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縱身一躍,毀掉的不只是你,還有你的至親,抑鬱是種病,得治!

2020-08-28 安娜蒙蒙

第一次聽說抑鬱症是在2003年,那年的四月一日,張國榮跳樓自殺,報紙用了大幅版面報導此事,那是第一次從字面上接觸到「抑鬱症」這三個字,以前網絡沒有現在那麼發達,也很少有人會關注到情緒也會生病,而且後果非常可怕。那時候,如果你說心情不好,提不起興趣做任何事,別人總會說你這是矯情,閒著沒事,瞎鬧騰,沒有人會認為你這是種病。而近幾年,跳樓的,跳河的,割腕的,上吊的,因為抑鬱而死去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令人細思極恐。

抑鬱症是嚴重的精神疾病,抑鬱症前兆又稱之為抑鬱症的前期症狀或者早期症狀。患者可以表現為晚間入睡困難或者早醒,做一般的活動便感到乏力,有的沒有飢餓感或食欲不振。患者不像往常一樣積極主動參加社交活動,既使參加社交活動也強裝歡顏。有些患者無明顯原因的感到心煩、情緒不穩,有的則出現頭痛、精力減退、記憶力下降、對其所從事的工作感到厭倦等。看上去,這些都是所謂的情緒問題,但如果不加以重視,那麼這種病是會引起很多生理上的不適,甚至死亡。

每年有各種年齡段的人因為抑鬱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各種人群,各種年齡,這種病,侵蝕的不是人們的身體,而是內心。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會抑鬱,上班族,工作壓力過大,會抑鬱,準媽媽懷孕生子,也會抑鬱,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也會帶出抑鬱。

每個人都有情緒,而通常有了情緒就需要一定的渠道去疏解,如果不斷的壓抑自己的情緒,那麼到一定程度,觸發到某一個點,情緒就會出現爆發,有的是沉默的爆發,有的是激烈的爆發,這個時候如果親人沒有注意到,沒有及時的去介入,開導,那麼情況就會變得越來越糟,最後走上了極端。

2018年,我也與抑鬱症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曾經永遠不會覺得這個詞跟自己有什麼關係,而那段時間,我每天整夜整夜不睡覺,渾身還會不自覺的發抖,每天以淚洗面,控制不住自己,常常會覺得生活一點希望都沒有,絕望中生出一種想死的衝動。如果不是父母的及時幹預,帶著去了醫院,也許,我也會走上極端,確實,那時候心理的疏導特別重要,需要被理解,需要被關心,需要被關注,這真的不是矯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病了,這種情緒病,通過相應的治療,還有自己積極的面對,會慢慢好起來。

很多人想活著,但是因為疾病,不得不過早的離開了自己最留戀的世界,但有些人身體好好的,但是情緒出了問題,過早的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死真的很可惜,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你一旦出現不可控的情緒低落,生無可戀,那麼及時就醫,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你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地事情,多做做運動,來轉移注意力,釋放自己的情緒。

