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是宮澤賢治的忌日,87年前他默默無聞地離開了這個世界。我不止一次地想,他死的時候在想什麼呢?
那時候的他寂寂無名。他沒有結婚,與曾經的好朋友早已分道揚鑣,最理解他的妹妹也去世了,父親對他失望之極,而他一直傾盡全力去幫助的農民們也無法理解他的行為……
他寫的童話和詩稿堆滿了房間,沒有出版社願意出版,也很少在雜誌上發表。在傳記動畫《賢治之春》裡,他滿目悲涼地說:「到最後,他們是對的」。
我每每看到這裡就要落淚。不,不是這樣的!
他不知道,他的童話與詩歌在他去世後全部出版,且影響深遠。他的童話被改編成了無數的動畫,他的事跡被拍成電影,人們一遍又一遍地研究他的文字和傳奇人生。2000年,日本讀者投票選出「一千年裡最喜歡的日本文學家」,他排名第四。
但這身後的繁華與熱鬧,都與他無關了。宮澤賢治,落寞地死在了37歲。
對於那樣的人我感到同情,卻又覺得非常抱歉。要想讓那樣的人幸福,我到底應該怎麼辦才好呢?
——《鐵道銀河之夜》
宮澤賢治是個理想主義者,他終其一生都在探尋世界真正的幸福。他說:「沒有全人類的幸福,就不可能有個人的幸福。」
他的心中有個烏託邦。不僅在童話裡呈現理想中的世界,在現實生活中他也身體力行,想要身邊的人變得幸福。
他有一片赤子之心,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經百折而不撓。正因為如此,宮崎駿說:「宮澤賢治先生始終是在前面引導我方向的那個人。」
1896年,宮澤賢治出生於日本巖手縣花卷町。那裡處於嚴寒之地,是日本最窮的縣之一。他的父親宮澤政次郎是個富商,經營著當鋪和舊衣行,在當地是名門望族。宮澤賢治是家中長子,他自幼衣食無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喜歡音樂、戲劇、寫作,也喜歡外出攀巖,採集礦石,還熱衷佛教活動。19歲時,宮澤賢治以第一名的成績考進盛岡高等農林學校,大學畢業後又攻讀了研修生。
父親對他寄予厚望,希望他畢業後繼承家業,將當鋪生意發揚光大。如果接受這條道路,他或許會有看起來很幸福的一生吧。可是,他不願意。
實際上,宮澤賢治對自己的出身深惡痛絕。他經常看到農民為求生存來到他家,典當衣服、家具、首飾,甚至鍋碗瓢盆。他們的窮困潦倒讓他心痛,自家的富足又讓他感到慚愧。
他懂得當鋪的盈利之道,無非是利用財富來剝削弱勢的農民。而他不願意這樣活著。
他的內心很痛苦。農民生活上的貧窮,精神上的貧瘠,讓他有著強烈的罪惡感。在給友人的信中,他稱自己是「社會的被告」。
在他看來,靠剝削獲得財富是一種犯罪。而自己與當地農民,是法律中原告與被告的關係。
臨近畢業時,他給父親寫信,請求父親同意自己去東京謀職,被拒絕了。
父親對他的道理嗤之以鼻,批評道:「在這兵荒馬亂的歲月,你應認真思考怎樣才能有益於大家。不要忘了自己肩負重任而走入邪道。」
父親說的邪道是大乘佛教的法華宗,那是宮澤賢治自幼的信仰。法華宗是源自中國的佛教宗派,主張把現世變為淨土,認為人要入世救濟他人,為眾生之福可以捨身行事。而他的父親信仰淨土真宗,主張往生極樂,追求另一個世界的幸福。
因為信仰和職業問題,宮澤賢治與父親之間矛盾重重。
「我不懂什麼叫作幸福。可是啊,不管多麼令人痛苦的事,只要它是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不管是上高山還是下陡坡,都是在一步步接近真正的幸福。」
——《鐵道銀河之夜》
25歲那年,宮澤賢治研修生畢業,他沒有繼承家業,而是隻身去往東京。他在東京大學找了份工作,開始寫童話故事,並參與法華宗組織「國柱會」的活動。
宮澤賢治有個特別好的朋友保坂嘉內,讀書時他們一起登山旅行、看星星、聊文學人生、研究音樂戲劇,還創辦了同人誌雜誌《杜鵑》。他們曾有著共同的夢想,要建造一個所有人都能幸福的社會。
但是後來,保阪嘉內放棄了最初的夢想。他穿上軍裝,拿起刺刀,選擇回到現實做生活的強者。而宮澤賢治還在不斷勸他加入國柱會,他痛苦地挽留昔日友人:「吾友保坂嘉內,吾友保坂嘉內,別舍我而去。」
