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腫瘤專家,50年抗癌經歷:癌症不可能被消滅,別輕易動刀

2020-12-25 婦產科彭星

中國工程院院士湯釗猷說道「癌症不是絕症,癌症病人也可以活到百歲」。今年90歲高齡的腫瘤專家湯釗猷,和癌症打交道已經50年了,他認為癌症不可能被消滅,但是在治療的時候也被輕易的動刀。

癌症是身體的內亂,別輕易開刀

很多的人和醫生都認為腫瘤是身體中額外長出來的組織,必須要手術切除才能夠達到治療的目的。其實這個想法是非常錯誤的,癌細胞是正常的細胞演變過來的,不是外來的。選擇手術切除的方法並不可行,有些人認為腫瘤的部位必須要切除才能夠去除癌細胞,事實並非如此。

湯釗猷還說道「人了一方面在抵抗癌症,一方面在創造癌症」

01環境汙染

現在人生活的環境中汙染很嚴重,不管是空氣,還是食物,都會被汙染。一些肉製品,吃的肉類都是人工養殖的,其中的激素含量極高,人吃了之後很容易發胖。空氣中也有很多的汙染物,比如汽車尾氣化工廠等地汙染,都是人為性的製造癌症。

02生活方式

現在的生活條件優越,很多的人都有抽菸喝酒的習慣,都知道經常性的抽菸喝酒會給身體帶來傷害,嚴重的時候還會致癌,但依舊有很多的人保持抽菸喝酒的習慣,無法戒除。還有就是不運動,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現在都非常的懶,增加了肥胖的機率,而肥胖會引發癌症的出現。

03手機輻射

手機不離手是當代人的標準,人手一個手機,你會發現周圍不管是年輕的還是歲數大的,只要沒事的時候都會玩手機。在走路的時候玩手機,會出現交通事故,而且增加了患癌的機率。手機的輻射其實很大,會增加腦瘤出現的機率。

不要盲目的追求一刀切,精準治療才對

癌症的治療需要對症治療,主要就是說病灶在哪裡,就治哪裡。以往選擇的治療方案,比如手術,化療等,確實能夠消滅癌細胞,但同時還會損害到健康的細胞,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受到損傷,抵抗癌細胞的能力下降。針對個別的癌症,可以使用精準的治療,攻擊癌細胞,保留正常的細胞組織,降低對免疫細胞的傷害。

專家說道,部分的癌症能夠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提到,部分的癌症能夠預防,還有部分的癌症在早期的時候能夠得到根治。所以說,想要避免身體中出現癌症,要趁早預防,不要等到老了之後再預防,從現在開始,積極地預防癌症。

飲食:在飲食上要注意膳食均衡,一些加工肉,紅肉等肉製品最好少吃。不健康的食物,比如麻辣燙,火鍋,炸雞等最好不吃,對身體沒有任何的幫助,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增加患癌的機率。要注意,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真的能夠預防癌症。