願這世界,所有人都能被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拼多多員工跳樓:別讓抑鬱奪走你親人,他們不是矯情,只是生病了
    在這篇新聞的報導下,評論前幾頁的居然是大家對拼多多廣告的碎碎念這就像極了你女朋友說我現在好冷你只是說是啊,這北方真刺骨你以後出門一定要多穿點所有的不開心都是有原因的沒有人與生俱來就是性格孤僻的青春年華,未來的幾十年都可以全部丟下從高處一躍而下,選擇離開從前一天中午請假
  • 吼孩子是種病,得治
    吼孩子是種病,得治! 怎麼治呢?下面做個分享: 首先,發脾氣前先『暫時離開』,給自己和孩子一個緩衝情緒的時間。 當你因某件事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先『暫時走開』。好比,早上孩子惹你生氣了,當時你恨不得揍孩子一頓,可等到下午去接孩子放學,你很多時候已經不把早上的不愉快放心上了。心理學家說,『眼不見為淨』是人們緩衝不良情緒的最好辦法。下一次,當你覺得孩子『很煩很欠揍』的時候,不妨走開一下,給自己也給孩子一個喘口氣的時間。
  • 天堂沒有抑鬱症|張國榮縱身一躍的背後
    父母婚姻的不和諧也傷害了他。從小張國榮就深感婚姻之不可信任,看見別人結婚反而傷心大哭。成年以後張國榮更時時把「婚姻是一種無形的負累」一類的話掛在嘴邊。「如果相愛,沒有這一紙婚姻證明書,都可以過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這一紙婚約也改變不了什麼。」這樣徹底的懷疑論,很難說不是由於家庭的影響。
  • 1999年,歌手謝津遭「封殺」後,洗完澡在23樓縱身一躍,年僅28歲
    1999年,歌手謝津遭「封殺」後,洗完澡在23樓縱身一躍,年僅28歲但是你只要聽過《說唱臉譜》這首歌曲,你一定就能想起來。因一時衝動跌落低谷成名後的榮耀讓她印記在心,在母親眼中也只是女兒。在謝津發展期間,一直都是母親打理一切生活起居。這樣的情況,讓她產生了依賴性。
  • 產後抑鬱:一個渾身是血的惡魔,正在撕咬你年輕貌美的妻子……
    6月27號,長沙市一位31歲寶媽從26樓縱身跳下死亡。這名寶媽有兩名孩子,大的10歲,小的去年剛生。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為10.7%(總樣本量35454例),由於絕大部分的寶媽們並未接受相關量表的調查,所以10.7%這個比例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抑鬱到抑鬱症,還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發生產後抑鬱的比例,可能遠遠超出我們的想像。
  • 17年前,張國榮縱身一躍的背後,隱藏了太多秘密
    但張活海不許,因為他擔心自己死的時候張國榮不在身邊送終。可沒想,朋友在初試階段就被刷,張國榮卻一路殺到決賽,最後摘得亞軍。《為你鍾情》、《倩女幽魂》系列、《阿飛正傳》等等,張國榮演繹出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
  • 粽香端午的背後,是汨羅江那縱身一躍的悲壯
    導語:粽香端午的背後,是汨羅江那縱身一躍的悲壯2020年6月25日,農曆五月五,端午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粽子啊?咕咕咕......次年,張儀騙楚事件中,屈原又極力勸諫楚懷王,然而這時的懷王並不待見屈原,並沒有聽取他的意見。就這樣,楚國在懷王的領導下,由原來的一方霸主漸漸成為了任人欺凌的軟柿子,被疏遠屈原無法有任何的作為。不是不作為,而是無法作為。
  • 縱身一躍的韓公主,腦子裡都在想什麼
    躺著就能浮起來,但得往前遊才行啊。是啊,韓公主想要繼續遊下去,但是生活沒有給她機會,她最終還是選擇縱身一躍。都說人在死之前會回想起人生中重要的時刻,那時的公主都在想些什麼呢?應該有些快樂的回憶吧。偶爾去超市打工,雖然會碰到滿臉是傷的社長兒子,日子過得也算輕鬆自在。還有那個在自己人生最黑暗的時候,笑靨如花的女孩,陪伴自己。讓她一起組樂隊,幫她化妝,一起說著小姐妹的秘密。
  • 文藝是病,咖啡是藥,你治不治?
    文藝是種病,你治不治?
  • 昔日巨星,張國榮抑鬱症的根源是什麼,是誰讓他縱身一躍?
    昔日巨星,張國榮抑鬱症的根源是什麼,是誰讓他縱身一躍?2003年張國榮先生從24樓一躍而下,年僅46歲的生命戛然而止。是什麼讓他走上這樣一條路?為何如此決絕的縱身一躍?張國榮在採訪中還笑笑的說,退圈和任何人無關,我只是想做個演員。其實,任誰都能看得出,此時的張國榮心裡有多難受。
