指責不滿愈演愈烈,日復一日。婆婆的無理要求,也為之後逼走兒子外出打工埋下了伏筆。兒子外出打工後,婆婆誤喝下水莽草,媳婦麗仙的轉變也引出婆婆對自身的反思。從百般刁難到與媳婦麗仙和諧相處的過程,正是從家長裡短到人性討論的升華。
麗仙是本劇的核心人物,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人性的變化。從初嫁茂家受到婆婆指責,到丈夫茂壯被婆婆逼走外出打工而與自己分離,再到與婆婆單獨相處承受不了想要喝下水莽草自殺,這些都是婆媳緊張關係的典型縮影。作為媳婦嫁入茂家,大大小小的家務事雖不能手到擒來,但麗仙的確放下了千金小姐的架子,在點點滴滴中學著做,可婆婆一味的無理要求,加上丈夫茂壯一再讓她忍讓,麗仙深感委屈。就在這時,婆婆更是逼走茂壯外出打工,硬將夫妻二人活活分開。此時的麗仙已然崩潰,她想用喝下毒草藥的方法徹底解脫,婆婆卻誤解她偷喝補藥,自己「理所當然」的吞服了水莽草。此時,人物內心的矛盾高潮也凸現出來,麗仙不敢向婆婆說出毒草藥的真相,陷入深深的人性拷問。
在生命只剩下49天的設定下,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渡過,還是盡心盡力為婆婆敬上最後的孝心?這樣的矛盾衝突直接而有力量。麗仙在百般煎熬中,選擇了對婆婆百依百順,想盡一切辦法要挽救婆婆的生命,甚至最後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交換。看到這裡,強烈的戲劇性和人物細膩複雜的內心衝突引起觀眾的反思。
該劇中,老草醫是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俗話說「醫者仁心」,我認為,老草醫在一定程度上是品德醫術俱佳的好醫生,他是集智慧、幽默於一身的向善向美的引導者,他開出的藥方——水莽草極具寓言色彩,但又自然地融入戲劇內容當中。水莽草的毒性我們無從得知,只知道真真假假的毒性讓人與人的關係變成了頗有意味的探討,這是一劑麗仙的解脫之藥,更是一劑化解婆媳關係之藥,一劑挖掘人性的給力之藥。生活中,我們需要這樣聰慧的人,在迷途和低谷中給我們一劑藥方,或許這劑藥方真正的作用在於它能讓我們停下來進行反思,從而能更好地認知自己。
沒有複雜的劇情,也沒有過多的人物關係,《水莽草》卻向觀眾傳達了最真實也最透徹的人性關照。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筆者以為,讓求真、向善、尚美成為一種精神自覺和行為自覺,應當是我們追求的信條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