運動:俗話說「生命離不開運動」,定期適量的運動有利於增強自身的抵抗力,減少疾病的出現。每天可以進行半小時有氧運動,加快體內的血液循環,減少癌症的發生率。

體檢:每年的定期體檢是必要的,能夠觀察身體組織的狀態,減少疾病出現的概率。每年也可以做癌症的篩查,尤其是老年人更應當做到這一點。

相關焦點

  • 研究癌症50年,86歲老中醫直言:我用黃芪救治了無數腫瘤患者
    石舍村看起來平平無奇,然而,專家在走訪調查的時候卻發現,石舍村幾十年來沒有出現過一位癌症患者!這個消息讓所有人興奮,在癌症高發的今天,居然還存在這麼神奇的村子?如果找到石舍村無癌的秘密,我們是不是就多了一個抗擊癌症的方法呢?中國中醫科學院脾胃病專家魏瑋也覺得不可思議,他專程來到石舍村,想要探尋出無癌村的秘密。
  • 病毒感染後,腫瘤消失了!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抗癌新途徑?
    近日,《英國血液雜誌》報導了一個病例引起很多人關注、熱議,病毒感染後腫瘤消失了!會不會是一種抗癌途徑?癌症治療變得簡單了嗎?是不是感覺有些驚喜?病人61歲,患有嚴重的腎病不得不做腎移植手術,倒黴的是手術沒有成功,要定期做透析治療。透析的過程中發現患有霍奇金淋巴瘤,而且還是晚期!
  • 腫瘤患者腰背痛?不一定是勞損,也可能是癌症骨轉移!
    據調查,84%的成年人在一生中某個時間段都會經歷腰背痛。大部分的腰背痛都是良性的,不會威脅生命,可能會隨年齡增加而加重,經過理療等通常會自行好轉。但有些中老年人的腰背痛,可能是嚴重疾病的表現,切不可忽視。61歲的黃先生,四年前因檢出肝癌,動過肝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
  • 抗癌路!73歲醫學教授30年經歷三次癌症:我得出一個深刻教訓
    來源: 健康時報微信 史安利,中國抗癌協會理事、康復會主任委員,今年已73歲。從1985年到2020年,史安利教授已經走過了35年的抗癌路。在過去三十年裡,史教授曾先後患有三次癌症:乳腺癌、直結腸癌、乳腺癌,分別在39歲、56歲、68歲。
  • 腫瘤專家:癌症患者這2種情況下不能化療,有害無益!
    目前,治療癌症的主要手段就是手術、放化療。化療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用來殺死體內癌細胞,防止癌症復發轉移或者縮小腫瘤體積,以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質量。
  • 海南腫瘤專家提醒普通人群如何防癌 要調整好心態、重視體檢
    社會兼職:海南省抗癌協會副理事長,海南省腫瘤消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胃癌、結直腸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省醫學會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微創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省醫師協會腫瘤外科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普通外科分會委員,南方醫科大學外科兼職教授,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在各種醫學雜誌發表論文40餘篇。
  • 石太歲水——腫瘤癌症的剋星
    尤其在抑制腫瘤癌症方面的效果是堪比神奇。 人體自身免疫功能的低下或失調,是腫瘤發生、擴散、轉移的重要原因。太歲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調節劑和激活劑,它可顯著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增強患者自身的防癌、抗癌能力。
  • 抗癌8年!香港女歌手癌症惡化,拍片向外界募捐:讓我活下去
    現年30歲的「抗癌歌手」李明蔚(Sarena)於22歲時確診患上罕見的鼻咽腺樣囊性癌,雖然病情經治療後一度轉為穩定,但到2016年卻突然惡化。她在片中說:「自從喺2012年發現患上罕見嘅鼻咽腺樣囊性癌,我一直都冇諗過放棄,喺呢8年我都曾經試過好多唔同治療,但都冇幫助。」
  • 李雪健20年抗癌,提醒我們:每個人生來自帶「抗癌力」,不得癌也要護好它!
    原來這麼多年來,李雪健老師一直在跟癌症做鬥爭。2001年,在拍攝一部電視劇時,李雪健脖子上長了一個小疙瘩,嗓子很難受,沒想到隔些天他便咳出了血,吃點消炎藥他就去拍攝了。一個月後,李雪健被確診為鼻咽癌。病重時,當時喝水都咽不下去,一活動就頭暈,嘔吐不止。考慮到李雪健的病情和可能出現的後遺症,最終沒有選擇切除手術,而是採取傳統的化療方法。
  • 晚期癌症的曙光,抗癌23年,她的生活在中藥的瓶瓶罐罐中度過
    不管什麼疾病,都有康復的希望,以往多少必死的疾病,現如今也只是一針藥劑即可成功解決,但過程可能需要經歷千萬次的失敗才會最終取得勝利,所以癌症也必然會如此!癌症早、晚都有救!很多人都還停留在患癌就等於絕症的思想層面,殊不知現代醫學早就把癌症定義為慢性病!也就是可防、可控、可治,人體正常細胞癌變的過程非常緩慢,快也需要3-5年時間,慢則數十年!而且大部分的癌症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的情況下,治療效果都非常可觀,即便患者的腫瘤已經發展到了晚期,也不是一定沒救,很多晚期癌症都已實現了多年的帶瘤生存!