最終,因為人生選擇不同,兩人不歡而散,徹底決裂。
在東京半年後,因為妹妹宮澤登志病危,宮澤賢治回到了故鄉。
宮澤賢治與妹妹自幼感情極好,妹妹是唯一能理解他的人。雖然體弱多病,但她和他一樣同情農民的遭遇,她聽他讀詩,聽他講故事,也與他討論人生理想。她是他的知己,也是他在人世間最大的溫暖。
但妹妹還是去世了。
宮澤賢治將自己的痛苦宣洩在詩詞裡,寫下了輓歌《永訣之朝》和《無聲慟哭》:
我是與你共有信仰的唯一同伴
明亮冰冷的精進之路令我悲哀困頓
當我彷徨於毒草和螢光菌的暗黑原野之時
你卻要獨自離去
——《無聲慟哭》節選
我戰戰兢兢登在石上
但見松枝流淌著兩條白瑩瑩的雪和水
又綴滿亮晶晶冰冷冷的露珠
從這光閃的松枝上
為我心地善良的妹妹
採下她最後的食物
我倆一起長大的歲月裡
早已熟悉這飯碗的藍色花紋
今天也要和你永別
(我將獨自前行)
——《永訣之朝》節選
妹妹去世後,宮澤賢治開始寫經典童話《鐵道銀河之夜》。
那是一個極度悲傷又瑰麗的故事。男孩喬班尼坐上一輛火車,車上有很多人,也有他最好的朋友康帕內拉,兩人相約去找尋眾人真正的幸福。他們經歷了奇妙的旅程,美麗的銀河站、神秘的捕鳥人、雙子星的宮殿,還有太平洋裡撞到冰山的沉船上的人……有人上車,有人下車。
忽然康帕內拉找到了自己的天堂,消失不見了。喬班尼放聲大哭,在哭聲中他醒了,原來一切都是一場夢。而現實中的康帕內拉,為了救另一個落水男孩死去了。
那輛車,原來是開往天國的列車。
《鐵道銀河之夜》宮澤賢治寫了8年,不到3萬字的童話,他寫寫改改,至死也沒有改完。他在故事中表達了自己對死亡和幸福的思考。
喬班尼是宮澤賢治自己的化身,雖然痛苦,但還是堅持去找尋真正的幸福:
「我也像那隻蠍子一樣,只要是為了眾人的幸福,就是將我的身體燒毀千百遍也沒有關係。」
至於康帕內拉的原型,有人說是他的好友保坂嘉內,也有人說是他的妹妹宮澤登志。他們都曾是他心靈的依託,最終都離他而去了。
為了得到真正的幸福,要嘗遍一切疾苦,這是上帝的旨意。
——《鐵道銀河之夜》
回鄉後的宮澤賢治並沒有繼承家業,而是在一所高中擔任農業老師。他教的科目繁雜,包括農產製造、作物、肥料、氣象和土壤等,有時人手不夠還要教代數、英語和化學。上課之餘,他還在推進水耕的深入研究。
當然,他一直在堅持寫作。那段時間是他創作的鼎盛期。他到處投稿,也發表過一些,但都是在不知名的小雜誌上,大多連稿費都沒有。唯一拿到稿費的是童話《渡過雪原》,發表於雜誌《愛國婦人》,只有5日元。
他是不在乎稿費的。如果為了錢,回家繼承父業便一切都有了。他在乎的是無人認可、無人理解的寂寞。
他的弟弟宮澤清六帶著他的書稿去東京出版社投稿,但被拒絕了。因為當時軍國主義思想盛行,他的童話未得到日本主流社會的認可。
28歲時,他自費出版了童話集《要求太多的餐館》和詩集《春與修羅》,但幾乎無人問津,更遑論影響。
1926年,宮澤賢治30歲,他辭職了。放棄了公職,放棄了家族身份,他隻身來到農村獨居。
他像個普通農民一樣下地耕種,將積累的農業知識用於實踐。沒有農活的時候,他就組織之前農校的學生來演出,包括音樂會、合奏團、童話劇等,與當地農民逐漸熟絡起來。
他創辦了「羅須地人協會」,寫了名叫《農民藝術概論綱要》的協會指導綱領,在序論中說:
「我們都是農民,很忙碌且辛苦,想要更有希望地過活,找尋到生活的方向。」
他成立了農事諮詢處,給農民介紹種稻施肥、改良土壤的方法,還根據當地的土壤情況專門設計肥料,免費發放給大家。
他去附近的村子開講座,倡導大家進行物物交換,而不是去當鋪典當:「農業製品、種苗等在交換買賣時須預約,湊集拍賣……書、明信片、樂器、唱片、農具等,凡是不需要了的東西都可以拿過來。」
他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
那段時間,宮澤賢治應該是幸福的吧?因為他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路。對他來說,這就是探索世界的真正幸福。