  • 1997年成龍從21樓縱身一躍,跳出世界紀錄,被保險公司拉入黑名單
    68歲的大師兄洪金寶曾經對66歲的成龍說過一句話:「你不簡單!能老就是好!」「能老就是好」——短短5個字道盡了武行心酸,見證了滿身傷痛。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上映於1998年的成龍電影《我是誰》。而且還堅持什麼安全措施都不用,隻身從上面一躍而下。當時的成龍歲數已經不小了。四十多歲的年紀做這樣的事情,還是很讓人擔心的。不過值得高興的是,成龍這驚險的一跳最終是成功了。這一幕也被人稱為電影史上最危險的鏡頭,讓無數人為之震驚。
  • 只是不開心,還是抑鬱了?一個測試告訴你答案
    劇裡的英子原本是最懂事開朗的孩子,雖然生在單親家庭,還有一個控制欲強的媽媽,卻依舊積極陽光。每次和媽媽鬧矛盾的時候總是先低頭,轉臉給媽媽一個大大的笑容;小團體裡,也是熱鬧有趣的靈魂人物,簡直就是天使人設。但是隨著劇情一天天發展,這個惹人愛的孩子卻變成了幾個家庭當中問題最大的那個。
  • 全球最悽美的自殺照:她從86樓縱身一躍,被人拍成墮落的天使
    出生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伊芙琳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從帝國大廈的86樓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墜落在一輛汽車上,神色平靜、面容整潔,如果不是身後嚴重變形的汽車提醒著人們她已經沒了生命氣息,人們還會以為她只是安詳的睡著了。
  • 95後確診抑鬱的女孩笑著哭了:原來我不是矯情,我只是病了
    01患上抑鬱症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很多時候,我們都願意調侃自己:「我快要抑鬱了」,尤其是不開心的時候。但其實,抑鬱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可以為抑鬱症正名:抑鬱症的反面不是「快樂」,而是「活力」。持續的低落只是冰山一角,在你看不到的角落,抑鬱正在殺死許多人對生的欲望。
  • 要是工作讓你抑鬱,你得幫幫你自己
    因為我知道,「後浪」沒啥好羨慕的,能夠浪的只是少數,大多數人一輩子也沒浪過。996的「福報」不但耗幹了「後浪」們的心力,還可能讓他們變得抑鬱。我一個做設計的朋友說,因為疫情關係,公司差不多接不到單了,生產部門是清閒了,業務部門卻被老闆各種折騰,而她最無辜,一個宣傳海報至少要改三十次。
  • 心軟是種病,不治會害你丟了命
    今天,雨天,早上同單位的楠姐來上班時,臉上戴著副碩大的太陽鏡,大半張臉都被遮得嚴嚴實實,配上那一頭披散著的波浪長發,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楠姐這是有多時髦。可是,只有我們這些共事多年的同事,才會心知肚明,楠姐這是又被打了。打她的就是她的老公,她孩子的父親。楠姐長得很漂亮,當年曾有很多人追求。
  • 《悲傷逆流成河》:校園欺凌,毀掉的不只是人生,還有家庭
    暖色調的使用,讓處在抑鬱的情感體驗中的觀眾得以緩解。萬花叢中一點綠,在全片籠罩著灰暗色彩的情況下,明暖色彩的作用突出眼球,強化觀眾的情感體驗。這是這部影片的一大特色之一。同樣明暗色彩的交替,讓故事情節更為豐富,觀眾的代入性更強,為故事的發展埋下了很多的伏筆。
  • 抑鬱,還有真假?教你區別真假抑鬱|寫給陌生人的第12封信
    她很幸福,我也是真得為她開心,可是一想到自己從此就一個人了,就很難過,一難過我就會哭,越哭就越停不下來,心裡也越來越鬱悶……可怕的是,我發現自己最近的情緒很不穩定,一點小事,就會讓我暴躁,甚至還會急哭,我懷疑自己是不是得病了,前幾天測了一個抑鬱的測試題
  • 總被人說:「拜託,你有什麼好抑鬱的?」
    抑鬱,精神病,什麼都有。有段時間整個人都瘋了。其實他現在還有點怪怪的;他在辦公室擺奇怪的海灘照片,給自己編了一堆故事,真是有點瘋了,你知道嗎?但現在他回來上班了,專業上來講,做什麼什麼成。你真應該見見他,有可能的話應該去了解一下。」
  • 家暴,是種病!早治,早安心;早死,早超生!
    在此,我們必須旗幟鮮明的抗議:家暴,是種病!早治,早安心;早死,早超生!「反家暴」宣傳海報好的轉變,正在悄然發生:一來,很多人認識到「家暴」是種心理疾病,開始積極主動參與專業治療;二來,受害群體的反抗意識也逐步增強,行為上,有些理性,有些極端……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