  • 癌症到了晚期該不該治?專家:成功抗癌秘訣關鍵是它!
    其實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  是抗癌成功最關鍵的一步。    目前現代醫學對於癌症已經有了很多治療手段,實現治癒、緩解、帶瘤生存、延長生命等等,癌症已不再是「不治之症」。對於癌症患者的治療,可以在多學科診療模式下,制定精準的、個體化的治療方案,以結直腸癌肝轉移的患者為例, 治療前醫生要先觀察病人的腫瘤大小,肝轉移病灶的大小、多發還是單發,癌胚抗原數值等等,對病人進行一個綜合評估。
  • 甘肅省「生命之光」抗癌俱樂部成為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科普教育...
    (首席記者 歐陽海傑)11月13日-15日,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在廣州召開。在此次大會上,甘肅省抗癌協會「生命之光」抗癌俱樂部獲頒全國第一批「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康復科普教育基地」。  本次大會是我國腫瘤學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覆蓋學科最全、影響力最廣的學術會議。會議以「腫瘤防治,贏在整合」為主題,多名院士、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腫瘤學領域精英,共同探討腫瘤前沿和熱點,推廣世界最新的腫瘤防控研究成果,共商防癌抗癌大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
  • 無奇不有:癌症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後腫瘤消失了!
    沒想到成了見證奇蹟的時刻:PET-CT顯示,他的腫瘤絕大多數都消失了,而且相關的腫瘤標記物也下降了90%以上!  醫生也是一臉懵,居然還有這種事兒?啥都沒用,腫瘤就被幹掉了?感染新冠病毒還可能有好處?  眼見為實,這事兒確實很神奇。但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科學家並不知道這事兒是怎麼發生的。
  • 抗癌鬥士、兩岸醫學專家:拒絕癌症沒那麼難!
    現場笑聲掌聲叫好聲不斷,臺北觀眾紛紛爭搶話筒向上海專家提問。 在兩岸都非常知名的高金素梅,曾在17年前罹患肝癌。當時只有34歲,還正在演藝圈發光發熱的她,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成為一名癌症患者。「為什麼會是我?」一開始完全不能接受現實的她,不敢讓父親知道而為她擔心,「我開始問我自己,我有B型肝炎?是。我抽菸?是。我喝酒?是。我熬夜?是。
  • 「科學抗癌 你我同行」——北京腫瘤學會癌症防治公益巡講活動走進我院
    2019年9月24日下午,北京腫瘤學會馬建輝理事長、楊燕美副秘書長、辦公室史展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醫務處統計室楊劍主任
  • 腫瘤免疫治療讓肺癌慢病化成為可能
    據悉,該劇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演了精彩片段,在面向全世界的舞臺上向癌症患者和公眾傳遞更多愛的力量。而在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在廣州召開之際,來自全國各康復會的會長代表、腫瘤領域內的專家、醫生以及來自廣東省生命之光癌症康復協會的癌症會員、媒體等共計350人觀看了公演。
  • 向癌症宣戰!拜登當選美國總統,「癌症登月計劃」或將重啟|免疫療法...
    在副總統任內就投身抗癌事業,呼籲並發起了「癌症登月計劃」(Cancer Moon Shot)。▌癌症:拜登心底永遠的痛拜登本人早前曾確診腦動脈瘤,幸運的是這並非惡性腫瘤,經歷兩次開顱手術,他最終戰勝了疾病。2015年,長子博·拜登患腦膠質瘤去世,拜登經歷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痛。博·拜登曾任德拉瓦州總檢察長,他生前曾鼓勵父親第三次競選總統。
  • 43歲黑豹主演離世,別大意!癌症才不管你年不年輕
    終年43歲的博斯曼,早在4年前就已被確診患有結腸癌3期。結腸癌,全球三大癌症之一,常見發生於結腸部位,多發於45歲以上人群,佔比高達90%以上,就是這樣一種「老年病」,在博斯曼39歲的時候提前「大駕光臨」。
  • 36歲女藝人抗癌成功:挺過18次化療,摘除8顆腫瘤後曬全家照
    36歲的香港女藝人餘苑綺在去年10月初生下第二胎兒子,但正當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悅之中時,當媽媽的餘苑綺卻查出了癌症晚期,而且屬於復髮型的晚期。10月12日好消息傳來,在經歷了長達一年多的治療之後,36歲的餘苑綺如今抗癌成功
  • 木棉花抗癌學堂開課,共話抗腫瘤全程管理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左妍)木棉花計劃防癌抗癌直播巡講系列活動「木棉花七點半抗癌學堂」將於10月12日-12月25日每晚七時30分線上開課。直播將以科普、答疑、分享、討論等方式,聚焦當下腫瘤患者家庭的需求,提升公眾對的重大疾病的基礎認知,推動社會各界對腫瘤家庭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