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聽說抑鬱症是在2003年,那年的四月一日,張國榮跳樓自殺,報紙用了大幅版面報導此事,那是第一次從字面上接觸到「抑鬱症」這三個字,以前網絡沒有現在那麼發達,也很少有人會關注到情緒也會生病,而且後果非常可怕。那時候,如果你說心情不好,提不起興趣做任何事,別人總會說你這是矯情,閒著沒事,瞎鬧騰,沒有人會認為你這是種病。而近幾年,跳樓的,跳河的,割腕的,上吊的,因為抑鬱而死去的人,變得越來越多,令人細思極恐。
抑鬱症是嚴重的精神疾病,抑鬱症前兆又稱之為抑鬱症的前期症狀或者早期症狀。患者可以表現為晚間入睡困難或者早醒,做一般的活動便感到乏力,有的沒有飢餓感或食欲不振。患者不像往常一樣積極主動參加社交活動,既使參加社交活動也強裝歡顏。有些患者無明顯原因的感到心煩、情緒不穩,有的則出現頭痛、精力減退、記憶力下降、對其所從事的工作感到厭倦等。看上去,這些都是所謂的情緒問題,但如果不加以重視,那麼這種病是會引起很多生理上的不適,甚至死亡。
每年有各種年齡段的人因為抑鬱早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各種人群,各種年齡,這種病,侵蝕的不是人們的身體,而是內心。學生學習壓力過大,會抑鬱,上班族,工作壓力過大,會抑鬱,準媽媽懷孕生子,也會抑鬱,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孩子也會帶出抑鬱。
每個人都有情緒,而通常有了情緒就需要一定的渠道去疏解,如果不斷的壓抑自己的情緒,那麼到一定程度,觸發到某一個點,情緒就會出現爆發,有的是沉默的爆發,有的是激烈的爆發,這個時候如果親人沒有注意到,沒有及時的去介入,開導,那麼情況就會變得越來越糟,最後走上了極端。
2018年,我也與抑鬱症來了一次親密接觸,曾經永遠不會覺得這個詞跟自己有什麼關係,而那段時間,我每天整夜整夜不睡覺,渾身還會不自覺的發抖,每天以淚洗面,控制不住自己,常常會覺得生活一點希望都沒有,絕望中生出一種想死的衝動。如果不是父母的及時幹預,帶著去了醫院,也許,我也會走上極端,確實,那時候心理的疏導特別重要,需要被理解,需要被關心,需要被關注,這真的不是矯情,不是做作,而是真的病了,這種情緒病,通過相應的治療,還有自己積極的面對,會慢慢好起來。
很多人想活著,但是因為疾病,不得不過早的離開了自己最留戀的世界,但有些人身體好好的,但是情緒出了問題,過早的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這樣的死真的很可惜,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你一旦出現不可控的情緒低落,生無可戀,那麼及時就醫,是最好的選擇。如果還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你應該多做一些有意義地事情,多做做運動,來轉移注意力,釋放自己的情緒。
願這世界,所有人都能被溫柔以待。