可是,幸福總是伴隨著苦惱。他組織的音樂會,只有少數年輕農民願意參與,大多數人對此嗤之以鼻。在他的指導下,當年農民並沒有增加收益。相反,因為天氣原因,收成甚至還不如往年,部分農民要求宮澤賢治賠償。
第二年,羅須地人協會遭到警察調查,停止運作。
但宮澤賢治並沒有停止自己的理想,他依然活躍在農村,指導農事,並堅持寫作。
宮澤賢治這段時期的作品,多反應人類與自然的依存關係,知名的如童話《風之又三郎》、《古斯柯.布多力的傳記》,詩詞《不畏風雨》等。
居住在原野松林蔭下
小小的茅草屋
東邊有孩子生病
就去看護照顧
西邊有母親勞累
就去幫她扛起稻束
南邊有人垂危
就去告訴他莫要怕
北邊有爭吵或衝突
就去說這很無聊請停止
乾旱時流下眼淚
冷夏時坐立不安
大家喊我傻瓜 不被讚美 也不受苦
我想成為這樣的人
——《不畏風雨》節選
「大家喊我傻瓜,不被讚美,也不受苦,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宮澤賢治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1933年3月,宮澤賢治的家鄉遭遇地震,他更加頻繁地出入不同的小村莊,鼓勵農民恢復生產。但是,因為長期的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病倒了。臥病期間,有農民上門求教,他從不拒絕。
半年後,宮澤賢治病逝。而他去世的前一晚,還在回應農民的諮詢。
無論是誰,要是真的做了一件很好的事,就是至高無上的幸福吧?
——《鐵道銀河之夜》
宮澤賢治臨死的時候,拿出自己珍藏的《法華經》交給父親,希望他印刷1000本送親友,他對父親說:
「我這一生只求您可以把這部經文放在身邊,去理解其中的佛意,您一定可以領悟到無上的佛道。」
對於自己的詩稿與童話,他隻字未提。生前自費出的書尚且賣不出,何談身後事?
在童話《夜鷹之星》裡,有一隻在人間處處被排擠的夜鷹,向著天空一直飛一直飛,最終它死了,化為星星永遠地燃燒著、明亮著。
宮澤賢治就是那隻夜鷹,他離開了,留下的文字卻獲得了永生。
宮澤賢治一生創作了一百多篇童話和一千多首詩歌。他過世後,弟弟宮澤清六拿著遺稿四處奔波,終於逐漸出版,並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人們開始關注這位極致的理想主義者,關注他的作品,研究他的人生與思想。關於宮澤賢治的研究專著,單在日本就有幾百種。
他離開的八十多年裡,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家受到他的影響,安房直子、宮崎駿、高田勳都是他的鐵桿粉絲。
時至今日,宮澤賢治的作品依然活躍在人們的視野中。他的童話《銀河鐵道之夜》、《大提琴手高修》、《風之又三郎》、《要求特別多的餐廳》、《古斯柯.布多力的傳記》都被改編成了動畫。他的事跡被改編成動畫《賢治之春》,還有電視劇《宮澤賢治的餐桌》。
宮崎駿也多次在動畫裡致敬宮澤賢治。《龍貓》裡萌物的形象,靈感源於童話《橡果與山貓》。《千與千尋》中的水上列車,也是受到《銀河鐵道之夜》的啟發。
宮澤賢治被後人稱為「日本安徒生」,多篇作品入選日本中小學語文課本。
詩人谷川俊太郎說:偉大是一個非常重的詞,其中宮澤賢治最接近偉大。
宮澤賢治如果知道這些,大約會欣慰的吧?其實,不單是詩詞和童話,他所有的努力,都不曾白費。他離開的那年,農民獲得了大豐收。
就像童話《古斯柯.布多力的傳記》的結局,犧牲了一個人,換得所有人的平安:
「這年冬天,有許多本來會像故事開頭那般展開的布多力的爸爸與媽媽,許多本來會離散的布多力與妮莉,均有熱騰騰的食物可吃、有明亮的柴火可燒,快快樂樂地渡過寒冬。」
宮澤賢治的故鄉,也因他獲得了幸福。現在的花卷市成了旅遊區,宮澤賢治紀念館處處可見,市民們還時常為他舉辦童話燈盞。
與他對持一生的父親政次郎,也遵從他的遺囑,印製千部《妙法蓮花經》分贈給身邊人。而且,他的父親最終改了信仰,活到84歲,餘生是法華宗教徒。
經歷了那麼多的悲傷,最終的最終,有他畢生追尋的幸福在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